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學校舉行開學典禮。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包括國民黨人和共產黨人計499人,連同軍校的教職員工近千人出席了開學典禮。孫中山先生攜夫人宋慶齡女士亦出席典禮並發表了著名的演說《革命軍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
自此以後,黃埔軍校發展迅猛。其第一期學員雖隻有不足500人,但至1927年3月時,該軍校學員就已達12萬餘人。當時,雖然孫中山先生在世時親任軍校總理,但實際上軍校的一切事務統由蔣介石來負責。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不幸北上途中於北京病逝。臨終彌留之際,孫中山特意吩咐由廖仲愷、汪精衛和蔣介石三人共同負責其身後事,並安排蔣介石負責軍事方麵工作。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國民黨上層頓失重心,最高權力結構麵臨重新劃分。而當此之際,蔣介石的突出表現即對孫中山的無限崇敬,並藉此標榜自己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1925年3月30日,蔣介石特作《祭總理文》,文中寫道:
“弟子蔣中正,致祭於總理孫先生之靈前日:嗚呼!山陵其崩乎!三千學子,全軍將士,將何所依歸託命耶,二十載相從,一朝永訣,誰為為之。……撫今思昔,瞻前顧後,舉凡可歌可泣,可悲可傷,心摧腸斷之,終身隱痛,其誰與訴?其誰與知?而今而後,豈復有生人之樂趣乎?……今惟有教養學子,訓練黨軍;繼續生命,復興中華以慰在天之靈。”
盡管當時蔣介石表現得哀痛欲絕,但聽其言觀其行則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孫中山逝世後不久,在國民黨內部就相繼發生了左派領袖廖仲愷遇刺以及“中山艦事件”,及其後的“整理黨務案”等等。當時的矛頭指向直接對準中國共產黨人,對準轟轟烈烈的工農大眾革命運動。此後蔣介石便大權在握,得誌猖狂。直至1927年4月12日,他在上海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其背叛孫中山先生及其“三民主義”革命理想的狼子野心,就已昭然若揭了。
“四·一二”政變後不久,南京國民政府便在蔣介石的唆使操縱下正式掛牌亮相。當時,推舉國民黨右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胡漢民為南京政府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但實際上胡氏隻不過前麵立個牌位而已,真正執掌大權的鐵腕人物還是蔣介石。1927年5月2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在南京通過《國民革命軍組織大綱》,其中決定組成超然於政府之上的由各部人員參加的“戰地政務委員會”,並決定該委員會受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全權總攬一切事務。南京國民黨政府的成立,標誌著中華民國史上蔣介石時代的正式開始。
2.孔祥熙賣身投靠
在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還是在北伐戰爭進展順利捷報頻傳之際,當時正在美國進行考察的孔祥熙看準“升官發財”的絕好時機已到,便於1926年冬天匆忙趕回國內,並迅速投身於當時的國民革命大浪潮中。最初,孔祥熙靠著他出色的理財能力,擔任了廣東省財政廳長,旋又兼任廣東國民政府代財政部長等職,一時總掌國民政府的財政大權。此時,孔祥熙以其“最能把握時機”的敏銳洞察力,開始捕捉孫中山逝世後應該出現的政治新秀,並迅即將目光落到了當時正統率國民革命軍大舉北伐的總司令蔣介石身上。當然,孔祥熙的這種政治賭博,其最終的押寶決定,也還是孔夫人宋藹齡作出的。
據說當年孔祥熙夫婦曾就孫中山身後誰為接班人問題,有過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當時孔祥熙認為:“那不是禿子頭上明擺著的事情嗎?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不都是先生的副手麽。還有那位老資格的張靜江,也算一個。”夫人宋藹齡打住他的話頭說:“你的目光短淺了,問題不能隻看表麵。我看這個事情很複雜,你說得那四個人,我看都未必。”
“那依夫人之見呢?”孔祥熙忙問。
“我問你,如今誰在掌握軍權?”宋藹齡故意賣著關子。
孔祥熙當即一怔,搔著頭皮半晌答道:“眼下握有軍權的人,當然是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了。”
“正是他呀!”夫人宋藹齡終於為丈夫的聰明惹出笑臉,“蔣介石這個人你可千萬不能小看。他作事圓滑,上海青紅幫那裏又有一定的勢力,眼下又軍權在握。我看他這個人野心不小。恐怕最後最有實力接中山先生班的人,也就是他蔣介石了。”
孔祥熙聽完再一琢磨,不禁也會心地笑了:“倒不是沒有想到他,隻是總覺得在黨內老資格人物麵前,他還有些嫩。不過眼下經夫人一提醒,我倒真覺得此事八九不離十了呢。”
但當時宋藹齡尚有些發愁的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門路靠上蔣介石。幸而後來,蔣介石死追宋美齡,才給了宋藹齡和孔祥熙兩口子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再說蔣介石此時,正值年富力強之際。此前他已在孫中山先生在世時,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深獲孫中山的信任和倚重,並榮登了黃埔軍校校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寶座。然而蔣介石畢竟是蔣介石,盡管已然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他的政治野心卻並未因此得到滿足或者遏止。恰恰相反,尤其是當孫中山逝世以後,蔣介石對政治權力的追求,一下便膨脹到了不可遏製的地步。自1924年黃埔軍校創辦之日起,蔣介石實際上就已經開始注重對自己隊伍的培養了。首先,他在黃埔軍校中物色了一大批親信。於是這些人就成為他日後從事反革命政變的資本。北伐戰爭中蔣介石布置他的嫡係部隊進兵東南各省,趁革命形勢高漲和敵人內部激烈分化的時機,他收編了大量的軍閥部隊,擴大自己的武裝近20萬人。
