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弊病重生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守寡的人裏麵,還要分守的是活寡還是死寡。
死寡也就罷了。
公主們都有老朱家養著,也有兒有女的,日子並不難過。
可堂堂大明公主,居然還有守活寡的。
聽公主們七嘴八舌跟她一說,徐氏都被氣笑了!!!
這一陣忙亂,差點就忘記這事了,明兒個還是得把人叫進來問清楚。
“四嫂嫂。寶慶惹你生氣了麽?”
被摟在徐氏懷裏的寶慶公主看徐氏眼神不對,一句話就把徐氏的怒氣給拉了下來。
“沒,四嫂想到一些讓我生氣的人。我們寶慶這麽乖,不會惹嫂嫂生氣。”
“誰惹奶奶生氣了?”
朱瞻基有點好奇。
“一些家長裏短的事,咱們接著說你爺爺的詔令吧。”
徐氏沒答朱瞻基的話,這些個大人的事,還不適合小孩子聽。
【詔令大寧中衛、以及大寧前衛內遷入京城。寧王權移封南昌府。】
“十七叔公要去南昌了麽?”
朱瞻基有點不舍得。
“你爺爺是想讓他去,可去不去的,還得磨呢。”
徐氏隻是笑。
寧王已經連續三四天去禦書房磨他哥了。
估摸著今天應該差不多了。
~~~~
“哥,四哥————”
寧王叫哥哥都快叫出心得來了,一天比一天的婉轉纏綿。
“叫爹也沒用。”
朱棣忍住挖耳朵眼的衝動,卻又再一次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我不去南昌嘛,我要出海!”
寧王就差在地上打滾了。
“出趟海,少說也是一年半載的,再說,你要是死在海上了,我以後怎麽跟爹交代。”
朱棣拒絕的話這幾天已經說遍了,隻能把老爹也搬出來用一用。
“要是死海上了,我自己先就跟爹交代去了,等四哥來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寧王扁嘴。
“啊呸!!!拍馬屁還帶這樣式的?”
朱棣沒好氣。
“拍自己哥哥的馬屁,不寒磣。大侄子,你可是說句話啊!”
寧王是真的不嫌寒磣,這幾天他就差抱著朱棣的大腿耍賴了.
可朱棣死活不放聲,他都想偷跑了。
可一大家子,怎麽跑?
跑得了王爺,跑不了世子。
他還想帶著王妃一起出去,把倆兒子扔宮裏讓四嫂帶著呢。
“爹。您就讓十七叔去吧。”
朱高熾在一邊看了半天寧王伏低做小,早就樂得忍不住了。
“派人出去就行了,還至於自己出去嗎?”
朱棣怒目。
跟自己一條心的弟弟本來就不多。
他給了老十七的南昌並不差啊,何苦去海上吃苦。
自己去還不過癮,還要帶著王妃去。真糟心,真以為出海是個什麽好差事不成?
這要是換了其他那些在他靖難時袖手旁觀的弟弟,他早讓人去了。
又能揚國威,又能掙錢,折了還能收回藩地,一舉三得的事。
他這一腔愛護弟弟的心情終究是錯付了。
“可我想自己出去啊。”
寧王哀嚎。
“十七叔親自出去是不一樣的,那是咱們大明朝的王爺。”
朱高熾還是挺讚成他十七叔出去玩一玩的。
有一個帖木兒就有第二個帖木兒。
陸地來的,海上來的,都有可能。
而且,不出去走走,遠遠不知道到底這個世界有多大,他們家這個大明朝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什麽樣的位置。
有一位大明朝的王爺帶著寶船出去轉一圈,跟派人出去是不一樣的。
另外,這海上的貿易,是真的很掙錢,這對於豐盈內庫,可是一猛招。
朱高煦上次跟徐家掃蕩海寇,就周邊那一圈黑吃黑,不算實物,拉了幾百萬的白銀。
可見,海貿,就是目前大明朝的伸手可及的寶藏。
“小的覺得王爺一起去,也挺好。”
馬三寶也附和了一句。
他雖然現在不用在皇上跟前伺候著,但宮裏的事還是門清,寧王鍥而不舍的求了大半個月了。而且百折不撓。
這份毅力,要是一起出海,他覺得更有底氣。
“用我字,不然用臣。你現在叫鄭和,內官監太監,四品官!”
