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羅斯福和邱吉爾飛往德黑蘭,與史達林舉行關於歐洲戰場問題的首腦會談。最高統帥夫婦起程經印度回國。史迪威被留在開羅,等候德黑蘭會議的結果。
在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德黑蘭會議期間,形成了兩項對亞洲戰場有重要影響的決定。第一,由於史達林的強烈要求,英國同意於1944年春發起“霸王”戰役,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這一承諾,使邱吉爾更加堅定了取消孟加拉灣“海盜”行動的決心。第二,應羅斯福的要求,史達林明確重申,蘇聯將在戰勝德國之後,立即參加對日戰爭。這在英美決策者看來,中國戰場在對日作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遠不如過去那麽重要了。就在這一次會議上,史達林提出在戰爭勝利以後,蘇俄必須得到在中國大連的商港和旅順的軍港,而且要像當年倭國人租借所謂關東州一樣,強行占據中國的遼東半島南端。英國人和美國人為了得到蘇俄參加對日戰爭的許諾,再一次的出賣了他們的盟國中國。
12月1日,在徵得了史達林的統一以後,同盟國發表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開羅會談主要是討論三國聯合對日作戰和戰後處置倭國問題。宣言主要內容:三國軍事人員,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劃,已獲一致意見;對日作戰目的,在於製止及懲罰倭國之侵略;宗旨在剝奪倭國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占領之一切島嶼,使滿洲(中國東北),台灣,澎湖群島,釣魚列島,南海諸島等歸還中國;其他倭國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倭國驅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並成為永久中立國家;決定使琉球在戰爭結束以後,以全民公投方式決定琉球的前途;基於以上各項目的,三大盟國將繼續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鬥,以獲得倭國無條件之投降。
楊中將,王先生和中國代表團的人員經過頻繁的外交活動,終於使中國不至於在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以後,除了一點虛名之外一無所得。
德黑蘭會議之後,羅斯福和英美兩國參謀長,於12月2日重返開羅,再次就“海盜”行動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英國人變得極為強硬和頑固,堅持取消“海盜”行動。羅斯福事後對史迪威說:“我像頭騾子似的堅持了4天,但是,毫無用處。開會也沒用。英國人就是不願投入行動,我無法使他們同意我的看法。”12月5日,羅斯福無可奈何地對英國人作出讓步,同意取消“海盜”行動,更一筆勾銷了他本人對最高統帥的親口承諾……邱吉爾於12月7日致電最高統帥:取消孟加拉灣兩棲作戰的“海盜”計劃。一再被擱置的反攻緬甸、收復全緬的“安納吉姆”計劃終於被扼殺了。
這一次,羅斯福多少體諒到了史迪威的難處。他不得不承認,由於取消了曾經對最高統帥作出的承諾,讓史迪威成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他留在開羅苦苦地等待了10天,但卻兩手空空,一無所獲,這肯定會影響他在最高統帥麵前的地位。12月6日,羅斯福親自致電最高統帥。向他解釋了目前的情況,並詢問最高統帥是否能在沒有海軍配合的條件下繼續進行緬北作戰;或是將這一戰役推遲到1944年秋季以後。同一天,羅斯福還和霍普金斯一起約見了史迪威。
“哎,我說喬,你對這個壞消息有什麽想法?”羅斯福以十分誠懇的態度開始了他們的談話。他坦率地承認:“我們走進了一條死胡同”。史迪威不想停留在這個問題上,其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他急切地想知道“這對我們的對華政策會有什麽影響”。羅斯福又像往常一樣,海闊天空地談起了“提高中國的地位”和“美中友誼”等問題。不過他也明顯地產生了疑問,這就是在同盟國的支持和幫助大大受到限製的情況下,最高統帥的政權還能否在對日戰爭中堅持下去。史迪威認為,如果日軍再發動大規模進攻,最高統帥可能就難以支撐。羅斯福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好吧,那我們就該尋找另外一些人物或集團,以便繼續把戰爭堅持下去。”史迪威告訴他:“這些人也許正在找我們。”羅斯福完全同意這一看法,他接著說:“他們會來找我們的,他們確實喜歡我們。”盡管羅斯福到此為止,馬上又把話題轉到了不著邊際的一些事情,但關於“尋找另外的力量”的提法,仍給史迪威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史迪威對“另外的力量”了如指掌。
12月12日,史迪威回到重慶。他發現,最高統帥故伎重演,又一次以“中國戰區危機”為由,提出了新的三項要求:第一,美國提供10億美元的貸款;第二,為第14航空隊和中國空軍增撥至少是現有數量兩倍的作戰飛機;第三,駝峰的空運量增加到每月2萬噸。這一次即使是羅斯福想退讓,也無法滿足最高統帥如此巨額的要求了。
12月15日和16日,史迪威和最高統帥、何總長等人連續兩天召開會議,討論緬甸戰役問題。結果是史迪威已經預料到的,“今天我們獲勝的機會甚至比1942年還要小”,“條件不成熟”,“我們要等待時機”等等。總之,“這小畜牲根本不想打”,憤怒的史迪威又一次在日記中寫下了罵人的話。
