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很冤的匠人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久而久之,三十幾年下來,匠戶,依舊自認自己屬於賤籍不配科舉。
默認士農工商這麽一個把他們全部框在裏麵的說法。
事實上,先帝討厭當官的,其次是商人。
這兩種人,他都沒有單獨給他們設戶籍,更別提給他們做任何的先後排名了。
先帝最喜歡農民,最愛給農民減輕負擔。
比如說田賦低這個事,曆朝曆代,就屬洪武朝最低了。
隻是先帝想法太天真。
他再怎麽想愛重農民,執行到下麵,老老實實種地的人依舊生活得最苦。
整個大明朝,要徐氏說,實際排序是士商工農。
士大夫永遠是過得最好的那一波人,他們身後的金主就是這些打著地主的名字將生意買賣做遍了全國的江南大商賈。
大商賈在這些在朝為官的士大夫各種政策的傾斜下掙得盆滿缽滿,小日子別提多好了。
工匠有手藝在,掙不了大錢,還要頻繁被朝廷征召,勉強能混個溫飽。
隻有大部分的自耕農日子過得最苦,天災人禍,徭役賦稅,全都在他們身上肆虐。
任你說破了天去。
就算一個九品芝麻官,不貪不汙,不收常例銀,他們的日子也比苦哈哈的農民在地裏刨食,每一季都要看天吃飯,每一年都有無數的徭役需要他們去服的強。
農民現在有了番薯這種高產的糧食,也算是能緩一緩,把日子過起來。
就剩下很冤的匠人了。
特別是這種術業有專精的匠人。
明明人家踏踏實實幹活,卻成了最卑賤的人。
就欺負人家老實唄。
分明還是文人的那種愚民之計。
讓這些人就是自認低賤,不敢提要求,也不敢爭任何的權益。
另外一個,整個大明朝的人都默認他們是賤籍。
即便他們裏麵有聰明的人,意識到他們實際並不是,也很難去參加科考。
在科舉第一關——縣試當中,報名應舉者需有本縣廩生作保,而且每五個本縣考生還要聯保,為的就是防止有真正在賤籍的考生混進來。
如果被證實是賤籍應舉,那麽作保廩生將被取消功名,判罰流配。
其他四個考生則連坐,終生不得應舉。
為了避免這種被連坐的風險,沒有廩生會給匠籍的人作保。
更不會有本縣考生給他們聯保。
這種民間對賤籍跟良籍的劃分,就徹底斷了除了民籍之外所有人的考舉之路。
少了那麽些人競爭這有數的進士之位,既得利益者,哪怕明知道這裏麵的貓膩,也不會提出來改進。
“被你這麽一說,不光是匠籍很冤,灶籍跟軍籍也一樣啊!”
朱棣身為一個愛好打仗的軍中人,天然的軍中人立場,覺得,這事,軍戶比匠戶還冤。
徐氏不說,他是真沒想起來為啥沒有軍人去考舉這事。
大型的衛所都有啟蒙的學堂,軍中的小孩是能去讀書的。他一直以為是大家讀得不咋樣,考不過,所以沒人去考。
就像他,他要是去考科舉,一考一個不吱聲。
合著,又是他爹的鍋?
良籍賤籍這事,腐朽了?
“都差不多吧。以前沒說是我們改不了。你爹不是個聽勸的。”
徐氏很實際的回道。
“那我們現在要改?”
朱棣倒不是不想改,反正又不是他費心費力。
就是現在好像全盤推翻了他爹的很多東西,總覺得他爹的光輝形象,正在一點點坍塌。
“不是已經在改了麽?特別是軍戶。你以為國子校是幹嘛的?波——”
徐氏看著傻不拉幾的朱棣就覺得特別可愛,湊上親了一口。
“我家皇後娘娘可真的不愧有女諸生這樣的美名,皇上我,自愧不如!!我又後知後覺一回!”
朱棣摸臉,把徐氏拉到自己的懷裏坐著。
“沒,皇上是洪福齊天,擋都擋不住!”
徐氏樂。
加武舉這事,朱高熾其實也沒想那麽遠。
他跟她說過,初衷就是覺得該儲備一點武將。
誰能知道朱棣在朝上吼著吼著給擴大成國子校了呢?
