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建興四年五月,曹丕病逝,死前遺命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四人共同輔佐新即位的明帝曹叡。曹丕生前十分信任曹真,有意提拔他主持朝廷軍務,所以因人設職,特意為他設置了中軍大將軍名號,以向大將軍過渡。這種做法引起了曹氏宗族另一個人的不滿。這就是曹休。他對曹真地位高於自己很不服氣,當然,曹魏最高統治層中的這種矛盾諸葛亮當時不一定了解得很清楚,但經驗告訴他,一個新皇舊主交替之際,常是各種積壓已久的矛盾爆發的時期,也是對這個政權進行征伐的好機會。
雖然忙碌,諸葛亮的一係列舉措仍不失大謀略家的瀟灑風度。
為了保證北伐的勝利進行,諸葛亮轉任李嚴為前將軍,讓他從永安移屯至江州,處理後方事務。
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曹魏內部的矛盾,他親自給曹魏新城守將孟達寫信,信中說:"我去年南征,年底才返回成都。在當陽遇到李鴻,從他那知道足下仍懷有效命蜀漢之心,不禁慨然長嘆。想足下平生之誌向,豈是隻為名聲榮華而背叛蜀漢之人!唉,孟君,這全是劉封欺負您,損害先帝寬厚對待人才所致。此外,李鴻還敘述了您不信王沖挑撥離間之謊言的情形,說明您知吾心。品味您表明心跡之言,追懷我們共輔先主之誼,我真是依依東望,思念不已。僅以此信表吾心跡。"為了進一步爭取孟達,諸葛亮又讓李嚴也給他寫信。李嚴給孟達寫信說: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諸葛亮、李嚴是蜀漢政權最有權力的兩個輔佐大臣,他們分別給孟達寫信,使孟達感到了諸葛亮對他的重視,促使他早下決心,背魏歸蜀。自從接到諸葛亮和李嚴等人的信後,孟達便多次與蜀漢秘密通信,圖謀叛離曹魏。
為了取得孫吳對蜀漢北伐行動的配合,諸葛亮又給孫權寫信,約他從東線出兵,信中說:
漢室不幸,王綱失紀,曹賊篡逆,蔓延及令,皆思巢滅,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託之重,敢不竭力盡忠。今大兵已會於祁山,狂寇將亡於渭水,伏望執事以同盟之義,命將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漢室。書不盡言,萬希昭鑒。
第68節:第九章殫精竭智(3)
有人認為,諸葛亮這封信是寫於建興十二年最後一次出祁山之前袁鍾仁《諸葛亮文選譯·與孫權書》題解。。其實,從文中的情調看,應該是寫於建興五年第一次出祁山之前。細細品味這封信的思想感情,與建興五年所上《前出師表》有許多相似之處。
《前出師表》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種不負先帝重託,完成興漢使命的思想感情,與信中"亮受昭烈皇帝寄託之重,敢不竭力盡忠"是一致的。諸葛亮第一次出師,情緒是高漲的,信心是十足的,"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這種戰則必勝的情緒,與信中"今大兵已會於祁山,狂寇將亡於渭水"的表達是相同的。
為了使曹魏在自己討伐前陷入被動,諸葛亮甚至把工作做到了曹魏的後院。
曹魏的北方及東北方,居住著烏丸、鮮卑等少數民族。曹魏政權對他們的政策遠不及諸葛亮對南中那樣開明,從曹操時就對烏丸進行征伐,在用武力將他們征服後,又對他們實行強製性的統治。曹操時,陳郡柘縣人梁習任並州刺史。梁習到任後,對於太原烏丸的上層人物加以籠絡,舉薦他們到軍府中去任職。對於下層群眾,則選其強壯為士兵。每當大軍出征時,這些少數民族部眾不是當兵就是做苦力。為了防止他們逃跑,梁習還把這些士兵的家屬送到曹魏當時政治中心鄴城(治今河北臨漳西南)作為人質。"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斬首千數,降附者萬計。單於恭順,名王稽顙"。在梁習任並州刺史期間,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從漢中撤軍,回到長安。曹操在離開長安時,為了防備盧水胡人,便把太原烏丸王魯昔留在了池陽(治今陝西涇陽西北)。魯昔的家鄉在晉陽(治今山西太原西南),跟曹操遠征漢中已經吃夠苦頭,如今又被留在池陽,回家的日子變得遙遙無期了。魯昔有個漂亮的妻子,留在晉陽家中。魯昔想家,更思念愛妻,他恐怕今生今世再難見到愛妻了,便不顧曹魏森嚴的軍令,帶領五百手下騎兵,偷偷溜回晉陽,準備將妻子偷出去,一同逃走。快到晉陽時,魯昔為了不使目標太大引起曹軍的注意,便把五百騎兵藏在山穀中間,自己單騎潛入城中,回到家裏,把妻子帶了出來。由於時間倉促,來不及尋找馬匹,魯昔夫婦便騎在一匹馬上。盡管二人已改了裝扮,但兩人騎一匹馬畢竟容易引起注意,出城時,有的人看出了這一騎上的二人是魯昔和他的妻子。
魯昔善射箭, 他的箭法在晉陽地區是有名的,曹兵畏懼,
