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狹隘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欣看朱高熾眉頭都皺到了一起,隻端了一杯茶遞過去,緩緩的說道:
“如果你不想得罪所有的人,那你正好得罪了所有的人。再說,白眼狼,永遠養不熟的。”
“嗯,你說得對。”
朱高熾頷首。
他還是狹隘了。
在這點上,無論他爹,他娘,還是張欣,都比他有覺悟。
他十幾歲的時候,總覺得皇祖父跟他爹,都太粗魯。
他更認同文臣,也偏向文臣那邊,覺得應該以文治國。
殊不知,人心啊,無論文武,都是越養越大。
~~~~
東廠緹騎默默出動,收集罪證的時候,朱棣已經到了浙江。
恰逢三千倭寇進犯浙江昌國衛。
朱棣沒有下場,隻在衛所觀戰。
昌國衛爵溪千戶所守軍英勇作戰,擊退倭寇,餘寇往楚門千戶所逃竄,備倭指揮僉事周榮率兵追擊,倭寇大敗,被殺及溺者難以數計。浙江都司將所繳獲大量軍械。
雖然昌國衛的駐守軍隊符合了朱棣想要的那種軍隊的模樣,英勇作戰,大敗倭寇。
但朱棣的記仇小本本上還是又記了一筆。
寫回來的信中,都有點無奈的意味:
【一年之中,先有遼東倭寇,再有浙東倭寇,倭寇從哪來來,在哪裏登岸,速查!!!】
這事,還是交給了緹騎。
為了即將到來的殺戮。
朱高熾做了一點掙功德的事情,與殺人對應的,不外乎建廟。
剛剛出使過奴兒幹的亦失哈被朱高熾又派了出去,在奴兒幹建廟,立碑。
建寺廟的地方選在了奴兒幹都司的所在地特林,寺廟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名字叫永寧寺。
寺廟門口立永寧寺碑。
朱高熾連背麵寫什麽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碑正麵額題:“永寧寺記”,橫寫大字正書,豎刻正書:“敕修奴兒幹永寧寺碑記。”
碑的正麵要以漢字記載明朝建置奴兒幹都司、興建永寧寺和亦失哈等巡視該地區的經過。
碑的背麵要鐫刻著女真文和蒙古文,都是正麵漢字碑記的摘譯。
而碑陰的碑額是用蒙古文字書寫,意為:“奴兒幹永寧寺”。
碑的左右兩側,各刻有漢、蒙、藏、女真四體文的佛教“六字真言”,並附釋音。
朱棣開了個好頭,讓貴州那邊改土歸流,那麽奴兒幹也是有這個可能的。
朱高熾提前配合做好文化普及跟這種漢人宗教的渲染。
永寧寺碑四體文的鐫刻就是這種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步。
亦失哈剛剛離京,朱高熾又接待了一位來自西藏的重量級的人物。
西藏黃教創始人宗喀巴派遣其弟子釋迦也失進京朝見。
這位算是唯一一位真正由朱棣扶持起來的西藏宗教首領,朱棣一直很重視,朱高熾也就把這位來朝見的釋迦也失封了一個“西天佛子大國師”的封號。
把人送走以後,朱高熾就事論事的跟張欣表揚了一下前元。
“有時候覺得想想,前元也是,幹過實事的。就是,腦子還是不夠。”
“打了天下也不管,隨便下麵大家亂造?”