在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德黑蘭會議期間,形成了兩項對亞洲戰場有重要影響的決定。第一,由於史達林的強烈要求,英國同意於1944年春發起“霸王”戰役,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這一承諾,使邱吉爾更加堅定了取消孟加拉灣“海盜”行動的決心。第二,應羅斯福的要求,史達林明確重申,蘇聯將在戰勝德國之後,立即參加對日戰爭。這在英美決策者看來,中國戰場在對日作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遠不如過去那麽重要了。就在這一次會議上,史達林提出在戰爭勝利以後,蘇俄必須得到在中國大連的商港和旅順的軍港,而且要像當年倭國人租借所謂關東州一樣,強行占據中國的遼東半島南端。英國人和美國人為了得到蘇俄參加對日戰爭的許諾,再一次的出賣了他們的盟國中國。
12月1日,在徵得了史達林的統一以後,同盟國發表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開羅會談主要是討論三國聯合對日作戰和戰後處置倭國問題。宣言主要內容:三國軍事人員,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劃,已獲一致意見;對日作戰目的,在於製止及懲罰倭國之侵略;宗旨在剝奪倭國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占領之一切島嶼,使滿洲(中國東北),台灣,澎湖群島,釣魚列島,南海諸島等歸還中國;其他倭國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倭國驅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並成為永久中立國家;決定使琉球在戰爭結束以後,以全民公投方式決定琉球的前途;基於以上各項目的,三大盟國將繼續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鬥,以獲得倭國無條件之投降。
楊中將,王先生和中國代表團的人員經過頻繁的外交活動,終於使中國不至於在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以後,除了一點虛名之外一無所得。
德黑蘭會議之後,羅斯福和英美兩國參謀長,於12月2日重返開羅,再次就“海盜”行動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英國人變得極為強硬和頑固,堅持取消“海盜”行動。羅斯福事後對史迪威說:“我像頭騾子似的堅持了4天,但是,毫無用處。開會也沒用。英國人就是不願投入行動,我無法使他們同意我的看法。”12月5日,羅斯福無可奈何地對英國人作出讓步,同意取消“海盜”行動,更一筆勾銷了他本人對最高統帥的親口承諾……邱吉爾於12月7日致電最高統帥:取消孟加拉灣兩棲作戰的“海盜”計劃。一再被擱置的反攻緬甸、收復全緬的“安納吉姆”計劃終於被扼殺了。
這一次,羅斯福多少體諒到了史迪威的難處。他不得不承認,由於取消了曾經對最高統帥作出的承諾,讓史迪威成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他留在開羅苦苦地等待了10天,但卻兩手空空,一無所獲,這肯定會影響他在最高統帥麵前的地位。12月6日,羅斯福親自致電最高統帥。向他解釋了目前的情況,並詢問最高統帥是否能在沒有海軍配合的條件下繼續進行緬北作戰;或是將這一戰役推遲到1944年秋季以後。同一天,羅斯福還和霍普金斯一起約見了史迪威。
“哎,我說喬,你對這個壞消息有什麽想法?”羅斯福以十分誠懇的態度開始了他們的談話。他坦率地承認:“我們走進了一條死胡同”。史迪威不想停留在這個問題上,其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他急切地想知道“這對我們的對華政策會有什麽影響”。羅斯福又像往常一樣,海闊天空地談起了“提高中國的地位”和“美中友誼”等問題。不過他也明顯地產生了疑問,這就是在同盟國的支持和幫助大大受到限製的情況下,最高統帥的政權還能否在對日戰爭中堅持下去。史迪威認為,如果日軍再發動大規模進攻,最高統帥可能就難以支撐。羅斯福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好吧,那我們就該尋找另外一些人物或集團,以便繼續把戰爭堅持下去。”史迪威告訴他:“這些人也許正在找我們。”羅斯福完全同意這一看法,他接著說:“他們會來找我們的,他們確實喜歡我們。”盡管羅斯福到此為止,馬上又把話題轉到了不著邊際的一些事情,但關於“尋找另外的力量”的提法,仍給史迪威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史迪威對“另外的力量”了如指掌。
12月12日,史迪威回到重慶。他發現,最高統帥故伎重演,又一次以“中國戰區危機”為由,提出了新的三項要求:第一,美國提供10億美元的貸款;第二,為第14航空隊和中國空軍增撥至少是現有數量兩倍的作戰飛機;第三,駝峰的空運量增加到每月2萬噸。這一次即使是羅斯福想退讓,也無法滿足最高統帥如此巨額的要求了。
12月15日和16日,史迪威和最高統帥、何總長等人連續兩天召開會議,討論緬甸戰役問題。結果是史迪威已經預料到的,“今天我們獲勝的機會甚至比1942年還要小”,“條件不成熟”,“我們要等待時機”等等。總之,“這小畜牲根本不想打”,憤怒的史迪威又一次在日記中寫下了罵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