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還不如不看重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嫁人之前看的是家裏的幾麵牆,嫁人以後,最初看的是王府的幾麵牆。後來王爺帶著去騎馬,去看草原,到了這會,我很想看看大海。想看看外麵是什麽樣的。”
寧王妃點頭。
她本就不算是那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女人,不過是父母怎麽說,她就怎麽做。
嫁給寧王以後馬上就藩了,到了藩地什麽都是現學的。
管著王府,管著下人,管著錢銀。
如今快十年了,當初跟著他們去大寧的老人都走了。
她成了真正的一家之主。
那,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唄。
“哈哈哈,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帶你騎馬,你那臉上被蚊蟲撞得一塊紅一塊黑的。”
寧王大笑。
“那會不是不懂麽。好賴我沒叫,不然吃一肚子蟲子。”
寧王妃捶了寧王一把。
“海上應該沒有飛蟲吧。”
寧王打趣。
“去——”
寧王妃撲過去就是一頓撓。
“行吧,我琢磨琢磨,等這事完了,怎麽讓我四哥放我們出海?”
寧王抓住寧王妃的胳膊,把寧王妃整個抱起來,邊說著就進了屋裏。
滿屋子和諧——
叫了兩遍水以後,等寧王妃睡著了,寧王才爬起來進了書房。
既然有了想法,自然是要一步一步的安排好。
老朱家的男人。
一脈相承,隻在乎他們在乎的人,其他的全都是浮雲。
他們這會在四哥眼裏有用,且用一用。
有朝一日無用了。
那就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下場。
正如他爹,是怎麽區別對待他們這些兒子的。
他的娘姓楊,就是一普通的民間女子,在爹的後宮裏默默無聞,活著也好,死了也好,都沒有個正式的封號。
因為有他,宮女們含糊的喊著楊妃。
打小他娘就跟他說,要上進,要爭氣。
他這個第十七的排行不上不下,往上爭那麽些哥哥,往下走,也有那麽些弟弟。
除此之外還有那麽些姐妹。
親爹隻有一個人,分到每個孩子身上能有多少?
他但凡平庸一點,在眾多兄弟裏麵,爹連他的名字都不一定記得住,更何況跟他這個人對上號。
在皇子裏麵,隻要爹沒記住他們,就完全沒有出頭之日。
所以他努力讀書,努力表現。
終於沒有辜負娘的期望,成了中間這一波皇子裏比較出挑的。
於是他十三歲被爹封為寧王,十五歲就就藩大寧。
大寧地處長城以外,東連遼東,西接宣府,從輿圖上看,大寧的最北邊形似尖刀,深入北元。
這就意味著除了屯守的軍隊外,大寧的四周都是北元部落。
就藩以後,他連一個踏實的覺都沒睡過,最初的那一年,他天天都是和衣而睡,隨時準備著北元擾邊。
即便親爹給了重兵,他也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在大寧站穩腳跟。
邊塞之地,條件自然是很艱苦的。
對他這個年少時在京師長大的人來說,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
他熬下來了。
還沾沾自喜。
除了三位哥哥的實力強悍之外,邊防之地就屬他大寧衛兵強馬壯。
作為一個小了哥哥們那麽多歲的弟弟,他極其自豪。
但在心裏那份親爹給加上的雞血消耗光了以後,他慢慢的才發現。
所謂的看重,有時候,還不如不看重。
所謂的看重,其實,就是能派上用處的意思。
整個大明朝的邊防,就是從東到西分劃分出來的大大小小的藩地,分別是十五子遼王、十七子寧王,四子燕王、十九子穀王、十三子代王、三子晉王、二子秦王、十六子慶王、十四子肅王九王,合稱“九大塞王”。
九塞裏,一半是大哥哥們,一半就是他們這些被爹看重的十幾歲的孩子。
初初那會他還以為大家都在邊防,相鄰的哥哥弟弟大家可以互相幫襯一二。
後來才知道爹不許藩王擅自離開封地,所有就藩的皇子全都必須自力更生。
誰家的爹能這麽舍得,把好幾個十幾歲的孩子孤零零的往危機四伏的地方扔。
說得好聽是爹的看重,是爹給備齊了人馬出去曆練,
實際上是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兒子再換另一個兒子頂上就好。
除了大哥,他們這些後麵的孩子都是消耗品。
等大哥死了,朱允炆被冊為皇太孫的時候,他發現爹還愛太子的孩子。
他們這些後來出生的孩子,全都是爹拿來維持大明朝傳續下去的工具,是給大哥這一脈承繼大明江山,加上去的一層又一層的保護。
他們這群半懂不懂的孩子,到了歲數就這麽被親爹踢出了家門,帶著一個同樣十幾歲,什麽都不懂的王妃拱衛邊疆。
如果事情僅僅是這樣,寧王也就認了。
誰讓他不會投胎,沒投成爹的第一個孩子也沒投進太子家呢?
