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就是流氓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戰事發展其實沒有什麽太多的懸念。
十一月,朱棣帶著寧王回來從大寧歸來,分軍包抄南軍。
李景隆麾下軍士爭先渡河而逃,河中冰塊突然溶解,落入河中的南軍不計其數,南軍敗走鄭村壩。
十二月,燕軍在鄭村壩連破南軍七營,李景隆大敗而還。
時間進入建文二年。
正月,燕軍攻克蔚州,雁門關、大同、天成、陽和、雲州、代州。
二月,燕軍兵臨大同。李景隆率軍救援,朱允炆賜斧鉞[yuè]弓箭,讓李景隆獨自掌握征伐大權。李景隆渡江時,風雨大作,舟船毀壞,禦賜之物全部丟失。
朱允炆再次補賜時,李景隆果然喜提監軍一位。
四月,李景隆進兵河間,與郭英、吳傑、平安、徐輝祖等約定白溝河相會。
白溝河之戰中燕軍危急時刻得狂風助力,李景隆軍旗被折,燕軍趁風放火奮起反擊,郭英潰敗西逃,李景隆南逃敗走德州。
還是四月,燕軍攻入德州,李景隆敗走濟南,被朱允炆奪職召回京師,其後朱允炆力排眾議留下李景隆鎮守京師。
五月,盛庸,鐵玄代替李景隆駐守濟南城,朱棣久攻不下,回轉北平休整。
燕王府,接風宴後。
“唉,死了很多人吧!”
徐氏一聲長歎。
“他不願承認自己錯了,我也無法。”
朱棣拍了拍徐氏的手,安慰了一句。
二月份那會,他給朱允炆寫了一封信,把朱允炆被這群文官騙了的現實都說了。
他雖然也想坐上那個位置,但自家人打自家人,不也是落入人家的算計裏了麽。
能不打就不打。
隻要朱允炆不把老朱家拱手送人,把那幾個所謂的輔政大臣殺了,他真的可以立刻收兵。
但這封信如石投大海不說,還起了反向的作用。。。
李景隆多了一位監軍、跟他交好的江陰侯吳高被削爵流放,駙馬都尉王寧被圈禁,朱棣的親家——指揮同知李申被斬首示眾。
緊接著就是四月的白溝河之戰。
朱允炆可能惱羞成怒,幾乎把朝廷能出的人都出了。
一共六十三萬大軍。
分三路,主力是李景隆一路,郭英一路。
第三路是殿後的徐輝祖帶的三萬人。
李景隆這一路三十萬兵馬全是朱允炆從外省調來的嫡係,監軍是禮部左侍郎陳性善。
第一波開打的就是李景隆這一路,李景隆被架空後,指揮打仗的是那位監軍,將士的死傷沒法避免。
郭英那邊的大軍倒是郭英自己帶著,在最後朱棣這邊有點危險的時候,郭老爺子跟殿後的徐輝祖打了個配合,全殲了朱允炆的嫡係大軍。
李景隆這支前軍最後陣亡了二十萬,投降十萬,全軍覆沒。
隻剩李景隆單騎走德州。
這邊李景隆一敗,朱允炆立刻命兵部尚書齊泰從遼東再調十萬軍士到濟南。
遼東接到調令倒也沒明麵上抗旨。
隻是響應了一下之前沒有響應的朝廷裁撤衛所的新政。
所有衛所駐軍原地解散。
當兵的都回家了,自然一個能被調到濟南的兵都沒有。
到了這會,哪怕朱允炆明白軍方沒幾個人站他那邊,他也騎虎難下。
大家隻能就這麽打下去了。
“你說人家的娘來路不正,人家能幹?”
徐氏想給朱棣翻一個史無前例的大白眼。
這信在軍中寫的,她完全沒看過。是朱棣回來跟她複述了一遍才知道的。
這男人,有時候,你都不知道是表揚他耿直呢,還是罵他愚蠢。
張玉那些人不也說勸勸他,還真就讓他這麽樣寫信!!!
一群武夫!!!
“現在就是平安、盛庸,這兩個人是朱允炆的鐵杆了。”
寧王為了避嫌也好,躲懶也好,沒跟著燕王出去打仗。
很光棍的把兵全給了燕王以後,就踏實的在北平住了下來。
閑來沒事帶著寧王妃逛街,以及跟道衍和尚還有朱高熾一起研究戰況。
“山東那位布政使鐵玄也挺能扛的。”
朱高熾補充。
“哼,正經打仗不行,還是那些歪門邪道。”
朱棣冷哼。
鐵玄先用了空城計,引他入城,好在他福大命大,城門那千斤閘掉下來的時候,隻砸死了他的馬。
他原本不想動城牆的,也不得不拿出了火炮準備強行攻城。
好家夥,他剛剛把火炮安頓好,鐵玄就把他爹的神主牌掛牆頭上了。
這還怎麽打!
文官,他麽的,就是流氓!!!
“那是人家腦子靈光!”
徐氏沒好氣。
朱棣確實福大命大,幾次三番的,都如有神助,但這人也明顯的就飄了起來。
“哼!靈個屁,我要不愛惜東西,早他麽的把那城牆都打成篩子!”
