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古怪的是發現其他的潛在蒸汽朋克迷——或者發現蒸汽朋克這一流派的存在,因找到知音而激動顫慄——這可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挑戰。
或者說,在二十五年之前,這些曾經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挑戰。後來有了搜素引擎,所有的亞文化玩意都可以檢索,變得唾手可得。吉布森和斯特林當年的作品中包含著真正的預言:當電信企業大膽預言網際網路的崛起會令我們變得更加正常之時,此二人卻向我們保證網際網路隻會令我們變得更加古怪。網絡讓那些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古怪分子得以穿越時空發現彼此,他們起勁地交易那些綴滿皮革和黃銅的精緻服飾、奇形怪狀的道具射線槍和沙漠狂歡節用的護目鏡。
為什麽現在蒸汽朋克火了?在這個網絡社會,在這個無情的全球貿易的時代?我認為答案就在《蒸汽朋克雜誌》的座右銘中——熱愛機器、憎惡工廠。
自工業革命以來,工廠的生產效率增長了數百萬倍,但這種成就卻是通過把人們栓在機器上而實現的。工匠不再需要專業技能,而是變成了工廠中的一枚齒輪,被剝奪了判斷力與尊嚴,與其精神的韻律、周圍的世界失去了聯繫。木匠可以選擇在明媚的春日去室外,伴著鳥語花香打磨木料,也可以選擇在嚴寒的冬夜窩在家中,偎著溫暖的爐火給木板刷上清漆。但是產業工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工作內容和時間,這一切取決於錯綜複雜、相互依賴的生產過程,而工人已經深陷其中。同樣是生產一扇門,工廠的價格可以是木匠的千分之一,但是高昂的人力成本則是十分殘忍且無法計算的。
究其根源,蒸汽朋克既尊崇工匠之藝,又讚美技術之盛,但它譴責工廠為了追求後者而扼殺前者的生命力。當代蒸汽朋克亞文化通常都棲息於一個架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這一矛盾被解決了——“事物都有意想不到的用處”,造物者能夠製造出令人驚嘆的玩意——既體現了科技的飛速發展,有具備持久的工藝價值。如果說真有什麽東西能完美地融合二者,那當屬綴有黃銅裝飾的蒸汽朋克usb快閃記憶體——一年之後註定會被淘汰,但是其精緻的做工卻值得長期收藏。
有趣的是,我們或許真的能實現這一點。我們現在有了3d印表機(或者其他的快速本地生產設備),而網際網路上又有各種動手指南,教你如何完成任何物品製作過程的90%(剩下的10%由你自由發揮)。這就使得每一個熱愛機器而又討厭工廠的人都有可能創造高科技含量的定製手工藝品。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協同工作的時代,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簡單。試想一下當年吉布森和斯特林寫作這本書時的情境:他們用聯邦速遞互相寄送軟盤,從溫哥華到奧斯丁來回往返;他們用長長的傳真討論故事情節的走向。再想想如今的作家們是如何協作的:查理·斯特羅斯與我共同創作一本小說,我們隻需將文本載入版本控製工具就可以實現即時合作,並且追蹤所有的改動之處。
那個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二十年前,快遞軟盤中交織著兩位非凡思想者的文字,這些文字鑄成了你手中的《差分機》。這本書不僅預言了一種亞文化,更預言了一種散文風格。這是一種搜尋引擎時代的文體——密密麻麻地充滿了古怪歷史點滴和奇異生動的細節,而這些知識原本都深埋於往昔或是文獻的某個陰暗角落。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差分機》中這些豐富而又迷人的零星細節都是從奧斯丁的德克薩斯大學圖書館中一字一句地整理出來的,別忘了當時沒有搜尋引擎。不管你是首次閱讀本書還是二十年後重溫,請記住這一點:像我這樣碼字的寫手或許可以用搜尋引擎找到一些維多利亞時代的俚語黑話來裝點門麵,但本書的二位作者可是用了最“硬”的辦法才著就此書——這才是工匠的精神,這才是蒸汽朋克。
幹得好,二位。
科裏·多克托羅 2011年
——加拿大人,著名的博客作家、記者和科幻作家
著有little brother
知識共享組織
creativemons organization的積極支持者
程序一:戈利亞德天使
這是瑟堡郊區的俯瞰圖。它由“布魯奈爾爵士號”越洋飛艇的護航機攝製,並經過了光學加密。拍攝時間是1905年10月14日。
一棟別墅,一片花園,一座陽台。
透過陽台的鍛鐵花紋護欄可以看到一個輪椅,輪椅上坐著一個女人。鍍了鎳的椅輪輻條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那女人,也就是這座別墅的主人,將她那雙患有關節炎的手掌放在旁邊的提花織物上。
這雙手,由肌腱、肌肉組織和骨關節組成。時光流逝,世事變遷,這個女人身上也留下了歲月的烙印。
她就是西比爾·傑拉德。
在她背後那個被廢棄的花園內,枯藤纏繞在牆頭的木架上,白色的牆麵也已開裂。從病房敞開的窗戶中掠過的暖風撫弄著她脖子上稀疏的白髮,帶來一股煤煙味,還夾雜著茉莉和罌粟的花香。
