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俄國第一代革命者,十二月黨人的影響極為深遠。他們對理想的執著和莊嚴的死亡極大震動了俄羅斯的靈魂,在俄羅斯民族性格中永遠打下了理想主義的烙印。


    理想在一代代知識分子身上傳承,理想也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尊敬。


    在十二月黨人起義後,沙皇召見普希金,說:“那個時候如果你在彼得堡,你會怎麽做?”


    普希金說:“我肯定會參加起義。”


    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去世。沙皇政府壓低葬禮的規模,排斥民眾參加。但民眾卻歌詠著《自由頌》絡繹不絕地去向普希金告別,普希金的一位朋友問一個淚流滿麵的老人是不是普希金的親人,老人回答:“不是,但我是俄國人”。


    理想在一代代知識分子身上傳承,理想也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尊敬。


    列寧評論:“十二月黨人喚醒了赫爾岑,赫爾岑展開了革命鼓動。響應、擴大、鞏固和加強這種革命鼓動的,是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從車爾尼雪夫斯基到民意黨的英雄。”


    三十年後,又一位沿著十二月黨人的足跡前行的思想巨人寫道:“我當時隻有14歲,隱沒在人群中,就在那裏,在那個被血淋淋的儀式玷汙了的聖壇前麵,我發誓要替那些被處死刑的人報仇,要跟這個皇位、跟這個聖壇、跟這些大炮戰鬥到底。”


    他叫赫爾岑,出身大貴族之家。年青時,老師總訓斥他說:“您不會有出息的。”


    但當他把這些決心告訴老師時,老師們很驚奇:“我的確以為您不會有出息,不過您那高尚的感情會挽救您。”“但願這些感情在您身上成熟並且鞏固下來。”


    這種對十二月黨人理想的普遍認同,不僅在赫爾岑身上成熟並鞏固下來,也在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俄國解放運動的代表人物身上鞏固下來,更在一代代苦求救國之路的俄羅斯知識分子身上鞏固下來。


    正如赫爾岑身後有查哈琳娜,車爾尼雪夫斯基身後有奧爾加,在這些知識分子身後都有一位與十二月黨人妻子一樣,願意陪愛人流放天涯的俄羅斯姑娘。她們慰藉了俄羅斯英雄的靈魂。在她們身上,體現了一個民族對自己最優秀分子的嗬護。


    俄羅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民而偉大,也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民而幸運。他們是俄羅斯崛起的基石。


    普希金之後的歷代的知識分子大都視人民的福祉和國家的命運為已任,前赴後繼地為苦難俄羅斯尋找新的道路。他們的名字是赫爾岑,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屠格涅夫,是托爾斯泰,是列寧……


    麵對俄羅斯知識分子對俄羅斯道路的探尋,歷代沙皇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俄羅斯命運的操控。


    在此後一百年的時間裏,俄羅斯的道路落入一個怪圈,每當俄國打敗仗後,沙皇會自上而下地施行改革,但為了專製製度和農奴製,改革無法徹底,於是若幹年後再次淪於困境。


    俄國的現代化道路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前行。改革在經濟、科技、教育領域進行,完全不觸動專製製度和農奴製。這成為俄國歷代沙皇改革的一個特點。


    改革


    1855年,一位沙皇死了,他死得不那麽體麵,他是尼古拉一世,他飲毒自盡。原因是與英法聯軍的戰爭連連失利,尼古拉認為無法保持自己作為沙皇的尊嚴,隻好一死雪恥。這場戰爭為什麽會失利?


    1、皇帝正在死去


    尼古拉一世曾以亞歷山大一世的繼承者自居,他鎮壓十二月黨人起義,沾沾自喜於自己的鐵腕,但他並未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警告,仍以“歐洲憲兵”自居。


    恩格斯評價尼古拉一世說:“他是—個自我陶醉的庸人,他的眼界永遠超不過—個連級軍官的眼界,他錯誤地把殘酷當做毅力的表現,把任性執拗當做力量的表現。”


    1848年,法國爆發革命.宣布為共和國。尼古拉—世得到消息時正在出席宮廷舞會,他馬上向在場的軍官大叫:“先生們,備馬吧!法國宣布共和啦!”


    1849年,他派大軍入侵匈牙利,鎮壓革命。


    但真正震動世界的是那首自由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當然,還有詩的作者、戰死疆場的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


    1853年,尼古拉又下令入侵土耳其。這召致英法兩國的強烈不滿,但他傲慢地警告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說:“1854年的俄國能夠表明它依然像1812年那樣強大”。但這次他沒能再造俄國的輝煌,而是走向了窮途末日。


    英法組成聯軍猛攻俄國沿海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爆發。


    當英國的南丁格爾護士在戰地醫院照料傷員的時候,戰場另一邊,一位炮兵連長用筆描述了這場使沙皇走向死亡的戰鬥。他是列夫?托爾斯泰——“俄羅斯革命的鏡子”。


    他目睹了俄國士兵的勇敢和貴族軍官的腐敗,以及俄羅斯實力的衰弱。


    西方已使用遠射程的來復槍,而俄國仍手持一個世紀前的隧發槍,射程隻有三百步。


    開戰時,俄軍連一張克裏米亞地圖都沒有。俄軍用馬車運送物資,而聯軍卻使用鐵路。


    在鐵路裏程上,1853年時,俄國的鐵路全長不過1000公裏,隻相當於同期法國的1\5,德國的1\6,英國的1\15,而且沒有一條鐵路通往黑海沿岸,這直接影響了俄國在克裏米亞戰爭中的成敗。而俄國財政大臣康克林和公路總局長托爾認為修建鐵路是“無謂的浪費資本和破壞人民道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俄羅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央電視台《大國崛起》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央電視台《大國崛起》節目組並收藏大國崛起·俄羅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