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是打下來了,皇上打算讓誰去朝鮮?”


    夏元吉不懷疑朱棣拿下朝鮮的能力,但對於誰去朝鮮,很是重視。


    說到底,這是一個跟東北接壤的地方,如果放一個不那麽踏實的過去,不亞於給自己埋雷。


    這會藩王都用得七七八八,所剩無幾了。


    先帝一共二十六個兒子。


    老九,老二十六早夭。


    最前麵的老大,老二,老三,跟老八,老十,老十二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在洪武朝就沒了。


    老七前幾年心思多了,被貶為庶人。老十九剛剛被貶。


    老十四本來封地在甘州,現在去了琉球。


    老十五去了錫蘭國。


    老十七去了交趾。


    目前,留在京城的這幾個很踏實,做事也賣力。


    老五在京城管著皇家植物園,給國內培育各種蔬菜瓜果跟糧食優良品種,研究耕種配套的農具,工具,綠肥。


    老十八不願意回藩地,在工部忙治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老二十直接沒就藩,在京城把《京報》搞得熱熱鬧鬧的。


    老二十二,老二十三,老二十四也都沒就藩,在皇家商務局搞海貿,據說,現在也幹得不錯。


    剩下還沒動的——老六楚王朱楨在武昌封地。老十一蜀王朱椿在蜀地。老十三代王朱桂在大同。老十六慶王朱栴在寧夏。


    啊,對,還有一個幾乎沒什麽存在感的老二十一在京城,沒正職。


    所以,現在,滿打滿算,就五個。


    老十一跟老十三是親兄弟,剛剛被貶成庶人的穀王跟這倆一母同胞,估計朱棣不會用這倆。


    於是,隻剩三個能用的。


    “實在不行就我六叔楚王。”


    朱高熾其實是期望這趟他爹出去能把幾位伯父家的孩子帶點回來的,可事實就是,朱棣一個都沒看上。


    還得可著他爹這一輩的人用。


    “楚王能用?”


    夏元吉不是很看好。


    早年楚王還是挺能打的,被先帝派出去平叛戰績不錯。可到洪武末年,拿了軍餉不親臨軍中指揮,連先帝都拿他沒辦法。


    “見風使舵的本事還是有的。永樂元年,他第一個讓護衛軍去屯田,很是識相。我爹打交趾,也是他派了王府護衛軍跟隨出征。”


    朱高熾可以想象自己這位六叔的心情。


    親爹讓他們這些能打的打生打死,到頭來封地不如那些小的大跟富裕。都要換人當皇帝了,拿點錢入袋才是正經事,顯得不那麽能幹才是王道。


    他爹靖難,束手旁觀的,也不獨楚王一個。


    但這些年,楚王還是很安分的,他爹把宗人府宗正這個位置都給出去了。


    “是,殿下。”


    夏元吉略一想,也沒再說什麽。


    兩個人轉而討論起朝中其他的大事。


    最主要就是張欣曾經跟朱高熾討論過的,要不要免收田賦這個事。


    這事肯定不可能現在做,三千萬石的糧食,對於國庫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收入。


    曆朝曆代,田賦都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在很多朝代更是財政收入的大頭。


    在朱高熾的認知裏,農賦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涉及到怎麽管理國民,所以不可能輕易免除。


    但是如張欣所說,免田賦這事,強盛至極的漢朝就幹過,兩位評價極高的皇帝漢文帝跟漢景帝就幹過。


    還幹得不錯!


    朱高熾去查了典籍,漢文帝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把農賦全免了的皇帝。


    朱高熾讀書那會,其實也是讀過漢史的。


    但對於漢代皇帝的了解,老師們有點一筆帶過的意思,隻總結一句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這次他很認真的去翻查,著實被震撼到了。


    於是,不能隻震撼他一個,他把高高的一摞相關的書分享給了夏元吉。


    每天下朝之後,兩個人總要對這事討論一二。


    “漢文帝破天荒的取消田賦,更神奇的是取消田賦之後的漢朝一代,國庫收入不降反升,到漢景帝年間,太倉、甘泉倉滿,糧價一再降低,每石粟——至十餘錢。”


    夏元吉很忙,每天抽空看一點,跟朱高熾一樣大受震撼。


    “夏大人再往下看更不得了,他把原先男丁一年服一次徭役改成三年一次。”


    朱高熾也是想不到的,輕徭薄賦跟與民休息,可以輕到直接不收,休到三年一次。


    “微臣還沒看到。。。”


    夏元吉略慚愧。


    “不急,漢文帝那會是秦朝苛政猛於虎之後的百廢待舉,跟咱們不太一樣。咱們要想這麽搞,得先想清楚了才行。”


    朱高熾安慰道。


    “是,殿下。”


    夏元吉躬身應下。


    “回吧,等夏大人看到過半了,咱再議。”


    “是,殿下。”


    夏元吉離開後,朱高熾才邁開步子往文華殿去。


    夏元吉暫時沒法討論,他還可以跟張欣討論。


    任何時候,任何一項政策,都得看著當下,吸取前人的教訓才能往下頒布。


    之所以要分享給夏元吉,是因為錢銀相關。


    動一發則動千鈞。


    他看漢史,就把秦史也放在一起看了。


    秦朝統一六國後,田賦是十稅一,也就是一成。


    看起來確實不多的。


    但細細的看下去,秦時,老百姓除了交田賦還要每人每年交一百八十文錢的人頭稅,服一年一次徭役,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稅收。


    秦朝跟明朝一樣,都說重農抑商。


    可事實上,老百姓把家裏一年的結餘拿去賣掉換錢,還要把所得的錢銀超過一半的錢拿來交商稅。


    這,商稅,高到離譜。


    到了漢文帝的時候,登基第一年,吸取秦朝的教訓,改十稅一為十五稅一。人頭稅變成了一百二十文每人。其他的賦稅也略有下調。


    即便是這樣,老百姓也是勉強活著。


    《漢書·食貨誌》記載漢初——


    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


    短短幾十個字,道盡了老百姓生活的艱辛。


    一年從頭忙到尾,一日也不得閑,哪怕是大風、酷暑、陰雨、寒冬都得去幹活,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一年所需外交足官府的賦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滾動的苦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滾動的苦瓜並收藏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