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舉嚴納,其實沒有什麽意義,隻是給李春芳當個陪襯,而且排名還在李春芳的前麵,別人看不出什麽來。


    果然,入閣當年嚴納就因病退休了。李春芳接任次輔,接班沒有問題了。


    嚴納一走,又缺人,於是嘉靖四十五年春,又一次會推。


    這次徐階又從他的口袋裏摸出他的“棋子”來,還是兩個人,郭樸和高拱。


    和前兩個人一樣,徐階實際上要推的是高拱,郭樸是陪襯。不過,高拱可不是什麽青詞宰相,也不是徐階的“夾袋中人”,他是未來的皇帝裕王的老師,是和張居正早就“相期以相業”的不安定分子。用他,似乎不太合乎徐階的邏輯。


    嘉靖四十五年春,徐階走的這步怪棋,牽動甚大,甚至預設了後來萬曆初期的政局。可他當時完全預料不到後果。


    他是這樣考慮的:裕王是早晚要繼承大位的,裕王一當皇帝,高拱勢必入閣,這個趨勢,傻瓜都能看出來。那麽,我徐階先走一步,先把你提拔進來,賣你一個人情,你高拱肯定要心懷感激。就此,把你收入我的門下。將來換了皇帝,我還是有保障。


    徐階啊,是華亭人,算盤打得太精了!


    可是高拱哪裏是那麽好收服的?


    高大人不僅僅是皇子的老師,他在仕途上的其他資歷也夠格,最高的職務還當過禮部尚書。在當時,進內閣一定要會寫青詞,這個,高拱也能。


    入閣,是高大人的鐵定前途。既然傻瓜都能看出這一步,那我為什麽還要領你徐階的情?


    你徐大人是否多此一舉了?


    嘉靖四十五年三月,高拱高昂著頭顱進了內閣,時年54歲,氣勢淩厲。


    徐階有意將高拱延至門下,因而對高拱就特別熱情。高拱是怎樣聰明的一個人,他當然感覺到了,但他不高興,甚至很不高興。


    徐相爺,你未免太自作多情了。我高拱是什麽人,既有奇貌,又有奇才,人事背景在將來是無人可比的。我還想做個當朝大佬吆喝一批人呢,怎麽可能當您的馬仔?


    高拱在入閣以後的情緒,徐階很快有所察覺。他知道糟了:走了一步大大的臭棋!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智者徐階也難免千慮一失。


    他在緊張地轉腦筋,既然事不可追,那就要有個法子來補救。


    他,忽然想到了一個人——張居正。


    【恩師提前鋪下紅地毯】


    在我們中國古代,師生關係、師徒關係都有點兒像父子關係,民間既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廟堂上“天地君親師”的排列,也暗示著一種倫理紐帶。老師,往往就充當著“精神之父”、“人格之父”的角色。


    今日當然不同了。有的地方,我看師生關係就好比訓獸員和野獸之間的關係。老師視學生為野馬(敢不戴籠頭我抽死你!),學生視老師為屠夫(幹嘛每天都宰殺我的靈魂?)。


    我認為,徐階對於張居正,自在翰林院結締師生關係之後,一直就扮演了“政治人格之父”的角色。


    張居正在選了庶吉士後,發奮研習國家典章製度,不吟風弄月,不“交通”權貴,表現特異。據王世貞回憶,那一批同年進士多沉迷於古文詩賦,以漢唐大家相砥礪,“而居正獨夷然不屑也,與人多默默潛求國家典故與政務之要切者。”


    明末還有人說,他在這個時候就有誌於宰輔,將“戶口、扼塞、山川形勢、人民強弱、一一條列”(林潞《江陵救時之相論》)。並且逢到鹽司、關司、屯馬司、提刑按察司等官員任滿還朝時,就攜帶一壺酒、一盒菜去拜訪,死纏住人家,詳細詢問關隘要害。回到公寓後,挑燈記下,“其精意如此”(王思任《與周延儒書》),非腐儒可比。對這樣的有誌青年,《明史》上說,“徐階輩皆器重之”。


    徐階很早就開始有意引導張居正擔大任,期望值很高。在翰林院看見張居正寫的文章,雖然也引用子史百家的話,但並不脫離治國之本。對此,他深感滿意,曾親口對張居正說:“張君,將來一定要盡忠報國啊!”(《文忠公行實》)


    當然,對於老師的一套政治謀略,年輕時的張居正,也有個理解的過程。


    徐階老成謀國,有人不理解。嚴嵩時期,有人譏他是“四麵觀音”、“一味甘草”。其中,被他救了命的海瑞就是反映最強烈的一個。但徐階仍不改隱忍作風,“碌碌無奇”。對嚴嵩這條毒蛇“陽柔附之,而陰傾之”,終於得以保全自己,等到了翻手的機會。


    張居正起初對老師的一味隱忍也是氣悶的。三十三年他請假歸籍之前,給徐階的信裏,就顯出了一股急躁。他對老師說,你固然內心有想法,但外表卻隨波逐流,想用這個辦法等待時機,不亦難乎?這樣等下去,什麽時候是個頭兒啊,不如“披腹心,見情素,伸獨斷之明,計捐流俗之顧慮,慨然一決其生平”,與嚴嵩大幹他一場算了!如果老天有眼,青史留名指日可待;如果這路走不通,“即抗浮雲之誌,遺世獨往,亦一快也!”


    這時候的張居正,還有很濃的名士氣,慷慨任事,看不得老師那樣的窩囊。


    但這隻是私人之間的通信,不是公開的政治姿態。從張居正以進士二甲九名的好成績跨入仕途之後,到如今,已是19年蹉跎過去,中間除了在嘉靖二十八年給皇帝上了一份《論時政疏》之外,再沒有露過任何一點鋒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秋子並收藏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