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史度迪威會見了羅斯福,向他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中國戰區的首要問題應當是整訓和裝備陸軍部隊,並通過反攻緬甸打通地麵交通線。這樣才能向中國運送充足的物資,挫敗日軍的地麵進攻,從而保證空戰的實施。但是,軍事上並不內行的羅斯福已經決心要支持最高統帥和陳納德的“空戰第一”理論,他根本聽不進史迪威的任何意見和解釋,反而認為史迪威妨礙和拖延了陳納德的空戰計劃。
當天晚上,史迪威應邀到陸軍部長史汀生家赴晚宴。史汀生明確表示支持史迪威的觀點,並很同情他的艱難處境。他馬上打電話對羅斯福說:“我很欽佩史迪威,願意就總統對史迪威的明顯懷疑向總統作出解釋。”後來,他又寫信給羅斯福,表示了對史迪威的信任和支持。他在信中寫道:“我非常了解史迪威,才把這場戰爭中最艱巨的任務交給他……我相信,他是我所了解的唯一能夠順利完成這項任務的人。”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圍繞著中國戰區“空戰第一”還是“陸軍優先”的問題,也分成了兩種意見。不過,隻有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兼羅斯福的私人參謀長李海海軍上將支持陳納德,而陸軍的馬歇爾上將、陸軍航空兵的阿諾德上將和海軍的歐內斯特·金上將都支持史迪威。盡管如此,作為美國軍隊最高統帥的羅斯福總統還是拒絕了多數人的意見,堅持把陳納德的空戰計劃放在第一位。
5月2日,羅斯福對馬歇爾明確表示,他決不允許以任何理由再延誤陳納德的空戰計劃。他認為:“中國最高統帥的處境非常危急,他的政府有徹底垮台的可能。這是我們美國政府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必須在政治上支持最高統帥”,而“空戰計劃”對提高中國的士氣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他雖然同意向雲南的中國軍隊提供整編計劃所“必要的物資”,並表示由他來就這個問題與最高統帥交涉,但同時又提出要修改“安納吉姆”計劃,縮小反攻緬甸的規模,把戰役限製在緬甸北部,放棄進攻南部和奪取仰光的目標。而且,即使是這個縮小了規模的反攻戰役,也必須放在陳納德的空戰之後。
史迪威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氣憤,他認為,由於宋女士在美國住了半年,並且兩次住進白宮,“已經弄得羅斯福分不清是非了”。因此,羅斯福“對最高統帥的品質、企圖、權威和能力作了完全錯誤的判斷”。史迪威懷著鬱悶的心情在日記中寫道:“亨利·史汀生和喬治·馬歇爾是通情達理的。陸軍部也不錯。甚至航空兵部隊對陳納德也有些厭煩。但是,當世界上最偉大的戰略家不贊成你的時候,這一切又有什麽用呢?”
5月12日,有美英兩國首腦和三軍參謀長參加的“三叉戟”會議在華盛頓開幕。史迪威在卡梅爾的自己家裏度過短短5天假期之後,也趕回來參加了這次會議。雖然會議的主要議程是關於歐洲戰場問題,但亞洲戰場也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通過英美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向會議提出了一份建議,主張把中國作為打擊倭國的主要基地,要求加強對華援助和對日空戰,並對緬甸北部發動一次有限度的地麵攻勢。英國人對中國戰場毫無興趣,他們隻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美國物資,已進行它們所希望的對歐洲大陸的反攻作戰,他們寧願支持羅斯福的空戰計劃,也不願參加一場規模已大大縮小的緬甸戰役。不過,在馬歇爾、歐內斯特·金和史迪威的積極爭辯下,他們還是不得不作出了一些讓步。
5月20日,聯合參謀長委員會通過了關於中緬印戰區的作戰方案,決定首先集中力量擴大對華空運,同時加強對日軍的空中作戰;反攻緬甸的作戰被限製在曼德勒以北地區,目標是打通中印公路,使中國能夠盡快從陸上通道獲得外援物資。會議同意從7月起把對華空運提高到7000噸,9月以後達到每月1萬噸。但是,羅斯福又特別命令,自7月1日起每月的7000噸物資中,必須向陳納德提供4700噸,還要給中國空軍300噸,另外的2000噸,“用於所有其他目的,包括地麵部隊”。這2000噸物資除了向中國軍隊提供1500噸之外,史迪威每月隻有500噸可以裝備正在雲南進行整訓的遠征軍部隊。“他們實際上使我根本無法整訓遠征軍,可是又命令我用這支部隊發動一場進攻。”史迪威對此不能不感到憤憤不平。
會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懷著極大的興趣在英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約見了史迪威。英國首相似乎很誠懇地詢問了他對駐印英軍的看法。史迪威坦率地指出,韋威爾上將陷入了失敗主義情緒,他所統帥的印度戰區處於一種懶散的狀態,缺乏活力。令史迪威感到驚奇的是,邱吉爾首相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事實上,邱吉爾這個大胖子已經在考慮撤換駐印英軍統帥,不久韋威爾就改任印度總督,而由從北非調來的奧金萊克將軍出任英印軍總司令。史迪威還談到了他對“三叉戟”會議關於緬甸問題決定的不同意見,給邱吉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邱吉爾後來曾多次表示,他“十分尊敬和欣賞史迪威將軍”。當然,這種好感並不會對邱吉爾的對華政策產生任何有利於中國的影響,在遏製中國的同時給與中國最低限度的援助,使中國既能夠維持抗戰,又不至於重新強大起來,從而威脅到戰後英國在亞洲的利益,仍然是英國統治上層的主導思想。
