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應歸功於威斯裏安女子學院格裏院長的太太格裏夫人。


    格裏夫人是個和藹可親的熱心腸婦女。是她盡力設法使宋藹齡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藹齡對格裏夫婦產生了終生難忘的感情。宋藹齡變了,變得更加能適應美國的環境。她穿的全是美國服裝,還學會了五花八門的美國俚語,且英語口語也運用自如。到美國僅1年宋藹齡就剪掉了辮子,梳起了流行的高髮式。


    宋藹齡的成長還得益於父親的指導。宋耀如經常寫信給自己的女兒,向她介紹最新的上海情況,推薦有關的中國歷史書籍,鼓勵她要自己努力。宋藹齡從父親的信中得到了啟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麵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用東方人的眼光看,宋藹齡的長相併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發生誤會。有一天、威斯裏安學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說來藹齡已經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美國公民”。宋藹齡聽了非常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反駁說:“我不是美國公民,而是一位中國公民,並且我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


    宋藹齡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極為動盪不安的年代。當時中國的落後和美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麽來藹齡不願做美國公民,而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呢?也許是因為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傳統思想的影響造成的,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宋藹齡自始至終都有一顆不變的愛國之心。


    為了這位教授的一句話,也為了她初來美國時所遇到的遭遇,宋藹齡的心裏始終憋著一股火。這股火一旦遇到機會,就會發泄出來。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1906年1月,宋藹齡經學院特別批準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溫秉忠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來了。溫秉忠是受慈禧太後的派遣,率領一個清朝教育考察團來美國考察美國教育的。


    一向瞧不起洋人但又十分懼怕洋人的慈禧太後,怎麽會一下子變得開明起來了呢?


    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被清朝政府勾結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下去了,慈禧太後攜帶光緒皇帝出逃西安後重又返回北京。這時,不知何故慈禧一改往常主意,突然高喊起“變法”,並似乎真的要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新政”了。


    慈禧太後之所以高唱“變法”,主要是為了應付國內外的危機。《辛醜條約》的簽訂雖然緩和了來自國外的威脅,但她要順應帝國主義的要求,以一種新姿態出現在列強麵前,向他們表明她的政權決不是一個頑固守舊的政權,而是一個能順應“時代”需要的政權。與此同時,慈禧也深知來自國內的危機更加嚴重了。不但在被剝削壓迫的下層廣大群眾中到處埋伏著待燃的火種,而且屬於上層社會的一些階層,包括各地的士紳、中小地主和商人等新興的資產階級對清朝政權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增加了。為了緩和這種矛盾,為了維護自己的專製統治也為了使人們感到清政權還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後不得不高喊變法,實行新政。


    當時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1903年9月,朝廷成立商部,由皇親貴族載振任尚書,工礦業和鐵路都歸該部管理。同時,提出《獎勵公司章程》,允許私人資本自由發展等等。以前清朝政府一直把新式工業緊緊控製在官方手裏,到了外國資本已經深深地侵人中國工礦各種部門,官方再無力控製時,清廷才鼓勵私人資本加人。這雖然是對資產階級的一種讓步,但為時已經太晚。


    二是廢除科舉考試製度,設立學堂,並提倡出國留學。清政府下令,考試中廢除八股文,整頓京師大學堂,把各省原有的書院改成學堂,要求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設中學堂,各縣設小學堂。各省選派學生用官費送到外國留學。同時,承認了西學合法的地位。


    三是改革軍製,裁撤舊式的綠營和防勇,組成新式軍隊。清朝末年的各省“新軍”均是在這時形成的。為了培養新式官兵,各省設武備學堂,並以從1904年起,每年要有百人左右到日本學習軍事。


    1905年,慈禧太後還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議,居然要實行“君主立憲”了。其實,這隻是清王朝妄圖以此向新興的資產階級做一些讓步,以達到他們“解散亂黨”目的的一個伎倆而已。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宋藹齡的姨夫溫秉忠率團來到了美國。宋藹齡立即前往華盛頓看望姨夫。見到溫秉忠之後,宋藹齡非常高興,這畢竟是她來美國後第一次見到來自故鄉的親人。


    隨後,宋藹齡作為溫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中國教育代表團舉辦的招待會。席間,宋藹齡就自己初來美國時的遭遇,向美國總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批評了美國的“民主”。當時,這位美國總統也許是被眼前這位中國姑娘的氣勢給“鎮住”了;據說,羅斯福總統當場向宋藹齡表示了歉意。


    當時,宋藹齡的父親來耀如也正在美國為同盟會進行募捐活動。他從當地報紙上得知愛女的表現時非常激動。消息也在同學們中間傳開了。宋藹齡成了新聞人物,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她,向她打聽當時的情況。


    而最令同學們羨慕的還是宋氏三姐妹相聚在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情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平/李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平/李安並收藏孔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