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給羅斯福發出決心趕走史迪威的電報後,又立即給在美國的孔祥熙發電,告之“此事不解決,縱使盟國作戰勝利而我國格已失,雖勝猶敗……予已下最大決心,如有人前來說情,應嚴正拒絕,並請從速撤換。”


    同時蔣介石還電告孔祥熙在此事沒解決之前,不接受美國的任何接濟,並隨時做好準備迅速回國。


    蔣介石和孔祥熙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一起將了羅斯福一軍,使羅斯福陷了一種不大不小的困境。要麽繼續施加壓力使蔣接受讓史迪威掌握全中國的軍隊,但這樣要冒著同蔣介石決裂的危險;要麽收回命令,向蔣介石屈服,但個人的麵子要受到損失。


    羅斯福選擇了後者,結果蔣介石下贏了這盤棋。當年10月1日孔祥熙電告蔣介石,說霍普金斯已告之他,說羅斯福準備召回史迪威。原來孔祥熙接到蔣介石的電報後,立刻找到霍普金斯,向其陳述利害。說如果羅斯福不改變決定中美關係將受到嚴重損害,而羅俾福這個決定本身確實有點強加於人,讓中方接受不了。霍普金斯也很快把孔祥熙的話轉告了羅俾福。


    對日作戰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共同的目標使羅斯福考慮到中美合作在當前的重要,因此他隻能退步了。


    同年10月4日,羅斯福在白宮正式召見孔祥熙,向他說明了美國準備正式召回史迪威的決定。


    10月8日,美軍副總參謀長請孔祥熙轉告蔣介石,美軍準備讓魏德邁將軍接替史迪威。


    10月19日,羅斯福正式致電蔣介石,讓魏德邁接替史迪威。次日下午史迪威便乘機返回美國,結束了他在中國3年的參謀長生涯。


    孔祥熙和宋藹齡夫婦,在這次“史迪威事件”中又為蔣介石效盡一次犬馬之勞,並且終於贏得了勝利。


    3.老蔣是爸爸,美元是媽媽


    雖然蔣介石、孔祥熙因史迪威的問題和羅斯福大鬧了一場,但這在他們之間的關係問題上,不過是個小插曲。孔祥熙明白,在中國和所有外國的關係中,美國是最重要的,是蔣介石首先考慮的。


    美國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但他的工業發展之迅速令世界瞠目。到了本世紀初,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已超過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歐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一躍為世界第一位。僅洛克菲勒創辦的美孚石油公司,一年的純收入就超過2億美元。美國工業的高速發展,形成了大量的工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於是也效仿英法等國進行資本輸出,其中兩個重要地區就是位於美洲和亞洲地區。因此,美國在亞洲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蔣介石之所以看好美國原因就在於此,一是美國資本雄厚,可能為中國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二是美國在亞洲有經濟利益,而日軍的侵略破壞了這種利益。在抗日這一點上有共同利益,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日直接開戰,中美之間的紐帶連接得更加緊密,蔣介石就越發想從美國身上揩油。所以盡管在表麵上蔣介石宣稱對所有國家實行平等外交;但實際上在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的對外政策重點在美國。即把爭取美國對中國的軍事經濟援助做為外交政策的基本點。孔祥熙也公開說:我於外交、軍事和經濟各端,莫不集中目標於華盛頓。


    在對美外交上,蔣介石主要依靠的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但側重孔祥熙。因為孔祥熙比宋子文顯得更謹慎,宋子文當時已宣稱再也不為蔣家賣命,而獨自做自己的生意。蔣介石雖然認為宋子文是個人才,但也不能屈尊去請他出山。離了你還有孔祥熙,地球照樣轉。孔祥熙就這樣,又變成了蔣介石發展對美關係的主要策劃者和執行人了。


    1938年9月,南京被日軍占領不久,孔祥熙向蔣介石建議,派胡適去美國,接替王正廷為駐美大使。


    蔣介石不解,問為什麽非派胡適去,況且胡適當時正在英國。


    孔祥熙說,這件事也考慮了很久。抗戰以來,國家急需外援,而美國就是一個最好的夥伴。胡適為著名學者,在美國信譽極佳。胡適的書在美國連年暢銷,胡適被美國的輿論界稱為美國之友。胡適是一學者,自然清高,不去請其出山,他斷不肯主動到政府謀職。想當年劉備為求得人才,三顧茅廬。如今國難當頭,國家急需人才,胡適又為國家所必需,隻要我們誠心去請,他一定會盡力。


    蔣介石此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孔祥熙極力推薦胡適,自有道理,也不必多加幹涉,就同意了孔祥熙的意見。


    孔祥熙得知蔣介石同意,即給在英國的講學的胡適發了一封電報,告之政府已令他為新任駐美國大使,直接到美國上任。


    胡適是著名學者,比孔祥熙小12歲,也是喝過洋墨水的。因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而享譽學術界,被稱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之一。孔祥熙和胡適原本並不熟,後來在山西成立“中美同盟會”,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引起了國人的注意。1912年孫中山抵太原時,孔祥熙專門拜見。孫中山對孔祥熙的“中美同盟會”表示讚賞。胡適聞訊後也對“中美同盟會”發了賀電,孔祥熙知道了胡適。後來孔祥熙到上海,赴日本追隨孫中山革命,後又和宋藹齡結婚,自然讀了不少新書,其中最喜歡的便是胡適的。孔祥熙曾對宋藹齡說,新文化運動中,胡適的成就最高。1924年,孫中山為了革命大業,拖病弱之身赴北京做張作霖、段棋瑞的工作。當時孔祥熙隨同前往。在北京,孔祥熙第一次見到胡適。因為二人都留美崇洋,又都性情溫和,崇尚中庸,自然成了朋友。然後孔祥熙從政,胡適從文,雖相隔千裏卻也心心相印。因此孔祥熙在這種時刻首先想到的就是胡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平/李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平/李安並收藏孔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