當天晚上,史迪威應邀到陸軍部長史汀生家赴晚宴。史汀生明確表示支持史迪威的觀點,並很同情他的艱難處境。他馬上打電話對羅斯福說:“我很欽佩史迪威,願意就總統對史迪威的明顯懷疑向總統作出解釋。”後來,他又寫信給羅斯福,表示了對史迪威的信任和支持。他在信中寫道:“我非常了解史迪威,才把這場戰爭中最艱巨的任務交給他……我相信,他是我所了解的唯一能夠順利完成這項任務的人。”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圍繞著中國戰區“空戰第一”還是“陸軍優先”的問題,也分成了兩種意見。不過,隻有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兼羅斯福的私人參謀長李海海軍上將支持陳納德,而陸軍的馬歇爾上將、陸軍航空兵的阿諾德上將和海軍的歐內斯特·金上將都支持史迪威。盡管如此,作為美國軍隊最高統帥的羅斯福總統還是拒絕了多數人的意見,堅持把陳納德的空戰計劃放在第一位。
5月2日,羅斯福對馬歇爾明確表示,他決不允許以任何理由再延誤陳納德的空戰計劃。他認為:“中國最高統帥的處境非常危急,他的政府有徹底垮台的可能。這是我們美國政府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必須在政治上支持最高統帥”,而“空戰計劃”對提高中國的士氣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他雖然同意向雲南的中國軍隊提供整編計劃所“必要的物資”,並表示由他來就這個問題與最高統帥交涉,但同時又提出要修改“安納吉姆”計劃,縮小反攻緬甸的規模,把戰役限製在緬甸北部,放棄進攻南部和奪取仰光的目標。而且,即使是這個縮小了規模的反攻戰役,也必須放在陳納德的空戰之後。
史迪威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氣憤,他認為,由於宋女士在美國住了半年,並且兩次住進白宮,“已經弄得羅斯福分不清是非了”。因此,羅斯福“對最高統帥的品質、企圖、權威和能力作了完全錯誤的判斷”。史迪威懷著鬱悶的心情在日記中寫道:“亨利·史汀生和喬治·馬歇爾是通情達理的。陸軍部也不錯。甚至航空兵部隊對陳納德也有些厭煩。但是,當世界上最偉大的戰略家不贊成你的時候,這一切又有什麽用呢?”
5月12日,有美英兩國首腦和三軍參謀長參加的“三叉戟”會議在華盛頓開幕。史迪威在卡梅爾的自己家裏度過短短5天假期之後,也趕回來參加了這次會議。雖然會議的主要議程是關於歐洲戰場問題,但亞洲戰場也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通過英美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向會議提出了一份建議,主張把中國作為打擊倭國的主要基地,要求加強對華援助和對日空戰,並對緬甸北部發動一次有限度的地麵攻勢。英國人對中國戰場毫無興趣,他們隻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美國物資,已進行它們所希望的對歐洲大陸的反攻作戰,他們寧願支持羅斯福的空戰計劃,也不願參加一場規模已大大縮小的緬甸戰役。不過,在馬歇爾、歐內斯特·金和史迪威的積極爭辯下,他們還是不得不作出了一些讓步。
5月20日,聯合參謀長委員會通過了關於中緬印戰區的作戰方案,決定首先集中力量擴大對華空運,同時加強對日軍的空中作戰;反攻緬甸的作戰被限製在曼德勒以北地區,目標是打通中印公路,使中國能夠盡快從陸上通道獲得外援物資。會議同意從7月起把對華空運提高到7000噸,9月以後達到每月1萬噸。但是,羅斯福又特別命令,自7月1日起每月的7000噸物資中,必須向陳納德提供4700噸,還要給中國空軍300噸,另外的2000噸,“用於所有其他目的,包括地麵部隊”。這2000噸物資除了向中國軍隊提供1500噸之外,史迪威每月隻有500噸可以裝備正在雲南進行整訓的遠征軍部隊。“他們實際上使我根本無法整訓遠征軍,可是又命令我用這支部隊發動一場進攻。”史迪威對此不能不感到憤憤不平。
會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懷著極大的興趣在英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約見了史迪威。英國首相似乎很誠懇地詢問了他對駐印英軍的看法。史迪威坦率地指出,韋威爾上將陷入了失敗主義情緒,他所統帥的印度戰區處於一種懶散的狀態,缺乏活力。令史迪威感到驚奇的是,邱吉爾首相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事實上,邱吉爾這個大胖子已經在考慮撤換駐印英軍統帥,不久韋威爾就改任印度總督,而由從北非調來的奧金萊克將軍出任英印軍總司令。史迪威還談到了他對“三叉戟”會議關於緬甸問題決定的不同意見,給邱吉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邱吉爾後來曾多次表示,他“十分尊敬和欣賞史迪威將軍”。當然,這種好感並不會對邱吉爾的對華政策產生任何有利於中國的影響,在遏製中國的同時給與中國最低限度的援助,使中國既能夠維持抗戰,又不至於重新強大起來,從而威脅到戰後英國在亞洲的利益,仍然是英國統治上層的主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