不敢去阻攔,更不敢去追擊,隻能眼看著他出城後再向梁習報告。梁習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命從事張景帶著招募來的鮮卑騎兵隨後追趕。魯昔兩人一匹馬,騎重行遲,追兵一人一騎,風馳電掣。魯昔還未來得及與山中五百騎兵會合便被追上,一陣亂箭之後,魯昔夫婦雙雙中箭身亡。
雖然忙碌,諸葛亮的一係列舉措仍不失大謀略家的瀟灑風度。
為了保證北伐的勝利進行,諸葛亮轉任李嚴為前將軍,讓他從永安移屯至江州,處理後方事務。
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曹魏內部的矛盾,他親自給曹魏新城守將孟達寫信,信中說:"我去年南征,年底才返回成都。在當陽遇到李鴻,從他那知道足下仍懷有效命蜀漢之心,不禁慨然長嘆。想足下平生之誌向,豈是隻為名聲榮華而背叛蜀漢之人!唉,孟君,這全是劉封欺負您,損害先帝寬厚對待人才所致。此外,李鴻還敘述了您不信王沖挑撥離間之謊言的情形,說明您知吾心。品味您表明心跡之言,追懷我們共輔先主之誼,我真是依依東望,思念不已。僅以此信表吾心跡。"為了進一步爭取孟達,諸葛亮又讓李嚴也給他寫信。李嚴給孟達寫信說: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諸葛亮、李嚴是蜀漢政權最有權力的兩個輔佐大臣,他們分別給孟達寫信,使孟達感到了諸葛亮對他的重視,促使他早下決心,背魏歸蜀。自從接到諸葛亮和李嚴等人的信後,孟達便多次與蜀漢秘密通信,圖謀叛離曹魏。
為了取得孫吳對蜀漢北伐行動的配合,諸葛亮又給孫權寫信,約他從東線出兵,信中說:
漢室不幸,王綱失紀,曹賊篡逆,蔓延及令,皆思巢滅,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託之重,敢不竭力盡忠。今大兵已會於祁山,狂寇將亡於渭水,伏望執事以同盟之義,命將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漢室。書不盡言,萬希昭鑒。
第68節:第九章殫精竭智(3)
有人認為,諸葛亮這封信是寫於建興十二年最後一次出祁山之前袁鍾仁《諸葛亮文選譯·與孫權書》題解。。其實,從文中的情調看,應該是寫於建興五年第一次出祁山之前。細細品味這封信的思想感情,與建興五年所上《前出師表》有許多相似之處。
《前出師表》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種不負先帝重託,完成興漢使命的思想感情,與信中"亮受昭烈皇帝寄託之重,敢不竭力盡忠"是一致的。諸葛亮第一次出師,情緒是高漲的,信心是十足的,"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這種戰則必勝的情緒,與信中"今大兵已會於祁山,狂寇將亡於渭水"的表達是相同的。
為了使曹魏在自己討伐前陷入被動,諸葛亮甚至把工作做到了曹魏的後院。
曹魏的北方及東北方,居住著烏丸、鮮卑等少數民族。曹魏政權對他們的政策遠不及諸葛亮對南中那樣開明,從曹操時就對烏丸進行征伐,在用武力將他們征服後,又對他們實行強製性的統治。曹操時,陳郡柘縣人梁習任並州刺史。梁習到任後,對於太原烏丸的上層人物加以籠絡,舉薦他們到軍府中去任職。對於下層群眾,則選其強壯為士兵。每當大軍出征時,這些少數民族部眾不是當兵就是做苦力。為了防止他們逃跑,梁習還把這些士兵的家屬送到曹魏當時政治中心鄴城(治今河北臨漳西南)作為人質。"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斬首千數,降附者萬計。單於恭順,名王稽顙"。在梁習任並州刺史期間,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從漢中撤軍,回到長安。曹操在離開長安時,為了防備盧水胡人,便把太原烏丸王魯昔留在了池陽(治今陝西涇陽西北)。魯昔的家鄉在晉陽(治今山西太原西南),跟曹操遠征漢中已經吃夠苦頭,如今又被留在池陽,回家的日子變得遙遙無期了。魯昔有個漂亮的妻子,留在晉陽家中。魯昔想家,更思念愛妻,他恐怕今生今世再難見到愛妻了,便不顧曹魏森嚴的軍令,帶領五百手下騎兵,偷偷溜回晉陽,準備將妻子偷出去,一同逃走。快到晉陽時,魯昔為了不使目標太大引起曹軍的注意,便把五百騎兵藏在山穀中間,自己單騎潛入城中,回到家裏,把妻子帶了出來。由於時間倉促,來不及尋找馬匹,魯昔夫婦便騎在一匹馬上。盡管二人已改了裝扮,但兩人騎一匹馬畢竟容易引起注意,出城時,有的人看出了這一騎上的二人是魯昔和他的妻子。
魯昔善射箭, 他的箭法在晉陽地區是有名的,曹兵畏懼,
不敢去阻攔,更不敢去追擊,隻能眼看著他出城後再向梁習報告。梁習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命從事張景帶著招募來的鮮卑騎兵隨後追趕。魯昔兩人一匹馬,騎重行遲,追兵一人一騎,風馳電掣。魯昔還未來得及與山中五百騎兵會合便被追上,一陣亂箭之後,魯昔夫婦雙雙中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