就這神來之筆,畫得實在妙不可言。
除了現在的軍權抓在了朱家人手裏。
未來的國子校培養出來的人也全是朱家人的嫡係。
並且會源源不斷。
這事還遏製了朝臣伸向軍隊的手,讓朝臣企圖派文官掌控軍隊的想法直接落空。
“那也得管用啊,有些人教都不一定教得會,也不定對我們朱家忠心。”
朱棣沒有徐氏這麽樂觀。
“國子校年年招生,三年一屆,三年後,這一千個人裏麵還沒有一兩個得用的?年年都有一千多國子校生畢業,十年二十年下來,你算算這個數。”
徐氏提醒往長遠了算。
“我草,幾十個?幾十萬人?”
朱棣差點抱著徐氏摔下了凳子。
“不成器的,跟咱不是一條心的,再多能多到哪裏去?咱們這十幾年帶著這些人打打南邊,打打北邊,打打西邊,練好了,小胖正好得用。到時候,哪裏會受朝臣掣肘。我們要擔心的是以後的朱家子孫不要窮兵黷武。”
徐氏一貫想得遠。
不過她也及時的止住了自己那漫無邊際的思緒。
管到孫子這一輩就完事了,孫子的孫子如何敗家,她難道還能從地底下爬上來對著他們咆哮麽。
“被你這麽一說,我怎麽覺得你在說我?”
朱棣很有被內涵了的感覺。
“皇上這會是前人栽樹,特大功績。想啥呢!走走走,先吃飯,吃完咱們再寫信跟大胖說。這會也沒有那麽些前元餘孽,先帝恨的那些張家人也死光了,去了賤籍又何妨,咱大人有大量。”
徐氏蹦了起來,拉了朱棣起身,往外走。
“哦,好吧。”
“對了,二十弟朱鬆,二十一弟朱模,二十二弟朱楹,二十三弟朱桱,二十四弟朱棟,二十五弟朱?,十七弟的兩個娃朱盤烒,朱磐燁,你打算讓他們什麽時候過去。”
“我還沒說嘛?”
“沒,上次說一半有敵情,後來我也給忘了,這會才想起來。”
“那這次寫信你提醒我一起安排了,跟我們時間差不多就行。”
“好。”
【小科普:馬氏,徐氏,跟張氏都是明朝鼎鼎大名的皇後,三個人都有賢良的美譽,但徐氏的記錄中,更偏重於說徐氏飽讀詩書,博通載籍。據說幼時讀書時就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一覽成誦,有“女諸生”的美名。明清時期,諸生一般指通過最低一級考試的學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秀才。】
。
默認士農工商這麽一個把他們全部框在裏麵的說法。
事實上,先帝討厭當官的,其次是商人。
這兩種人,他都沒有單獨給他們設戶籍,更別提給他們做任何的先後排名了。
先帝最喜歡農民,最愛給農民減輕負擔。
比如說田賦低這個事,曆朝曆代,就屬洪武朝最低了。
隻是先帝想法太天真。
他再怎麽想愛重農民,執行到下麵,老老實實種地的人依舊生活得最苦。
整個大明朝,要徐氏說,實際排序是士商工農。
士大夫永遠是過得最好的那一波人,他們身後的金主就是這些打著地主的名字將生意買賣做遍了全國的江南大商賈。
大商賈在這些在朝為官的士大夫各種政策的傾斜下掙得盆滿缽滿,小日子別提多好了。
工匠有手藝在,掙不了大錢,還要頻繁被朝廷征召,勉強能混個溫飽。
隻有大部分的自耕農日子過得最苦,天災人禍,徭役賦稅,全都在他們身上肆虐。
任你說破了天去。
就算一個九品芝麻官,不貪不汙,不收常例銀,他們的日子也比苦哈哈的農民在地裏刨食,每一季都要看天吃飯,每一年都有無數的徭役需要他們去服的強。
農民現在有了番薯這種高產的糧食,也算是能緩一緩,把日子過起來。
就剩下很冤的匠人了。
特別是這種術業有專精的匠人。
明明人家踏踏實實幹活,卻成了最卑賤的人。
就欺負人家老實唄。
分明還是文人的那種愚民之計。
讓這些人就是自認低賤,不敢提要求,也不敢爭任何的權益。
另外一個,整個大明朝的人都默認他們是賤籍。
即便他們裏麵有聰明的人,意識到他們實際並不是,也很難去參加科考。
在科舉第一關——縣試當中,報名應舉者需有本縣廩生作保,而且每五個本縣考生還要聯保,為的就是防止有真正在賤籍的考生混進來。
如果被證實是賤籍應舉,那麽作保廩生將被取消功名,判罰流配。
其他四個考生則連坐,終生不得應舉。
為了避免這種被連坐的風險,沒有廩生會給匠籍的人作保。
更不會有本縣考生給他們聯保。
這種民間對賤籍跟良籍的劃分,就徹底斷了除了民籍之外所有人的考舉之路。
少了那麽些人競爭這有數的進士之位,既得利益者,哪怕明知道這裏麵的貓膩,也不會提出來改進。
“被你這麽一說,不光是匠籍很冤,灶籍跟軍籍也一樣啊!”
