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開始表演時,靈異效果或“招魂術”相當風行。有些是公開在劇院舞台上表演,其他則是偷偷摸摸地在工作室或私人住處表演。這些表演都有共同的特色,他們聲稱能給那些剛喪親或年長的人帶來希望,讓他們相信死後似乎還有另一個世界。大筆資金在這種尋求心靈慰藉的行為中被轉手了。從職業魔術師的觀點來看,招魂術有兩個重要特色。首先這使用的是一般標準的魔術師技巧手法;其次,騙子總宣稱,魔術效果是超自然力量下的結果。換句話說,那些超自然能力被迫促成了錯誤的聲明。
這正是激怒我的地方,因為任何稱得上是舞台幻術家的人,都可輕易複製所有的戲法。那些表演死後還有來世而且靈魂可走動、死者可說話等超自然現象的,全都是騙子,卻先於我在1874年抵達倫敦。在約翰·亨利·安德森的指導以及奈維爾·馬斯基林的贊助下,我開始嚐試在各家劇院和音樂廳找尋工作機會。
那個時代,舞台魔術很受歡迎,但倫敦充滿聰穎敏捷的魔術師,進入那圈子並不容易。我設法在那圈子裏得到了一個不太重要的位置,什麽工作都做,雖然我的魔術表演很受歡迎,但聲望的提升卻很緩慢。
老實說,當我還在父親的車輪修理場時,就開始著手計劃這偉大的“新瞬間轉移幻術”,然而,它離開花結果還有一段漫長的時間。
當時,招魂魔術師經常在報紙期刊上宣傳他們的魔術表演,而他們的有些戲法時常被討論。招魂術呈現給大眾的是比觀眾在舞台上看到的還要刺激、有效果的一種戲法。倘若魔術師有足夠的技巧,可以使年輕的女士進入催眠狀態,讓她盤旋在半空中,這會使人們開始爭論;為何不直接運用那技巧來與剛過世的死者溝通?真的,為何不呢?
我對魯伯特·安吉爾的名字相當熟悉,所以當看到一個北倫敦的地址,就認出他就是那個固執己見又囉唆的專欄投稿者,常常在兩三本私人流通的魔術期刊上發表文章。文中多半是嘲弄他眼中所謂的資深魔術師團體,因為他們仍堅持保有一些秘密和傳統、古老得令人厭煩的風俗。我也遵循那些傳統,卻沒加入與安吉爾的爭論,不過有些我認識的魔術師倒是被他激怒。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安吉爾的其中一項主張是:假設魔術師們真如自己所說的那麽技術高超,那就應該能在“四周環繞下”表演魔術,也就是魔術師應該被四麵八方的觀眾圍繞,不需要憑著構築舞台刻意隔離觀眾,就能創造出許多幻象。
我有一位優秀的同事,很客氣地回應了安吉爾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如果真是如此,那麽無論魔術師多麽充分地準備表演,總會有一部分觀眾知道他的訣竅。安吉爾的回答是嘲諷其他的專欄文章,他說,首先若從各個角度來觀看這幻象,魔術的效果就會增加;其次,雖然一小部分觀眾可能識破,但這不重要!如果有五百位觀眾感到困惑,那有五個看到秘密的人相較之下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這種說法對大部分專業魔術師而言簡直是謬論,並非因為他們隱藏的秘密不可侵犯(安吉爾似乎如此暗示),而是因為安吉爾對魔術抱持一種偏激的態度,而且絲毫不在乎這些保存許久的傳統。
魯伯特·安吉爾因此大大出名,雖然不是他所想要的那種名聲。我時常聽到一種語帶嘲諷、不懷好意的說法,說安吉爾先生很少在公開舞台上表演,因此,他的同事們無法瞻仰他那高超富有創新的魔術戲法。
我已經提過自己並未涉入爭論之中,而且對安吉爾也完全沒興趣,然而不久後,命運之神就降臨了。事件恰巧發生在我一位住在倫敦的姑姑身上,她剛失去一位親人,非常難過,正打算去求助招魂師,在家中安排降靈儀式。我是從母親寫來的信中得知此事的,立刻引發了職業上的好奇心,我聯絡姑姑,遲來地安慰她失去老伴的遺憾,並自願在她需要安慰之時陪伴她。
這天來臨時,我很幸運地被姑姑邀請先行用餐,因為招魂師比預期提早一小時到達,這可把主人弄迷糊了。我想,招魂師來得早是預先計劃好的,這樣才能在那即將舉行降靈儀式的房間裏做充分準備。
他和年輕的一男一女兩位助理,用黑色窗簾把房間弄暗,再把自備的家具抬進來,把不需要的家具移到旁邊,接著捲起地毯露出地板,豎起一個木櫃。那櫃子的尺寸和外形,讓我覺得是足夠進行表演魔術的傳統道具。
我很謹慎且專注地藏身暗處,所有準備工作都就緒了,我一點也不想讓自己引起招魂師的興趣,因為如果他夠機警,也許會認出我來,上周,我的舞台表演已經得到一兩家媒體的關注。
這位年輕招魂師年紀與我差不多,體格瘦弱,窄額黑髮,看似謹慎,就像一隻四處覓食的動物,他那些精準的手部動作,顯示這是一個長年練習變戲法的人。而他的年輕女助理體態苗條靈活(我猜這體形使她可能會在幻術表演中被當作道具,結果我的猜測是錯誤的),她穿著深色高級衣料而且幾乎沒說話;另一個男助理是個身材魁梧、個頭不高的年輕人,頭髮濃密、長相粗獷,拖著這些笨重家具行走時還頻頻抱怨。
當其他客人抵達時(姑姑邀請了八九個朋友來參加,大概可以分攤一些成本),招魂師的準備工作也完成了,於是他和助理們在準備的房間耐心坐著,等待約定的時間,這令我無法去檢查他們的裝備。
這正是激怒我的地方,因為任何稱得上是舞台幻術家的人,都可輕易複製所有的戲法。那些表演死後還有來世而且靈魂可走動、死者可說話等超自然現象的,全都是騙子,卻先於我在1874年抵達倫敦。在約翰·亨利·安德森的指導以及奈維爾·馬斯基林的贊助下,我開始嚐試在各家劇院和音樂廳找尋工作機會。
那個時代,舞台魔術很受歡迎,但倫敦充滿聰穎敏捷的魔術師,進入那圈子並不容易。我設法在那圈子裏得到了一個不太重要的位置,什麽工作都做,雖然我的魔術表演很受歡迎,但聲望的提升卻很緩慢。
老實說,當我還在父親的車輪修理場時,就開始著手計劃這偉大的“新瞬間轉移幻術”,然而,它離開花結果還有一段漫長的時間。
當時,招魂魔術師經常在報紙期刊上宣傳他們的魔術表演,而他們的有些戲法時常被討論。招魂術呈現給大眾的是比觀眾在舞台上看到的還要刺激、有效果的一種戲法。倘若魔術師有足夠的技巧,可以使年輕的女士進入催眠狀態,讓她盤旋在半空中,這會使人們開始爭論;為何不直接運用那技巧來與剛過世的死者溝通?真的,為何不呢?
