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宋藹齡隻當這是昏話,沒往心裏去。不料她和孔祥熙回台灣幾年後,才慢慢悟出了那鄰居話中的含義。這是後話了。
1962年春天,孔祥熙、宋藹齡乘坐的飛機在台灣桃園機場降落。當他們瞄珊著走下弦梯時,蔣經國正在下麵等候他們。孔祥熙心裏還著實一陣激動,老蔣還沒忘了舊情。當即蔣經國也假戲真做地說,父親身體欠佳,不能親到機場迎接,望孔老原諒。
這就是他想像中的家嗎?孔祥熙舉目四望,隻見一隊軍警在不遠處瞪著警惕的眼睛,機場上飛機起飛和降落聲和十幾年前沒什麽兩樣,隻是聲音更刺耳了些。
還有和以前一樣的青山、綠野、藍天。
在台灣郊區,蔣介石為孔祥熙安排了一幢別墅。宋美齡第二天晚上驅車前來看望,姐妹倆幾年不見,倒也熱熱鬧鬧,說說笑笑。隻是都上了歲數,敘完舊之後便話題不多,各自回家就寢。
幾個月過去,他們的足跡踏遍了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阿裏山。日月潭、工業區、商業區,並和昔時的朋友敘敘舊。蔣介石為了照顧情緒,給了孔祥熙一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評議員”的虛職。孔祥熙也裝模作樣地出席了一次評議會。到會場一看,全是像他一樣七老八十的白髮人,心裏就涼了大半,知道了這純粹是個聾子的耳朵--擺設!
漸漸地,孔祥熙和宋藹齡都產生了厭倦,他們又後悔了,後悔不該回台灣來。
在台灣,沒有把他們當回事。除了剛回來那幾天蔣介石見過他們一次外,他們就再沒有見到其他掌實權的要員。
當時,台灣正在按自己的軌跡發展。而他們,卻像一件不值錢的古董被人遺忘了似的孤零零地整日呆在那棟空蕩蕩的房了裏。和他們保持聯繫的,都是一些過去的國民黨元老,而這些元老所談論的,不是兒童就是死亡。而且每隔幾個月,他們當中就真的有人死去,好像他們現在活著就是為了死亡。
在新一代國民黨執政者中,對他們都懷著一種本能的蔑視,認為他們貪汙腐敗無能;認為他們都是一生隻顧個人不管國家;是沒有責任心和事業心的小人;把大陸拱手讓給了共產黨,才導致了現在台灣的困難局麵。
台灣的自然風景遠沒有大陸富於東方特色,但台灣的社會風氣和城市建設卻逐漸西化。走在台北的大街上,你越來越找不到中國的感覺,連霓虹燈、gg牌上都印著英文。
更要命的是,台灣的醫療設備、醫療技術遠沒有美國先進。一次孔祥熙不慎腹瀉,被車送進醫院。孔祥熙一看門診樓內骯髒的牆壁就對隨從揮揮手說:“回家。”他實在不能容忍在這種環境中看病。
還有就是台灣的空氣,潮濕、多雨。本來孔祥熙已比較適應了紐約的氣候。對這種四季不分的多雨天氣極不舒服,總覺得那股陰潮侵人到骨髓,使全身的關節隱隱作痛以至徹夜難眠。
這就是他夢牽魂繞的台灣嗎?這就是他“夢裏尋他千百度”的歸宿嗎?