朱棣身為一個愛好打仗的軍中人,天然的軍中人立場,覺得,這事,軍戶比匠戶還冤。
徐氏不說,他是真沒想起來為啥沒有軍人去考舉這事。
大型的衛所都有啟蒙的學堂,軍中的小孩是能去讀書的。他一直以為是大家讀得不咋樣,考不過,所以沒人去考。
就像他,他要是去考科舉,一考一個不吱聲。
合著,又是他爹的鍋?
良籍賤籍這事,腐朽了?
“都差不多吧。以前沒說是我們改不了。你爹不是個聽勸的。”
徐氏很實際的回道。
“那我們現在要改?”
朱棣倒不是不想改,反正又不是他費心費力。
就是現在好像全盤推翻了他爹的很多東西,總覺得他爹的光輝形象,正在一點點坍塌。
“不是已經在改了麽?特別是軍戶。你以為國子校是幹嘛的?波——”
徐氏看著傻不拉幾的朱棣就覺得特別可愛,湊上親了一口。
“我家皇後娘娘可真的不愧有女諸生這樣的美名,皇上我,自愧不如!!我又後知後覺一回!”
朱棣摸臉,把徐氏拉到自己的懷裏坐著。
“沒,皇上是洪福齊天,擋都擋不住!”
徐氏樂。
加武舉這事,朱高熾其實也沒想那麽遠。
他跟她說過,初衷就是覺得該儲備一點武將。
誰能知道朱棣在朝上吼著吼著給擴大成國子校了呢?
就這神來之筆,畫得實在妙不可言。
除了現在的軍權抓在了朱家人手裏。
未來的國子校培養出來的人也全是朱家人的嫡係。
並且會源源不斷。
這事還遏製了朝臣伸向軍隊的手,讓朝臣企圖派文官掌控軍隊的想法直接落空。
“那也得管用啊,有些人教都不一定教得會,也不定對我們朱家忠心。”
朱棣沒有徐氏這麽樂觀。
“國子校年年招生,三年一屆,三年後,這一千個人裏麵還沒有一兩個得用的?年年都有一千多國子校生畢業,十年二十年下來,你算算這個數。”
徐氏提醒往長遠了算。
“我草,幾十個?幾十萬人?”
朱棣差點抱著徐氏摔下了凳子。
“不成器的,跟咱不是一條心的,再多能多到哪裏去?咱們這十幾年帶著這些人打打南邊,打打北邊,打打西邊,練好了,小胖正好得用。到時候,哪裏會受朝臣掣肘。我們要擔心的是以後的朱家子孫不要窮兵黷武。”
徐氏一貫想得遠。
不過她也及時的止住了自己那漫無邊際的思緒。
管到孫子這一輩就完事了,孫子的孫子如何敗家,她難道還能從地底下爬上來對著他們咆哮麽。
“被你這麽一說,我怎麽覺得你在說我?”
朱棣很有被內涵了的感覺。
“皇上這會是前人栽樹,特大功績。想啥呢!走走走,先吃飯,吃完咱們再寫信跟大胖說。這會也沒有那麽些前元餘孽,先帝恨的那些張家人也死光了,去了賤籍又何妨,咱大人有大量。”
徐氏蹦了起來,拉了朱棣起身,往外走。
“哦,好吧。”
“對了,二十弟朱鬆,二十一弟朱模,二十二弟朱楹,二十三弟朱桱,二十四弟朱棟,二十五弟朱?,十七弟的兩個娃朱盤烒,朱磐燁,你打算讓他們什麽時候過去。”
“我還沒說嘛?”
“沒,上次說一半有敵情,後來我也給忘了,這會才想起來。”
“那這次寫信你提醒我一起安排了,跟我們時間差不多就行。”
“好。”
【小科普:馬氏,徐氏,跟張氏都是明朝鼎鼎大名的皇後,三個人都有賢良的美譽,但徐氏的記錄中,更偏重於說徐氏飽讀詩書,博通載籍。據說幼時讀書時就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一覽成誦,有“女諸生”的美名。明清時期,諸生一般指通過最低一級考試的學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秀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