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失敗以後,陳其美跟隨孫中山赴日,出國以前他將上海方麵的工作交給蔣介石負責。9月1日蔣介石也乘船到達日本的長崎,進入由黃興開辦的設在東京的軍事教育機關“浩然廬”學習,此期間他又接受陳其美的指派赴東北活動。
與此同時,遠在日本的孫中山為了重整旗鼓,於1914年7月8日在東京重新組建了中華革命黨。孫中山為總理。陳其美為總務部長、張靜江為財政部長、居正為黨務部長、胡漢民為政治部長,歷時逾年的改組工作終於以中華革命黨的正式成立而宣告結束。而蔣介石本人則早在1913年10月29日在上海由陳其美的盟兄張靜江作盟誓人,加入了當時尚在改組中的中華革命黨,成為在國內最早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幾個人之一。同時給孫中山呈上《上總理陳述歐戰趨勢並倒袁計劃書》,指出“此次歐戰時期延長一日,即袁賊之外交勢力薄弱一日,範圍擴大一步,即吾黨之外交關係勝利一步。若吾黨不於此袁賊親西排東之外交失敗期間,乘勢急進,則時不再來,後悔莫及矣。”此期間,蔣介石在國內與日本之間往返頻繁,繼續從事反對袁世凱的活動。
中華革命黨成立以後.孫中山仍以反袁革命相號召,任命各省的中華革命軍司令,派幹部深入各省。1915年2月,陳其美由日本返回上海進行反袁活動,蔣介石留在東京處理善後。臨別時蔣介石對陳其美表示:“此去萬一不幸,而為袁氏所害,餘當為兄之第二化身,以成未竟之誌!”這年10月,孫中山任命陳其美為淞滬司令長官。
陳其美走馬上任後即致電蔣介石,催他火速返回。
蔣介石回到上海以後,在湘滬司令長官總機關工作,與陳其美策劃上海起義,並親自擬訂了一個詳細的“淞滬起義軍事計劃書”,且參加了運動肇和艦、襲取應瑞艦,攻奪陸地各官署的軍事活動,屢次身陷險境而僥倖逃脫。
陳其美等人在上海的討袁活動,引起了袁世凱及其爪牙的刻骨仇恨。1916年5月18日,袁世凱設下圈套,以70萬重金懸遣刺客李海秋,在住滬日僑山田家中將陳其美暗殺。蔣介石聞噩耗後幾不欲生。陳其美一死,蔣介石頓時失去了依靠,孫中山也失去了一個軍事上的得力助手。於是,作為陳其美親信的蔣介石,開始受到孫中山器重。蔣介石也設法全力投靠孫中山,以獲取孫中山的信任。
前麵我們講到,早在1910年,蔣介石就在東京認識了孫中山。孫中山對蔣介石的最初印象頗好,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而陳其美在以後的日子裏,時常在孫中山麵前大加讚賞蔣介石,並將蔣介石作為軍事人才推薦給孫中山。所以盡管蔣介石與孫中山的直接接觸不多,但是由於他的聰明才智和勇敢頑強,到底引起了孫中山對他的重視。
辛亥革命失敗以後,孫中山繼續高揚民主革命的旗幟,主張武裝鬥爭,但卻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所以在以後的十多年的軍事鬥爭中,孫中山採取了聯合甲派軍事力量打倒乙派軍事力量的軍事政策,結果到處碰壁。蔣介石正是在這個時候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與提拔。
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孫中山在上海通電全國,號召全體國民討伐叛逆,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7月17日,孫中山一行抵達廣州,發表了護法演說。這時的孫中山,手中沒有軍隊,隻能依靠滇、桂軍閥唐繼堯、陸榮廷的力量,在廣州建立起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府,並當選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
當時,蔣介石正在上海,聽到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元帥,並積極準備北伐的消息,精神為之一振,於9月20和10月兩次上書孫中山,提出《對北作戰計劃》和《滇粵兩軍對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他在上述兩文中對當時的時局進行了精闢的分析,並對敵我力量的優劣勢態進行了對比,指出了以長江沿岸作為主戰地,先克武昌,穩定南京,然後直搗北京的作戰方針。蔣介石的這兩份作戰計劃得到了孫中山的重視和讚許。
1918年3月5日蔣介石應孫中山電召,由上海南下廣州,參與孫中山的軍事活動。先後在援閩粵軍總司令部任作戰科主任。第二支隊司令,第二軍前敵總指揮官等職,並擬有《今後南北兩軍行動之判斷》、《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他參與指揮的大埔攻防戰,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部隊中深得陳炯明的信任。同年9月18日,蔣介石被任命為粵軍第二支隊司令官,統領1000人馬。這個任職意味著,蔣介石從此由“參佐軍務”而開始獨擋一麵了。
就在這個時候,粵軍中出現派係之爭且愈演愈烈,形成了以陳炯明為首的惠州派、以鄧鏗為首的粵東派和以許崇智為首的福建派。三派之間相互傾軋句心鬥角,軍中一片混亂。蔣介石本人雖然不參加任何一派的爭鬥,但他和陳炯明之間漸生嫌隙,便於1919年9月正式辭去第二支隊司令官一職。10月13日蔣介石赴上海拜見孫中山,提出去歐美留學的要求。當時孫中山正在進行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工作,需要大批得力的幹將,便極力挽留蔣介石,蔣答應留下住在上海,時刻準備聽從孫中山的召喚。
在上海的這段時間裏,蔣介石除了潛心讀書外,開始涉足於上海的股票交易所並頗有所得。