孔祥熙和宋藹齡這時才想起、才明白了當初他們從美國回台灣時,鄰居的那段話。他們真真地感到自己已無家可歸了。
此時的孔祥熙已86歲高齡,身患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壓和消化道潰瘍等多種疾病,就像一盞快要熬幹了油的燈,在生命的盡頭勉強發出微弱的光亮。於是,從小就不安分的宋藹齡在孔樣熙生命的最後時刻又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讓孔祥熙回美國治病。
宋藹齡的這個決定引起了家人的反對,孔祥熙雖然在台灣生活的並不太如意,但他已經無所謂了。到哪裏能如意,到美國就如意了嗎?!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如意或不如意,關鍵看你怎麽想。
大女兒孔令儀主要擔心孔祥熙的身體,從台灣到美國對年輕人隻是一次短暫的旅行。可是10個小時的飛機,對於一個86歲高齡的多病的老人,就不啻是一次冒險、一次拿生命健康做賭注的冒險。
但宋藹齡覺得,如果讓孔祥熙在台灣住下去,情況也許會更糟。不如冒點險,美國的看病條件畢竟大大好於台灣。
一時誰也說服不了宋藹齡。
蔣介石考慮的首先是政治。孔祥熙宣布回台灣定居,無疑是給蔣家王朝臉上添了彩。住了幾年又要回去,等於又給其抹了黑。但是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都沒有理由阻止孔祥熙去美,便隻有在宣傳上做做手腳了。
1966年2月28日,孔祥熙藉口赴美治病,和宋藹齡及孔令儀離開了台灣。
同年3月1日,台灣的《中央日報》對此發了一條消息:
“(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三年前向國定居的前行政院長孔祥熙博士,今天下午2點20分由他的夫人宋藹齡及長女孔令儀陪同,搭乘西北航空公司班機赴美,接受短期的健康檢查及治療。
已是87歲高齡的孔祥熙博士,在台灣居住了三年四個月,他在美國接受治療後,仍將返回台灣。今天下午前往機場送行的包括蔣經國、徐柏園、陳慶瑜、蔣緯國及財經界舊屬等人。”
孔祥熙帶著他病人膏育的軀體走了,從此再沒有踏人中國的土地。臨終前,他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決定,辭去了中國銀行董事職務。這個職務,從1947年孔祥熙去美國後一直被保留著。孔祥熙一直靠這個職務從國民黨政府領取一份不算太高的月薪。那就像一條線,將孔祥熙和國民黨、和蔣介石、和中國連在一起。也是孔祥熙曾經效力於國民黨政權20餘年的一個最深刻的印記。蔣介石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孔祥熙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隻是誰都不提這件事。
1962年春天,孔祥熙、宋藹齡乘坐的飛機在台灣桃園機場降落。當他們瞄珊著走下弦梯時,蔣經國正在下麵等候他們。孔祥熙心裏還著實一陣激動,老蔣還沒忘了舊情。當即蔣經國也假戲真做地說,父親身體欠佳,不能親到機場迎接,望孔老原諒。
這就是他想像中的家嗎?孔祥熙舉目四望,隻見一隊軍警在不遠處瞪著警惕的眼睛,機場上飛機起飛和降落聲和十幾年前沒什麽兩樣,隻是聲音更刺耳了些。
還有和以前一樣的青山、綠野、藍天。
在台灣郊區,蔣介石為孔祥熙安排了一幢別墅。宋美齡第二天晚上驅車前來看望,姐妹倆幾年不見,倒也熱熱鬧鬧,說說笑笑。隻是都上了歲數,敘完舊之後便話題不多,各自回家就寢。
幾個月過去,他們的足跡踏遍了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阿裏山。日月潭、工業區、商業區,並和昔時的朋友敘敘舊。蔣介石為了照顧情緒,給了孔祥熙一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評議員”的虛職。孔祥熙也裝模作樣地出席了一次評議會。到會場一看,全是像他一樣七老八十的白髮人,心裏就涼了大半,知道了這純粹是個聾子的耳朵--擺設!
