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明光宗朱常洛(1585-1620年),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明光宗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梃擊案”、“移宮案”和“紅丸案”都與他有關。萬曆48年(1620年)8月,明神宗病逝,朱常洛於同月丙午日繼位。改年號為“泰昌”。光宗朱常洛繼位僅28天即死去,史稱“一月天子”。這位皇帝比西漢劉賀(孝武皇帝之孫、昌邑王)隻當了27天皇帝即被廢黜,要整整長了一天。據史料記載,漢代第二十四帝劉賀,即位27天內竟幹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真不知道這位劉賀皇帝究竟是怎麽幹的,又幹了些什麽(尚未考證)。人們常說,老天有眼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在某個方麵有所得,在另一方麵就一定會有所失。就像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一樣,不因為你是天子,就多給你幾年陽壽;也不因為你是貧民,就少給你幾年陽壽。也就是老話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任何人都不能改變。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不到一個月,就因荒淫無度致病後服用紅丸而死,是明朝在位最短的一位皇帝。終年36歲,葬慶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12、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1620年明神宗病逝,15歲的朱由校繼位,年號天啟,在位7年。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魏忠賢與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熹宗喜好木工,朝夕營造,膳飲可忘,魏忠賢總是乘他木工做得全神貫注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就在大明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候,一手製造了客、魏專權的熹宗皇帝還在後宮玩樂,在盛夏季節,他喜歡穿上冬裝,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裝巡遊,有時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戲,遊山玩水,致使朝政日益腐敗。1627年,熹宗在宮中西苑乘船遊玩時,不小心跌入水中,雖被人救起,但落下了病根,多方醫治無效,尚書霍維華進獻一種“仙藥”,名叫靈露飲,說服後能立竿見影,健身長壽。熹宗依言飲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飲用幾個月後,竟得了臌脹病,逐漸渾身水腫,臥床不起,他召弟弟朱由檢入臥房,命他繼位,8月乙卯日病死,終年23歲,廟號為熹宗,又稱為天啟皇帝。死後諡號為“達天禪道敦孝篤友張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葬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國8


    13、明思宗朱由檢(1611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七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由於朱由校無子,臨終遺詔,以其五弟朱由檢繼位,即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十八歲即位後,麵對著危機四伏的政治局麵,殷切地尋求治國良方,勤於政務,事必躬親。與前兩朝相比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陷洛陽,殺重達三百六十多斤的福王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用他的肉和皇家園林裏的梅花鹿一同烹煮,在洛陽西關周公廟舉行宴會,賜給部下食用,名曰“福祿宴”。


    李自成,本名鴻基,陝西米脂李繼遷寨人。出身農民家庭,童年放牧,曾為銀川驛卒。李自成於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領袖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他繼稱闖王。十一年李自成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餘人,隱伏商洛群山中。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他用李岩等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時有“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崇禎十七年正月,定國號大順,建元永昌,稱大順王,改西安為西京,定軍製,封功臣,開科取士。三月十七兩路會師北京城下,於十九日破城,迫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殺,時年39歲[一說自成兵敗後退往黔陽羅公山或退隱湖南石門縣夾山寺出家為僧,稱奉天玉和尚,康熙十三年(1674年)病逝,年69歲]。


    導遊說,農民就是農民,造反有理,革命無罪,但是你總不能吃人肉啊,還要用梅花鹿肉一同烹煮,也屬禽獸一類,不可理喻。正因為李自成會吃人肉,所以他的大順朝代,也是極其短暫的,按照正史來說,如同廁掛門牌----根本不算戶。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有骨氣但又十分嚴酷的皇帝。在位17年,一共殺了7個總督、11個巡撫,平均一年殺一個總督或巡撫還不止,這就是崇禎皇帝的嚴酷,但是仍然沒有挽回末代皇帝的敗局,最終殺得成了孤家寡人。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崇禎帝召見閣臣時已經感覺到了局勢危急,悲嘆道:“朕非亡國之君,事事皆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麵目見於地下。朕願督師,親決一戰,身死沙場無所恨,但死不瞑目耳。”在李自成農民軍進入北京前,崇禎皇帝拒絕遷都,最終也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君王死社稷”的誌向。三月十九,李自成率農民軍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對周後說:“大事已去了。”周皇後則埋怨道:“妾事陛下十八年,陛下沒有聽我一名句話,以致有今日。”周後生有兩位皇子,朱慈烺(太子)、慈炯(定王),午時前後,崇禎皇帝逼周後自殺,周後吻別兒子,然後自縊而死。接著崇禎皇帝手刃袁妃、樂安公主、昭仁公主,然後自己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槐樹上自縊身亡,旁邊是陪伴他上吊自殺的提督太監王承恩。一直到1949年,當年崇禎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槐樹還在,可惜的是這一活文物在“文革”中被紅衛兵毀掉了,現槐樹為後栽。崇禎皇帝上吊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這就是崇禎皇帝的骨氣。如果崇禎帝南遷(遷都南京),第一,失掉了一份骨氣,不管大臣們如何美其名曰“親征”,但依然遮不住逃跑的嫌疑,再說皇帝跑了,臣民怎麽辦?。第二,無法改變苟延殘喘的局麵,最好的結果就是,像後來的南明王朝那樣延續若幹年,但是明朝最終滅亡的結局是不可改變的,這是歷史的規律。第三,如果南遷後被南京的地方勢力所滅,那麽崇禎皇帝死無葬身之地,不要說後來安葬於思陵,連“死陵”也不會得到。當然,歷史不允許假設,也不存在如果,一切都已經無法改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堯並收藏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