朱棣不服氣。
攻城的難度可比守城大多了。
他攻不下不是他腦子不行,就是有點舍不得自家城牆。
他是不想親爹打下的江山被人把持,但把自己的爹的江山打得稀巴爛也不是個事啊。
將來收拾殘局的還不得是自己?
花錢修城牆跟出去打仗,那壓根沒有可比性。
“咱繞過去打不行麽?非得進城?”
眼看公爹跟婆婆想吵架的樣子,張欣弱弱的提議。
今時不同往日,兵強馬壯的,為什麽要死磕濟南城?
“侄媳婦,聰明!!!”
張欣此話一出,寧王立馬擊掌叫好!!
這燕王家,他可太喜歡這侄媳婦了。
不聲不響的,一開口就是絕殺。
“你也覺得該繞過去打?”
朱棣不是否認張欣,而是覺得這想法,有點跳出了打仗的框框。。。
“哥!!!您這是當年跟爹打仗落下來的毛病吧?
德州的糧倉咱們已經拿下來了,咱們要德州城幹嘛?還得留人看著?多浪費啊!
濟南那邊有啥,費勁吧啦的最多就是拿了糧食帶點兵走,打他幹嘛?
從濟南到京師,那麽些州府,一個個打過去?
再一個個的留人?
少說一個城也得留五千吧,哥,你算算,這得去了多少人?
咱們就繞著城池走,嚇死那幫孫子!
要有那膽子大的,他們願意出城攔截再打也不遲!
問題是,有膽子大的麽?誰當皇帝不都得用他們?他們犯不著為了朱允炆豁出去。”
寧王一開口就像連珠炮一般。
他琢磨這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
正好張欣的花茶送到了王府。
他順水推舟,早早的搭上燕王府。
原本也沒想幹啥,就是提前做準備,親爹當皇帝跟親侄子當皇帝,不用想都知道待遇不能一樣。
像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還可能是人家的眼中刺。
不提早打算,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這事發展到現在也遠遠的超過了他原來想的最壞結果。
這些個文官胃口可實在太大了。
而自己的這位四哥,霸氣夠了,打仗也行,就是心眼子略少。
打慣了仗的武將都有慣性,一般就是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刮地皮一樣的一路打一路刮過去。
拿城裏的糧草養活自己帶著的大軍,搜刮城中的錢銀給將士們發軍餉,在城中還能就地補充民夫壯丁。
可這是窮鬼的做法。
是當年他們親爹那會打天下的做法。
十一月,朱棣帶著寧王回來從大寧歸來,分軍包抄南軍。
李景隆麾下軍士爭先渡河而逃,河中冰塊突然溶解,落入河中的南軍不計其數,南軍敗走鄭村壩。
十二月,燕軍在鄭村壩連破南軍七營,李景隆大敗而還。
時間進入建文二年。
正月,燕軍攻克蔚州,雁門關、大同、天成、陽和、雲州、代州。
二月,燕軍兵臨大同。李景隆率軍救援,朱允炆賜斧鉞[yuè]弓箭,讓李景隆獨自掌握征伐大權。李景隆渡江時,風雨大作,舟船毀壞,禦賜之物全部丟失。
朱允炆再次補賜時,李景隆果然喜提監軍一位。
四月,李景隆進兵河間,與郭英、吳傑、平安、徐輝祖等約定白溝河相會。
白溝河之戰中燕軍危急時刻得狂風助力,李景隆軍旗被折,燕軍趁風放火奮起反擊,郭英潰敗西逃,李景隆南逃敗走德州。
還是四月,燕軍攻入德州,李景隆敗走濟南,被朱允炆奪職召回京師,其後朱允炆力排眾議留下李景隆鎮守京師。
五月,盛庸,鐵玄代替李景隆駐守濟南城,朱棣久攻不下,回轉北平休整。
燕王府,接風宴後。
“唉,死了很多人吧!”
徐氏一聲長歎。
“他不願承認自己錯了,我也無法。”
朱棣拍了拍徐氏的手,安慰了一句。
二月份那會,他給朱允炆寫了一封信,把朱允炆被這群文官騙了的現實都說了。
他雖然也想坐上那個位置,但自家人打自家人,不也是落入人家的算計裏了麽。
能不打就不打。
隻要朱允炆不把老朱家拱手送人,把那幾個所謂的輔政大臣殺了,他真的可以立刻收兵。
但這封信如石投大海不說,還起了反向的作用。。。
李景隆多了一位監軍、跟他交好的江陰侯吳高被削爵流放,駙馬都尉王寧被圈禁,朱棣的親家——指揮同知李申被斬首示眾。
緊接著就是四月的白溝河之戰。
朱允炆可能惱羞成怒,幾乎把朝廷能出的人都出了。
一共六十三萬大軍。
分三路,主力是李景隆一路,郭英一路。
第三路是殿後的徐輝祖帶的三萬人。
李景隆這一路三十萬兵馬全是朱允炆從外省調來的嫡係,監軍是禮部左侍郎陳性善。
第一波開打的就是李景隆這一路,李景隆被架空後,指揮打仗的是那位監軍,將士的死傷沒法避免。
郭英那邊的大軍倒是郭英自己帶著,在最後朱棣這邊有點危險的時候,郭老爺子跟殿後的徐輝祖打了個配合,全殲了朱允炆的嫡係大軍。
李景隆這支前軍最後陣亡了二十萬,投降十萬,全軍覆沒。
隻剩李景隆單騎走德州。
這邊李景隆一敗,朱允炆立刻命兵部尚書齊泰從遼東再調十萬軍士到濟南。
遼東接到調令倒也沒明麵上抗旨。
隻是響應了一下之前沒有響應的朝廷裁撤衛所的新政。
所有衛所駐軍原地解散。
當兵的都回家了,自然一個能被調到濟南的兵都沒有。
到了這會,哪怕朱允炆明白軍方沒幾個人站他那邊,他也騎虎難下。
大家隻能就這麽打下去了。
“你說人家的娘來路不正,人家能幹?”
