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載陽,東風解凍……
……彼幽閉貞靜之青春,攜來無限之希望,無限之興趣,飄然貢其柔麗之姿於吾前途遼遠之青年之前,而默許以獨享之權利……
……宇宙無盡,即青春無盡,即自我無盡。此之精神,即生死骨肉、回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氣魄,即慷慨悲壯、拔蓋世之氣魄也。惟真知愛青春者,乃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惟真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種精神與氣魄。惟真有此種精神與氣魄者,乃能永享宇宙無盡之青春……
這是李先生刊出在由《青年雜誌》改刊的去年九月份出版的第二卷第一期《新青年》上的長篇論文《青春》。
這是一篇號召青年奮起反對專製腐朽的封建主義的氣貫長虹的力作。
文章深刻指出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專製統治給中國帶來的巨大危害,激憤斥問:“此長久之歷史,積塵重壓,以任桔其生命而臻於衰敗者,又寧容諱?”當然,問題“不在於齦齦辯證白首中國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國之再生”。而這種“回春”的“再生”的辦法就是“革命”。李先生在文章中列舉了土耳其的“青年之政治運動”,列舉了“印度革命之烽煙一縷,引而彌長”,也列舉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指出未來的希望在青年身上。
……青年之自覺,一在衝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勿令殭屍枯骨,束縛現在活潑潑地之我,進而縱現在青春之我,撲殺過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禪讓明日青春之我……
……衝決歷史之栓桔,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這篇文章,趙瑞芝一開卷觸目,立時就被字裏行間的一種博大的青春浩氣所吸引,所懾服,閱之恨晚,愛不釋手,一口氣反覆讀了四五遍。她感到一股清新和煦的徐徐春風,消融開了自己十多年來被禁鋼在沉鬱和寒凝之中的心扉,使自己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尤其是上述的幾段,每每閱之,竟與筆者心通情融,情不自已地大聲朗朗讀之,反反覆覆,數通不止,以至於有的都可以熟背下來。
從宋維新那裏得知,這位才華橫溢、文筆奇麗的李大釗先生,曾留學日本,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修政治本科,曾組織過神州學會,積極從事反袁世凱復辟活動。這期間,開始潛心於對一種來自歐洲的新的學說,宣傳勞工神聖的學說——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與探求。回國後,擔任北京《晨鍾報》總編輯、主筆,現在在北京大學供職,是北大經濟係教授兼校圖書館主任。李先生博學多才,為人正直、厚誠,深得廣大師生的信服和敬仰,在校外社會上也很有聲望。
除李守常李大釗先生外,趙瑞芝從書報雜誌上還知道了一位字適之的胡適先生。胡先生早年留學美國,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回國後,現也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詩人,文筆也極好。胡先生刊登在《新青年》上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趙瑞芝讀過,也頗有清新、激人振奮之感。
李守常李大釗先生、胡適之胡適先生,聽說還有錢中季錢玄同先生,還有劉半農先生,再就是還有陳仲甫陳獨秀先生。這麽多學者、哲人、文豪,都薈萃於北京大學,這更堅定了趙瑞芝入學北大的意念。
也不知道宋維新今天會給她帶來什麽樣的消息?是令人歡欣、令人振奮的喜訊?還是像以前一樣,是令人沮喪、也令人氣憤的不好的消息?
宋維新這些日子確實也夠辛苦的,每天從早到晚為她趙瑞芝實現入學北大的夙願而奔走著。也真難為他了!趙瑞芝心頭一股熱流湧騰上來,又向全身通流開去,使她全身上下立時沐浴在一種熱烘烘的感覺之中。
她從內心深處感謝家維新。
一個確實很不錯的青年,她這樣想著。那天夜裏,她從黑森森的孔家公館裏逃出來,在寒氣凜冽的空蕩蕩的大街上毫無目的地奔走著,沒有去處,孔家二少爺孔文才把她領到了宋維新家裏。第一麵,宋維新就給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讓她這個在中國封建傳統的陳腐中長大的舊式女子感到新奇和欽羨的黑亮的捲髮、筆挺的西服、尖形鋥亮的皮鞋和金絲邊眼鏡暫且不說,光他那神采奕奕的勃勃英氣和他那大方、頗有韻致、不拘束的瀟灑的神態,就給趙瑞芝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到後來,談話稍微多了,也稍微熟悉一些了,宋維新那談古論今的淵博的學識,那幽默風趣而又不失風度、很有分寸的談笑,特別是,當趙瑞芝得知,宋維新家客廳裏那幅《創造亞當》的臨摹的油畫,是出自宋維新之手,她對宋維新已經欽佩到了極點,簡直都有些著迷了。後來,她和宋家兄妹又一起結伴來京。一路上,宋維新在照料自己小妹宋一茗的同時,也兄長般地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她,使她深受感動。到北京後,趙瑞芝、宋一茗住在宋家兄妹表姨家,同漆小玉住在一起。宋維新住在學校,每天就這樣跑趙瑞芝人學的事情,每天都過來看看她,告訴她跑的情況。事情很棘手,但他總是不灰心,總是充滿著必定成功的信念和決心,而且,他還寬慰她,給她鼓勁,讓她不要沮喪,不要過於悲觀,讓她振奮起精神。
