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乃至亞洲的第一個共和政權誕生了。
當晚11時許,在胡漢民等人的簇擁下,孫中山先生來到典禮堂。就見他健步登上主席台,站在五色旗前莊嚴地舉起右手宣誓道:
“傾覆滿洲專製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製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孫文。”
孫中山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以後,千頭萬緒百事待舉,一時忙得不可開交。作為總統秘書,宋藹齡的工作量也異常繁重起來。每日的電報、函件、請示和報告等文件,像雪片一樣飛落在她的辦公桌上,文件堆積得如山一樣。盡管總統身邊還有其他助手,但因為宋藹齡是孫中山最信任的一個,所以來藹齡的工作負擔也較他人格外地重了許多。但她不愧為一個出色的總統秘書,既有魄力又有條理,工作很快給她安排得有章有法,一絲不苟。其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很快影響了其他同仁,一時間在孫中山先生周圍,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序,大家都在忘我地拚命工作著。
因為孫中山待人本來就很隨和,加之他和宋家一向很熟,宋藹齡就幾乎是他看著長大的,所以他在宋藹齡麵前從不擺什麽總統架子。每逢閑暇時,孫中山常常來和宋藹齡聊天,兩個人探討一些問題。甚至有時遇上意見難以統一時,宋藹齡還敢和孫“大總統”爭執幾句。當時,因為尚屬非常時期,兼之孫中山先生的家庭生活並不十分理想。辛亥革命後,中山先生夫人盧慕貞女士隻短暫來寧小住,旋即返回澳門。為此中山先生十分苦惱且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愈來愈糟糕。恰在此時,宋藹齡陪伴在孫中山身邊並以“子侄一輩”的特殊身份照料著他的飲食起居,給了孫中山以彌足珍貴的體貼、關心和安慰。以至後來,宋藹齡這種不無過分的關心和照顧,竟引起當時亦一路隨行的孫中山先生的女兒孫金淡、孫金流的一度誤解和反感。後來,當宋藹齡決定辭去總統秘書的工作時,中山先生亦曾十分誠懇地再三挽留,直至後來,宋慶齡的出現才作罷了。
就當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會聚南京創立共和、準備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做一番大事業時,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勢力蠢蠢欲動,按捺不住殺機了。加之當時革命黨內部也確有一批人對袁世凱心存幻想,總以為隻要袁世凱逼退清宮,就能領導國家實行民主共和,就該把“大總統”的位子讓給袁世凱等。尤其是汪精衛等人,當時竟和袁世凱之子袁克定攪在一塊且打得火熱。除此而外,由於袁世凱長期在北洋軍界經營,勢力深厚。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不久,就有北洋軍閥48名將領在袁世凱的慫勇下聯名通電反對,甚至示以武力威脅。在這種內外相煎的緊急情勢下,孫中山先生不得不開始考慮辭去“大總統”職位的問題。當時他曾不止一次地強調說:
“孫文幾十年冒死捨生推進革命,實為國家民生,並不在求個人地位。……隻要他袁世凱贊成共和,讓清室退位,中華民國得以確立,我孫文隨時準備把大總統的職位轉交給他。”
於是,在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皇帝博儀簽署退位詔書的第二天,孫中山先生即向參議院正式提出辭職谘文,並推薦袁世凱來繼任總統。
當時,對於孫中山先生深明大義、以全局為重的做法,宋藹齡尚無法理解和接受,甚至她還措辭激烈的指斥中山先生為“扶不起來的天子”等。而麵對宋藹齡的一腔激烈,孫中山又能說什麽呢?惟有無語苦笑而已。一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的曠世孤獨,往往是無法期盼別人理解的。此正所謂古人雲“高處不勝寒”啊!