漸漸地,孔祥熙和宋藹齡都產生了厭倦,他們又後悔了,後悔不該回台灣來。
在台灣,沒有把他們當回事。除了剛回來那幾天蔣介石見過他們一次外,他們就再沒有見到其他掌實權的要員。
當時,台灣正在按自己的軌跡發展。而他們,卻像一件不值錢的古董被人遺忘了似的孤零零地整日呆在那棟空蕩蕩的房了裏。和他們保持聯繫的,都是一些過去的國民黨元老,而這些元老所談論的,不是兒童就是死亡。而且每隔幾個月,他們當中就真的有人死去,好像他們現在活著就是為了死亡。
在新一代國民黨執政者中,對他們都懷著一種本能的蔑視,認為他們貪汙腐敗無能;認為他們都是一生隻顧個人不管國家;是沒有責任心和事業心的小人;把大陸拱手讓給了共產黨,才導致了現在台灣的困難局麵。
台灣的自然風景遠沒有大陸富於東方特色,但台灣的社會風氣和城市建設卻逐漸西化。走在台北的大街上,你越來越找不到中國的感覺,連霓虹燈、gg牌上都印著英文。
更要命的是,台灣的醫療設備、醫療技術遠沒有美國先進。一次孔祥熙不慎腹瀉,被車送進醫院。孔祥熙一看門診樓內骯髒的牆壁就對隨從揮揮手說:“回家。”他實在不能容忍在這種環境中看病。
還有就是台灣的空氣,潮濕、多雨。本來孔祥熙已比較適應了紐約的氣候。對這種四季不分的多雨天氣極不舒服,總覺得那股陰潮侵人到骨髓,使全身的關節隱隱作痛以至徹夜難眠。
這就是他夢牽魂繞的台灣嗎?這就是他“夢裏尋他千百度”的歸宿嗎?
孔祥熙和宋藹齡這時才想起、才明白了當初他們從美國回台灣時,鄰居的那段話。他們真真地感到自己已無家可歸了。
此時的孔祥熙已86歲高齡,身患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壓和消化道潰瘍等多種疾病,就像一盞快要熬幹了油的燈,在生命的盡頭勉強發出微弱的光亮。於是,從小就不安分的宋藹齡在孔樣熙生命的最後時刻又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讓孔祥熙回美國治病。
宋藹齡的這個決定引起了家人的反對,孔祥熙雖然在台灣生活的並不太如意,但他已經無所謂了。到哪裏能如意,到美國就如意了嗎?!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如意或不如意,關鍵看你怎麽想。
大女兒孔令儀主要擔心孔祥熙的身體,從台灣到美國對年輕人隻是一次短暫的旅行。可是10個小時的飛機,對於一個86歲高齡的多病的老人,就不啻是一次冒險、一次拿生命健康做賭注的冒險。
但宋藹齡覺得,如果讓孔祥熙在台灣住下去,情況也許會更糟。不如冒點險,美國的看病條件畢竟大大好於台灣。
一時誰也說服不了宋藹齡。
蔣介石考慮的首先是政治。孔祥熙宣布回台灣定居,無疑是給蔣家王朝臉上添了彩。住了幾年又要回去,等於又給其抹了黑。但是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都沒有理由阻止孔祥熙去美,便隻有在宣傳上做做手腳了。
1966年2月28日,孔祥熙藉口赴美治病,和宋藹齡及孔令儀離開了台灣。
同年3月1日,台灣的《中央日報》對此發了一條消息:
“(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三年前向國定居的前行政院長孔祥熙博士,今天下午2點20分由他的夫人宋藹齡及長女孔令儀陪同,搭乘西北航空公司班機赴美,接受短期的健康檢查及治療。
已是87歲高齡的孔祥熙博士,在台灣居住了三年四個月,他在美國接受治療後,仍將返回台灣。今天下午前往機場送行的包括蔣經國、徐柏園、陳慶瑜、蔣緯國及財經界舊屬等人。”
孔祥熙帶著他病人膏育的軀體走了,從此再沒有踏人中國的土地。臨終前,他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決定,辭去了中國銀行董事職務。這個職務,從1947年孔祥熙去美國後一直被保留著。孔祥熙一直靠這個職務從國民黨政府領取一份不算太高的月薪。那就像一條線,將孔祥熙和國民黨、和蔣介石、和中國連在一起。也是孔祥熙曾經效力於國民黨政權20餘年的一個最深刻的印記。蔣介石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孔祥熙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隻是誰都不提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