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趙瑞芝上午到街上去買了兩件換季的秋裝,中午天變之前就回到了住處,因為今天午後宋維新要來告訴她關於北京大學是否同意補括她為新生的事情。
來北京後,趙瑞芝和宋一茗都暫時先住在宋家兄妹的一個表姨家裏,和表姨的二女兒也是小女兒漆小玉住在一起。
漆小玉,女高師的學生,開朗,爽直,待人熱情,年齡比她們倆都大,待她們就像大姐姐一樣。宋一茗上女高師,就是她去信提的建議。這幾天,她領著宋一茗在忙著辦理入學手續。
漆小玉曾勸說過趙瑞芝也上女高師,說現在男女同校還沒有先例,像北京大學這樣全國有名的第一流的高等學府,恐怕還不會破這個例,接收她入學。但趙瑞芝一心一意想上北大,漆小玉也隻好笑笑作罷。
十幾天來,宋維新一直在為趙瑞芝上北大的事情而奔波。本來,他們在天津衛和周恩來、鄧穎超分手後抵達北京時,北大的招生已經完畢,但後來又傳出消息說,新任校長蔡元培先生致力於改革北京大學的學製,決定擴大文理二科,所以還要再補充招收一些文理二科方麵的新生。不用說這對於趙瑞芝是一個意外的喜訊和機會。於是宋維新就立即著手幫趙瑞芝跑補招方麵的事情。
雖然是一個意外的喜訊和機會,但事情也並不是那麽好辦。這十幾天,宋維新從早到晚奔走著,沒有著落,甚至連補招的入學考試都不允許參加,理由就是因為趙瑞芝是個女性,如同一茗的表姐漆小玉說的一樣,現國內還沒有實行男女同校,北大作為首席高等學府,要顧及自己的聲譽,不願造次破這個例。
這一下,當頭一個問棍無情地打在趙瑞芝頭上,打得趙瑞芝暈頭轉向,束手無策。她不顧一切地逃婚出來,來北京,就為的上學,上北大,要是上不了北大,可怎麽辦?回去,絕不可能!實在不行,上女高師,但她一心一意想上北大,癡心執著,總是難以捨去。
天哪!在中國,囚禁女子的鐵籠,怎麽這樣難以衝破?!
趙瑞芝憂心如焚,心頭被濃黑的陰雲籠罩著,沉壓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此時也黯然無光,溢滿著傷感和焦慮;她吃不下,喝不下,整天坐在窗前,思緒像一團紛雜的亂麻似地勒捆著她的腦神經,折磨著她,使她的腦子一陣陣地抽動著,跳著,難以忍受地劇烈地疼痛著。
宋維新、宋一茗兄妹,還有漆小玉,都替趙瑞芝著急。
不管怎麽著,在北京也要把大學上上。回去,是絕不能回去的!她好不容易從那陰森森的活人墳墓中逃了出來,怎麽能再回去呢?
他們幾個都這樣認為。
就連宋家兄妹的表姨楊玉霞也說:“既然已經出來了,就決不能再回去!再想想辦法吧!”
宋維新一天到晚不辭辛苦地奔走著,在找關係,找門路,想辦法。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事情仍沒有個讓人感到寬慰的結果。北京大學負責辦理補招新生入學考試的那個戴著老花鏡的老先生,一個又瘦又小的迂腐的老夫子,嘴咬得很緊,一點也不鬆口,半閉著眼睛,搖頭晃腦地像在吟詩誦文般地拖著調子說:
“不可!不可!補招女子。絕不可也!絕不可也!”
眼看著補招新生入學考試的日子已經來臨。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趙瑞芝的嘴角都已經急起了泡。宋家兄妹和漆小玉也都坐臥不寧。最後還是漆小玉畢竟比趙瑞芝和宋一茗都年長幾歲,還有點主意,說女高師正好也在補招新生,幹脆讓趙瑞芝用趙瑞芝這個原名報考女高師,同時,讓趙瑞芝把自己名字中“芝”字的草字頭取掉,改成趙瑞之,報考北大,光參加補招考試,反正他們不知道是男是女,先考完再說。兩手準備:如果考的成績不理想,北大沒能考上,就上女高師,女高師要求的成績比北大要低一些;如果考的成績不錯,考上北大了,就再想辦法。要想盡一切辦法!總之,不能回去!在北京一定要把大學上上!
