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方中徇決定善待張素元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卻並不是唯一的原因,促使他這樣做的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原因。
方中徇和他領軍的皖黨同顧忠信和西林黨之間並沒有不可調和的根本性矛盾,他們之間時刻都存在著妥協的可能,因為他們同是代表士紳和中小地主利益的政治集團,都與代表勛臣、貴族和大地主利益的政治集團齊、閩、江、浙四黨有著根本性的利益矛盾。
皖黨和西林黨之間雖然由於太子之爭而導致矛盾激化,但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一旦太子之爭塵埃落定,皖黨與西林黨和解就是大勢所趨。雖然西林黨表麵上說的冠冕堂皇,但實質上和他們沒有任何的不同,不過都是為了保護和爭取各自的利益而已。
皖黨和西林黨有誌一同,齊、閩、江、浙四黨是他們共同的敵人。這一點,方中徇看得到,他相信西林黨中必定也有人看得到,隻是他擔心西林黨激進得過了頭,就會昏頭昏腦,聽不見理性的聲音,看不清正確的方向。
方中徇決定恩結張素元也是想先預伏下一枚棋子,希望張素元日後能成為他和西林黨之間有力的緩衝。
當兒子代他把張素元送走以後,方中徇獨立中庭,披著清寒的月華默默沉思著。八年前,他一時興起,交代蘇曠臣照顧張素元,這是機緣嗎?方中徇相信是的,今天和張素元見過麵後,就更是如此。他一生閱人無數,見過的頭角崢嶸,才氣縱橫,堪稱大才者,也不知凡幾,但也隻有一人讓他自愧不如,望塵莫及,那人就是王居正。剛才,他竟從年僅二十四歲的張素元身上看到了王居正五十歲時的影子,他們之間固然有極大的不同,但又何其神似!
從見麵到分手,張素元的眼神至始至終都從容平和,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一介寒儒,他方中徇是朝廷重臣而顯露出絲毫的侷促之色,僅此一點,便是千萬人中也難得一見。
方中徇清楚,張素元的表現說明他極其自信,也表明他無求,甚至也可以說不屑於求他方某人什麽。如果張素元狂妄無知,又或迂腐固執,那自另當別論,但他顯然不是,剛才的進退舉止都表現得恰到好處,無一絲的不妥,這說明他的身心極其平衡。
方中徇明白,人若汲汲於權力,就會縲於權力;若汲汲於財貨,就會縲於財貨;若汲汲於生死,自然也會縲於生死。人若過度渴求這些東西,脊梁骨自然也就挺不直,他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但天下滔滔,如他者實是盈千盈萬,不值一提。
這就是人的格局。
王居正的格局決定了王居正能做什麽,他的格局也決定了他能做什麽,同樣,張素元的格局也決定了張素元可能做的。
見到張素元之前,方中徇還擔心張素元也可能和顧忠信那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一樣成為西林黨人,但在見過麵後,他的擔心和由顧忠信引起的不快都煙消雲散。他覺得張素元既不會成為西林黨人,但也不會投身皖黨,成為他的人,張素元就是張素元!但這個年輕人將來會怎樣呢?會對兒子產生什麽影響呢?
如今,方中徇的一切決定都是以兒子為中心來考慮的,這才是他如此善待張素元的根本原因。方中徇在兒子身上傾注了所有心血,但隨著兒子長大成人,他的憂慮也日甚一日。
兒子萬般皆好,隻是一樣,傲!兒子雖不喜歡讀書,但在他的高壓下,如今也是文采斐然,至於武道自然更不必說了,兒子於文武兩途俱是一時之俊彥。
兒子的確應該驕傲,隻是驕傲的過頭了,已經驕傲到了不通世故的地步。 方中徇清楚,如果兒子不改弦更張,那他即使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濟於事,而隻能是本領越大,招的禍也就越大,而且他老了,還能照顧兒子幾天?但如何能讓兒子洗心革麵呢?方中徇煞費苦心,卻仍毫無頭緒。講道理已經晚了,想法子讓兒子碰個頭破血流?但卻狠不下這個心,就即使能狠得下心,他也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方中徇想到了張素元,但也隻是想而已,並未存太大的希望。今天張素元來訪,他心裏也存了個萬裏有一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和自己一樣看重張素元,並進而讓他們結成至交好友,若果能如此,那張素元就必能轄製住這個狂傲難馴,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沒想到,結果竟是出乎意料的好,本是萬裏存一的渺茫希望竟真的成了現實,方中徇大喜過望,也就從這一刻起,他把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盡可能幫助張素元的既定方針更改為在他所能承擔的風險範圍內,竭盡所能地幫助張素元。
方林雨自看見張素元的第一眼起,就覺得這個比他大個兩三歲的年輕人是那麽順眼,及至酒席宴上,兩人竟是越談越投機,反而把真正的主人晾在了一邊。
方中徇在一旁滿心歡喜又饒有興味地看著,心中第一次從功利之外,對張素元的態度雜入了他自己私人的感情。不論是在官場,還是在師門,張素元都是兒子第一個看得起,談得來的朋友。方中徇相信,隻要兒子能和張素元談得來,那兒子就總有一天會如他尊崇王居正一樣尊崇張素元。
他當年沒能追隨王居正,既是因為沒能得到王居正的賞識和重用,也是因為他個人的因素,但兒子和他不同。方中徇清楚兒子的局限,也清楚兒子和他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兒子走不了他的路,但可以走自己的路,當年他不能追隨王居正,但兒子現在可以追隨張素元。
