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從雙方力量對比看,欲在同古地區阻擊日軍並發動反攻的設想也不現實。日後的實際戰局進程顯示,中國裝備最精良的戴安瀾第200師加上龐大的第5軍直屬隊在同古抵擋日軍一個師團的進攻即顯得十分勉強,雖然後來有增援部隊加入,仍無法遏阻敵人的進攻,隨著日軍增援部隊的到來,不得不最後撤出陣地。因此,即使按照史迪威的計劃,再出動一個師兵力投入戰鬥,也很難實現擊垮敵人的目的。在這一點上,長期指揮中國軍隊作戰的最高統帥當然更有發言權,他對史迪威直言:“中國軍隊由於武器、裝備和運輸方麵的缺陷,須三個師才能抵擋日本一個師,在這種基礎上發動進攻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時提醒史,己方軍隊“一經後撤,倘無生力軍在其後方完成防禦陣地,欲其中止退卻,至感困難”。這些,雖然讓人不無泄氣之感,但又確是符合當時中國軍隊實況的經驗之談,實際上,當時中國軍隊3個師和日軍1個師團兵力上也隻是相差無幾。


    正是有著上述的諸多考慮及對本身軍隊的了解,最高統帥一開始就傾向於在曼德勒進行防守反擊戰,客觀看,這一計劃不應視為單純的消極避戰。如其計劃得以實施,可以預見的是,由於中國軍隊的持續阻擊,日軍到達曼德勒的時間應在4月中旬以後,屆時,中國可在該地區集結5-6個師兵力,加上英軍,在數量上可形成較大優勢,而日軍長途進擊,又占據許多地區,需分兵把守,此長彼消,形勢有可能向有利於盟軍方麵方向轉化。加之曼德勒靠近中國西南地區,“增援與給養之供給,尚占優勢”,在此作戰,軍隊運輸、後方威脅及第五縱隊的消極影響都要比緬南小得多。這些條件利用得好,相持乃至取勝的機會並非沒有。退一步說,隻要能夠相持,到6月進入雨季,日軍大規模進攻就難以實施,這樣中國利用半年的時間就近準備,緬甸戰場形勢向有利於中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將更大。所以蔣介石在與最高統帥談話中對雨季的來臨表示出相當期望,將此作為其防禦反擊計劃成功的重要一環。可惜當時史迪威信心滿懷,不能接受這種穩妥戰法,而最高統帥又出於種種考慮,不敢過分拂逆史迪威,以致部隊傾力南下,選擇了成功希望很小的緬南地區決戰。結果在同古既難以集結優勢兵力,對敵實施迅速打擊,防禦戰又未能抵禦日軍增兵後的強大進攻,戰至3月30日被迫撤出同古。此後,遠征軍進退兩難,一步步釀成日後難以收拾之局。


    了解這一段歷史的劉建業決定,要盡自己的全力,避免出現歷史上的那種慘敗景象,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史迪威的反攻計劃,盡量無法實現。當然,自己的能力能發揮到什麽程度,產生多大的效果,這就不得而知了。


    uu書盟 uutxt 銓紋吇扳越鍍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 緬甸悲歌(一) 字數:5993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相鄰,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北同印度接壤,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南北最長距離為1920公裏,東西最大寬度為960公裏,麵積約67萬平方公裏。除南部瀕臨印度洋的部分地帶外,東部、北部及西部國境都是山嶽、高原地帶。地勢北高南低,中央部分為平原。緬甸有三條大山脈,均為南北走向。西部為阿拉幹山脈,中部為高黎貢山脈,東部為怒山餘脈。三條山脈之間,有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兩江均發源於中國雲南省。兩江之間還有一條錫當河。緬甸在歷史上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英國於1824年、1852年和1885年三次武裝侵略緬甸,推翻了緬甸的最後一個王朝雍籍牙王朝,使其淪為英國殖民地。緬甸與中國雲南間築有滇緬公路,是中國為適應抗戰需要而開闢的一條重要國際交通幹線,它東起昆明,西至緬甸境內的臘戍,與仰光—曼德勒鐵路連結。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將緬甸分成兩部分:曼德勒以北為上緬甸、以南為下緬甸。上緬甸以山地地形為主,下緬甸主要以平原地形為主。


    1885年英軍在第三次侵緬戰爭中,輕取京都曼德勒,生俘緬甸最後一位國王錫袍王。英軍繼續北進,隨即占領了整個上緬甸。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從此整個緬甸淪為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1897年,英國將緬甸升格為“自治省”由英駐印度副總督兼任省督。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緬甸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的唯一一次選舉中,巴莫博士當選為總理。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製國內政治。但是,實際上,所有的政治和經濟權利,幾乎都完全被英國派來的殖民官員們控製,在政治上缺乏經驗的緬甸人又一次被老奸巨滑的英國人欺騙了。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前,為了切斷滇緬路這條中國主要國際通道,曾採取了多種政治、外交措施,但均未成功。其海軍航空部隊以河內機場為基地,多次深入至雲南上空,並轟炸薩爾溫江的惠通橋、湄公河的功果橋,未能封鎖住這條路線,因而在製訂南進作戰計劃時,一方麵為了切斷滇緬路,一方麵為了確保侵占的香港、馬尼拉、新加坡各重要戰略要點及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重要戰略資源地,準備侵入緬甸,認為“緬甸作為南方重要地區的北翼據點,不僅具有必須確保的戰略地位,而且還具有對中國方麵來說切斷外援公路,對印度方麵來說促進其脫離英國的重大戰略意義”。但因兵力不敷分配,所以在南方軍的作戰計劃中決定:“在第一期及第二期作戰期間,相機奪取緬甸南部之航空基地。第三期作戰,確保占領地域,在情況許可範圍內,實施處理緬甸之作戰。”計劃中命令第15軍占領泰國後“自該方麵實施對華封鎖,且需準備爾後對緬甸之作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產坦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產坦克並收藏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