大家都贊同,說漆小玉的辦法是可行的好辦法。
趙瑞芝想想,也覺得隻能這樣試試。就讓宋維新幫她用“趙瑞之”的名字報了名,後又在漆小玉,宋一茗操持下,著一身男子裝束,參加了考試。
考試下來,趙瑞芝考得特別好,成績優異。
今天,宋維新就是拿著趙瑞芝的考試成績,去繞著圈子投石問路去了。
趙瑞芝隊街上買衣服回來時,家裏沒人。宋家表姨父漆立德最近應財政總長梁啓超的邀請,出任財政部部員,去部裏上班去了。表姨楊玉霞昨天夜裏受了風寒,身子不大舒服,由小玉的奶媽林媽陪著,叫了輛洋車去醫院看病了。宋一茗和漆小玉去女高師為一茗辦理入學手續去了。
趙瑞芝坐在窗前,等候宋維新來。
靠著窗戶的桌子上,堆放著宋維新和漆小玉給趙瑞芝借來的各種各樣的書報雜誌,都是新近出版的,很新潮的。其中,《青年雜誌》她過去曾看到過,翻閱過,陳獨秀先生,就是她從《青年雜誌》上知道的。後麵的由《青年雜誌》改刊而成的《新青年》、還有《甲寅》、《晨鍾報》、《甲寅日刊》等,她過去都未見過,這一次來北京她才看到。她如饑似渴地認真地讀這些書報雜誌上的每一篇文章、她又一次一陣陣地感受到一種清新的、激人心血沸騰的氣息撲人臉麵,動人心弦。尤其是,她又知道了一個人,一個名叫李大釗、字守常的青年學者。這位李大釗先生的文章,和陳獨秀先生的文章一樣,才氣橫溢,文筆通達流暢,鏗鏘嘹亮,筆鋒犀利,氣勢磅礴,尤其是立意清新並富有勃勃生機,內蘊深刻而豐厚;談古論今,以現今引未來,對歷史遺訓的大膽批判,對當今時弊的大膽鞭撻,對未來前途的大膽預測,思想和認識上的真知灼見,無一不訴諸筆端。讀他們的文章,趙瑞芝時時都感受到有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激盪於紙麵,從字裏行間迸然呼嘯而出。
來北京後,趙瑞芝和宋一茗都暫時先住在宋家兄妹的一個表姨家裏,和表姨的二女兒也是小女兒漆小玉住在一起。
漆小玉,女高師的學生,開朗,爽直,待人熱情,年齡比她們倆都大,待她們就像大姐姐一樣。宋一茗上女高師,就是她去信提的建議。這幾天,她領著宋一茗在忙著辦理入學手續。
漆小玉曾勸說過趙瑞芝也上女高師,說現在男女同校還沒有先例,像北京大學這樣全國有名的第一流的高等學府,恐怕還不會破這個例,接收她入學。但趙瑞芝一心一意想上北大,漆小玉也隻好笑笑作罷。
十幾天來,宋維新一直在為趙瑞芝上北大的事情而奔波。本來,他們在天津衛和周恩來、鄧穎超分手後抵達北京時,北大的招生已經完畢,但後來又傳出消息說,新任校長蔡元培先生致力於改革北京大學的學製,決定擴大文理二科,所以還要再補充招收一些文理二科方麵的新生。不用說這對於趙瑞芝是一個意外的喜訊和機會。於是宋維新就立即著手幫趙瑞芝跑補招方麵的事情。
雖然是一個意外的喜訊和機會,但事情也並不是那麽好辦。這十幾天,宋維新從早到晚奔走著,沒有著落,甚至連補招的入學考試都不允許參加,理由就是因為趙瑞芝是個女性,如同一茗的表姐漆小玉說的一樣,現國內還沒有實行男女同校,北大作為首席高等學府,要顧及自己的聲譽,不願造次破這個例。
這一下,當頭一個問棍無情地打在趙瑞芝頭上,打得趙瑞芝暈頭轉向,束手無策。她不顧一切地逃婚出來,來北京,就為的上學,上北大,要是上不了北大,可怎麽辦?回去,絕不可能!實在不行,上女高師,但她一心一意想上北大,癡心執著,總是難以捨去。
天哪!在中國,囚禁女子的鐵籠,怎麽這樣難以衝破?!
