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車毀人亡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商量了半天,覺得特別得意的想法,最後可能不盡如人意,甚至說,是弊政?”
張欣的想法都轉到怎麽吃下藏區了,朱高熾還在患得患失,忍不住就問了出來。
他很想知道像張欣這種想了就做的人,到底是怎麽平衡自己下決定之前的那種糾結。
或者說,是不是連糾結都不會有。
“這事,上次娘跟瞻基上課的時候倒是說起過。”
張欣旁聽了挺多徐氏對朱瞻基的教導。
“那你說說看。”
朱高熾做傾聽狀。
“有一回,瞻基跟娘說起商鞅,說商鞅變法其實很好,但是秦國還是二世而亡,商鞅也被罵了千年。瞻基就問,為什麽大家都在罵商鞅?”
張欣先起了個開頭。
略想了一想,才整理了當時徐氏的話跟朱高熾繼續說。
將秦國比成一輛車的話,商鞅的那套東西,就是在還沒有加固車身的情況下,突然把駕駛車輛的牛換成了馬。
一時之間,這馬車是走得比牛車快,始皇帝就是那個駕馬車的。
這車子的速度上來,禦車的人當然很愉快。因為是在高速行駛,這種迎風疾馳的感覺,絕對可以讓人興奮至極,高呼過癮。
可這輛車的本身跟車上的人,就不行了。
車輪,車身,車棚很快就顛散架了。
車上的人坐著也不會覺得舒適,反而隨時都想跳車。
隨著馬車開始出問題,禦車的人,也很難再找到剛剛開始那會的感覺。
一個並不深的泥坑,一塊不大的石頭,都可以重創正在疾馳的馬車。
被重創過的馬車,禦車人難受,車輛上的乘客更難受,為了讓馬車重新上路。
那就必須停下來整理修繕。
縫縫補補過後,再度上路。再遇石頭,泥坑。再縫補。
這馬車隻會越來越爛,越來越難以駕馭。
在始皇帝這個雄才大略的人手裏,勉強還能開。
始皇帝一沒。
接手的秦二世本來禦車技術就不過關。
還接手的是一輛修補過非常極其不結實的車,在行駛的時候,還在不停地損壞,每修好一處可能接著就要壞三處,再打三個補丁,再壞九處。
最後隻能是車毀人亡。
“呃,張大花,我怎麽覺得,你這例子舉得,驢唇不對馬嘴。更讓我覺得心虛了呢?”
朱高熾聽張欣說得生動,幾乎都覺得自己快被五馬分屍了。
一點沒被解答到。
“娘說,秦始皇在位的時候,他一天所要處理的各種上疏跟奏折之類的,數量應該跟皇祖父建朝那會差不多。他也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商鞅不是不好,隻是,時代的限製。”
徐氏跟朱瞻基上課,一貫的都是用最簡單的舉例說明,深入淺出,並不直接給答案,張欣也就隻是順著往下說。
“時代的限製?這句倒是說得很有意思。”
朱高熾隱約有點明白,隻示意張欣接著往下說。
“秦滅亡之後,關中父老居然喜迎沛公。被滅的六國都有一幫遺民,而為秦人奔走者幾乎沒有,秦國說起來也是幾百年的曆史,十幾代的先王,居然沒有懷念秦國的秦人。”
張欣說到這還有點小憂桑。
她還挺喜歡秦始皇的。
讀的書多,越發知道始皇帝的不容易。
可這樣的一個皇帝沒了以後,居然連一支複辟的隊伍都沒有。如果他也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或者不是那麽早早的沒了,興許還可以繼續力挽狂瀾。
“大花啊,我覺得你離題千裏了。”
朱高熾聽出了張欣的敬仰,一臉黑線。
“沒,這就拐回來,前人做過的事情,有了結果,是值得學習的經驗,即便失敗了,也是有摸索著前行才有經驗,不管是可行的還是不可行的,都很重要。有一天我們折騰出來的東西,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也會變成前人的經驗庇佑後人。先行者,都是值得尊敬的。”
張欣最後簡單的做了個總結。
當時徐氏還跟旁聽的她說——曆史無對錯。
曆代文人總是站在後來人的位置,在得出結果了才去評論功過是非,這其實就是耍流氓。
張欣那會宮中改製,外麵開皇家商鋪,還經營海貿商隊,外麵說什麽的都有。
徐氏借著給瞻基上課,也是在給張欣鼓勁,讓張欣不用管外麵的人怎麽說,有什麽想法,就大膽的去做。
徐氏還說了一句老子《道德經》裏的話: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長久。
——過分愛惜名聲必定帶來大的損傷,過多的積聚財物必定給自己帶來不幸,知足的人就不會遭受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平安。
既是讓張欣勇敢的去做,也讓張欣適可而止。
無論誰都無法斷言,這會的明朝,到底是馬車,還是牛車,經不經得起大刀闊斧的改革。
徐氏的這一番提點過後,張欣無形中,還是稍微放慢了速度,讓自己沉澱了下來,永樂六年之後,基本上就是等著前麵的安排開花結果。
於是一切水到渠成。
所以張欣對這一課,印象很深。
拿來回答朱高熾問題,正是恰當。
“我爹真是狗屎運啊,我那麽大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娘,就這麽掉我爹腦袋上了!!!”
