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延儒頓首再拜,道:“臣愚鈍,何敢言萬全之策?隻是衷內有思,如鯁在喉,麵對聖君,何能閉心!古人羅雀掘鼠而軍心不變,如今各處兵卒動輒鼓譟,臣不敢欺心,以欠餉為是。”
羅雀掘鼠是前朝名將張巡的典故。張巡以不到萬人之眾堅守孤城三月,前後殺敵十餘萬。城中糧絕後,將士以羅雀掘鼠為食。
思宗立刻就明白了楚延儒的意思,是啊,如果張素元能比得上張巡的十分之一,他哪還用整天為欠餉的事煩心。為什麽朝中沒有像張巡這樣的人才,是他的德行不夠嗎?
“正是如此!古人尚羅雀掘鼠而軍心如鐵,難道今人還不如古人嗎?何況今雖缺餉,又何至於羅雀掘鼠的地步?張素元前稱兵變可息,現在卻又說軍欲鼓譟,求發內帑,為什麽會這樣前後矛盾?眾卿以為如何?”
還能以為如何?皇上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遼東再困難,也還遠不至於羅雀掘鼠的地步,可見還是你張素元沒有盡心。眾人都清楚,他們這位皇上心裏隻有自己,絲毫不會替旁人著想,否則又怎會聽信楚延儒的胡說八道?張巡是迫不得已,但張素元不是,有道是皇帝不差餓兵,這麽淺顯的道理都不明白,竟還坐在那裏洋洋自得,問他們以為如何。
眾臣各懷心事,但隻有首輔周勛儒倍覺淒涼,他一聽到楚延儒說出“羅雀掘鼠”四字,就知道首輔這個位置很快就是楚延儒的,他是不是該主動請辭?
思宗端坐在雕花龍椅上,悠閑地來回巡視眾人,最後目光落在了賞心悅目的楚延儒身上,接著說道:“帶兵打仗的大將、邊帥如果待部下如同父親對待兒子,兵卒就不敢叛,也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懷其德,如此又何能有鼓譟之事?”
眾臣再也不敢緘默,紛紛大唱聖德。大學士成仲時唱過之後,再次奏道:“陛下,張素元不及張巡顯而易見,但邊事緊急,還需商議一個對策。”
“眾臣廷議後,交由閣部擬定,退朝。”思宗不耐煩地說道。
撇下滿朝文武,思宗回到貞清宮,等候廷議結果。時辰不大,廷議有了結果,將張素元求發的百萬內帑改為了六十萬。
手握硃筆,思宗把眼球恨恨地釘在了“六十萬”上,良久,良久,硃筆終於落下,“六”變成了“三”,爾後,硃筆就飛到了半空。
----------------------------------
《末世英雄傳》三十萬存稿,正在更新,請朋友們多多支持。
八十六章 誘惑
轉眼間,草長鶯飛,張素元重回遼東一年有餘,關內關外俱都打理得有聲有色。
寧遠北城的箭樓裏,張素元的目光越過了浩渺的煙波,落向了東南方孤懸海外的皮島。
皮島地處鴨綠江口,與千濟隻一水之隔,北岸就是千濟的宣川、鐵山。皮島縱橫約八十裏,在茫茫碧海中不過是一塊彈丸之地,本來是個無人居住的荒島,自徐文龍到來後,方才日漸繁盛起來。
徐文龍原是前遼東巡撫王楨化手下的一個都司,曾奉王楨化所遣,深入遼東襲擾離人,沒曾想,不僅襲擾不成,反被離人追得跟兔子似的東躲西藏,最後三千人變成了三十人,他這才輾轉落腳在皮島。
落腳皮島後,徐文龍招集流民,通行商賈,大做走私的買賣,於是短短幾年就將皮島經營得有模有樣。根基穩固後,有一次趁離人空虛,徐文龍成功襲取了僅有百人防守的東江。