……彼幽閉貞靜之青春,攜來無限之希望,無限之興趣,飄然貢其柔麗之姿於吾前途遼遠之青年之前,而默許以獨享之權利……
……宇宙無盡,即青春無盡,即自我無盡。此之精神,即生死骨肉、回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氣魄,即慷慨悲壯、拔蓋世之氣魄也。惟真知愛青春者,乃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惟真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種精神與氣魄。惟真有此種精神與氣魄者,乃能永享宇宙無盡之青春……
這是李先生刊出在由《青年雜誌》改刊的去年九月份出版的第二卷第一期《新青年》上的長篇論文《青春》。
這是一篇號召青年奮起反對專製腐朽的封建主義的氣貫長虹的力作。
文章深刻指出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專製統治給中國帶來的巨大危害,激憤斥問:“此長久之歷史,積塵重壓,以任桔其生命而臻於衰敗者,又寧容諱?”當然,問題“不在於齦齦辯證白首中國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國之再生”。而這種“回春”的“再生”的辦法就是“革命”。李先生在文章中列舉了土耳其的“青年之政治運動”,列舉了“印度革命之烽煙一縷,引而彌長”,也列舉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指出未來的希望在青年身上。
……青年之自覺,一在衝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勿令殭屍枯骨,束縛現在活潑潑地之我,進而縱現在青春之我,撲殺過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禪讓明日青春之我……
……衝決歷史之栓桔,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這篇文章,趙瑞芝一開卷觸目,立時就被字裏行間的一種博大的青春浩氣所吸引,所懾服,閱之恨晚,愛不釋手,一口氣反覆讀了四五遍。她感到一股清新和煦的徐徐春風,消融開了自己十多年來被禁鋼在沉鬱和寒凝之中的心扉,使自己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尤其是上述的幾段,每每閱之,竟與筆者心通情融,情不自已地大聲朗朗讀之,反反覆覆,數通不止,以至於有的都可以熟背下來。
從宋維新那裏得知,這位才華橫溢、文筆奇麗的李大釗先生,曾留學日本,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修政治本科,曾組織過神州學會,積極從事反袁世凱復辟活動。這期間,開始潛心於對一種來自歐洲的新的學說,宣傳勞工神聖的學說——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與探求。回國後,擔任北京《晨鍾報》總編輯、主筆,現在在北京大學供職,是北大經濟係教授兼校圖書館主任。李先生博學多才,為人正直、厚誠,深得廣大師生的信服和敬仰,在校外社會上也很有聲望。
除李守常李大釗先生外,趙瑞芝從書報雜誌上還知道了一位字適之的胡適先生。胡先生早年留學美國,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回國後,現也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詩人,文筆也極好。胡先生刊登在《新青年》上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趙瑞芝讀過,也頗有清新、激人振奮之感。
李守常李大釗先生、胡適之胡適先生,聽說還有錢中季錢玄同先生,還有劉半農先生,再就是還有陳仲甫陳獨秀先生。這麽多學者、哲人、文豪,都薈萃於北京大學,這更堅定了趙瑞芝入學北大的意念。
也不知道宋維新今天會給她帶來什麽樣的消息?是令人歡欣、令人振奮的喜訊?還是像以前一樣,是令人沮喪、也令人氣憤的不好的消息?
宋維新這些日子確實也夠辛苦的,每天從早到晚為她趙瑞芝實現入學北大的夙願而奔走著。也真難為他了!趙瑞芝心頭一股熱流湧騰上來,又向全身通流開去,使她全身上下立時沐浴在一種熱烘烘的感覺之中。
她從內心深處感謝家維新。
一個確實很不錯的青年,她這樣想著。那天夜裏,她從黑森森的孔家公館裏逃出來,在寒氣凜冽的空蕩蕩的大街上毫無目的地奔走著,沒有去處,孔家二少爺孔文才把她領到了宋維新家裏。第一麵,宋維新就給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讓她這個在中國封建傳統的陳腐中長大的舊式女子感到新奇和欽羨的黑亮的捲髮、筆挺的西服、尖形鋥亮的皮鞋和金絲邊眼鏡暫且不說,光他那神采奕奕的勃勃英氣和他那大方、頗有韻致、不拘束的瀟灑的神態,就給趙瑞芝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到後來,談話稍微多了,也稍微熟悉一些了,宋維新那談古論今的淵博的學識,那幽默風趣而又不失風度、很有分寸的談笑,特別是,當趙瑞芝得知,宋維新家客廳裏那幅《創造亞當》的臨摹的油畫,是出自宋維新之手,她對宋維新已經欽佩到了極點,簡直都有些著迷了。後來,她和宋家兄妹又一起結伴來京。一路上,宋維新在照料自己小妹宋一茗的同時,也兄長般地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她,使她深受感動。到北京後,趙瑞芝、宋一茗住在宋家兄妹表姨家,同漆小玉住在一起。宋維新住在學校,每天就這樣跑趙瑞芝人學的事情,每天都過來看看她,告訴她跑的情況。事情很棘手,但他總是不灰心,總是充滿著必定成功的信念和決心,而且,他還寬慰她,給她鼓勁,讓她不要沮喪,不要過於悲觀,讓她振奮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