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由萬曆下詔予以通報批評。


    張居正拍馬拍到了馬腳上,自然無話可說。餘懋學跟著就奏了一本,說張這樣做,有失大臣風範。


    小小的給事中也來說三道四。張居正心裏恨恨,但忍下了沒有發作。


    第二年二月,餘懋學又上疏議事,批評考成法太過苛刻,並暗諷張居正是阿諛之臣。張居正看了奏疏,大怒。隨後萬曆下詔,給餘扣了一頂“此必是受了富豪賄賂”的帽子,予以革職,永不敘用。


    餘懋學這人,其實很清廉,隻不過有些不識時務罷了。


    這個小小的風浪剛過,到年底,更大的風潮又來了。


    河南道侍禦史傅應禎上疏,諷諫萬曆失德,實際是暗指張居正誤國。他提出,王安石曾以“三不足”誤宋神宗,皇上可千萬不要自誤。他還為餘懋學喊冤,認為一個言官以忠言上諫,竟然終身不用,“遠近臣民不悟,遂謂朝廷諱直言如此,其逐諫官又如此。相與思,相感嘆,凡事有關於朝政者,皆畏縮不敢陳矣”。


    ——你做得好,自然不應該怕人說;你做得不好,難道說說還不行嗎?


    哪個當頭兒的願意聽這話?傅應禎這下可惹火了萬曆,要動用“廷杖”伺候。張居正則表示反對,說聖旨一下,人心自當畏懼,就無人再敢於妄言了,勸皇上還是“行仁行義”。於是萬曆親筆批示“著錦衣衛拿送鎮撫司好生打著問了來說”。鎮撫司是屬於錦衣衛的機構,專管詔獄,直接奉旨辦案,用刑尤其慘酷。傅應禎被打成重傷,到年底發配浙江定海充軍。


    在這個事件中,大明官員敢於“批逆鱗”的倔勁兒又表現了出來。給事中徐貞明心生不忿,半夜光著腳悄悄潛入詔獄,給傅應禎送去藥粥(國家監獄看守似乎也不嚴)。禦史李禎、喬岩也毅然前往探監。三人均被錦衣衛告密,被貶官。


    此時是萬曆三年,張居正的專橫之態還沒有達到膨脹的程度,傅應禎因此躲過了廷杖這一劫。


    但不怕死的仍然有,這一次,蹦出來的人叫人大吃一驚。此人居然是張居正的門生,也是傅應禎的老鄉——巡按遼東禦史劉台。


    劉台,字子畏,江西安福人,隆慶五年的進士。張居正不但是他的會試主考、廷試讀卷官,還曾舉薦他當了現在的這個官。但劉台認為張居正鉗製言論、斥責言官、結黨營私,都是動搖國本的行為。雖然自己是張一手提拔的人,但也不願坐視不問。他聲稱:“忠臣不私,私臣不忠。終不可以薦舉之私恩,忘君父之大義。”(《安福縣誌》)


    就在傅應禎被發往福建一個月後,萬曆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劉台上了一道著名的《懇乞聖明節輔臣權勢疏》。不再拐彎抹角,而是直呼其名,譴責“大學士張居正作威作福,蔑祖宗法”。其言辭激烈,且條分縷析,把張居正執政以來的專橫與不檢點之處,大加鞭撻。


    劉台首先從內閣權限說起,他說,國初設置內閣,官職不高,因此沒有總攬之弊。二百年來雖有作威作福者,總還是怕人議論,惴惴然避宰相之名。惟獨“大學士張居正專政以來,每每自當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出,何人不可進退?”致使大小臣工,不是懼怕他的威勢,就是感懷他的恩德。


    接著的駁難幾乎勢不可當。他說,既然張居正自稱“吾守祖宗之法”,那麽——


    興王大臣獄,誣陷高拱又是何企圖?高拱擅權是有的,謀逆則聞所未聞。先是誣之逐之,逞宰相之威;後又私下裏寫信安慰,布宰相之恩。“祖宗之法”有這樣的嗎?


    如今一有詔旨下,如果是嚴厲的,則張居正曰,我費力多少才不至於更嚴厲,於是人不敢不先謝他。如此,人們畏張居正甚於畏陛下。如果詔旨是溫和的,則張居正曰,我多少費力方如此,人們又不敢不先謝他,於是人們感激張居正甚於感激陛下矣。“祖宗之法”有這樣的嗎?


    張居正又設立考成之法,使內閣權力在部、科之上。本來內閣是沒有大印的,官職屬於翰林,不過是聊備顧問而已,不能直接處理政務。張居正創立考成法,是想轄製科道大臣,令他們隻聽他一己之令。“祖宗之法”有這樣的嗎?


    而後,又將張居正的“劣跡”逐一開列——


    逐大學士高拱去國,竟然不容旦夕之緩;


    引用閣臣張四維、吏部張瀚,均不通過廷推;


    貶斥言官餘懋學、傅應禎等,幾乎掃空了言路;


    為固寵計,獻白燕、白蓮以為祥瑞,招致嚴旨切責,傳笑天下;


    為奪好田宅,授意地方府道誣陷遼王,濫加重罪;


    為讓家族子弟連中鄉試,許諾禦史某人以堂官、布政使某人以巡撫;


    起大宅於江陵,費資十萬,規模直逼皇宮,且派遣錦衣衛官員監造;


    天下哪個不知,江陵地麵膏血已枯,有人還在大起違禁宮室!


    我看,張居正貪汙的來源,不在文吏而在武臣,不在內地而在邊鄙;否則,何以入閣僅僅幾天,即富甲全楚,究竟是用何法致富?華屋寶馬,妻妾成群,有如王侯,究竟又是誰人供給?


    ——劉台的這個奏疏,雖然炮火猛烈,但也不是蠻幹,他多少用了一點策略,就是刻意離間萬曆與張居正之間的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秋子並收藏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