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個發明是絕對可靠的口服避孕藥,第二個發明跟指紋識別同樣可信,通過對血液進行極其細緻的分析來鑑別新生兒的生父。這兩種發明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隻能用破壞性三個字來形容,清教徒的褊狹思想殘餘被一掃而光。


    另一個巨大變化是新社會極大的流動性。完善的航空交通讓任何人都能在片刻間前往另一個地方。天空比地上的道路更為寬裕通達,二十一世紀在較大範圍內重複了美國建立“車輪上的國家”的壯舉,它讓世界長了翅膀。


    說翅膀也不確切——普通的私人飛行器和空中巴士就沒有翅膀,也沒有可見的控製台麵。連舊式直升機笨拙的螺旋槳也被淘汰。不過,人類還未發現反引力,隻有超主掌握這個終極秘密。人類的空中汽車靠的是萊特兄弟理解的那套原理。噴氣動力直接作用,輔以形式更微妙的高度控製,將飛行器前推升入空中。無處不在的小型空中汽車打破了人類不同族群的最後界限,這是超主的法律法規所不能企及的。


    更深刻的變化也已發生。這是一個完全世俗的時代。超主到來之前存在於世的那些信仰,隻有一個經過淨化的佛教派別(它或許是最為嚴苛的一種宗教)存活下來。以奇蹟和啟示為基礎的宗教信條徹底崩潰。隨著教育的興盛,宗教日漸衰微,但超主一時並未明確立場。時常有人問起卡列倫對宗教的看法,他總是回答說這是個人的事情,隻要不妨礙別人的自由就行。


    如果不是人類的好奇心重,舊的宗教信仰或許會再持續幾代人。人們知道超主能回到過去,因此歷史學家多次請求卡列倫出麵平息古代的一些論戰。也許是這些問題讓他心煩,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很清楚自己的慷慨相助會帶來什麽結果......


    他以永久借用的形式給了世界歷史基金會一台儀器。那隻是一個電視接收機,帶有一個精緻的控製器用來控製時空同步。它可能與卡列倫飛船上遠為複雜且無人知曉操作原理的機器相連接。隻消在控製器上輕輕一按,朝向過去的窗口就打開了。人類五千年的全部歷史轉瞬間近在眼前。機器去不了更早的時空,屏幕上一片空白,令人沮喪。也許這是自然的原因造成的,也許超主刻意不想讓人看到。


    盡管任何有頭腦的人都清楚,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著述都可能不真實,但這次探究帶來的震撼仍十分強烈。新的發現不容置疑,超主使用了某種不為人知的魔法,讓人看見世上所有主要宗教的真正起源。它們中的大部分都出於高貴的目的,能夠振奮人心——但這並不足以讓它們繼續存在。幾天之內,人類的各種救世主便失去了神性。在強烈而冷靜的真理之光的照耀下,兩千年以來支撐了幾百萬人的信仰如朝露一樣消散。宗教塑造的善與惡也一朝成為過去,再也不能影響人類的心智。


    人類失去了古老的神靈,現在他們已經成熟,不再需要新的神靈。


    不過,很少有人發現,宗教沒落的同時,科學也在衰退。技術方麵人才濟濟,拓展人類知識前沿的創新者卻寥寥無幾。好奇心依然存在,受安逸生活的滋養與縱容,但人類卻無心顧及基礎科學的研究。花上一輩子時間破解那些超主早就揭開的謎,實在沒有出息。


    這種衰退部分地被動物學、植物學和觀測天文學等記述科學的巨大繁榮所掩蓋。從未出現過如此眾多的業餘科學家,出於自身愛好而搜集數據事實,卻少有理論家總結這些事實的相關性。


    各種紛爭和衝突的終結也意味著創造性藝術的終結。專業和業餘的表演家多如牛毛,但一整代都沒有出現真正優秀的文學、音樂、繪畫或雕塑作品。世界仍停留在過去的輝煌中,那過去再不復返。


    隻有少數哲學家感到焦慮。人類過於沉迷於享受新發現的自由,無法透過眼前的樂趣看到未來。烏托邦終於降臨,它帶來的新奇尚未被所有烏托邦的天敵——厭倦所襲擾。


    或許超主對此已有答案,就像他們解決其他所有問題那樣——超主已經來了一代人的時間,人們並不比以前知道得更多,沒人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麽。人類開始相信他們,堅信卡列倫和他的夥伴們是出於超人的利他主義的動機才遠離家鄉來到地球的。


    希望的確是利他主義。對超主的政策是否始終符合人類的福祉,仍有些人心存懷疑。


    07


    魯珀特?鮑依斯發出晚會請柬,客人飛行的總裏程數著實讓人吃驚。暫且列出頭一打客人吧:阿德萊德的福斯特夫婦,海地的肖恩伯格夫婦,史達林格勒的法蘭夫婦,辛辛那提的莫拉維亞夫婦,巴黎的伊萬科夫婦,還有復活節島附近、但在四公裏以下海床上的薩利文夫婦。盡管隻邀請三十位客人,卻來了四十多位,魯珀特覺得很受恭維,這與他的預料大體相仿。唯獨克勞塞夫婦讓他失望,但那不過是他們忘記了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事兒,晚到了二十四小時。


    中午時分各種飛行器在空場擺出壯觀陣勢,晚到的隻能找地方降落,再走上一段距離,至少,在大晴天一百一十華氏度的氣溫下,那距離顯得有點兒長。列陣的飛行器從單座的“小飛蟲”到飛行宮殿般的家用凱迪拉克一應俱全。不過,這年月人們已經不再以出行的時尚評判客人的社會地位了。


    “這房子真醜,”簡?莫瑞爾在“流星”飛行器盤旋下降時說,“簡直像個被人踩扁的盒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一個地球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瑟·克拉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瑟·克拉克並收藏最後一個地球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