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一擬定的草案最後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批準,但是其中有好多是符合他們在1942至1943年間的言論甚至行動的。例如,東條在1942年1月22日對國會說,為了保證大東亞的持久和平,“我們準備把那些為保衛大東亞所絕對不可缺少的地區置於我們的權力之下,而對其他地區,則根據各個民族的傳統和文化未對待。”他指出,香港和馬來亞屬於前一類地區。日本政府所採取的行動證實了他的話。香港被置於日本的軍事長官管轄之下,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是這樣治理的。此外,日本經常提及馬來亞是日本的領土;它對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者的願望起初是加以阻撓的,1943年5月31日禦前會議上才作出關於東印度群島問題的決定。


    就是在日本的這種宣傳下,許多東南亞地區的爭取實現民族獨立,擺脫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人士,仿佛見到了一絲陽光。他們把日軍對東南亞的進攻,視為是實現民族獨立的大好機會。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他們紛紛主動向日本人靠攏,向日軍提供各種幫助。緬甸的昂山和巴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昂山的緬甸獨立軍就在日軍對緬甸的進攻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然,這個時候得他們還滿心憧憬著在日本人的幫助下獲得渴望已久的民族獨立以後的美好前景,根本沒有料到他們的這個所謂的朋友,其實與那些來自歐美的殖民者是一丘之貉,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在兇殘程度上甚至更有甚之。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在緬甸的經濟利益比它在東南亞其他地方要少。在這個國家中日本人也很少。然而,日本政府和緬甸的政客有一些聯繫,包括德欽黨成員在內。“德欽”意即“主人”,這個名詞是緬甸人對英國人和其他歐洲人的一個禮貌的稱呼;這個團體也把這個稱呼用之於他們自己,作為對英國統治的一個挑戰的姿態。


    雖然緬甸自從行政上脫離印度以來,以西方人的角度看來在自治方麵進步很快,但這種進步對想要追求獨立的德欽黨人來說還不夠滿意。他們開始指望日本可能會幫助他們從英國統治下解放出來,這種思想自然受到東京的歡迎。1939年,歐洲戰事爆發後不久,一個由三十名德欽黨人所組成的團體到了日本,在那裏他們受到日本陸軍特工人員南大佐的庇護,接受軍事訓練。在這個團體中就有昂山。在其他表示親日傾向的緬甸政客中有吳努,他在1940—1941年曾任總理。1941年11月,他為了爭取緬甸得到完全的自治領地位,訪問了倫敦。但他發現英國政府對此很冷淡。在回來的路上,他被逮捕了,並被關押在仰光的監獄裏。


    因此,日本轉向巴莫博士。巴莫在1937—1939年間曾任緬甸總理。為了爭取獨立,他曾經採取過甘地的做法,發起了不合作運動,結果被英國人搞下了台。他在全緬甸有相當多的追隨者,特別是在緬甸北部。


    就在緬甸獨立軍向機場守軍陣地發起衝擊不久,一直在塔台上觀察著敵人動向的劉建業就發現了問題。


    “這些人肯定不是日本人。衝擊陣地的時候還把腰挺得那麽直,這不是存心想挨子彈嗎?小鬼子可不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劉建業一邊看著,一邊嘴裏念叨著。


    “他們的進攻隊形排得也未免太差了,簡直就是亂糟糟。這絕對不是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的表現。”工兵團的李團長也表明自己的看法。


    “說不定這就是日本人的幫凶,緬甸的獨立軍。堂堂中國什麽時候也淪落到讓你們這樣的小國家也騎在頭上撒野了?傳令兵,命令炮兵全力開火。再告訴黃團長,我不管他用什麽手段,他必須要把這股敵人給狠揍一頓。”劉建業對於緬甸軍隊的加入,顯然很不高興。


    劉建業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部隊的堅決執行。在守軍的密集交叉火力和炮火的打擊下,基本上沒有什麽戰場經驗,隻是跟在日本人後麵追英國人的緬甸獨立軍遭受到了自緬甸戰事開始以來最大的一次打擊。許多的士兵被機槍子彈和炮彈彈片擊中,等到他們快要衝到陣地的時候,又是一陣密集的手榴彈,緊接著就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的中國士兵從戰壕裏躍了出來,向他們的隊列發動白刃突擊。


    原本隻是想著感受一下戰場氣氛,順便撈一些戰功的緬甸獨立軍在守軍的堅強反擊下,迅速的崩潰了下來。


    與此同時,補充團派出去的一個連也迂迴到了日軍的炮兵陣地。雖然在日軍炮兵和增援的步兵的反擊下,一個連的官兵隻剩下不到三分之一退了下來,但是,日軍的炮兵陣地基本上被摧毀了。日軍的炮兵隻剩下兩門迫擊炮,更主要的是,他們沒有炮彈了,所有的炮彈都變成了煙花。


    “所有部隊排成波浪隊形,連續衝擊!”遭受到沉重打擊的小野田少佐,已經不準備再繼續相持下去了。他要賭博了。


    在日軍的瘋狂攻擊麵前,沒有多久,補充團的官兵們就顯露出了他們與日軍相比最大的弱點,缺乏戰場經驗。其實,這個弱點對於所有中國部隊的補充團都是一樣存在的,因為按照正式的部隊編製序列,補充團其實就是新兵訓練團的意思。剛被拉了壯丁的新兵們在這裏接受教官的訓練,把他們從什麽都不懂的菜鳥,變成一個會開槍會投彈,會走隊列的士兵,至於其他的,就讓他們在戰場上自己學習去了。也就是因為這樣,補充團的士兵幾乎都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軍官也幾乎都是剛剛從軍校畢業的,戰場經驗比他們的士兵多不了多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產坦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產坦克並收藏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