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行戰略封鎖的同時,劉建業提出對倭國進行全麵戰略轟炸,首先是倭國的飛機工廠或發動機工廠,即使不能有效的摧毀這些工廠,也會產生產生巨大的間接效果,迫使倭國人疏散其飛機製造工業,因而大大地減少及延緩其飛機機體和發動機的生產,甚至新型機的開發進度,這一舉動比直接空襲造成的效果更大。在有效的削弱了倭國的航空力量以後,盟軍航空兵可以轉向對倭國的各大城市進行地毯式的燃燒彈轟炸。由於日軍高射炮在中低高度並沒有什麽威力,並不像歐洲大陸上德軍的高射炮彈幕令人膽戰心驚,日軍戰機的夜戰裝備不足,夜間作戰能力也不強,因此,盟軍航空兵可以大膽的拆除轟炸機上所有的槍炮炮塔以及彈藥(隻留下尾機槍手,隻準向地麵的探照燈射擊,並觀察轟炸結果),以減輕b-29的重量,另外也減少載油量(高空比低空耗油),以攜帶更多的燃燒彈,並在五千到六千英尺的低高度間展開夜間轟炸。飛機將單獨各自飛行,而非密集的編隊飛行,由前麵的轟炸領導機首先開火,引入目標區,而不用進行安全但是效果不好的高空編隊轟炸。倭國本土上的城市建築大多是以木頭和紙作為主要原料構建的,因此在遭遇到大規模的燃燒彈轟炸的時候,可以很快形成大片城區遭遇大火的效果。為了使燃燒彈的燃燒效果完全發揮,可以使用由鎂鋁熱劑炸彈所組成的集束燃燒彈。這個設想實際上就是對倭國進行完全無差別轟炸的設想,如果付諸實行的話,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大量倭國平民的生命損失。為了打消史迪威等美國軍人心裏的一些人道主義思想,劉建業特別說明了一句:“也許我們將親手把一個個倭國的城市推向地獄深淵,也將造成無以計數的平民死亡,但是,我們就是要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可以在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犯下滔天罪惡以後不用受到報復,安然的生活。他們應該明白他們的命運在他們向別的國家投下第一顆炸彈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隻有讓他們明白他們的城市是為什麽遭到這樣的毀滅性打擊,他們才不會再一次一次的挑戰人類的所有良知。”
在備忘錄的最後,劉建業還加上了一個附件,在裏麵提出了一個設想,就是通過向倭國本土投放稻飛虱,象鼻蟲還有水稻條銹病病毒等徹底摧毀倭國本土的糧食生產,主要是水稻生產,以盡可能的減少倭國的糧食產量,把倭國徹底推向飢餓。
“提出這個計劃的人,幸好是我們的盟友,如果他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在戰後必須把他送上絞刑架,因為提出這個設想的人,絕對是和魔鬼作伴的。”看完了劉建業的備忘錄,史迪威仿佛剛剛看完了一部最高水平的恐怖電影,渾身出了一身的冷汗。
不過,盡管史迪威對這個備忘錄的內容深感恐懼,但是他還是決定要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向英美兩國的三軍參謀長提出這個備忘錄。因為,作為一名富有經驗的參謀軍官,史迪威十分明白這個備忘錄裏麵提出的設想對於推進整個戰爭的進程,將會有極大的效果。僅僅是這一點,他就願意冒足夠的風險。
數天以後的8月1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率領各自的三軍參謀長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再次召開代號“四分儀”的聯合軍事會議。中國原本未被邀請,但是在羅斯福和馬歇爾的爭取下,美國人史迪威作為中國方麵的代表與國民政府外交部宋部長一起列席與會。
英國人像在“三叉戟”會議時一樣,仍然起勁地反對發起緬甸戰役。隻是由於美國方麵的堅持,英國人才勉強同意維持“三叉戟”會議決定的方案,但對出動海軍力量控製孟加拉灣和緬甸沿海仍堅持保留態度。
會上,邱吉爾為了維護英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並分散美國人對中國戰區的注意力,要求成立一個以英國人為統帥的東南亞戰區。美國方麵表示贊同,因為這似乎有助於拉住英國人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上承擔一些責任。經協商後,在對日戰略上達成一致意見,作出兩項決定:一是打敗德國後12個月內必須擊敗倭國,二是美國向太平洋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進攻。對反攻緬甸的問題,美、英也達成了妥協:僅以奪取密支那、實兌和蘭裏島為作戰目標;至於在緬南水陸夾擊的兩棲作戰,視緬北戰局進展情況再作決定。同時決定成立東南亞戰區統帥部,統一指揮反攻緬甸的作戰。以蒙巴頓為總司令,史迪威為副總司令。以英國海軍中將路易斯·蒙巴頓勳爵為東南亞戰區最高統帥,史迪威任副統帥。這樣的安排使史迪威麵臨著更加複雜的形勢,他要同時對三套指揮係統負責。作為中國戰區參謀長,他要對蔣介石負責;作為東南亞戰區副統帥,他要對蒙巴頓負責;作為美國駐華代表,他還要對本國政府負責。史迪威認為,這簡直像是“誰也弄不清楚是怎麽回事的中國式的九連環”。同時,這種妥協也使英國長期以來企圖縮小“安納吉姆”計劃的努力成為現實。
