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滋說:“大內拿下了嫌疑分子,張公就下令追究主使之人。現在東廠說主使人即是高老。高老如有不測,萬代惡名都要歸到您的身上,您怎麽能解脫!”


    在道義上,張居正已毫無退路,隻有堅不承認:“我正為此事煩惱,幾欲愁死,你怎麽還說是我主謀?”


    輿論反彈竟如此強烈,這是張居正事先所不曾料到的,不禁大為沮喪。據說,此間他曾一度去午門關聖廟抽籤,以維持心理平衡。


    那幾日,張居正終日躊躇,繞室徘徊。這件事情,究竟做還是不做?令他著實難下決斷!


    張居正把事情做到這一步,草民我認為,此乃他一生之中的唯一敗筆。此事逆人心而動,且漏洞百出,羅織構陷的企圖太過明顯。而權謀之事,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既然路人都知道了,還要堅持不動搖,豈非花崗岩式的思維?


    在當時就有人評論說,以張居正的絕頂聰明,何以把自己降到馮保一流的水平?小人隻是圖一時之快,而張居正是要做大事的,如此蠻幹,所擔道義風險之大,實難以預料。


    張居正決定還是要把事情幹下去。東廠已經發出拘票,把前司禮監大太監陳洪拘捕到案。一張漫天大網開始撒開。


    高拱的項上頭顱,至此已岌岌可危!


    據《國榷》一書的描述,事情到此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箇中因由,是朝廷重臣葛守禮與楊博起了作用。


    葛守禮不忍坐視高拱被陷害,便在危急時刻拉了楊博去見張居正。雙方有如下的一番口舌:


    張居正說:“兩位還是不必多說了,東廠已經辦結,一待同謀人逮到,就可以上奏請示處置了。”


    葛守禮猛然站起,向張居正一拜:“我葛某豈是贊同亂黨逆賊的人?但我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擔保高拱無罪!”


    張居正沉默以對。


    葛守禮又說:“早先夏言、嚴嵩、徐階、高拱諸公,遞相傾軋,身敗名裂。這是張公您的前車之鑑。”


    張居正憤然道:“兩位是說我想陷害高公麽?”


    當下便拿出一份東廠的文件給二人看,意謂此案係東廠一手包辦,與己無關,卻不料在這份審結文件上,張居正曾親手加了四個字“歷歷有據”,一激動之下,他竟然把這個茬兒給忘了。


    葛守禮接過文件,看到上麵有張居正的筆跡,微微一笑,將文件猛地藏進自己的袖中。


    張居正這才醒悟,連忙掩飾道:“那上麵有的地方與法理不合,我給改了幾個字。”


    葛守禮隨即好言勸道:“機密案情,不報給皇上,先交給內閣,有這道理嗎?我們二人不是說張公您想陷害高老,而是高老的事情,現在隻有您才有回天之力了。”


    張居正見短處已握在別人手裏,意識到如果繼續幹下去,確實可能後果難料。便猶豫道:“但後事如何了結?”


    楊博即說:“有何難結?隻須找一個勛臣世家子弟來,不會有什麽顧忌,自然能辦好此事。”


    第二天,張居正便令錦衣衛左都督朱希孝前去東廠,與馮保一起會審。


    朱希孝是輔佐明成祖謀反的“靖難功臣”朱能的第五代孫,是當今朝中級別最高的探長。他以此身份介入,合情合理。自此,馮保壟斷王大臣一案審訊的企圖完全失敗。


    張居正已明確開始轉舵。


    但朱希孝並不知內情,他感覺夾在馮張的威勢與朝官的清議之間,萬難做人,不管倒向哪一方,弄不好,都有殺身之禍。這位身世顯赫的刑偵武官,情急之下計無所出,竟然急得哭了起來!


    糾糾武夫,被逼到這種程度,可見其時官場之險惡。哭夠了,還是要尋個出路,朱希孝隻得去拜見張居正,討要一個主意。張居正並不多說,隻讓他去找楊博。


    楊博心中已有數,便開導朱希孝說:“張公的意思,是想借你保全高閣老的體麵,怎麽忍心讓你去幹陷害的勾當?”遂將了結此案的辦法一一指點。朱希孝茅塞頓開,大喜,掉頭就走,馬上展開了一係列工作。


    此時已是正月二十八,數日之內,事情已峰迴路轉,最明顯的標誌是張居正為此案又上了一道奏疏,建議要謹防王大臣“妄攀主者”。他說:“臣聽說廠衛連日加急審訊,案犯支吾其詞,案情仍不清楚。臣以為應稍加緩和。如迫得緊了,反而將真情掩蓋住了。審訊過急,恐怕還會誣及好人,有傷天地和氣。”


    此疏與此前所上的“務求主使勾引之人”的那一疏,立論已有天壤之別,說明張居正已決定將此案全麵剎車。


    此後,他又連續給高拱寫了兩封信,頭一封是“令拱切勿驚死”,第二封是進一步溫言安撫(《萬曆邸抄》)。


    張居正在最後一刻,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愚蠢。此後辦案情況的發展,證明他及早抽身是十分明智的。


    朱希孝這人,是掌管錦衣衛的武官,深得張居正信任,但以往與高拱亦有舊交,此時也甚為同情高拱的遭遇。既然張居正已發出轉向的信號,朱希孝便決意為高拱洗清。


    按照楊博的指點,朱希孝派了一位得力校尉秘密提審王大臣,問他:“私闖大內謀刺皇上是要滅族的,你為什麽要幹這事?若從實招來,也許可以免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秋子並收藏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