方中徇和他領軍的皖黨同顧忠信和西林黨之間並沒有不可調和的根本性矛盾,他們之間時刻都存在著妥協的可能,因為他們同是代表士紳和中小地主利益的政治集團,都與代表勛臣、貴族和大地主利益的政治集團齊、閩、江、浙四黨有著根本性的利益矛盾。
皖黨和西林黨之間雖然由於太子之爭而導致矛盾激化,但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一旦太子之爭塵埃落定,皖黨與西林黨和解就是大勢所趨。雖然西林黨表麵上說的冠冕堂皇,但實質上和他們沒有任何的不同,不過都是為了保護和爭取各自的利益而已。
皖黨和西林黨有誌一同,齊、閩、江、浙四黨是他們共同的敵人。這一點,方中徇看得到,他相信西林黨中必定也有人看得到,隻是他擔心西林黨激進得過了頭,就會昏頭昏腦,聽不見理性的聲音,看不清正確的方向。
方中徇決定恩結張素元也是想先預伏下一枚棋子,希望張素元日後能成為他和西林黨之間有力的緩衝。
當兒子代他把張素元送走以後,方中徇獨立中庭,披著清寒的月華默默沉思著。八年前,他一時興起,交代蘇曠臣照顧張素元,這是機緣嗎?方中徇相信是的,今天和張素元見過麵後,就更是如此。他一生閱人無數,見過的頭角崢嶸,才氣縱橫,堪稱大才者,也不知凡幾,但也隻有一人讓他自愧不如,望塵莫及,那人就是王居正。剛才,他竟從年僅二十四歲的張素元身上看到了王居正五十歲時的影子,他們之間固然有極大的不同,但又何其神似!
從見麵到分手,張素元的眼神至始至終都從容平和,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一介寒儒,他方中徇是朝廷重臣而顯露出絲毫的侷促之色,僅此一點,便是千萬人中也難得一見。
方中徇清楚,張素元的表現說明他極其自信,也表明他無求,甚至也可以說不屑於求他方某人什麽。如果張素元狂妄無知,又或迂腐固執,那自另當別論,但他顯然不是,剛才的進退舉止都表現得恰到好處,無一絲的不妥,這說明他的身心極其平衡。
方中徇明白,人若汲汲於權力,就會縲於權力;若汲汲於財貨,就會縲於財貨;若汲汲於生死,自然也會縲於生死。人若過度渴求這些東西,脊梁骨自然也就挺不直,他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但天下滔滔,如他者實是盈千盈萬,不值一提。
這就是人的格局。
王居正的格局決定了王居正能做什麽,他的格局也決定了他能做什麽,同樣,張素元的格局也決定了張素元可能做的。
見到張素元之前,方中徇還擔心張素元也可能和顧忠信那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一樣成為西林黨人,但在見過麵後,他的擔心和由顧忠信引起的不快都煙消雲散。他覺得張素元既不會成為西林黨人,但也不會投身皖黨,成為他的人,張素元就是張素元!但這個年輕人將來會怎樣呢?會對兒子產生什麽影響呢?
如今,方中徇的一切決定都是以兒子為中心來考慮的,這才是他如此善待張素元的根本原因。方中徇在兒子身上傾注了所有心血,但隨著兒子長大成人,他的憂慮也日甚一日。
兒子萬般皆好,隻是一樣,傲!兒子雖不喜歡讀書,但在他的高壓下,如今也是文采斐然,至於武道自然更不必說了,兒子於文武兩途俱是一時之俊彥。
兒子的確應該驕傲,隻是驕傲的過頭了,已經驕傲到了不通世故的地步。 方中徇清楚,如果兒子不改弦更張,那他即使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濟於事,而隻能是本領越大,招的禍也就越大,而且他老了,還能照顧兒子幾天?但如何能讓兒子洗心革麵呢?方中徇煞費苦心,卻仍毫無頭緒。講道理已經晚了,想法子讓兒子碰個頭破血流?但卻狠不下這個心,就即使能狠得下心,他也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方中徇想到了張素元,但也隻是想而已,並未存太大的希望。今天張素元來訪,他心裏也存了個萬裏有一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和自己一樣看重張素元,並進而讓他們結成至交好友,若果能如此,那張素元就必能轄製住這個狂傲難馴,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沒想到,結果竟是出乎意料的好,本是萬裏存一的渺茫希望竟真的成了現實,方中徇大喜過望,也就從這一刻起,他把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盡可能幫助張素元的既定方針更改為在他所能承擔的風險範圍內,竭盡所能地幫助張素元。
方林雨自看見張素元的第一眼起,就覺得這個比他大個兩三歲的年輕人是那麽順眼,及至酒席宴上,兩人竟是越談越投機,反而把真正的主人晾在了一邊。
方中徇在一旁滿心歡喜又饒有興味地看著,心中第一次從功利之外,對張素元的態度雜入了他自己私人的感情。不論是在官場,還是在師門,張素元都是兒子第一個看得起,談得來的朋友。方中徇相信,隻要兒子能和張素元談得來,那兒子就總有一天會如他尊崇王居正一樣尊崇張素元。
他當年沒能追隨王居正,既是因為沒能得到王居正的賞識和重用,也是因為他個人的因素,但兒子和他不同。方中徇清楚兒子的局限,也清楚兒子和他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兒子走不了他的路,但可以走自己的路,當年他不能追隨王居正,但兒子現在可以追隨張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