東江之役原本微不足道,更無關宏旨,但卻是徐文龍飛黃騰達的開始。為了詆毀趙烈廷,於是東江之役就成了空前的大捷,朝廷的戰略方向也由此轉向,標誌就是趙烈廷失勢,王楨化得勢。雖然這是早晚都要發生的,但東江之役大大加速了這一進程。
當時張素元剛出山海關,還未能執兵馳騁,仗著皮島孤懸海外而離人又無水軍,更重要的是徐文龍聰明絕頂,懂得審時度勢,知道進退,從不會給離人造成真正的妨害,於是徐文龍一軍就成了帝國唯一可以偶爾與吉坦巴赤打一下的軍隊,所以名氣日盛。禦史董其昌上書說,國家隻要有兩個徐文龍,則吉坦巴赤可擒,遼地可復。正是這幾年,徐文龍由一個小小的都司一躍升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德宗皇帝提到他時,皆稱“徐帥”而不以名之。
徐文龍早已是張素元的眼中釘,肉中刺。徐文龍在皮島毫無作為,卻耗費了遼東三分之一的糧餉;前後兩次大戰,徐文龍皆不聽號令,隔岸觀火。此番重回遼東,時機一到,處置徐文龍就已勢在必行。
“斬其帥,用其兵”,這是張素元動念處置徐文龍的那一刻起就已定下的原則,但該如何斬帥,又如何用兵卻大費思量。處置徐文龍是整盤棋局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他必須趕在皇天極突入西線前下完這步棋,而後,就要與皇天極和思宗展開決定性的一戰。
他和皇天極是博弈的對手,但勝敗卻決定在思宗這個不是對手的糊塗蟲手中。他製勝的關鍵就在於準確把握思宗的想法,並使之按照他指定的方向行動,但思宗是個不能以常理度之的瘋子,所以決定最終勝敗的不是人力,而是天意。雖然不喜歡,但也沒辦法。
“大帥,皮島總兵徐文龍派人催討糧餉,數目極大,我們跟本無力支付。”兵備副使郭廣成進到箭樓,語帶激憤地稟道。
羅雀掘鼠是前朝名將張巡的典故。張巡以不到萬人之眾堅守孤城三月,前後殺敵十餘萬。城中糧絕後,將士以羅雀掘鼠為食。
思宗立刻就明白了楚延儒的意思,是啊,如果張素元能比得上張巡的十分之一,他哪還用整天為欠餉的事煩心。為什麽朝中沒有像張巡這樣的人才,是他的德行不夠嗎?
“正是如此!古人尚羅雀掘鼠而軍心如鐵,難道今人還不如古人嗎?何況今雖缺餉,又何至於羅雀掘鼠的地步?張素元前稱兵變可息,現在卻又說軍欲鼓譟,求發內帑,為什麽會這樣前後矛盾?眾卿以為如何?”
還能以為如何?皇上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遼東再困難,也還遠不至於羅雀掘鼠的地步,可見還是你張素元沒有盡心。眾人都清楚,他們這位皇上心裏隻有自己,絲毫不會替旁人著想,否則又怎會聽信楚延儒的胡說八道?張巡是迫不得已,但張素元不是,有道是皇帝不差餓兵,這麽淺顯的道理都不明白,竟還坐在那裏洋洋自得,問他們以為如何。
眾臣各懷心事,但隻有首輔周勛儒倍覺淒涼,他一聽到楚延儒說出“羅雀掘鼠”四字,就知道首輔這個位置很快就是楚延儒的,他是不是該主動請辭?
思宗端坐在雕花龍椅上,悠閑地來回巡視眾人,最後目光落在了賞心悅目的楚延儒身上,接著說道:“帶兵打仗的大將、邊帥如果待部下如同父親對待兒子,兵卒就不敢叛,也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懷其德,如此又何能有鼓譟之事?”