我對魯伯特·安吉爾的名字相當熟悉,所以當看到一個北倫敦的地址,就認出他就是那個固執己見又囉唆的專欄投稿者,常常在兩三本私人流通的魔術期刊上發表文章。文中多半是嘲弄他眼中所謂的資深魔術師團體,因為他們仍堅持保有一些秘密和傳統、古老得令人厭煩的風俗。我也遵循那些傳統,卻沒加入與安吉爾的爭論,不過有些我認識的魔術師倒是被他激怒。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安吉爾的其中一項主張是:假設魔術師們真如自己所說的那麽技術高超,那就應該能在“四周環繞下”表演魔術,也就是魔術師應該被四麵八方的觀眾圍繞,不需要憑著構築舞台刻意隔離觀眾,就能創造出許多幻象。
我有一位優秀的同事,很客氣地回應了安吉爾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如果真是如此,那麽無論魔術師多麽充分地準備表演,總會有一部分觀眾知道他的訣竅。安吉爾的回答是嘲諷其他的專欄文章,他說,首先若從各個角度來觀看這幻象,魔術的效果就會增加;其次,雖然一小部分觀眾可能識破,但這不重要!如果有五百位觀眾感到困惑,那有五個看到秘密的人相較之下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這種說法對大部分專業魔術師而言簡直是謬論,並非因為他們隱藏的秘密不可侵犯(安吉爾似乎如此暗示),而是因為安吉爾對魔術抱持一種偏激的態度,而且絲毫不在乎這些保存許久的傳統。
魯伯特·安吉爾因此大大出名,雖然不是他所想要的那種名聲。我時常聽到一種語帶嘲諷、不懷好意的說法,說安吉爾先生很少在公開舞台上表演,因此,他的同事們無法瞻仰他那高超富有創新的魔術戲法。
我已經提過自己並未涉入爭論之中,而且對安吉爾也完全沒興趣,然而不久後,命運之神就降臨了。事件恰巧發生在我一位住在倫敦的姑姑身上,她剛失去一位親人,非常難過,正打算去求助招魂師,在家中安排降靈儀式。我是從母親寫來的信中得知此事的,立刻引發了職業上的好奇心,我聯絡姑姑,遲來地安慰她失去老伴的遺憾,並自願在她需要安慰之時陪伴她。
這天來臨時,我很幸運地被姑姑邀請先行用餐,因為招魂師比預期提早一小時到達,這可把主人弄迷糊了。我想,招魂師來得早是預先計劃好的,這樣才能在那即將舉行降靈儀式的房間裏做充分準備。
他和年輕的一男一女兩位助理,用黑色窗簾把房間弄暗,再把自備的家具抬進來,把不需要的家具移到旁邊,接著捲起地毯露出地板,豎起一個木櫃。那櫃子的尺寸和外形,讓我覺得是足夠進行表演魔術的傳統道具。
我很謹慎且專注地藏身暗處,所有準備工作都就緒了,我一點也不想讓自己引起招魂師的興趣,因為如果他夠機警,也許會認出我來,上周,我的舞台表演已經得到一兩家媒體的關注。
這位年輕招魂師年紀與我差不多,體格瘦弱,窄額黑髮,看似謹慎,就像一隻四處覓食的動物,他那些精準的手部動作,顯示這是一個長年練習變戲法的人。而他的年輕女助理體態苗條靈活(我猜這體形使她可能會在幻術表演中被當作道具,結果我的猜測是錯誤的),她穿著深色高級衣料而且幾乎沒說話;另一個男助理是個身材魁梧、個頭不高的年輕人,頭髮濃密、長相粗獷,拖著這些笨重家具行走時還頻頻抱怨。
當其他客人抵達時(姑姑邀請了八九個朋友來參加,大概可以分攤一些成本),招魂師的準備工作也完成了,於是他和助理們在準備的房間耐心坐著,等待約定的時間,這令我無法去檢查他們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