張欣無法苟同。
“嗯,不然怎麽我皇祖父那會有那麽些人懷念前元呢,稅錢給了,他們壓根不管下麵發生什麽。士族最想要的就是這樣的皇帝了。”
朱高熾管的事情越多,對怎麽打理一個國家,就越覺得惶恐。
很多時候,一些詔令,政策頒發下去,他也不確定是不是合適,會不會有一天,就完全不適合了。
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
哪怕他看了那麽多的史書,也並不能讓他胸有成竹。
就像西藏這地界發生的事情。
他都搞不懂,這些西藏的土司到底是怎麽讓西藏的老百姓都一心向著他們的。
他聽出使過西藏的使臣回來說,當地大部分藏民其實都是奴隸,不能稱為百姓。
用天靈蓋做手鼓,怎麽想出來的。
簡直就是茹毛飲血。
“你幹嘛老想著別人要什麽樣的皇帝?無論做什麽,問心無愧就好。”
張欣沒想過朱高熾也有這樣糾結的時候。
“前元隻封了一個派別,皇祖父可是多封眾建,因俗以治,其實這招也是挺損的。”
“那有什麽,分而治之唄。當初皇祖父建朝,這江南的人不是也老大不樂意麽,現在每天海貿的錢掙著,皇商做著,哪裏有空不滿。”
張欣一撇嘴。
時移世易。
不同的時期就是有不一樣的招數。
前元,也算是起了個好頭吧。
藏區的這些有名有姓,這教那教的首領和尚都必須要經過中原王朝的冊封才具備統治合法性。
被蒙古人殺怕了,到了能把蒙古人幹趴下的皇祖父這裏,他們也老老實實的朝見請封。
前元隻封一個教派,明朝則對各派都加以分封,還加了一條,當地重要官員,也必須經過朝廷冊封和批準:
前後一共封了三大法王、五大教王。
三大法王——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
五大教王——闡化王、讚善王、護教王、輔教王、闡教王。
在洪武八年,朝廷就完成了整個藏區的招撫。
地區的政、教、軍、驛、商等各級首領和官吏,一律由朝廷任免。
這次來朝的黃教,是近些年才新興起來的。
現在整個藏區是四教鼎力——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與格魯派(黃教)。
黃教宗喀巴在永樂二年就派了他的弟子主動過來朝見,公爹給錢給糧,把他扶了起來。
如果沒記錯的話,宣德年間,這次過來朝見的這位釋迦也失又來了一趟,當時黃教的發展相當不錯。
這輩子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提前收入囊中。
雖然說,藏區並沒有什麽太值得出手的東西,但這個地方的存在就是天然的屏障。
【小科普:按黃教的宗教習慣,在宗喀巴死後,其兩大弟子世世轉生,稱“呼畢勒罕”(藏語為化身之意),承傳其衣缽。這兩個弟子,就是後來的達i-喇-嘛和ban-禪-額-er-德-尼。】
“如果你不想得罪所有的人,那你正好得罪了所有的人。再說,白眼狼,永遠養不熟的。”
“嗯,你說得對。”
朱高熾頷首。
他還是狹隘了。
在這點上,無論他爹,他娘,還是張欣,都比他有覺悟。
他十幾歲的時候,總覺得皇祖父跟他爹,都太粗魯。
他更認同文臣,也偏向文臣那邊,覺得應該以文治國。
殊不知,人心啊,無論文武,都是越養越大。
~~~~
東廠緹騎默默出動,收集罪證的時候,朱棣已經到了浙江。
恰逢三千倭寇進犯浙江昌國衛。
朱棣沒有下場,隻在衛所觀戰。
昌國衛爵溪千戶所守軍英勇作戰,擊退倭寇,餘寇往楚門千戶所逃竄,備倭指揮僉事周榮率兵追擊,倭寇大敗,被殺及溺者難以數計。浙江都司將所繳獲大量軍械。
雖然昌國衛的駐守軍隊符合了朱棣想要的那種軍隊的模樣,英勇作戰,大敗倭寇。
但朱棣的記仇小本本上還是又記了一筆。
寫回來的信中,都有點無奈的意味:
【一年之中,先有遼東倭寇,再有浙東倭寇,倭寇從哪來來,在哪裏登岸,速查!!!】
這事,還是交給了緹騎。
為了即將到來的殺戮。
朱高熾做了一點掙功德的事情,與殺人對應的,不外乎建廟。
剛剛出使過奴兒幹的亦失哈被朱高熾又派了出去,在奴兒幹建廟,立碑。
建寺廟的地方選在了奴兒幹都司的所在地特林,寺廟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名字叫永寧寺。
寺廟門口立永寧寺碑。
朱高熾連背麵寫什麽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碑正麵額題:“永寧寺記”,橫寫大字正書,豎刻正書:“敕修奴兒幹永寧寺碑記。”
碑的正麵要以漢字記載明朝建置奴兒幹都司、興建永寧寺和亦失哈等巡視該地區的經過。
碑的背麵要鐫刻著女真文和蒙古文,都是正麵漢字碑記的摘譯。
而碑陰的碑額是用蒙古文字書寫,意為:“奴兒幹永寧寺”。
碑的左右兩側,各刻有漢、蒙、藏、女真四體文的佛教“六字真言”,並附釋音。
朱棣開了個好頭,讓貴州那邊改土歸流,那麽奴兒幹也是有這個可能的。
朱高熾提前配合做好文化普及跟這種漢人宗教的渲染。
永寧寺碑四體文的鐫刻就是這種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步。
亦失哈剛剛離京,朱高熾又接待了一位來自西藏的重量級的人物。
西藏黃教創始人宗喀巴派遣其弟子釋迦也失進京朝見。
這位算是唯一一位真正由朱棣扶持起來的西藏宗教首領,朱棣一直很重視,朱高熾也就把這位來朝見的釋迦也失封了一個“西天佛子大國師”的封號。
把人送走以後,朱高熾就事論事的跟張欣表揚了一下前元。
“有時候覺得想想,前元也是,幹過實事的。就是,腦子還是不夠。”
“打了天下也不管,隨便下麵大家亂造?”
