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覆蓋射擊!”小野田少佐一咬牙,命令道。


    “太君,這樣做不好吧?”


    “沒關係,就當時他們為天皇陛下盡忠了!”小野田少佐說到。


    u幽書盟 uutxt 銓紋自阪月鍍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 緬甸悲歌(七) 字數:7372


    在日軍炮火的無差別覆蓋射擊下,正糾纏在一起浴血搏殺的工兵團官兵和日軍官兵都來不及躲避,就被落下來的炮彈炸了一個同歸於盡。


    在塔台上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劉建業沒有料到日軍的指揮官居然敢來上這麽一手,一時之間頭腦裏也出現了空白。過了一會,他才回過神來,對傳令兵說:“讓工兵團撤下來吧,到機場南部重新編組。讓補充團頂上去。”


    隨著工兵團的撤退,機場北部的陣地落入了日軍的手裏。


    “太君,你看是不是可以讓我們也上去進攻?”上身穿著日式軍服,下麵卻穿著筒裙的男子對小野田少佐說到。


    “孟同君,那就拜託你們了。我們大日本皇軍將是你們的堅強後盾。”小野田少佐說到。


    “我們還要感謝你們對我們緬甸獨立事業的大力支持和援助。”那名叫做孟同的男子說道。


    1941年11月初,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總參謀部就總的作戰計劃達成最後協議,這個作戰計劃是在萬一同英國和美國作戰時要付諸實施的。目標是“削弱美國、英國和荷蘭在東南亞勢力的主要基礎;占領南亞地區”。決定要占領的地區是“菲律賓、關島、香港、英屬馬來亞、緬甸、俾斯麥群島、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西裏伯斯、帝汶”。


    在東南亞方麵,這個作戰計劃規定先襲擊香港、菲律賓、關島和馬來亞,再占領退羅(可能的話,和平占領)。日本人一旦清除了任何可能威脅他們的交通的力量,並且占領了為掩護進一步推進所必需的飛機場以後,他燈就將開始征服的進程。婆羅洲東、西海岸上的戰略要地將被占領,然後通過小巽他群島向帝汶進攻,這樣就可以切斷澳大利亞和爪哇之間的交通。同時,將占領南蘇門答臘的據點,然後就可以從東、西兩側襲擊主要目標爪哇。日本控製了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後,在暹羅的日本軍隊就可開始征服緬甸。為了防禦來自西北方向的反擊,同時為了切斷從仰光經由滇緬公路和昆明到中國的供應線,這個作戰行動是必要的。


    征服東南亞後,日本將得到它所需要的大米、錫、橡膠,尤其是石油。東南亞以及日本軍隊已經占領的地方合在一起,將構成大東亞共榮圈。這樣,日本就希望達到經濟自給,完全擺脫它以前對美國和大英國協的使人討厭的依賴關係。


    日本人一旦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地區以後,最初的計劃是就地駐紮,鞏固自己獲得的地盤。他們估計能建立足夠的力量來攔截並打敗盟國為了想奪回被占領的土地而派出的任何遠征軍,這樣的遠征是會遭到距離太長和供應困難的阻礙的。他們相信,假使能擊退這樣的反攻,他們最後就會使敵人同自己達成妥協的和平,這種妥協的和平至少能把原先獲得的土地中較大和較寶貴的一部分留歸自己。


    這樣,日本是在打一場目標有限的戰爭;也許它是不得已而如此,因為它不可能希望完全打垮它的主要敵手美國。對美國來說,在遠東被打敗,雖然是嚴重的,可恥的,但畢竟並沒有重大關係,因此日本相信它自己能堅持較長的時間,以磨滅美國人民繼續進行一場遙遙無期的、費用很大的戰爭的意誌,就象日本在1904—1905年在類似的情況下成功地磨滅了沙皇俄國的戰爭意誌一樣。至於英國,日本預料它或者會被德國完全擊敗,或者至少大傷元氣,以致無法挽回東南亞戰爭的命運。


    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目標,就必須在奪取東南亞的戰鬥力最大限度的減少自己的損失,這就需要利用在東南亞這片原先屬於歐美列強的殖民地裏已經存在的民族獨立勢力。因此,日本在這方麵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不少的文章。


    1941年12月8日,日本天皇對英美的宣戰詔書宣告:日本的目的是確保東亞的和平與安定,保衛這一地區不受英美的剝削。這就成為日本人在國內和在他們占領的國家的人民中進行宣傳的一個主題。的確,12月8日這一天,在日本占領區是作為“天皇詔書紀念日”來慶祝的。每逢周年紀念日,日本控製的報紙和電台都要大談日本發動戰爭的崇高目的。這個戰爭被稱為“大東亞聖戰”。它的目的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它具有文化、政治和經濟上的含義。日本發言人說,日本不僅是在努力把自己建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帝國,而且是在努力建立一種新的道德秩序。因此,例如青木一男(大東亞相)在1942年11月26日宣布:大東亞將以道德原則為基礎,目的不僅是創造新的經濟秩序,而且要給予這個地區的每一個種族在世界上應有的地位。他聲稱,這與西方強國的殖民政策是根本不同的。幾天以後,東條自己在慶祝1941年12月11日德一意一日協定(在協定中三國保證共同作戰,不單獨媾和)一周年紀念日講話時,把日本在亞洲的目的和它的夥伴們在歐洲的目的聯繫起來,說都是為了建設世界新秩序。他說:“當前的戰爭,不僅是為了占有自然資源而發生的衝突,而且是為了建設新秩序的道德精神而進行的聖戰。在這種新秩序下,所有民族將獲得他們有權利獲得的一切,世界持久和平也將得到保證。”懷疑論者也許會認為這種話完全是虛偽的,不值一顧;認為這種話不過是一些政府慣於用來掩蓋其自私目的的騙人的麵紗而已。但是,這種否定的看法在不少的西方人眼裏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在他們看來,日本軍隊對戰爭的看法確有其理想主義的一麵。日軍宣稱,它在亞洲正如在本國一樣,承擔著一種天然的使命:根除它所認為的西方對於東方社會的實利主義的和破壞性的影響。此外,成功地建設大東亞,對日本來說,不僅意味著達到它所渴望的經濟上自給白足的目的,而且也意味著滿足它內心的宿願,即承認日本為亞洲的倫理上和文化上的領袖——實際上就是承認日本為“亞洲的曙光”。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日本人對此是否意識到,他們渴望在亞洲起中國人在中華天朝全盛時期曾起過的那種作用,那時候,北京的天子“統治天下”,中國被它的鄰邦看作是文明的發源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產坦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產坦克並收藏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