楊漣登上政治舞台,正是多事之秋。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逝世,皇太子朱常洛即位,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立即圍繞這位新皇帝即明光宗而展開。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鄭貴妃。她一向仰賴明神宗的寵信,為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爭奪太子地位,處處打擊排擠朱常洛,如今朱常洛已經成為當朝皇帝,迫使她不得不變更策略,抓住朱常洛沉迷女色的弱點,送給他八名美女,每晚都是“一生二旦”,“連幸數人”,身體立時垮了。接下來鄭貴妃又指使原先自己宮中的親信太監現今掌禦藥房太監崔文升,向皇帝進通利藥--大黃,使朱常洛一晝夜連瀉三四十次,身體趨於衰竭狀態。消息傳出,輿論譁然,紛紛指責崔文升受鄭貴妃指使。兵科給事中楊漣與禦史左光鬥倡言於朝,要鄭貴妃移宮--目的在於不讓鄭貴妃繼續控製宮中事務。此後楊漣又呈上一份奏疏,題為《聖躬違和之由疏》,探究皇上得病的緣由,要皇上把崔文升拘押審訊,查個水落石出,矛頭直指鄭貴妃。鄭貴妃迫於強大的外廷壓力,不得不移出幹清宮,搬往慈寧宮。不久,朱常洛下令把崔文升逐出宮,收回封鄭貴妃為太後的成命。不料,一波剛平一波又起,釀成了轟動一時的“紅丸案”。八月二十四日楊漣上疏奏論崔文升用藥之誤,表示“臣不願與此賊醫俱生”。這一事件還來不及處理,又出了李可灼進奉“紅丸”的事件,其中肯定有陰謀。內閣首輔方從哲向皇帝介紹,鴻臚寺丞李可灼自稱有仙丹,病情危急的朱常洛對此抱有一線希望,命內侍召李可灼進宮診視。誰也不曾料到,朱常洛在連服兩粒紅色丸藥之後,到了九月初一日五更,因病情加劇,突然死亡。聯繫到皇上登極一月來的種種遭遇,人們對楊漣所說已深信不疑。文秉《皇明通紀集要》如此概括外廷議論的焦點:“宮中(鄭貴妃)蠱進美女,上體由是虛損。禦醫藥內閹崔文升復投相反相伐之劑。給事中楊漣一具疏,論其合謀弒逆。至是,以服可灼藥,遂至大故。籍籍之口漸不可解。”一係列離奇蹊蹺之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明神宗死後一個月中,人們透過歷史的迷霧,依稀看到鄭貴妃利用明神宗生前寵幸的特殊地位,擺弄著即位僅僅一個月的光呈帝的命運。朱常洛終於未能擺脫兒十年的厄運,當了一個月皇帝,就一命嗚呼,泰昌朝如同曇花一現,迅即凋零。


    繼“紅丸案”之後的“移宮案”,牽涉到朱常洛之子朱由校的繼位與權力交接問題。原來朱常洛生前的元太子妃郭氏死於萬曆四十一年,此後並未再冊封太子妃,隻有兩個姓李的選侍,宮中稱為東李、西李。而西李與鄭貴妃關係密切,鄭貴妃力圖為李選侍(西李)請封皇後,李選侍(西李)則為鄭貴妃請封皇太後。朱常洛也有這種考慮,不過得讓李選侍(西李)先封為皇貴妃。但是不久明光宗(常洛)駕崩,李選侍(西李)冊封皇貴妃落空,更不用說當皇後了。由於缺乏合法性身份,照理她應該立即從幹清宮搬出。這個女人也不尋常,她仿效鄭貴妃的榜樣,賴在幹清宮不走。其意圖很明顯:迫使朱由校在即位後尊封她為皇太後。於是李選侍(西李)與鄭貴妃密謀,把皇長子朱由校扣留在慈慶宮,企圖達到邀封太後及太皇太後的目的,然後垂簾聽政。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把這一密謀寫成揭帖,告知外廷大臣,揭發李選侍“欲擁立東朝(皇長子朱由校),仿前朝垂簾故事”。外廷大臣議論紛紛,有人主張把皇長子託付給李選侍(西李),楊漣奮起反對,認為萬不可,他以先帝(即明光宗)為例,四十歲成為皇帝,尚且擺脫不了鄭貴妃之流的毒手,伺況年少的“今上”?一旦落入李、鄭之手,我等恐無見“今上”之日。許多大臣表示贊同。


    九月初一日,大臣們在內閣首輔方從哲率領下進宮哭臨,並晉見皇長子。這時皇長子朱由校已被李選侍安置在幹清宮暖閣,王安把朱由校扶持出暖閣,眾大臣一見,立即叩頭,連呼萬歲,然後倉促登上轎子,劉一璟、周嘉謨、張維賢、楊漣等大臣親自抬起轎子,走了幾步,轎夫才趕到。在眾大臣的擁護下,來到文華殿,請皇長子朱由校進位,接受五拜三叩頭禮,並且請求他即日即位,朱由校答應初六日即位。然後,朱由校在群臣擁護下回到慈慶宮。


    九月初二日,大臣們聯名上疏,請李選侍(西李)“移宮”。禦史左光鬥積極支持楊漣,採取一致行動,隨即上疏力請移宮,理由是很充分的:對於“今上”而言,選侍李氏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儼居正宮,而即將即位的皇長子卻偏居慈慶宮,不得守幾筵行大禮,典製乖舛,名分倒置。如果不及時解決,恐怕“武氏之禍將見於今”。李選侍見左光鬥把她比作武則天,勃然大怒,多次派內侍宣召左光鬥,都被左光鬥嚴詞拒絕。李選侍企圖邀朱由校到幹清宮議處左光鬥,楊漣嚴詞警告內侍:殿下在東宮為太子,今則為皇帝,選侍安得隨意召見!鑑於李選侍遲遲不肯移宮,楊漣憤然上疏指責李選侍,“外托保護之名,陰懷專擅之實”,並且在朝房、掖門、殿廷等處反覆宣傳他的觀點。有的太監為李選侍求情,楊漣斷然拒絕:選侍能於九廟前殺我則已,今日若不移宮,至死不去。劉一璟、周嘉謨等大臣在一旁支持楊漣,聲色俱厲。九月初五日,楊漣奏請傳敕李選侍立即移宮,態度堅決地揚言:此移宮一事,臣言之在今日,殿下行之亦必在今日。絲毫沒有商量餘地。李選侍經受不住外廷大臣的強大壓力,也經受不住內廷太監王安等人的恐嚇,終於在九月五日倉促移宮,她自己手抱女兒(八公主),徒步從幹清宮走向仁壽殿歲鸞宮(宮妃養老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樊樹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樊樹誌並收藏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