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俗的真情戀,受到一點同情、理解或尊重淪落女子被認為是隻認錢不認人,不講感情的人,並因此受到鄙視。其實她們中許多人像前述徐月英一樣,厭惡那種人不人、鬼不鬼的處境,渴望有正常的家庭生活,盼望從良嫁人,哪怕是去做妾。但是這也僅是她們的追求,難於實現。有的人有了意中人,為覓求合法的結合,不惜殉情而死。河中府娼崔徽,與從興元節度使署來的幕客裴敬中相愛。裴離開後,崔極度懷念他,托人給他帶去自己的畫像,並傳話說,若裴見不到畫中人,那就是她為情郎而死了。後來真的思念成疾,得了精神分裂症而死亡。


    還有一位太原妓戀慕歐陽詹,歐陽離開太原時約定回來迎娶她,於是她日日夜夜盼著情人的到來,想出了病,又把髮髻剪下連同情詩一併寄給他,但是過了約定日期歐陽還是沒有到,她絕望地寫下了遺恨詩而死。詩曰:『自從別後滅榮光,半是思郎半恨郎。卻識舊來雲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恨愛交織,最終仍為愛而死。歐陽聞訊之後,傷心成病而離開人世。『不是情人不淚流』,他顯然不是負心郎,是客觀的因素,造成這對情人的悲劇。『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人們的美好願望,而這對於淪落女子卻難實現。


    男子也有為淪落女子癡情亡故的。唐朝左庶子薛宜僚愛戀樂籍段東美,奉派出使新羅時,思念段氏不已,終因病重辭世。待到靈柩運返青州,段氏趕到驛館,痛哭身亡。薛與段、太原妓與歐陽詹之類的愛情悲劇,被古人當作逸聞趣事記載下來。對於士人的死世人多以為是怪誕不值,而對煙花女子則認為是殉情,很難得,故給予同情。


    古人的同情,也表現在小說戲曲中對負心郎的譴責。


    唐人小說《霍小玉傳》,寫公子李益的忘情負義,拋棄名妓小玉而同盧氏結縭,迫使小玉臥病,痛斥其非而死。後人以此衍化出明人的平話《杜十娘怒沈百寶箱》和湯顯祖的傳奇《紫簫記》、《紫釵記》。這種文藝作品表達的對淪落女子的同情,與文獻對薛濤等真實人物記錄中所流露的感情相一致,表明古代確實有人多少能理解淪落女子的愛情。


    『才』在人們心中的實際展示:愛才與重才輕德著名淪落女子的有才,不必贅述了。古人之所以讚賞她們,在很大程度上是欣賞她們的才華,尤其是文采,因而原諒她們的卑賤身世和下賤生活。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傳》裏寫了薛濤的才智之後說:『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異物,豈得以非其人而棄其學哉?』人們說不以人而廢言,他這是不以學而廢人。持這類觀點的人不少,前麵提到過的樓藜然,說薛濤『不幸流入樂籍,不獲以名節顯,(猶幸)以才自拔,儼然與卓文君、巴寡婦鼎峙於蜀都也,烏得以妓少之哉?』據說,清代文壇怪傑、杭州人袁枚有『蘇小鄉親』閑章,竟然與妓女認同鄉,從而招致他人的譏笑。他卻說,幾百年後人還知道蘇小小,不會曉得吾輩,為什麽嫌丟人呢?也就是說著名淪落女子能以才彥而留名。因才留名是好事,哪裏是恥辱!才華——盛名——留芳,『才』是先決條件。對人的評價,中國的傳統觀念和評論標準,雖說是德才兼顧,但在官方,主要以德行衡人,所謂崇人倫優於重事功,實際是重德輕才。對於女子的三從四德要求,盡管有婦功的內容,然而基本上是德的條件。可是在對著名淪落女子的評價中,有些人與官方準則相反,輕忽倫理,注重才學。


    官方的哲學與人們的實際觀念常常脫節,對著名淪落女子的品評差異,正好說明這一點。


    高貴與卑賤的政治情操對比:抒發政治情懷,鞭撻無恥男性肯定著名淪落女子的人常常對國家、民族前途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並從這個角度比較達官貴人與淪落女子對重大政治事件的不同態度,以抒發他們嚮往清明政治的理想,展現他們愛憎分明的愛國精神。


    淪落女子對自身的不幸往往發出無可奈何的哀怨,薛濤更為自己被發配鬆州流露不快,她在《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中寫道:『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黠虜猶違命,烽煙直北愁。卻教嚴譴妾,不敢向鬆州。』使用對比的方法表現自己的不滿。唐朝受吐蕃侵擾,不能保護百姓,卻把賤妓罰到邊疆勞軍,這算什麽道理!楊慎在《升庵詩話》中就此稱道她的詩『有諷喻而不露,得詩人之妙,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不亦宜乎?』把李、元、白非要比下去,並非公允之見。但這番評論既同情薛濤的不幸遭遇,又對唐代中期腐敗政治表示含蓄的譴責。


    對比法被人們更明顯、廣泛地運用於明清之際的人事上。吳偉業《圓圓曲》、丁傳靖《淪桑艷》,不是為陳圓圓而作,書寫『衝冠一怒為紅顏』,是斥責吳三桂假復明之名而降清。雖然吳偉業本人不足道,但是此曲本意是明確的。王書奴以高風亮節評價董小宛、柳如是等人,是把做不到的士大夫比下去。陳寅恪欣賞桂劇《桃花扇》有感,賦詩雲:『殉國堅貞出酒家,玉顏同盡更堪嗟。可憐蜀世佳公子,不及辛夷況李花。』褒獎李香君的堅貞,譴責參加清朝科舉的侯方域之流。他在失明臏足的晚年寫《柳如是別傳》,發『奇女』之『幽光』,是為『痛哭古人,留贈來者』,寓意深矣!這種政治態度的對比,就作者來講,有兩種情況:一是一般性地發點感慨,古人多如此;另一是懷有高度的懮國懮民意識,藉助著名淪落女子的政治氣節,抒發自身的感情,鞭撻無恥政客和欺世盜名的文人。因此這種評論是針對不同類型的男女兩性人物,是表彰性與抨擊性同時並存,不單是為淪落女子而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爾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爾康並收藏去古人的庭院散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