趙瑞芝憂心如焚,心頭被濃黑的陰雲籠罩著,沉壓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此時也黯然無光,溢滿著傷感和焦慮;她吃不下,喝不下,整天坐在窗前,思緒像一團紛雜的亂麻似地勒捆著她的腦神經,折磨著她,使她的腦子一陣陣地抽動著,跳著,難以忍受地劇烈地疼痛著。
宋維新、宋一茗兄妹,還有漆小玉,都替趙瑞芝著急。
不管怎麽著,在北京也要把大學上上。回去,是絕不能回去的!她好不容易從那陰森森的活人墳墓中逃了出來,怎麽能再回去呢?
他們幾個都這樣認為。
就連宋家兄妹的表姨楊玉霞也說:“既然已經出來了,就決不能再回去!再想想辦法吧!”
宋維新一天到晚不辭辛苦地奔走著,在找關係,找門路,想辦法。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事情仍沒有個讓人感到寬慰的結果。北京大學負責辦理補招新生入學考試的那個戴著老花鏡的老先生,一個又瘦又小的迂腐的老夫子,嘴咬得很緊,一點也不鬆口,半閉著眼睛,搖頭晃腦地像在吟詩誦文般地拖著調子說:
“不可!不可!補招女子。絕不可也!絕不可也!”
眼看著補招新生入學考試的日子已經來臨。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趙瑞芝的嘴角都已經急起了泡。宋家兄妹和漆小玉也都坐臥不寧。最後還是漆小玉畢竟比趙瑞芝和宋一茗都年長幾歲,還有點主意,說女高師正好也在補招新生,幹脆讓趙瑞芝用趙瑞芝這個原名報考女高師,同時,讓趙瑞芝把自己名字中“芝”字的草字頭取掉,改成趙瑞之,報考北大,光參加補招考試,反正他們不知道是男是女,先考完再說。兩手準備:如果考的成績不理想,北大沒能考上,就上女高師,女高師要求的成績比北大要低一些;如果考的成績不錯,考上北大了,就再想辦法。要想盡一切辦法!總之,不能回去!在北京一定要把大學上上!
大家都贊同,說漆小玉的辦法是可行的好辦法。
趙瑞芝想想,也覺得隻能這樣試試。就讓宋維新幫她用“趙瑞之”的名字報了名,後又在漆小玉,宋一茗操持下,著一身男子裝束,參加了考試。
考試下來,趙瑞芝考得特別好,成績優異。
今天,宋維新就是拿著趙瑞芝的考試成績,去繞著圈子投石問路去了。
趙瑞芝隊街上買衣服回來時,家裏沒人。宋家表姨父漆立德最近應財政總長梁啓超的邀請,出任財政部部員,去部裏上班去了。表姨楊玉霞昨天夜裏受了風寒,身子不大舒服,由小玉的奶媽林媽陪著,叫了輛洋車去醫院看病了。宋一茗和漆小玉去女高師為一茗辦理入學手續去了。
趙瑞芝坐在窗前,等候宋維新來。
靠著窗戶的桌子上,堆放著宋維新和漆小玉給趙瑞芝借來的各種各樣的書報雜誌,都是新近出版的,很新潮的。其中,《青年雜誌》她過去曾看到過,翻閱過,陳獨秀先生,就是她從《青年雜誌》上知道的。後麵的由《青年雜誌》改刊而成的《新青年》、還有《甲寅》、《晨鍾報》、《甲寅日刊》等,她過去都未見過,這一次來北京她才看到。她如饑似渴地認真地讀這些書報雜誌上的每一篇文章、她又一次一陣陣地感受到一種清新的、激人心血沸騰的氣息撲人臉麵,動人心弦。尤其是,她又知道了一個人,一個名叫李大釗、字守常的青年學者。這位李大釗先生的文章,和陳獨秀先生的文章一樣,才氣橫溢,文筆通達流暢,鏗鏘嘹亮,筆鋒犀利,氣勢磅礴,尤其是立意清新並富有勃勃生機,內蘊深刻而豐厚;談古論今,以現今引未來,對歷史遺訓的大膽批判,對當今時弊的大膽鞭撻,對未來前途的大膽預測,思想和認識上的真知灼見,無一不訴諸筆端。讀他們的文章,趙瑞芝時時都感受到有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激盪於紙麵,從字裏行間迸然呼嘯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