卸下總統重任後,正好袁世凱答應由孫中山先生出任全國鐵路督辦,於是中山先生也興致勃勃,準備好好施展一番創辦實業的偉大抱負。當時,他與亦是革命黨人的黃興約定,他孫中山去搞全國的鐵路建設,黃興則去大西北搞開發,大家共同把新生的中華民國建設好。盡管當時來藹齡因種種不易說清的情緒所困擾,打算辭去總統秘書的職務,但後來在父親宋耀如的鼓勵下,就又堅定了追隨孫中山先生的決心。當時,孫中山還請宋耀如出任全國鐵路督辦處的司庫職務,為他總理鐵路籌建費用的一切收支。
於是,孫中山一行自上海出發,先赴廣東,然後廣西、福建、湖北,最後又北上考察了華北各地,一時間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他們都受到了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同時不論走到哪裏,孫中山先生都念念不忘宣傳他的革命主張和社會理想。
當年按照孫中山先生的構想,籌建全國鐵路及其所需資金大體上可分三種形式籌措:
1.與外國訂立合同貸款,自行修築;
2.訂立招股章程,成立中外合辦的公司,招股修築;
3.批給外國人修築,期滿或達一定期限後,由中方採取有償或無償方式贖回並收歸國有;
但孫中山當時也約定了三條基本原則決不動搖,即是:
1.不失主權;
2.不用抵押;
3.利息甚輕。
依據孫中山先生的設想,擬在10年之內修築20萬裏鐵路,並溝通全國三大鐵路幹線,初步實現每年運輸收入達10億元的目標。當年構想的三大鐵路幹線是:第一條從廣東南海起,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最後進入西藏並北上新疆天山;第二條則由上海出發,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最後由河西走廊進入新疆並抵達終點伊犁;第三條鐵路幹線將起於秦皇島,然後穿過山海關進入遼寧及東北各地,並由此西折人內蒙,最後北穿外蒙到達終點烏拉海。當時,孫中山認為,現在共和革命已經完成了,可以專心致誌地修鐵路了,所以他決心10年之內不問政治,以便專心完成其鐵路建設計劃。後來,當他們路過北京時,孫中山依舊抱著幻想十分誠懇地與袁世凱相約:
當晚11時許,在胡漢民等人的簇擁下,孫中山先生來到典禮堂。就見他健步登上主席台,站在五色旗前莊嚴地舉起右手宣誓道:
“傾覆滿洲專製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製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孫文。”
孫中山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以後,千頭萬緒百事待舉,一時忙得不可開交。作為總統秘書,宋藹齡的工作量也異常繁重起來。每日的電報、函件、請示和報告等文件,像雪片一樣飛落在她的辦公桌上,文件堆積得如山一樣。盡管總統身邊還有其他助手,但因為宋藹齡是孫中山最信任的一個,所以來藹齡的工作負擔也較他人格外地重了許多。但她不愧為一個出色的總統秘書,既有魄力又有條理,工作很快給她安排得有章有法,一絲不苟。其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很快影響了其他同仁,一時間在孫中山先生周圍,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序,大家都在忘我地拚命工作著。
因為孫中山待人本來就很隨和,加之他和宋家一向很熟,宋藹齡就幾乎是他看著長大的,所以他在宋藹齡麵前從不擺什麽總統架子。每逢閑暇時,孫中山常常來和宋藹齡聊天,兩個人探討一些問題。甚至有時遇上意見難以統一時,宋藹齡還敢和孫“大總統”爭執幾句。當時,因為尚屬非常時期,兼之孫中山先生的家庭生活並不十分理想。辛亥革命後,中山先生夫人盧慕貞女士隻短暫來寧小住,旋即返回澳門。為此中山先生十分苦惱且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愈來愈糟糕。恰在此時,宋藹齡陪伴在孫中山身邊並以“子侄一輩”的特殊身份照料著他的飲食起居,給了孫中山以彌足珍貴的體貼、關心和安慰。以至後來,宋藹齡這種不無過分的關心和照顧,竟引起當時亦一路隨行的孫中山先生的女兒孫金淡、孫金流的一度誤解和反感。後來,當宋藹齡決定辭去總統秘書的工作時,中山先生亦曾十分誠懇地再三挽留,直至後來,宋慶齡的出現才作罷了。
