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作者:樊樹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二十三年,即胡惟庸被殺十年之後,罪狀又升級為“謀反”。朱元璋唆使親信精心策劃,唆使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無中生有地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串通謀反。看得出來,朱元璋要藉此除掉李善長,他冠冕堂皇地說:“(李)善長元勛國戚,知逆謀不發”,“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這當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七十七歲的李善長及其一門七十餘人被殺,純屬冤案一樁。一年以後,解縉上疏為其申冤,他起草的《論韓國公冤事狀》,由郎中王國用冒死呈上,大意是:李善長為陛下打天下,是第一勛臣,假使幫胡惟庸成事,也不過如此,況且他已經年邁,根本沒有精力再折騰,何苦如此!朱元璋看了以後,無話可說,可見他也默認是枉殺。
與此同時,朱元璋又策劃陸仲亨的家奴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串通胡惟庸。“共謀不軌”。一場“肅清逆黨”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而來,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為了平服人心,朱元璋特地頒布《昭示奸黨錄》,株連蔓延達數年之久。連一向與胡惟庸關係疏遠的“浙東四先生”也未能倖免,葉 以“胡黨”被殺,宋濂的孫子宋慎也牽連被殺,宋濂本人則貶死於四川茅州。
後世史家對胡惟庸黨案頗持懷疑態度。王世貞就對胡惟庸“謀反”之說表示難以相信:談遷說得更加明確:“惟庸非叛也”,乃“積疑成獄”,可謂一語道破。
藍玉黨案也是如此。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在常遇春麾下勇敢殺敵,所向披靡,堪稱常勝將軍,戰功顯赫。洪武二十年升為大將軍,兩年後進封諒國公。皇恩浩蕩之下,藍玉忘乎所以,驕橫跋扈,使朱元璋感受到了將權與皇權的衝突。於是 除的網羅正在悄悄逼近。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獻誣告藍玉“謀反”,說他與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圖趁朱元璋出宮舉行“藉田”儀式時,發動兵變。裝模作樣審訊的結果,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領幾乎一網打盡。為了顯得名正言順,朱元璋特地下手詔,頒布《逆臣錄》,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
從保留下來的《逆臣錄》可以一眼看出,當時羅織罪狀的伎倆實在拙劣得很。陳四益《羅織的證據》一文對此嘲諷道:由於審訊者心思不夠細密,留下了許多破綻。比如,一個名叫蔣富的招承,說是藍玉出征回來,請他吃酒,在酒席間,藍玉對他說:“老蔣,你是我的舊人,我有句話和你說知,是必休要走了消息。如今我要謀大事,已與眾頭目每都商量定了,你回去到家打聽著,若下手時,你便來討分曉,久後也抬舉你一步。”這個“老蔣”是誰呢?隻是藍玉家一個打漁網戶。另有一名叫張仁孫的供道,說是因為出征回家,前去拜見,藍玉對他們說,要成大事,要張仁孫等各置軍器,聽候接應,如日後事成時都與大官人做。這個張仁孫是誰呢?當初隻是鄉裏一個染匠。藍玉如果真想謀逆,自然應當十分謹慎,這樣殺頭滅族的事情,哪裏有見人就說的道理?何況還是些無足輕重的打魚網戶和染匠。僅此一點,這些口供的可靠性就大可懷疑。《逆臣錄》是如此這般炮製出來的,目前已經散佚的《昭示奸黨錄》可信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因為一向反對胡惟庸,所以無法牽連進“胡黨”,他死時藍玉黨案還沒有爆發,當然與“藍黨”無關,但是他也沒有倖免。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極為兇險的背疽,按中醫的說法,忌吃蒸鵝。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隻蒸鵝給他吃。徐達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他繼續活下去,隻好當著來人的麵,流著眼淚吃下蒸鵝,沒有幾天就一命嗚呼了。曾經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預感到主公疑忌功臣,眾醉而獨醒,洪武三年就申請告老還鄉,還是顧慮 與兒子朱同難保平安無事,特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第二年,朱升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二歲。他的兒子朱同卻並未得到“免死券”的庇護,最後還是死在朱元璋的手下——賜自縊。令人唏噓不已!開國功臣慘遭大屠殺後,朱元璋才說:“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其實已經殺得差不多了,不過是一句顯示皇恩浩蕩的廢話而已。
一個出身卑賤的遊方僧,當了皇帝以後,權勢欲如此強烈,絲毫容不得對皇權的潛在威威脅,大張旗鼓地羅織罪狀,殺戮功臣,必欲“除惡務盡”方才罷休。縱觀歷史,這樣的大屠殺恐怕算得上絕無僅有之事。箇中緣由值得每個讀史者細細玩味。
建文帝生死之謎
風雲激盪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建文帝的下落就是其中之一。
建文帝何許人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孫朱允炆,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明惠帝,年號建文,歷史上習慣於稱他為建文帝。本來這個皇位理應由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繼承,朱標作為長子,早就被立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死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原則,便把長孫朱允炆立為皇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長孫朱允炆即位。出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此時已是一個英氣勃發的青年了,他書生氣十足,溫文爾雅,卻缺少祖父與叔父們雄才大略的草莽習氣。在位僅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趕下台,禍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種下的。