她注視著天空,注視著那個巨大而優雅的鋼鐵飛行器的輪廓。在她的有生之年,它已經學會了如何飛上雲霄。在這龐大而華麗的機器前麵,有一群小型無人機上下翻飛,並像風笛一樣尖嘯著沖向紅色天際。
或者說,在二十五年之前,這些曾經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挑戰。後來有了搜素引擎,所有的亞文化玩意都可以檢索,變得唾手可得。吉布森和斯特林當年的作品中包含著真正的預言:當電信企業大膽預言網際網路的崛起會令我們變得更加正常之時,此二人卻向我們保證網際網路隻會令我們變得更加古怪。網絡讓那些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古怪分子得以穿越時空發現彼此,他們起勁地交易那些綴滿皮革和黃銅的精緻服飾、奇形怪狀的道具射線槍和沙漠狂歡節用的護目鏡。
為什麽現在蒸汽朋克火了?在這個網絡社會,在這個無情的全球貿易的時代?我認為答案就在《蒸汽朋克雜誌》的座右銘中——熱愛機器、憎惡工廠。
自工業革命以來,工廠的生產效率增長了數百萬倍,但這種成就卻是通過把人們栓在機器上而實現的。工匠不再需要專業技能,而是變成了工廠中的一枚齒輪,被剝奪了判斷力與尊嚴,與其精神的韻律、周圍的世界失去了聯繫。木匠可以選擇在明媚的春日去室外,伴著鳥語花香打磨木料,也可以選擇在嚴寒的冬夜窩在家中,偎著溫暖的爐火給木板刷上清漆。但是產業工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工作內容和時間,這一切取決於錯綜複雜、相互依賴的生產過程,而工人已經深陷其中。同樣是生產一扇門,工廠的價格可以是木匠的千分之一,但是高昂的人力成本則是十分殘忍且無法計算的。
究其根源,蒸汽朋克既尊崇工匠之藝,又讚美技術之盛,但它譴責工廠為了追求後者而扼殺前者的生命力。當代蒸汽朋克亞文化通常都棲息於一個架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這一矛盾被解決了——“事物都有意想不到的用處”,造物者能夠製造出令人驚嘆的玩意——既體現了科技的飛速發展,有具備持久的工藝價值。如果說真有什麽東西能完美地融合二者,那當屬綴有黃銅裝飾的蒸汽朋克usb快閃記憶體——一年之後註定會被淘汰,但是其精緻的做工卻值得長期收藏。
有趣的是,我們或許真的能實現這一點。我們現在有了3d印表機(或者其他的快速本地生產設備),而網際網路上又有各種動手指南,教你如何完成任何物品製作過程的90%(剩下的10%由你自由發揮)。這就使得每一個熱愛機器而又討厭工廠的人都有可能創造高科技含量的定製手工藝品。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協同工作的時代,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簡單。試想一下當年吉布森和斯特林寫作這本書時的情境:他們用聯邦速遞互相寄送軟盤,從溫哥華到奧斯丁來回往返;他們用長長的傳真討論故事情節的走向。再想想如今的作家們是如何協作的:查理·斯特羅斯與我共同創作一本小說,我們隻需將文本載入版本控製工具就可以實現即時合作,並且追蹤所有的改動之處。
那個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二十年前,快遞軟盤中交織著兩位非凡思想者的文字,這些文字鑄成了你手中的《差分機》。這本書不僅預言了一種亞文化,更預言了一種散文風格。這是一種搜尋引擎時代的文體——密密麻麻地充滿了古怪歷史點滴和奇異生動的細節,而這些知識原本都深埋於往昔或是文獻的某個陰暗角落。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差分機》中這些豐富而又迷人的零星細節都是從奧斯丁的德克薩斯大學圖書館中一字一句地整理出來的,別忘了當時沒有搜尋引擎。不管你是首次閱讀本書還是二十年後重溫,請記住這一點:像我這樣碼字的寫手或許可以用搜尋引擎找到一些維多利亞時代的俚語黑話來裝點門麵,但本書的二位作者可是用了最“硬”的辦法才著就此書——這才是工匠的精神,這才是蒸汽朋克。
幹得好,二位。
科裏·多克托羅 2011年
——加拿大人,著名的博客作家、記者和科幻作家
著有little brother
知識共享組織
creativemons organization的積極支持者
程序一:戈利亞德天使
這是瑟堡郊區的俯瞰圖。它由“布魯奈爾爵士號”越洋飛艇的護航機攝製,並經過了光學加密。拍攝時間是1905年10月14日。
一棟別墅,一片花園,一座陽台。
透過陽台的鍛鐵花紋護欄可以看到一個輪椅,輪椅上坐著一個女人。鍍了鎳的椅輪輻條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那女人,也就是這座別墅的主人,將她那雙患有關節炎的手掌放在旁邊的提花織物上。
這雙手,由肌腱、肌肉組織和骨關節組成。時光流逝,世事變遷,這個女人身上也留下了歲月的烙印。
她就是西比爾·傑拉德。
在她背後那個被廢棄的花園內,枯藤纏繞在牆頭的木架上,白色的牆麵也已開裂。從病房敞開的窗戶中掠過的暖風撫弄著她脖子上稀疏的白髮,帶來一股煤煙味,還夾雜著茉莉和罌粟的花香。
她注視著天空,注視著那個巨大而優雅的鋼鐵飛行器的輪廓。在她的有生之年,它已經學會了如何飛上雲霄。在這龐大而華麗的機器前麵,有一群小型無人機上下翻飛,並像風笛一樣尖嘯著沖向紅色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