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那慈禧太後,原本是清朝鹹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乃是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一個人物。她生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滿洲鑲黃旗人,姓葉赫那拉。鹹豐元年(1851年)例選秀女,16歲的那拉氏被選中,次年5月入宮。她入宮後,深受鹹豐帝奕濘的寵愛,被封為蘭貴人。鹹豐四年(1854年)晉封為懿嬪。鹹豐六年(185年)她生了載淳(即同治帝,鹹豐的獨子),“母以子貴”,於是又晉封為懿妃。翌年,更晉封為懿貴妃。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鹹豐帝死於承德避暑山莊,死前遺詔立年僅6歲的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7月18日,那拉氏以嗣皇帝生母的身份與鹹豐的皇後鈕枯祿氏同被尊為皇太後,鈕枯祿氏稱“母後皇太後”,那拉氏稱“聖母皇太後”,合稱“兩宮皇太後”。9月,恭上兩宮皇太後徽號,鈕枯祿氏為“慈安皇太後”,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後”。此後人們習慣稱那拉氏為“慈禧太後”。由於她曾住在紫禁城內西宮,因而俗稱“西太後”。


    慈禧在鹹豐死後,利用嗣皇帝幼沖的有利時機,誘脅慈安太後並勾結恭親王奕訴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從諸贊襄政務王大臣手中奪取朝政大權,慈禧一躍成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她曾總攬同治、光緒兩朝的軍國政要,主宰一切。其統治時間長達48年之久,是僅次於康熙、幹隆而位居第三的滿清王朝統治者,也是大清帝國空前絕後的大獨裁者。西太後慈禧在位的48年中,做下了大量禍國殃民的壞事,可以說是罪行累累馨竹難書。


    1894年11月,正當中日甲午戰爭正在激烈進行並且局勢發發可危之際,慈禧太後卻全無心肝地要在北京城舉辦她“60整壽”的萬壽慶典。從這次極度奢侈糜費的所謂“六旬慶典”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大清帝國已是多麽的荒淫無道。此正應了當年坊間的一句民諺:“大清國不亡,天理不容哇!”


    當時,為了籌辦慈禧的這次“生日慶典”,清政府早在兩年以前就開始大肆鋪張地進行準備。後來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究其原因其中一條就是裝備不行。豈不知,當年裝備北洋海軍所撥的巨額軍費,就全給慈禧挪用修了頤和園了。所以當年在北京某城門口就曾貼出了這樣一副對聯:


    “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甚至還有人更加尖銳地諷刺道:


    “一人慶有,萬壽疆無!”


    由此反映出當時人民對統治者不顧國難當頭而大辦“萬壽慶典”的無比憤慨。


    當時為了舉辦這次規模宏大、豪華鋪張的“萬壽慶典”,需要大量的經費開支。這筆數目巨大的“慶典用款”,一部分由“部庫提撥”,一部分由“京外統籌”。部庫提拔之款,從“籌備購需、邊防經費兩款”中提用100萬兩,從鐵路經費中“騰挪”200萬兩,“共籌備銀300萬兩,專供慶典之用。”此外,“應由戶部行知各直省督撫,量力籌解,以供需要”。這即是“京外統籌”部分,也就是向京內外臣工攤派的報效銀兩。據檔案記案,宗室王公、京內各衙門和各省督撫將軍等文武官員,報效慶典需銀(由官員俸廉銀中按二成五厘扣繳)1214100兩,報效工需(點景)銀共1767400兩,兩款共計達2985000兩。


    慈禧這次“六旬慶典”所揮霍的白銀總數不下於1000多萬兩,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清政府收人的六分之一。這些銀錢,自然不會由王公大員們自掏腰包,而是以各種名目的賦稅和勞役,把沉重的負擔轉嫁於勞動人民身上。慈禧過一次生日,不知有多少貧民百姓絕於生計,家破人亡。她的奢侈享樂和揮霍無度,可以說正是建築在勞苦大眾的斑斑血淚和累累白骨之上的。


    以上我們所講的,關鍵還不在於慈禧太後當年是多麽的腐化奢侈。當時人民的無比痛恨的,還是這個女人誤國誤民、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的醜惡行徑。縱觀慈禧太後的一生,指她為“禍國殃民第一人”,恐怕是絕不冤枉的。


    1894年爆發的甲午戰爭,從一開始慈禧太後和那些投降派大臣,就沒有認真準備並真正想和日本一決勝負。就連最初宣戰都是被迫的,以至後來一看形勢不利,慈禧太後馬上派李鴻章為議和大臣去日本,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特別是割讓台灣一款,使台灣再次淪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蹂躪之下。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慈禧太後為了保住個人利益,先是利用義和團的力量削弱西方列強的勢力,後來又勾結西方列強共同鎮壓義和團運動。以致數以萬計的群眾倒在血泊之中,換來的卻是《辛醜條約》更加屈辱地簽訂,並造成清朝政府最終落在列強刺刀的“監視”之下的局麵。這簡直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


    對於這樣一個對內專製、對外投降的禍國殃民的西太後慈禧,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人無不希望立殺之而後快。


    孔祥熙和李進芳經過多次的商量之後,製定了一個謀刺慈禧太後的周密計劃。當時他們認為,隻要慈禧太後一死,光緒皇帝立即歸政,則形勢就會大變,中國就還有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平/李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平/李安並收藏孔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