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部將建議,不如斬首了算了,也挫一挫俺答的氣焰。王崇古堅決反對,說,“一個胡人的小兔崽子,斬之何益?北虜內訌,老天送給了我這個把漢(怎麽不多出幾個三娘子?),正好以此肅清胡塵,說不定這就是停戰的機會!”


    張居正沒有看錯人,王崇古的確是眼光犀利。他和方逢時聯名草擬了一道上疏,談了自己的意見。


    王崇古考慮的十分周詳。他說,這是老天懲罰他們,讓他們骨肉叛離,千裏來降。咱們應該給這小子豪宅住著,美食吃著,但嚴禁出入,以防有詐。如果俺答到邊境上來要人,咱們就要求開互市,讓他們把“板升”逆賊(漢奸)給送回來,還回掠去的人口,然後咱們再把這個小子禮送回去。這是上策。


    如果俺答擁兵來犯,不可理喻,咱們就明告訴他要殺把漢,俺答一定怕,不敢太猖獗,這時候咱們再提出條件。這是中策。


    還有一策也不錯。就是如果俺答不管把漢了,咱們就把他安置在邊境外,令他召降部眾,猶如漢朝的屬國烏桓國。等到俺答老死了,咱們就給把漢一個名號,俺答的兒子辛愛一定不忿,要興兵來爭,那就讓他倆打去吧。如果雙方僵持,我們就平安無事。如果雙方廝殺,我們就聲稱要派兵去援助。他們根本沒工夫來侵犯我們,我們也就可以休生養息了。


    要是按照舊例,把降人安置在海濱,俺答就會日日南侵不止。如果分配給諸將,讓他隨營立功,他一個少爺,受不了約束,日久必然生怨,早晚是要跑回去,說不定會惹出禍事來,得不償失。這是下策。


    ——王崇古出身於山西巨商家庭,的確是精於算計。他和方逢時都是嘉靖二十年進士,兩人從政後都一直負責軍事,一腦袋都是在想怎麽不戰而屈人之兵。


    與此同時,與俺答接洽的事情也開始部署。方逢時準備派百戶鮑崇德去和俺答談。


    張居正在事發不久就聽到風聲,連忙寫信去詢問。他問:“昨天有人自雲中來,言虜酋有孫,率十餘騎來降,不知的否。……若果有此,於邊事大有關係,公宜審處之。”


    接著,王崇古的上疏就到了,高拱和張居正看後,不約而同拍案叫絕!他們都看出了解決問題的契機。高拱在回信時,說這是“蓋數百年所無者”。張居正回信說:“顧此事關係至重,製虜之機,實在於此。”


    王崇古在奏疏上提到的“板升”,是指一夥漢奸。這夥人以趙全、李自馨(原明朝的生員)為首,投了韃靼以後,在邊境以外誘聚明朝的逃民、降人、亂兵、秘密教眾等,漸漸聚起了幾萬人。又在豐州築了城堡,開水田,過起日子來了。“板升”是蒙古語“房子”的意思,當時就特指這些住房子而不住蒙古包的漢人。


    “板升”的成分很複雜,叛逃的原因也不一,有的甚至頗令人同情。但是他們投降敵人後,出於對明朝的忿恨,常常鼓動和誘使韃靼殺掠明朝邊鎮,他們自己也參與其中,這就無可原諒了。


    趙全是個極聰明的人,對明虜雙方形勢洞若觀火。俺答視其為心腹,每次出征,都要先到趙全家裏喝酒議事,商量完了再依趙全的謀劃行動,無有不中者。有了“板升”們的介入,俺答的戰略更加高明,明朝邊境的形勢也就更加嚴峻。甚至趙全還在謀劃稱王,準備尊俺答為帝,要學千古逆賊石敬塘了。如其所謀,大明的半壁江山就要危矣!


    因此這次解決“三娘子危機”,大明的上下,都把解決板升的問題一併考慮在內。


    明朝處理邊境危機不當,以往是有慘痛教訓的。


    早在嘉靖三十六年,俺答的兒子辛愛有個小老婆桃鬆寨,不知何事與辛愛鬧翻,率部前來降明。辛愛大怒,興兵來討。其時的兵部尚書和宣大總督驚慌失措,毫無章法。竟然誘騙桃鬆寨及其部將出塞往西跑,然後密告辛愛將其追上捕殺。此事丟透了大明的國格,不僅令降人寒心,韃靼方麵也瞧明朝不起,氣焰更為囂張。


    張居正經過思考,立刻給王崇古寫信,詳授機宜。


    他說:往年桃鬆寨的事情,中央處置失當,人皆嘲笑,至今齒冷。今日之事,又非昔比,所以決不能草率。剛才我接到情報,說俺來到邊境來要人了。我方就怕他不來要,白白扣了人質,反而結下怨仇。“今來索要,我之利也”。


    張居正隨後把策略詳細道來,他說:王公您首先要堅壁清野,守險以待之。然後好言對俺答說,不是我們誘使你孫子來降,是他羨慕我們的先進文化、厭棄了你們的落後文化才來的。按“中國之法”(原文如此),凡是拿下虜酋及其子孫首級者,賞萬金,封侯爵。但我不能這麽做,因為那吉是慕我教化而來,我不忍心殺掉,而且給他的待遇相當不低。您要是想要人,就端正態度來談判,如果您斬了叛徒趙全等人之首,與天盟誓,數年內一騎不得入我邊關,則我可以禮送您孫子返回。您現在提大兵來要人,難道我怕你嗎?如今的宣大人馬,又不同於往年了。你要來就來,我伺候著!


    張居正又指示,一定要把這個那吉看好,不能讓他與外麵通聲氣,以免他又跑回去。對於陸續來降的人,如果是“真虜”的話,就分配給將士;“華人”(原文如此)則讓他們各回老家,不宜讓他們聚在一起,以免生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秋子並收藏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