就在會議的主要議題基本結束,各方準備開始討論會議決議文件的措辭的時候,對英國成功縮小“安納吉姆”計劃感到極為不滿的史迪威終於拿出了自己手裏的殺手鐧。他以中國戰區參謀長的身份,對與會各方拋出了由劉建業提出設想,自己帶著手下參謀人員日以繼夜才搞出來的利用大量的b-29轟炸機對倭國本土實行戰略轟炸的計劃,以及為了有效的實施這個計劃,中國陸軍對緬甸北部和華中地區的日軍展開反攻的作戰計劃。
在備忘錄的最後,劉建業還加上了一個附件,在裏麵提出了一個設想,就是通過向倭國本土投放稻飛虱,象鼻蟲還有水稻條銹病病毒等徹底摧毀倭國本土的糧食生產,主要是水稻生產,以盡可能的減少倭國的糧食產量,把倭國徹底推向飢餓。
“提出這個計劃的人,幸好是我們的盟友,如果他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在戰後必須把他送上絞刑架,因為提出這個設想的人,絕對是和魔鬼作伴的。”看完了劉建業的備忘錄,史迪威仿佛剛剛看完了一部最高水平的恐怖電影,渾身出了一身的冷汗。
不過,盡管史迪威對這個備忘錄的內容深感恐懼,但是他還是決定要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向英美兩國的三軍參謀長提出這個備忘錄。因為,作為一名富有經驗的參謀軍官,史迪威十分明白這個備忘錄裏麵提出的設想對於推進整個戰爭的進程,將會有極大的效果。僅僅是這一點,他就願意冒足夠的風險。
數天以後的8月1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率領各自的三軍參謀長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再次召開代號“四分儀”的聯合軍事會議。中國原本未被邀請,但是在羅斯福和馬歇爾的爭取下,美國人史迪威作為中國方麵的代表與國民政府外交部宋部長一起列席與會。
英國人像在“三叉戟”會議時一樣,仍然起勁地反對發起緬甸戰役。隻是由於美國方麵的堅持,英國人才勉強同意維持“三叉戟”會議決定的方案,但對出動海軍力量控製孟加拉灣和緬甸沿海仍堅持保留態度。
會上,邱吉爾為了維護英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並分散美國人對中國戰區的注意力,要求成立一個以英國人為統帥的東南亞戰區。美國方麵表示贊同,因為這似乎有助於拉住英國人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上承擔一些責任。經協商後,在對日戰略上達成一致意見,作出兩項決定:一是打敗德國後12個月內必須擊敗倭國,二是美國向太平洋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進攻。對反攻緬甸的問題,美、英也達成了妥協:僅以奪取密支那、實兌和蘭裏島為作戰目標;至於在緬南水陸夾擊的兩棲作戰,視緬北戰局進展情況再作決定。同時決定成立東南亞戰區統帥部,統一指揮反攻緬甸的作戰。以蒙巴頓為總司令,史迪威為副總司令。以英國海軍中將路易斯·蒙巴頓勳爵為東南亞戰區最高統帥,史迪威任副統帥。這樣的安排使史迪威麵臨著更加複雜的形勢,他要同時對三套指揮係統負責。作為中國戰區參謀長,他要對蔣介石負責;作為東南亞戰區副統帥,他要對蒙巴頓負責;作為美國駐華代表,他還要對本國政府負責。史迪威認為,這簡直像是“誰也弄不清楚是怎麽回事的中國式的九連環”。同時,這種妥協也使英國長期以來企圖縮小“安納吉姆”計劃的努力成為現實。
就在會議的主要議題基本結束,各方準備開始討論會議決議文件的措辭的時候,對英國成功縮小“安納吉姆”計劃感到極為不滿的史迪威終於拿出了自己手裏的殺手鐧。他以中國戰區參謀長的身份,對與會各方拋出了由劉建業提出設想,自己帶著手下參謀人員日以繼夜才搞出來的利用大量的b-29轟炸機對倭國本土實行戰略轟炸的計劃,以及為了有效的實施這個計劃,中國陸軍對緬甸北部和華中地區的日軍展開反攻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