所有的兄弟都這樣,他也沒法抱怨什麽。
可後麵越來越不對勁。
隨著被看重的十三子,十四子,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十九子一個個就藩邊疆,
不被看好的哥哥弟弟們也全部都封在了沒有太多戰亂的內地。
明顯的對比,就是明顯的傷害。
洪武十一年,十一哥朱椿才八歲就被冊封為蜀王,封地在成都。
十一哥是郭惠妃的第一個孩子,郭惠妃是郭家的閨女,於是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朱椿才前往成都就藩。
巴蜀之地,自三國時就被稱為天府之國,沃野千裏。
朱椿在蜀地可謂如魚得水,蜀王府占了成都府七成的土地。
人家聚文人,會僧道,日子過得要多逍遙有多逍遙。
更可氣的是,人家不但日子過得不錯,還一點仗都不打。
洪武二十三年,西番蠻人作亂,燒毀黑崖關,朱椿不是自己帶兵征討,而是上書朝廷,爹派了藍玉去平亂。
洪武二十九年,鬆番衛番寇叛亂,朱椿又奏請都指揮僉事尹林率步騎前往討平。
合著大家都是藩王,被看重的就是打生打死,不被看重反而被護了起來,有朝廷派人支援。
能幹的人幹到死,不能幹的人快活到死?
這事寧王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他爹是怎麽想的。
沒有答案不妨礙他的心,徹底涼透了。
寧王覺得,趁著這會四哥還沒覺得他沒用,要給自己創造一個不可替代的有用之處出來。
出海這主意就極妙。
要是將來他們這一家子實在礙著了別人的眼,出海定居也未嚐不可。
寧王妃點頭。
她本就不算是那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女人,不過是父母怎麽說,她就怎麽做。
嫁給寧王以後馬上就藩了,到了藩地什麽都是現學的。
管著王府,管著下人,管著錢銀。
如今快十年了,當初跟著他們去大寧的老人都走了。
她成了真正的一家之主。
那,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唄。
“哈哈哈,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帶你騎馬,你那臉上被蚊蟲撞得一塊紅一塊黑的。”
寧王大笑。
“那會不是不懂麽。好賴我沒叫,不然吃一肚子蟲子。”
寧王妃捶了寧王一把。
“海上應該沒有飛蟲吧。”
寧王打趣。
“去——”
寧王妃撲過去就是一頓撓。
“行吧,我琢磨琢磨,等這事完了,怎麽讓我四哥放我們出海?”
寧王抓住寧王妃的胳膊,把寧王妃整個抱起來,邊說著就進了屋裏。
滿屋子和諧——
叫了兩遍水以後,等寧王妃睡著了,寧王才爬起來進了書房。
既然有了想法,自然是要一步一步的安排好。
老朱家的男人。
一脈相承,隻在乎他們在乎的人,其他的全都是浮雲。
他們這會在四哥眼裏有用,且用一用。
有朝一日無用了。
那就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下場。
正如他爹,是怎麽區別對待他們這些兒子的。
他的娘姓楊,就是一普通的民間女子,在爹的後宮裏默默無聞,活著也好,死了也好,都沒有個正式的封號。
因為有他,宮女們含糊的喊著楊妃。
打小他娘就跟他說,要上進,要爭氣。
他這個第十七的排行不上不下,往上爭那麽些哥哥,往下走,也有那麽些弟弟。
除此之外還有那麽些姐妹。
親爹隻有一個人,分到每個孩子身上能有多少?