徐氏想給朱棣翻一個史無前例的大白眼。
這信在軍中寫的,她完全沒看過。是朱棣回來跟她複述了一遍才知道的。
這男人,有時候,你都不知道是表揚他耿直呢,還是罵他愚蠢。
張玉那些人不也說勸勸他,還真就讓他這麽樣寫信!!!
一群武夫!!!
“現在就是平安、盛庸,這兩個人是朱允炆的鐵杆了。”
寧王為了避嫌也好,躲懶也好,沒跟著燕王出去打仗。
很光棍的把兵全給了燕王以後,就踏實的在北平住了下來。
閑來沒事帶著寧王妃逛街,以及跟道衍和尚還有朱高熾一起研究戰況。
“山東那位布政使鐵玄也挺能扛的。”
朱高熾補充。
“哼,正經打仗不行,還是那些歪門邪道。”
朱棣冷哼。
鐵玄先用了空城計,引他入城,好在他福大命大,城門那千斤閘掉下來的時候,隻砸死了他的馬。
他原本不想動城牆的,也不得不拿出了火炮準備強行攻城。
好家夥,他剛剛把火炮安頓好,鐵玄就把他爹的神主牌掛牆頭上了。
這還怎麽打!
文官,他麽的,就是流氓!!!
“那是人家腦子靈光!”
徐氏沒好氣。
朱棣確實福大命大,幾次三番的,都如有神助,但這人也明顯的就飄了起來。
“哼!靈個屁,我要不愛惜東西,早他麽的把那城牆都打成篩子!”
朱棣不服氣。
攻城的難度可比守城大多了。
他攻不下不是他腦子不行,就是有點舍不得自家城牆。
他是不想親爹打下的江山被人把持,但把自己的爹的江山打得稀巴爛也不是個事啊。
將來收拾殘局的還不得是自己?
花錢修城牆跟出去打仗,那壓根沒有可比性。
“咱繞過去打不行麽?非得進城?”
眼看公爹跟婆婆想吵架的樣子,張欣弱弱的提議。
今時不同往日,兵強馬壯的,為什麽要死磕濟南城?
“侄媳婦,聰明!!!”
張欣此話一出,寧王立馬擊掌叫好!!
這燕王家,他可太喜歡這侄媳婦了。
不聲不響的,一開口就是絕殺。
“你也覺得該繞過去打?”
朱棣不是否認張欣,而是覺得這想法,有點跳出了打仗的框框。。。
“哥!!!您這是當年跟爹打仗落下來的毛病吧?
德州的糧倉咱們已經拿下來了,咱們要德州城幹嘛?還得留人看著?多浪費啊!
濟南那邊有啥,費勁吧啦的最多就是拿了糧食帶點兵走,打他幹嘛?
從濟南到京師,那麽些州府,一個個打過去?
再一個個的留人?
少說一個城也得留五千吧,哥,你算算,這得去了多少人?
咱們就繞著城池走,嚇死那幫孫子!
要有那膽子大的,他們願意出城攔截再打也不遲!
問題是,有膽子大的麽?誰當皇帝不都得用他們?他們犯不著為了朱允炆豁出去。”
寧王一開口就像連珠炮一般。
他琢磨這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
正好張欣的花茶送到了王府。
他順水推舟,早早的搭上燕王府。
原本也沒想幹啥,就是提前做準備,親爹當皇帝跟親侄子當皇帝,不用想都知道待遇不能一樣。
像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還可能是人家的眼中刺。
不提早打算,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這事發展到現在也遠遠的超過了他原來想的最壞結果。
這些個文官胃口可實在太大了。
而自己的這位四哥,霸氣夠了,打仗也行,就是心眼子略少。
打慣了仗的武將都有慣性,一般就是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刮地皮一樣的一路打一路刮過去。
拿城裏的糧草養活自己帶著的大軍,搜刮城中的錢銀給將士們發軍餉,在城中還能就地補充民夫壯丁。
可這是窮鬼的做法。
是當年他們親爹那會打天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