張欣無法苟同。
“嗯,不然怎麽我皇祖父那會有那麽些人懷念前元呢,稅錢給了,他們壓根不管下麵發生什麽。士族最想要的就是這樣的皇帝了。”
朱高熾管的事情越多,對怎麽打理一個國家,就越覺得惶恐。
很多時候,一些詔令,政策頒發下去,他也不確定是不是合適,會不會有一天,就完全不適合了。
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
哪怕他看了那麽多的史書,也並不能讓他胸有成竹。
就像西藏這地界發生的事情。
他都搞不懂,這些西藏的土司到底是怎麽讓西藏的老百姓都一心向著他們的。
他聽出使過西藏的使臣回來說,當地大部分藏民其實都是奴隸,不能稱為百姓。
用天靈蓋做手鼓,怎麽想出來的。
簡直就是茹毛飲血。
“你幹嘛老想著別人要什麽樣的皇帝?無論做什麽,問心無愧就好。”
張欣沒想過朱高熾也有這樣糾結的時候。
“前元隻封了一個派別,皇祖父可是多封眾建,因俗以治,其實這招也是挺損的。”
“那有什麽,分而治之唄。當初皇祖父建朝,這江南的人不是也老大不樂意麽,現在每天海貿的錢掙著,皇商做著,哪裏有空不滿。”
張欣一撇嘴。
時移世易。
不同的時期就是有不一樣的招數。
前元,也算是起了個好頭吧。
藏區的這些有名有姓,這教那教的首領和尚都必須要經過中原王朝的冊封才具備統治合法性。
被蒙古人殺怕了,到了能把蒙古人幹趴下的皇祖父這裏,他們也老老實實的朝見請封。
前元隻封一個教派,明朝則對各派都加以分封,還加了一條,當地重要官員,也必須經過朝廷冊封和批準:
前後一共封了三大法王、五大教王。
三大法王——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
五大教王——闡化王、讚善王、護教王、輔教王、闡教王。
在洪武八年,朝廷就完成了整個藏區的招撫。
地區的政、教、軍、驛、商等各級首領和官吏,一律由朝廷任免。
這次來朝的黃教,是近些年才新興起來的。
現在整個藏區是四教鼎力——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與格魯派(黃教)。
黃教宗喀巴在永樂二年就派了他的弟子主動過來朝見,公爹給錢給糧,把他扶了起來。
如果沒記錯的話,宣德年間,這次過來朝見的這位釋迦也失又來了一趟,當時黃教的發展相當不錯。
這輩子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提前收入囊中。
雖然說,藏區並沒有什麽太值得出手的東西,但這個地方的存在就是天然的屏障。
【小科普:按黃教的宗教習慣,在宗喀巴死後,其兩大弟子世世轉生,稱“呼畢勒罕”(藏語為化身之意),承傳其衣缽。這兩個弟子,就是後來的達i-喇-嘛和ban-禪-額-er-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