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服用鄭貴妃親信太監崔文升進奉的藥,病情加劇的消息傳出,外廷輿論洶湧,紛紛指責崔文升受鄭貴妃指使,有加害皇上的異謀。由此暴露出鄭貴妃從送美女到進藥,是預先策劃的陰謀。《明史·崔文升傳》說:”外廷洶洶,皆言文升受貴妃指,有異謀“;《明史·楊漣傳》說:”鄭貴妃進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劑,帝一晝夜三四十起。“


    當時鄭貴妃還住在幹清宮,與李選侍一起”照管“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朱常洛的外戚王、郭二家發覺鄭、李有異謀,向朝中大臣哭訴:”崔文升進藥是故意,並非失誤。皇長子(朱由校)常常私下裏哭泣:’父皇身體健康,何以一下子病成這樣?‘鄭、李謀得照管皇長子,包藏禍。“大臣們莫不憂心忡忡,擔心一旦皇上駕崩,鄭、李控製皇長子(朱由校),實現垂簾聽政陰謀。給事中楊漣、禦史左光鬥向大臣們倡議:鄭貴妃應當離開幹清宮。楊漣還上了一道奏摺,分析皇上”聖躬違和“的原因,指責崔文升違反藥理,故意用”相伐之劑“,致使皇上”聖躬轉劇“,主張將崔文升拘押審訊,查個水落石出;並且建議皇帝收回進封皇太後的成命。


    鄭貴妃迫於外廷強大的壓力,不得不離開幹清宮,搬往她自己的住所慈寧宮。


    八月二十二日,錦衣衛官員傳旨:宣兵科給事中楊漣及閣部科道官入宮覲見皇上。聽到這一宣召,大臣們以為皇上針對楊漣的上疏,不免為他擔心,恐怕遭到廷杖。尚書周嘉謨、孫如遊向內閣首輔方從哲遊說,希望他能夠在皇上麵前為之開脫。老資格的方從哲表示願意為楊漣求情,前提是楊漣必須先認錯,他說:”宮中事原不好說,何況如今皇上聖體違和,恐怕怒不可測,須楊公認一錯。“周、孫二人把此話傳給楊漣,耿直的楊漣卻拒絕認錯,說:”我不要做亂臣賊子,不錯!“周嘉謨說:”方老先生是好意。“楊漣說:”豈不知是好意,是為我惜死。傷寒五日不愈則死,死有何可怕!隻是’錯‘字說不得。“


    各位大臣進入幹清宮後,見到皇上雖然麵有病容,卻和顏悅色,絲毫沒有動怒之意。君臣之間談了一些公事,然後大臣們把話題轉向皇上的病情,希望皇上。”慎醫藥“。”


    朱常洛回答:“已有十餘日不進藥了。”表示他本人是非常“滇醫藥”的,大臣可以放心。周嘉謨抓住機會進言:“醫藥還是第二義,第一義是皇上清心寡欲,自然不藥而愈。”這是在告誡皇上不要過於好色。


    朱常洛久久望著大臣們,然後說:“宮中沒有什麽事。”那意思是說,宮中的情況沒有外廷想像的那麽複雜,隨後把目光轉移到他的皇長子身上,說:“哥兒,你說一說。”因為外廷關注皇長子的處境,他讓皇長子現身說法,解除大臣們的顧慮。皇長子朱由校說;“宮中無別事,先生每傳一傳,莫聽外邊閑說。”兒子與父親的立場完全一致,希望大臣們不要聽信外麵的流言蜚語。


    今日的禦前會議,君臣會晤,氣氛相當和諧,似乎顯示宮中一切風平浪靜。隻不過這僅是一個假象。


    八月二十三日,鴻臚寺官員李可灼來到內閣,說有仙丹要進呈皇上。內閣首輔方從哲鑑於崔文升的先例,以為向皇上進藥要十分慎重,便命李可灼離去。李可灼不肯就此罷休,二十九日一早,他進宮向太監送藥,太監不敢自作主張,便向內閣報告:皇上病情加劇,鴻臚寺官員李可灼來思善門進藥。內閣官員斷然阻止,告訴太監:他自稱仙丹,就不敢信他。


    就在這一天,朱常洛在幹清宮召見方從哲等十三名大臣,好像要臨危託孤。他向大臣們說:“朕難了,國家事卿等為朕盡心分憂,與朕輔助皇長子要緊,輔助他為堯舜之君,卿等都用心。”接著對身旁的皇長子說:“哥兒說一說。”皇長子說了一句:“先生勞苦,聽父皇言。”


    朱常洛向大臣們問起“壽宮”之事,顯然他已經在考慮自己的後事了。方從哲等人沒有一點思想準備,以為皇上提到的“壽宮”是指先帝(明神宗)的安葬事宜,便回答:皇考的陵寢工程正在進行。他馬上糾正道:“是朕壽宮。”方從哲等人馬上勸說:“聖壽無疆,何遽及此?”他仍再三強調此事要緊,神情黯然。大臣們聽得傷心,紛紛哽咽起來,不敢仰視。


    正在這時,從屏風後麵走出一個小太監,對皇長子耳語一番,皇長子搖頭不答應。忽然,一個穿紅衣的婦人把皇長子從皇上的禦榻前拉走。少頃,皇長子被人從屏風後麵推了出來。麵色大變,憤憤然向父皇說:“皇爹爹,要封皇後。”尚書孫如遊機警地察覺到,這是在傳達李選侍的意思,既不便拒絕,也不便完全答應,於是來個折中--封李選侍為皇貴妃,對皇上說:皇上要封李選侍為皇貴妃,臣等不敢不遵命,立即起草冊封儀注(按:冊封儀式的日程表)。朱常洛也無意封李選侍為皇後,便漫聲應答:起草儀注來!


    片刻沉寂後,朱常洛突然提到從太監那裏得到的消息,問道:“有鴻臚寺官進藥,何在?”方從哲回答:鴻臚寺丞李可灼自己說是仙丹,臣等不敢相信。朱常洛不甘心等死,對“仙丹”抱有一線希望,直接命太監召見李可灼進宮診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樊樹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樊樹誌並收藏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