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老朱早已結束遊歷,回到了他當和尚的皇覺寺,呆了三年了。這三年,風調雨順,他就和廟裏弟兄種幾畝“廟產”土地過活,填滿肚子而已。就在這時,他有個兒時的朋友湯和,入了香軍,寫信來勸他入夥。老朱對此很警覺,趕緊把信燒了,但是仍有同寺的和尚知道了。這還了得!眼下元軍不敢去碰香軍,正在鄉裏四處騷擾,專抓瞧著不順眼的“嫌疑人員”冒功領賞。


    朱興宗,危險了!


    去投香軍?沒那個賊膽。跟朋友商量,朋友說“與其讓官家鎖拿,不如反了算了”。老朱還是猶疑不定,現在是保腦袋要緊,哪裏能想到將來居然能坐龍庭?於是,求助於神,在伽藍神像前“投珓”(一種木製的占卜用具,相當於投幣看正反麵),說:“要是我跑出去能活,神啊,你就給我兩個陽麵;要是留在這裏不動好呢,就請你顯示一陰一陽。”結果是:“其珓雙陰,之前所禱,兩不許……”兩次都是兩個陰麵——跑也不好,留也不是。最後,他問神說:“參加起義能有前途嗎?神不誤我,請再顯示一遍雙陰。”然後他“以珓投於地,果陰之”。


    神的旨意這樣了,那就幹吧!


    據老朱後來的說法是:“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凶而不妨。”(《皇陵碑》)豈止是“不妨”啊,一條金光大道就在眼前!朱和尚就此邁出皇覺寺,懷揣一塊紅布,奔向濠州,這才有了後來的大明帝國。


    此一去,金戈鐵馬,逐鹿中原,血雨腥風……


    就這樣,青年農民朱元璋把陳勝老前輩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落到了實處。


    前後歷時16年,一個貧家子弟就在征戰之中登上了皇位。1368年,正月初四,老朱在應天府稱帝,建年號洪武,國號為“明”,改應天府為南京。當年投軍時他24歲,到如今,也不過才40歲。


    5年後,洪武大帝發三路大軍,進擊元的殘餘勢力(現在隻能叫做“北元”了),一口氣把他們打回姥姥家去了。這江山,終於穩穩地坐定。


    這個農民皇帝傳奇的一生,可謂絕好的一個勵誌範本。我勸諸位在職場打拚的年輕人,棄一切勵誌讀物而不用,隻讀《朱元璋傳》就夠了!朱元璋的啟示,對你們大大的有用。


    首先,他當年對於前途的選擇太重要了。留下來,是“等死”。逃走,無異於反跡已露,天網之下,又有何處可逃?這是“找死”。


    隻有“就凶”,也就是冒風險,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成功,就是要冒風險的。無論如何不能“等死”。此之謂“膽小不得將軍做”——不,是“膽小不得皇帝做”!


    其次是專注。我們現在的個人事業,與朱皇帝的宏大事業比起來,其規模、其難度、其風險係數,百不及一。他老人家16年就能大功告成,我們如果積16年之功專營一事,又何愁不成?


    朱元璋赤貧、奇醜、大字識不得幾個,素質決定,當了皇帝,也是個農民。這農民皇帝治理國家,自有他奇特的一套,這個我在後麵會提到其中的一部分。


    這位農民皇帝的後繼者,也大多極有特色。大明十七朝,後麵那十六個皇帝,正經有幾個人的表演能讓人目瞪口呆。我這裏來數一數,從第二個開始——


    有被造反的叔叔掀翻,至今不能考證其下落的失位皇帝(建文帝);


    有不甘心被削藩、扯旗造反殺進京城奪了鳥位的謀逆皇帝(成祖);


    有被太監王振鼓動、兩天內倉促徵集50萬大軍禦駕親征,末了做了瓦剌俘虜的戰俘皇帝(英宗/正統、天順);


    有被“奪門之變”的復辟鬧劇深更半夜趕下台的“廢”皇帝(景帝/景泰);


    有終身依戀比自己大17歲的半老徐娘萬貴妃,其餘皆百事不問的甩手皇帝(憲宗/成化);


    有自己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抖威風,修造淫窟“豹房”、在揚州遍搜寡婦處女淫樂的胡鬧皇帝(武宗/正德);


    有沉迷於道教、信任大奸臣嚴嵩,差點被宮女用繩子勒死的仙家皇帝(世宗/嘉靖);


    有色中餓鬼、淘空了身體,登基僅僅一個月就吃錯了藥一命嗚呼,連年號都險些撈不著的短命皇帝(光宗/泰昌);


    有30年不上朝、不見朝臣,國家大事去他娘的怠工皇帝(神宗/萬曆):


    有信任奸侫太監魏忠賢、一心一意玩木匠活兒的巧匠皇帝(熹宗/天啟);


    最後一個就是,勵精圖治卻猜忌刻薄、幹啥啥也不成,結果終於亡了國,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際,和一名司禮太監做伴兒吊死於煤山上的倒黴皇帝(毅宗/崇禎)。


    你們看看,這都是些什麽角色!尤其是後麵的那幾個,做個普通人,都覺得他們神經有問題,不要說做了一國的皇帝。當然,其中也有幾個開明理性、很不錯的,但在位時間都不很長。


    這就是明朝。


    皇帝,多半很古怪。但臣子,卻出了一批又一批名臣,或高風亮節,或有謀有勇,或精明幹練,其事跡正經是可圈可點。有的人的名字,到今天也是婦孺皆知。


    君與臣,就這麽別著勁兒,共撐起了一片天下。中間令人嘆息的事情,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秋子並收藏明朝出了個張居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