他但凡平庸一點,在眾多兄弟裏麵,爹連他的名字都不一定記得住,更何況跟他這個人對上號。
在皇子裏麵,隻要爹沒記住他們,就完全沒有出頭之日。
所以他努力讀書,努力表現。
終於沒有辜負娘的期望,成了中間這一波皇子裏比較出挑的。
於是他十三歲被爹封為寧王,十五歲就就藩大寧。
大寧地處長城以外,東連遼東,西接宣府,從輿圖上看,大寧的最北邊形似尖刀,深入北元。
這就意味著除了屯守的軍隊外,大寧的四周都是北元部落。
就藩以後,他連一個踏實的覺都沒睡過,最初的那一年,他天天都是和衣而睡,隨時準備著北元擾邊。
即便親爹給了重兵,他也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在大寧站穩腳跟。
邊塞之地,條件自然是很艱苦的。
對他這個年少時在京師長大的人來說,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
他熬下來了。
還沾沾自喜。
除了三位哥哥的實力強悍之外,邊防之地就屬他大寧衛兵強馬壯。
作為一個小了哥哥們那麽多歲的弟弟,他極其自豪。
但在心裏那份親爹給加上的雞血消耗光了以後,他慢慢的才發現。
所謂的看重,有時候,還不如不看重。
所謂的看重,其實,就是能派上用處的意思。
整個大明朝的邊防,就是從東到西分劃分出來的大大小小的藩地,分別是十五子遼王、十七子寧王,四子燕王、十九子穀王、十三子代王、三子晉王、二子秦王、十六子慶王、十四子肅王九王,合稱“九大塞王”。
九塞裏,一半是大哥哥們,一半就是他們這些被爹看重的十幾歲的孩子。
初初那會他還以為大家都在邊防,相鄰的哥哥弟弟大家可以互相幫襯一二。
後來才知道爹不許藩王擅自離開封地,所有就藩的皇子全都必須自力更生。
誰家的爹能這麽舍得,把好幾個十幾歲的孩子孤零零的往危機四伏的地方扔。
說得好聽是爹的看重,是爹給備齊了人馬出去曆練,
實際上是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兒子再換另一個兒子頂上就好。
除了大哥,他們這些後麵的孩子都是消耗品。
等大哥死了,朱允炆被冊為皇太孫的時候,他發現爹還愛太子的孩子。
他們這些後來出生的孩子,全都是爹拿來維持大明朝傳續下去的工具,是給大哥這一脈承繼大明江山,加上去的一層又一層的保護。
他們這群半懂不懂的孩子,到了歲數就這麽被親爹踢出了家門,帶著一個同樣十幾歲,什麽都不懂的王妃拱衛邊疆。
如果事情僅僅是這樣,寧王也就認了。
誰讓他不會投胎,沒投成爹的第一個孩子也沒投進太子家呢?
所有的兄弟都這樣,他也沒法抱怨什麽。
可後麵越來越不對勁。
隨著被看重的十三子,十四子,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十九子一個個就藩邊疆,
不被看好的哥哥弟弟們也全部都封在了沒有太多戰亂的內地。
明顯的對比,就是明顯的傷害。
洪武十一年,十一哥朱椿才八歲就被冊封為蜀王,封地在成都。
十一哥是郭惠妃的第一個孩子,郭惠妃是郭家的閨女,於是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朱椿才前往成都就藩。
巴蜀之地,自三國時就被稱為天府之國,沃野千裏。
朱椿在蜀地可謂如魚得水,蜀王府占了成都府七成的土地。
人家聚文人,會僧道,日子過得要多逍遙有多逍遙。
更可氣的是,人家不但日子過得不錯,還一點仗都不打。
洪武二十三年,西番蠻人作亂,燒毀黑崖關,朱椿不是自己帶兵征討,而是上書朝廷,爹派了藍玉去平亂。
洪武二十九年,鬆番衛番寇叛亂,朱椿又奏請都指揮僉事尹林率步騎前往討平。
合著大家都是藩王,被看重的就是打生打死,不被看重反而被護了起來,有朝廷派人支援。
能幹的人幹到死,不能幹的人快活到死?
這事寧王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他爹是怎麽想的。
沒有答案不妨礙他的心,徹底涼透了。
寧王覺得,趁著這會四哥還沒覺得他沒用,要給自己創造一個不可替代的有用之處出來。
出海這主意就極妙。
要是將來他們這一家子實在礙著了別人的眼,出海定居也未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