轉眼到了1920年,粵軍有了很大的發展,由原來的8000人發展至20000多人,擴編成兩個軍。
與此同時,遠在日本的孫中山為了重整旗鼓,於1914年7月8日在東京重新組建了中華革命黨。孫中山為總理。陳其美為總務部長、張靜江為財政部長、居正為黨務部長、胡漢民為政治部長,歷時逾年的改組工作終於以中華革命黨的正式成立而宣告結束。而蔣介石本人則早在1913年10月29日在上海由陳其美的盟兄張靜江作盟誓人,加入了當時尚在改組中的中華革命黨,成為在國內最早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幾個人之一。同時給孫中山呈上《上總理陳述歐戰趨勢並倒袁計劃書》,指出“此次歐戰時期延長一日,即袁賊之外交勢力薄弱一日,範圍擴大一步,即吾黨之外交關係勝利一步。若吾黨不於此袁賊親西排東之外交失敗期間,乘勢急進,則時不再來,後悔莫及矣。”此期間,蔣介石在國內與日本之間往返頻繁,繼續從事反對袁世凱的活動。
中華革命黨成立以後.孫中山仍以反袁革命相號召,任命各省的中華革命軍司令,派幹部深入各省。1915年2月,陳其美由日本返回上海進行反袁活動,蔣介石留在東京處理善後。臨別時蔣介石對陳其美表示:“此去萬一不幸,而為袁氏所害,餘當為兄之第二化身,以成未竟之誌!”這年10月,孫中山任命陳其美為淞滬司令長官。
陳其美走馬上任後即致電蔣介石,催他火速返回。
蔣介石回到上海以後,在湘滬司令長官總機關工作,與陳其美策劃上海起義,並親自擬訂了一個詳細的“淞滬起義軍事計劃書”,且參加了運動肇和艦、襲取應瑞艦,攻奪陸地各官署的軍事活動,屢次身陷險境而僥倖逃脫。
陳其美等人在上海的討袁活動,引起了袁世凱及其爪牙的刻骨仇恨。1916年5月18日,袁世凱設下圈套,以70萬重金懸遣刺客李海秋,在住滬日僑山田家中將陳其美暗殺。蔣介石聞噩耗後幾不欲生。陳其美一死,蔣介石頓時失去了依靠,孫中山也失去了一個軍事上的得力助手。於是,作為陳其美親信的蔣介石,開始受到孫中山器重。蔣介石也設法全力投靠孫中山,以獲取孫中山的信任。
前麵我們講到,早在1910年,蔣介石就在東京認識了孫中山。孫中山對蔣介石的最初印象頗好,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而陳其美在以後的日子裏,時常在孫中山麵前大加讚賞蔣介石,並將蔣介石作為軍事人才推薦給孫中山。所以盡管蔣介石與孫中山的直接接觸不多,但是由於他的聰明才智和勇敢頑強,到底引起了孫中山對他的重視。
辛亥革命失敗以後,孫中山繼續高揚民主革命的旗幟,主張武裝鬥爭,但卻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所以在以後的十多年的軍事鬥爭中,孫中山採取了聯合甲派軍事力量打倒乙派軍事力量的軍事政策,結果到處碰壁。蔣介石正是在這個時候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與提拔。
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孫中山在上海通電全國,號召全體國民討伐叛逆,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7月17日,孫中山一行抵達廣州,發表了護法演說。這時的孫中山,手中沒有軍隊,隻能依靠滇、桂軍閥唐繼堯、陸榮廷的力量,在廣州建立起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府,並當選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
當時,蔣介石正在上海,聽到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元帥,並積極準備北伐的消息,精神為之一振,於9月20和10月兩次上書孫中山,提出《對北作戰計劃》和《滇粵兩軍對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他在上述兩文中對當時的時局進行了精闢的分析,並對敵我力量的優劣勢態進行了對比,指出了以長江沿岸作為主戰地,先克武昌,穩定南京,然後直搗北京的作戰方針。蔣介石的這兩份作戰計劃得到了孫中山的重視和讚許。
1918年3月5日蔣介石應孫中山電召,由上海南下廣州,參與孫中山的軍事活動。先後在援閩粵軍總司令部任作戰科主任。第二支隊司令,第二軍前敵總指揮官等職,並擬有《今後南北兩軍行動之判斷》、《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他參與指揮的大埔攻防戰,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部隊中深得陳炯明的信任。同年9月18日,蔣介石被任命為粵軍第二支隊司令官,統領1000人馬。這個任職意味著,蔣介石從此由“參佐軍務”而開始獨擋一麵了。
就在這個時候,粵軍中出現派係之爭且愈演愈烈,形成了以陳炯明為首的惠州派、以鄧鏗為首的粵東派和以許崇智為首的福建派。三派之間相互傾軋句心鬥角,軍中一片混亂。蔣介石本人雖然不參加任何一派的爭鬥,但他和陳炯明之間漸生嫌隙,便於1919年9月正式辭去第二支隊司令官一職。10月13日蔣介石赴上海拜見孫中山,提出去歐美留學的要求。當時孫中山正在進行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工作,需要大批得力的幹將,便極力挽留蔣介石,蔣答應留下住在上海,時刻準備聽從孫中山的召喚。
在上海的這段時間裏,蔣介石除了潛心讀書外,開始涉足於上海的股票交易所並頗有所得。
轉眼到了1920年,粵軍有了很大的發展,由原來的8000人發展至20000多人,擴編成兩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