朱高熾懂了,感慨。
張欣的想法都轉到怎麽吃下藏區了,朱高熾還在患得患失,忍不住就問了出來。
他很想知道像張欣這種想了就做的人,到底是怎麽平衡自己下決定之前的那種糾結。
或者說,是不是連糾結都不會有。
“這事,上次娘跟瞻基上課的時候倒是說起過。”
張欣旁聽了挺多徐氏對朱瞻基的教導。
“那你說說看。”
朱高熾做傾聽狀。
“有一回,瞻基跟娘說起商鞅,說商鞅變法其實很好,但是秦國還是二世而亡,商鞅也被罵了千年。瞻基就問,為什麽大家都在罵商鞅?”
張欣先起了個開頭。
略想了一想,才整理了當時徐氏的話跟朱高熾繼續說。
將秦國比成一輛車的話,商鞅的那套東西,就是在還沒有加固車身的情況下,突然把駕駛車輛的牛換成了馬。
一時之間,這馬車是走得比牛車快,始皇帝就是那個駕馬車的。
這車子的速度上來,禦車的人當然很愉快。因為是在高速行駛,這種迎風疾馳的感覺,絕對可以讓人興奮至極,高呼過癮。
可這輛車的本身跟車上的人,就不行了。
車輪,車身,車棚很快就顛散架了。
車上的人坐著也不會覺得舒適,反而隨時都想跳車。
隨著馬車開始出問題,禦車的人,也很難再找到剛剛開始那會的感覺。
一個並不深的泥坑,一塊不大的石頭,都可以重創正在疾馳的馬車。
被重創過的馬車,禦車人難受,車輛上的乘客更難受,為了讓馬車重新上路。
那就必須停下來整理修繕。
縫縫補補過後,再度上路。再遇石頭,泥坑。再縫補。
這馬車隻會越來越爛,越來越難以駕馭。
在始皇帝這個雄才大略的人手裏,勉強還能開。
始皇帝一沒。
接手的秦二世本來禦車技術就不過關。
還接手的是一輛修補過非常極其不結實的車,在行駛的時候,還在不停地損壞,每修好一處可能接著就要壞三處,再打三個補丁,再壞九處。
最後隻能是車毀人亡。
“呃,張大花,我怎麽覺得,你這例子舉得,驢唇不對馬嘴。更讓我覺得心虛了呢?”
朱高熾聽張欣說得生動,幾乎都覺得自己快被五馬分屍了。
一點沒被解答到。
“娘說,秦始皇在位的時候,他一天所要處理的各種上疏跟奏折之類的,數量應該跟皇祖父建朝那會差不多。他也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商鞅不是不好,隻是,時代的限製。”
徐氏跟朱瞻基上課,一貫的都是用最簡單的舉例說明,深入淺出,並不直接給答案,張欣也就隻是順著往下說。
“時代的限製?這句倒是說得很有意思。”
朱高熾隱約有點明白,隻示意張欣接著往下說。
“秦滅亡之後,關中父老居然喜迎沛公。被滅的六國都有一幫遺民,而為秦人奔走者幾乎沒有,秦國說起來也是幾百年的曆史,十幾代的先王,居然沒有懷念秦國的秦人。”
張欣說到這還有點小憂桑。
她還挺喜歡秦始皇的。
讀的書多,越發知道始皇帝的不容易。
可這樣的一個皇帝沒了以後,居然連一支複辟的隊伍都沒有。如果他也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或者不是那麽早早的沒了,興許還可以繼續力挽狂瀾。
“大花啊,我覺得你離題千裏了。”
朱高熾聽出了張欣的敬仰,一臉黑線。
“沒,這就拐回來,前人做過的事情,有了結果,是值得學習的經驗,即便失敗了,也是有摸索著前行才有經驗,不管是可行的還是不可行的,都很重要。有一天我們折騰出來的東西,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也會變成前人的經驗庇佑後人。先行者,都是值得尊敬的。”
張欣最後簡單的做了個總結。
當時徐氏還跟旁聽的她說——曆史無對錯。
曆代文人總是站在後來人的位置,在得出結果了才去評論功過是非,這其實就是耍流氓。
張欣那會宮中改製,外麵開皇家商鋪,還經營海貿商隊,外麵說什麽的都有。
徐氏借著給瞻基上課,也是在給張欣鼓勁,讓張欣不用管外麵的人怎麽說,有什麽想法,就大膽的去做。
徐氏還說了一句老子《道德經》裏的話: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長久。
——過分愛惜名聲必定帶來大的損傷,過多的積聚財物必定給自己帶來不幸,知足的人就不會遭受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平安。
既是讓張欣勇敢的去做,也讓張欣適可而止。
無論誰都無法斷言,這會的明朝,到底是馬車,還是牛車,經不經得起大刀闊斧的改革。
徐氏的這一番提點過後,張欣無形中,還是稍微放慢了速度,讓自己沉澱了下來,永樂六年之後,基本上就是等著前麵的安排開花結果。
於是一切水到渠成。
所以張欣對這一課,印象很深。
拿來回答朱高熾問題,正是恰當。
“我爹真是狗屎運啊,我那麽大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娘,就這麽掉我爹腦袋上了!!!”
朱高熾懂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