就當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會聚南京創立共和、準備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做一番大事業時,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勢力蠢蠢欲動,按捺不住殺機了。加之當時革命黨內部也確有一批人對袁世凱心存幻想,總以為隻要袁世凱逼退清宮,就能領導國家實行民主共和,就該把“大總統”的位子讓給袁世凱等。尤其是汪精衛等人,當時竟和袁世凱之子袁克定攪在一塊且打得火熱。除此而外,由於袁世凱長期在北洋軍界經營,勢力深厚。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不久,就有北洋軍閥48名將領在袁世凱的慫勇下聯名通電反對,甚至示以武力威脅。在這種內外相煎的緊急情勢下,孫中山先生不得不開始考慮辭去“大總統”職位的問題。當時他曾不止一次地強調說:
“孫文幾十年冒死捨生推進革命,實為國家民生,並不在求個人地位。……隻要他袁世凱贊成共和,讓清室退位,中華民國得以確立,我孫文隨時準備把大總統的職位轉交給他。”
於是,在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皇帝博儀簽署退位詔書的第二天,孫中山先生即向參議院正式提出辭職谘文,並推薦袁世凱來繼任總統。
當時,對於孫中山先生深明大義、以全局為重的做法,宋藹齡尚無法理解和接受,甚至她還措辭激烈的指斥中山先生為“扶不起來的天子”等。而麵對宋藹齡的一腔激烈,孫中山又能說什麽呢?惟有無語苦笑而已。一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的曠世孤獨,往往是無法期盼別人理解的。此正所謂古人雲“高處不勝寒”啊!
卸下總統重任後,正好袁世凱答應由孫中山先生出任全國鐵路督辦,於是中山先生也興致勃勃,準備好好施展一番創辦實業的偉大抱負。當時,他與亦是革命黨人的黃興約定,他孫中山去搞全國的鐵路建設,黃興則去大西北搞開發,大家共同把新生的中華民國建設好。盡管當時來藹齡因種種不易說清的情緒所困擾,打算辭去總統秘書的職務,但後來在父親宋耀如的鼓勵下,就又堅定了追隨孫中山先生的決心。當時,孫中山還請宋耀如出任全國鐵路督辦處的司庫職務,為他總理鐵路籌建費用的一切收支。
於是,孫中山一行自上海出發,先赴廣東,然後廣西、福建、湖北,最後又北上考察了華北各地,一時間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他們都受到了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同時不論走到哪裏,孫中山先生都念念不忘宣傳他的革命主張和社會理想。
當年按照孫中山先生的構想,籌建全國鐵路及其所需資金大體上可分三種形式籌措:
1.與外國訂立合同貸款,自行修築;
2.訂立招股章程,成立中外合辦的公司,招股修築;
3.批給外國人修築,期滿或達一定期限後,由中方採取有償或無償方式贖回並收歸國有;
但孫中山當時也約定了三條基本原則決不動搖,即是:
1.不失主權;
2.不用抵押;
3.利息甚輕。
依據孫中山先生的設想,擬在10年之內修築20萬裏鐵路,並溝通全國三大鐵路幹線,初步實現每年運輸收入達10億元的目標。當年構想的三大鐵路幹線是:第一條從廣東南海起,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最後進入西藏並北上新疆天山;第二條則由上海出發,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最後由河西走廊進入新疆並抵達終點伊犁;第三條鐵路幹線將起於秦皇島,然後穿過山海關進入遼寧及東北各地,並由此西折人內蒙,最後北穿外蒙到達終點烏拉海。當時,孫中山認為,現在共和革命已經完成了,可以專心致誌地修鐵路了,所以他決心10年之內不問政治,以便專心完成其鐵路建設計劃。後來,當他們路過北京時,孫中山依舊抱著幻想十分誠懇地與袁世凱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