朱棣沒反駁馬三寶的話,倒是對鄭和的自稱有意見。
“是,皇上,臣願與寧王同往。寧王為主,臣為輔。”
鄭和從善如流。
一句話改了自稱,再次表明立場。
因著他是色目人,是前元那會帶回來的阿拉伯人的後代,很想出去看看他的祖父當年是生活在什麽地方。
所以跟皇上要了一個準他跟著寧王的船隊一起出海的賞賜。
這事再拖下去,就錯過了出航的最佳時機了。
皇上對於這些個弟弟們,特別是寧王,在安置上,還是有點糾結。
想用又怕用。
那麽幹脆他加把力,讓寧王一起出海好了,不在國內,也省得各自心裏想太多。
“臣也以為,寧王該去。”
在一旁被大家遺忘得很徹底的夏元吉,決定秀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想不到新帝居然跟異母的弟弟感情這麽好。
這歲數差的,都可以當父子了,這相處的也跟父子差不離。
看著比對皇長子居然還要包容寵溺得多。
“願聞其詳。”
朱棣挑眉。
“咱大明朝,先帝早年那會,就隻有一個國庫,哪裏要錢,都從國庫出,到了後來,才分了內承運庫跟外承運庫並存。如今弊病重生,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夏元吉深知,雖然新帝在去年就登基了。
但因為延續了先帝的年號,也就按著規矩守著先帝時的那些個陳舊。
現在新年伊始,該動起來的就得動起來。
早年那些個拆東牆補西牆的事,永樂元年了,可以開始改了。
再不改,大明朝這財政的赤字怕是要一路延續下去,直到這個朝代又轟然倒下。
作為明朝人,他是不願意看到的。
【小科普——明初,也就是洪武跟永樂時期,內官監才是十二監裏拳頭最大的那一個。各個監掌印的官職是太監。換言之不是隨便一個普通的宦官能被稱為太監。】
死寡也就罷了。
公主們都有老朱家養著,也有兒有女的,日子並不難過。
可堂堂大明公主,居然還有守活寡的。
聽公主們七嘴八舌跟她一說,徐氏都被氣笑了!!!
這一陣忙亂,差點就忘記這事了,明兒個還是得把人叫進來問清楚。
“四嫂嫂。寶慶惹你生氣了麽?”
被摟在徐氏懷裏的寶慶公主看徐氏眼神不對,一句話就把徐氏的怒氣給拉了下來。
“沒,四嫂想到一些讓我生氣的人。我們寶慶這麽乖,不會惹嫂嫂生氣。”
“誰惹奶奶生氣了?”
朱瞻基有點好奇。
“一些家長裏短的事,咱們接著說你爺爺的詔令吧。”
徐氏沒答朱瞻基的話,這些個大人的事,還不適合小孩子聽。
【詔令大寧中衛、以及大寧前衛內遷入京城。寧王權移封南昌府。】
“十七叔公要去南昌了麽?”
朱瞻基有點不舍得。
“你爺爺是想讓他去,可去不去的,還得磨呢。”
徐氏隻是笑。
寧王已經連續三四天去禦書房磨他哥了。
估摸著今天應該差不多了。
~~~~
“哥,四哥————”
寧王叫哥哥都快叫出心得來了,一天比一天的婉轉纏綿。
“叫爹也沒用。”
朱棣忍住挖耳朵眼的衝動,卻又再一次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我不去南昌嘛,我要出海!”
寧王就差在地上打滾了。
“出趟海,少說也是一年半載的,再說,你要是死在海上了,我以後怎麽跟爹交代。”
朱棣拒絕的話這幾天已經說遍了,隻能把老爹也搬出來用一用。
“要是死海上了,我自己先就跟爹交代去了,等四哥來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寧王扁嘴。
“啊呸!!!拍馬屁還帶這樣式的?”
朱棣沒好氣。
“拍自己哥哥的馬屁,不寒磣。大侄子,你可是說句話啊!”