自此以後,黃埔軍校發展迅猛。其第一期學員雖隻有不足500人,但至1927年3月時,該軍校學員就已達12萬餘人。當時,雖然孫中山先生在世時親任軍校總理,但實際上軍校的一切事務統由蔣介石來負責。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不幸北上途中於北京病逝。臨終彌留之際,孫中山特意吩咐由廖仲愷、汪精衛和蔣介石三人共同負責其身後事,並安排蔣介石負責軍事方麵工作。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國民黨上層頓失重心,最高權力結構麵臨重新劃分。而當此之際,蔣介石的突出表現即對孫中山的無限崇敬,並藉此標榜自己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1925年3月30日,蔣介石特作《祭總理文》,文中寫道:
“弟子蔣中正,致祭於總理孫先生之靈前日:嗚呼!山陵其崩乎!三千學子,全軍將士,將何所依歸託命耶,二十載相從,一朝永訣,誰為為之。……撫今思昔,瞻前顧後,舉凡可歌可泣,可悲可傷,心摧腸斷之,終身隱痛,其誰與訴?其誰與知?而今而後,豈復有生人之樂趣乎?……今惟有教養學子,訓練黨軍;繼續生命,復興中華以慰在天之靈。”
盡管當時蔣介石表現得哀痛欲絕,但聽其言觀其行則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孫中山逝世後不久,在國民黨內部就相繼發生了左派領袖廖仲愷遇刺以及“中山艦事件”,及其後的“整理黨務案”等等。當時的矛頭指向直接對準中國共產黨人,對準轟轟烈烈的工農大眾革命運動。此後蔣介石便大權在握,得誌猖狂。直至1927年4月12日,他在上海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其背叛孫中山先生及其“三民主義”革命理想的狼子野心,就已昭然若揭了。
“四·一二”政變後不久,南京國民政府便在蔣介石的唆使操縱下正式掛牌亮相。當時,推舉國民黨右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胡漢民為南京政府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但實際上胡氏隻不過前麵立個牌位而已,真正執掌大權的鐵腕人物還是蔣介石。1927年5月2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在南京通過《國民革命軍組織大綱》,其中決定組成超然於政府之上的由各部人員參加的“戰地政務委員會”,並決定該委員會受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全權總攬一切事務。南京國民黨政府的成立,標誌著中華民國史上蔣介石時代的正式開始。
2.孔祥熙賣身投靠
在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還是在北伐戰爭進展順利捷報頻傳之際,當時正在美國進行考察的孔祥熙看準“升官發財”的絕好時機已到,便於1926年冬天匆忙趕回國內,並迅速投身於當時的國民革命大浪潮中。最初,孔祥熙靠著他出色的理財能力,擔任了廣東省財政廳長,旋又兼任廣東國民政府代財政部長等職,一時總掌國民政府的財政大權。此時,孔祥熙以其“最能把握時機”的敏銳洞察力,開始捕捉孫中山逝世後應該出現的政治新秀,並迅即將目光落到了當時正統率國民革命軍大舉北伐的總司令蔣介石身上。當然,孔祥熙的這種政治賭博,其最終的押寶決定,也還是孔夫人宋藹齡作出的。
據說當年孔祥熙夫婦曾就孫中山身後誰為接班人問題,有過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當時孔祥熙認為:“那不是禿子頭上明擺著的事情嗎?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不都是先生的副手麽。還有那位老資格的張靜江,也算一個。”夫人宋藹齡打住他的話頭說:“你的目光短淺了,問題不能隻看表麵。我看這個事情很複雜,你說得那四個人,我看都未必。”
“那依夫人之見呢?”孔祥熙忙問。
“我問你,如今誰在掌握軍權?”宋藹齡故意賣著關子。
孔祥熙當即一怔,搔著頭皮半晌答道:“眼下握有軍權的人,當然是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了。”
“正是他呀!”夫人宋藹齡終於為丈夫的聰明惹出笑臉,“蔣介石這個人你可千萬不能小看。他作事圓滑,上海青紅幫那裏又有一定的勢力,眼下又軍權在握。我看他這個人野心不小。恐怕最後最有實力接中山先生班的人,也就是他蔣介石了。”
孔祥熙聽完再一琢磨,不禁也會心地笑了:“倒不是沒有想到他,隻是總覺得在黨內老資格人物麵前,他還有些嫩。不過眼下經夫人一提醒,我倒真覺得此事八九不離十了呢。”
但當時宋藹齡尚有些發愁的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門路靠上蔣介石。幸而後來,蔣介石死追宋美齡,才給了宋藹齡和孔祥熙兩口子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再說蔣介石此時,正值年富力強之際。此前他已在孫中山先生在世時,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深獲孫中山的信任和倚重,並榮登了黃埔軍校校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寶座。然而蔣介石畢竟是蔣介石,盡管已然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他的政治野心卻並未因此得到滿足或者遏止。恰恰相反,尤其是當孫中山逝世以後,蔣介石對政治權力的追求,一下便膨脹到了不可遏製的地步。自1924年黃埔軍校創辦之日起,蔣介石實際上就已經開始注重對自己隊伍的培養了。首先,他在黃埔軍校中物色了一大批親信。於是這些人就成為他日後從事反革命政變的資本。北伐戰爭中蔣介石布置他的嫡係部隊進兵東南各省,趁革命形勢高漲和敵人內部激烈分化的時機,他收編了大量的軍閥部隊,擴大自己的武裝近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