眾臣再也不敢緘默,紛紛大唱聖德。大學士成仲時唱過之後,再次奏道:“陛下,張素元不及張巡顯而易見,但邊事緊急,還需商議一個對策。”
“眾臣廷議後,交由閣部擬定,退朝。”思宗不耐煩地說道。
撇下滿朝文武,思宗回到貞清宮,等候廷議結果。時辰不大,廷議有了結果,將張素元求發的百萬內帑改為了六十萬。
手握硃筆,思宗把眼球恨恨地釘在了“六十萬”上,良久,良久,硃筆終於落下,“六”變成了“三”,爾後,硃筆就飛到了半空。
----------------------------------
《末世英雄傳》三十萬存稿,正在更新,請朋友們多多支持。
八十六章 誘惑
轉眼間,草長鶯飛,張素元重回遼東一年有餘,關內關外俱都打理得有聲有色。
寧遠北城的箭樓裏,張素元的目光越過了浩渺的煙波,落向了東南方孤懸海外的皮島。
皮島地處鴨綠江口,與千濟隻一水之隔,北岸就是千濟的宣川、鐵山。皮島縱橫約八十裏,在茫茫碧海中不過是一塊彈丸之地,本來是個無人居住的荒島,自徐文龍到來後,方才日漸繁盛起來。
徐文龍原是前遼東巡撫王楨化手下的一個都司,曾奉王楨化所遣,深入遼東襲擾離人,沒曾想,不僅襲擾不成,反被離人追得跟兔子似的東躲西藏,最後三千人變成了三十人,他這才輾轉落腳在皮島。
落腳皮島後,徐文龍招集流民,通行商賈,大做走私的買賣,於是短短幾年就將皮島經營得有模有樣。根基穩固後,有一次趁離人空虛,徐文龍成功襲取了僅有百人防守的東江。
東江之役原本微不足道,更無關宏旨,但卻是徐文龍飛黃騰達的開始。為了詆毀趙烈廷,於是東江之役就成了空前的大捷,朝廷的戰略方向也由此轉向,標誌就是趙烈廷失勢,王楨化得勢。雖然這是早晚都要發生的,但東江之役大大加速了這一進程。
當時張素元剛出山海關,還未能執兵馳騁,仗著皮島孤懸海外而離人又無水軍,更重要的是徐文龍聰明絕頂,懂得審時度勢,知道進退,從不會給離人造成真正的妨害,於是徐文龍一軍就成了帝國唯一可以偶爾與吉坦巴赤打一下的軍隊,所以名氣日盛。禦史董其昌上書說,國家隻要有兩個徐文龍,則吉坦巴赤可擒,遼地可復。正是這幾年,徐文龍由一個小小的都司一躍升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德宗皇帝提到他時,皆稱“徐帥”而不以名之。
徐文龍早已是張素元的眼中釘,肉中刺。徐文龍在皮島毫無作為,卻耗費了遼東三分之一的糧餉;前後兩次大戰,徐文龍皆不聽號令,隔岸觀火。此番重回遼東,時機一到,處置徐文龍就已勢在必行。
“斬其帥,用其兵”,這是張素元動念處置徐文龍的那一刻起就已定下的原則,但該如何斬帥,又如何用兵卻大費思量。處置徐文龍是整盤棋局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他必須趕在皇天極突入西線前下完這步棋,而後,就要與皇天極和思宗展開決定性的一戰。
他和皇天極是博弈的對手,但勝敗卻決定在思宗這個不是對手的糊塗蟲手中。他製勝的關鍵就在於準確把握思宗的想法,並使之按照他指定的方向行動,但思宗是個不能以常理度之的瘋子,所以決定最終勝敗的不是人力,而是天意。雖然不喜歡,但也沒辦法。
“大帥,皮島總兵徐文龍派人催討糧餉,數目極大,我們跟本無力支付。”兵備副使郭廣成進到箭樓,語帶激憤地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