寧王是真的不嫌寒磣,這幾天他就差抱著朱棣的大腿耍賴了.
可朱棣死活不放聲,他都想偷跑了。
可一大家子,怎麽跑?
跑得了王爺,跑不了世子。
他還想帶著王妃一起出去,把倆兒子扔宮裏讓四嫂帶著呢。
“爹。您就讓十七叔去吧。”
朱高熾在一邊看了半天寧王伏低做小,早就樂得忍不住了。
“派人出去就行了,還至於自己出去嗎?”
朱棣怒目。
跟自己一條心的弟弟本來就不多。
他給了老十七的南昌並不差啊,何苦去海上吃苦。
自己去還不過癮,還要帶著王妃去。真糟心,真以為出海是個什麽好差事不成?
這要是換了其他那些在他靖難時袖手旁觀的弟弟,他早讓人去了。
又能揚國威,又能掙錢,折了還能收回藩地,一舉三得的事。
他這一腔愛護弟弟的心情終究是錯付了。
“可我想自己出去啊。”
寧王哀嚎。
“十七叔親自出去是不一樣的,那是咱們大明朝的王爺。”
朱高熾還是挺讚成他十七叔出去玩一玩的。
有一個帖木兒就有第二個帖木兒。
陸地來的,海上來的,都有可能。
而且,不出去走走,遠遠不知道到底這個世界有多大,他們家這個大明朝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什麽樣的位置。
有一位大明朝的王爺帶著寶船出去轉一圈,跟派人出去是不一樣的。
另外,這海上的貿易,是真的很掙錢,這對於豐盈內庫,可是一猛招。
朱高煦上次跟徐家掃蕩海寇,就周邊那一圈黑吃黑,不算實物,拉了幾百萬的白銀。
可見,海貿,就是目前大明朝的伸手可及的寶藏。
“小的覺得王爺一起去,也挺好。”
馬三寶也附和了一句。
他雖然現在不用在皇上跟前伺候著,但宮裏的事還是門清,寧王鍥而不舍的求了大半個月了。而且百折不撓。
這份毅力,要是一起出海,他覺得更有底氣。
“用我字,不然用臣。你現在叫鄭和,內官監太監,四品官!”
朱棣沒反駁馬三寶的話,倒是對鄭和的自稱有意見。
“是,皇上,臣願與寧王同往。寧王為主,臣為輔。”
鄭和從善如流。
一句話改了自稱,再次表明立場。
因著他是色目人,是前元那會帶回來的阿拉伯人的後代,很想出去看看他的祖父當年是生活在什麽地方。
所以跟皇上要了一個準他跟著寧王的船隊一起出海的賞賜。
這事再拖下去,就錯過了出航的最佳時機了。
皇上對於這些個弟弟們,特別是寧王,在安置上,還是有點糾結。
想用又怕用。
那麽幹脆他加把力,讓寧王一起出海好了,不在國內,也省得各自心裏想太多。
“臣也以為,寧王該去。”
在一旁被大家遺忘得很徹底的夏元吉,決定秀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想不到新帝居然跟異母的弟弟感情這麽好。
這歲數差的,都可以當父子了,這相處的也跟父子差不離。
看著比對皇長子居然還要包容寵溺得多。
“願聞其詳。”
朱棣挑眉。
“咱大明朝,先帝早年那會,就隻有一個國庫,哪裏要錢,都從國庫出,到了後來,才分了內承運庫跟外承運庫並存。如今弊病重生,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夏元吉深知,雖然新帝在去年就登基了。
但因為延續了先帝的年號,也就按著規矩守著先帝時的那些個陳舊。
現在新年伊始,該動起來的就得動起來。
早年那些個拆東牆補西牆的事,永樂元年了,可以開始改了。
再不改,大明朝這財政的赤字怕是要一路延續下去,直到這個朝代又轟然倒下。
作為明朝人,他是不願意看到的。
【小科普——明初,也就是洪武跟永樂時期,內官監才是十二監裏拳頭最大的那一個。各個監掌印的官職是太監。換言之不是隨便一個普通的宦官能被稱為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