與此同時,朱元璋又策劃陸仲亨的家奴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串通胡惟庸。“共謀不軌”。一場“肅清逆黨”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而來,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為了平服人心,朱元璋特地頒布《昭示奸黨錄》,株連蔓延達數年之久。連一向與胡惟庸關係疏遠的“浙東四先生”也未能倖免,葉 以“胡黨”被殺,宋濂的孫子宋慎也牽連被殺,宋濂本人則貶死於四川茅州。
後世史家對胡惟庸黨案頗持懷疑態度。王世貞就對胡惟庸“謀反”之說表示難以相信:談遷說得更加明確:“惟庸非叛也”,乃“積疑成獄”,可謂一語道破。
藍玉黨案也是如此。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在常遇春麾下勇敢殺敵,所向披靡,堪稱常勝將軍,戰功顯赫。洪武二十年升為大將軍,兩年後進封諒國公。皇恩浩蕩之下,藍玉忘乎所以,驕橫跋扈,使朱元璋感受到了將權與皇權的衝突。於是 除的網羅正在悄悄逼近。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獻誣告藍玉“謀反”,說他與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圖趁朱元璋出宮舉行“藉田”儀式時,發動兵變。裝模作樣審訊的結果,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領幾乎一網打盡。為了顯得名正言順,朱元璋特地下手詔,頒布《逆臣錄》,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
從保留下來的《逆臣錄》可以一眼看出,當時羅織罪狀的伎倆實在拙劣得很。陳四益《羅織的證據》一文對此嘲諷道:由於審訊者心思不夠細密,留下了許多破綻。比如,一個名叫蔣富的招承,說是藍玉出征回來,請他吃酒,在酒席間,藍玉對他說:“老蔣,你是我的舊人,我有句話和你說知,是必休要走了消息。如今我要謀大事,已與眾頭目每都商量定了,你回去到家打聽著,若下手時,你便來討分曉,久後也抬舉你一步。”這個“老蔣”是誰呢?隻是藍玉家一個打漁網戶。另有一名叫張仁孫的供道,說是因為出征回家,前去拜見,藍玉對他們說,要成大事,要張仁孫等各置軍器,聽候接應,如日後事成時都與大官人做。這個張仁孫是誰呢?當初隻是鄉裏一個染匠。藍玉如果真想謀逆,自然應當十分謹慎,這樣殺頭滅族的事情,哪裏有見人就說的道理?何況還是些無足輕重的打魚網戶和染匠。僅此一點,這些口供的可靠性就大可懷疑。《逆臣錄》是如此這般炮製出來的,目前已經散佚的《昭示奸黨錄》可信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因為一向反對胡惟庸,所以無法牽連進“胡黨”,他死時藍玉黨案還沒有爆發,當然與“藍黨”無關,但是他也沒有倖免。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極為兇險的背疽,按中醫的說法,忌吃蒸鵝。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隻蒸鵝給他吃。徐達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他繼續活下去,隻好當著來人的麵,流著眼淚吃下蒸鵝,沒有幾天就一命嗚呼了。曾經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預感到主公疑忌功臣,眾醉而獨醒,洪武三年就申請告老還鄉,還是顧慮 與兒子朱同難保平安無事,特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第二年,朱升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二歲。他的兒子朱同卻並未得到“免死券”的庇護,最後還是死在朱元璋的手下——賜自縊。令人唏噓不已!開國功臣慘遭大屠殺後,朱元璋才說:“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其實已經殺得差不多了,不過是一句顯示皇恩浩蕩的廢話而已。
一個出身卑賤的遊方僧,當了皇帝以後,權勢欲如此強烈,絲毫容不得對皇權的潛在威威脅,大張旗鼓地羅織罪狀,殺戮功臣,必欲“除惡務盡”方才罷休。縱觀歷史,這樣的大屠殺恐怕算得上絕無僅有之事。箇中緣由值得每個讀史者細細玩味。
建文帝生死之謎
風雲激盪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建文帝的下落就是其中之一。
建文帝何許人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孫朱允炆,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明惠帝,年號建文,歷史上習慣於稱他為建文帝。本來這個皇位理應由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繼承,朱標作為長子,早就被立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死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原則,便把長孫朱允炆立為皇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長孫朱允炆即位。出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此時已是一個英氣勃發的青年了,他書生氣十足,溫文爾雅,卻缺少祖父與叔父們雄才大略的草莽習氣。在位僅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趕下台,禍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種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