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 作者:邢群麟+楊艷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歷史上宰相多的是,但能像房玄齡輔政長達二十餘年,善始善終的太少。他的能力和性格是成就一生美譽的最佳闡釋。很多人一旦掌握大權,便頤指氣使。因此,總想抓住一切時機占盡風頭,隻要能風光,就要千方百計地占有,豈能讓他人沾上一點光?有利就圖,哪能丟失一點?像房玄齡這樣默默無聞,忠於國家的不多。
難怪李世民自己說:“漢光武得鄧禹,門人益親。今我有玄齡,猶禹也。在世民帷幄中,既策劃平天下事,又為世民潛結死士,擴大實力,以為他日非常之用。故玄齡於世民必以帝王期之,此所以世民自比於劉秀,而以玄齡比於鄧禹也。”
貴戚豪族英冠人傑
在整個太宗時期,他最親密和最信任的顧問之一是他的內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和太宗的終生友誼和合作以及和太宗的姻親關係,使他特別受到太宗的器重和成為群臣及顧問中的最有影響的人物。
——費正清、崔瑞德
唐,無疑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容易讓人心潮澎湃的一個。唐朝時的中國繁榮昌盛,四海歸一,影響及於後世,如今海外華人聚居區大都叫唐人銜。古人雲:欲成就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至今,那個時代英雄們的名字,如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齡等還被後人廣為傳頌。但是在李世民眼裏,他才是最大的功臣——他就是淩煙閣中的第一功臣長孫無忌。
李世民手下能臣名將眾多,僅淩煙閣的畫像中有巨大貢獻的就有24位之多,長孫無忌被列在第一位,從與唐太宗的關係看是太宗絕對信任的寵臣。長孫無忌的父親去世較早,他與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家中長大。高士廉本人喜好文史,有才華。這樣的家庭背景讓長孫氏兄妹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長孫無忌的妹妹嫁給李世民,即後來的長孫皇後。長孫無忌又與李世民年齡相仿,二人從小交往友善,妹妹嫁給李世民後,兩人關係更加親密。
費正清、崔瑞德在《劍橋中國隋唐史》提及長孫無忌時,說他是“在整個太宗時期,他最親密和最信任的顧問之一是他的內兄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和太宗的終生友誼和合作以及和太宗的姻親關係,使他特別受到太宗的器重和成為群臣及顧問中的最有影響的人物”。曾有人密奏太宗告長孫無忌權力過大可能引發尾大不掉的後果。李世民毫無保留地把這封密疏給長孫無忌看,又對百官說:“無忌有大功於我李家,朕諸子皆弱,現在委託給無忌,朕內中非常放心。疏間親,新間舊,是不順之舉,朕所不取也。”同年,李世民進行祭祀禮,下命功臣裴寂與長孫無忌兩人和他一起同立於皇帝的專車上。
由於受到唐太宗特殊信賴,長孫無忌不但在貞觀時期發揮了特殊作用,且受託輔佐高宗,成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就其才能而論,他在貞觀的名將良相中算不上出類拔萃;在軍事方麵有一定見地,但並不是那種統領千軍萬馬上戰場的帥才。李世民對他了解得很:“聰明鑑悟,雅有武略”,“總兵打仗,非其所長。”但他在初唐發生過的兩次重大儲君更替事件脫穎而出:一次是玄武門之變,另一次是李治越次成為太子。在這兩次關乎大唐命運的事件中,他都和李世民堅定地站在同一立場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尤其後一次,他所施加的影響力更是無人能及。
從李氏父子起兵叛隋到建立唐朝,再到統一天下,長孫無忌一直追隨李世民,陪伴他走完漫漫貞觀路。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的兵變中,長孫無忌稱得上是首功之人。在政變過程中,他立場穩定,盡職盡責,奔波聯絡。這場政變是李世民一生的轉折,倘若沒有成功,他就會在歷史上留下背叛父兄的千古罵名。因此他把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看成論功的重要指標。盡管決策上房、杜二人作用更大,但沒有長孫無忌,隻怕一切無從談起。因此李世民在臨死前仍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長孫無忌在玄武門兵變中表現出不凡的才能與膽識,李世民即帝位後,他在一些重大事務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貞觀元年時,突厥因天災人禍,內部矛盾激化,多部反叛,實力大衰,朝廷中許多大臣請求乘機出兵攻打突厥,但唐與突厥不久前剛訂立盟約,李世民正猶豫。長孫無忌力陳道理:“虜(突厥)不犯塞而棄信勞民,非王者之師也。”方才使李世民避免做出錯誤的決策。
長孫無忌的才能毋庸置疑。但他在貞觀朝權重無比、恩寵無匹的特殊地位是否與他是唐太宗的妻兄有關,對此歷史學家紛說不一。但可以肯定長孫無忌身兼外戚和元勛的雙重身份,一向比較注意避嫌。這一點比漢朝的外戚們好得多。他對權力過大的結果有清醒認識,不輕易接受李世民的封賞。貞觀七年,朝廷冊拜長孫無忌為司空,他固辭不受,表示自己以外戚任三公,會有私親得官的物議。
另有一點很可貴,他敢於對皇帝說“不”。
唐太宗不顧許多大臣的反對實行周代的分封製,貞觀十一年,詔令以荊州都督荊王元景為首的二十一名親王和以趙州刺史長孫無忌為首的十四名功臣為世襲刺史。侍禦史馬周和太子左庶子於誌寧冒死諫諍,唐太宗無動於衷。最後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被封功臣呈遞了抗封的表文,長孫無忌又通過自己的兒媳長樂公主再三向唐太宗請求,唐太宗才不得不“詔停世到刺史。”
難怪李世民自己說:“漢光武得鄧禹,門人益親。今我有玄齡,猶禹也。在世民帷幄中,既策劃平天下事,又為世民潛結死士,擴大實力,以為他日非常之用。故玄齡於世民必以帝王期之,此所以世民自比於劉秀,而以玄齡比於鄧禹也。”
貴戚豪族英冠人傑
在整個太宗時期,他最親密和最信任的顧問之一是他的內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和太宗的終生友誼和合作以及和太宗的姻親關係,使他特別受到太宗的器重和成為群臣及顧問中的最有影響的人物。
——費正清、崔瑞德
唐,無疑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容易讓人心潮澎湃的一個。唐朝時的中國繁榮昌盛,四海歸一,影響及於後世,如今海外華人聚居區大都叫唐人銜。古人雲:欲成就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至今,那個時代英雄們的名字,如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齡等還被後人廣為傳頌。但是在李世民眼裏,他才是最大的功臣——他就是淩煙閣中的第一功臣長孫無忌。
李世民手下能臣名將眾多,僅淩煙閣的畫像中有巨大貢獻的就有24位之多,長孫無忌被列在第一位,從與唐太宗的關係看是太宗絕對信任的寵臣。長孫無忌的父親去世較早,他與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家中長大。高士廉本人喜好文史,有才華。這樣的家庭背景讓長孫氏兄妹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長孫無忌的妹妹嫁給李世民,即後來的長孫皇後。長孫無忌又與李世民年齡相仿,二人從小交往友善,妹妹嫁給李世民後,兩人關係更加親密。
費正清、崔瑞德在《劍橋中國隋唐史》提及長孫無忌時,說他是“在整個太宗時期,他最親密和最信任的顧問之一是他的內兄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和太宗的終生友誼和合作以及和太宗的姻親關係,使他特別受到太宗的器重和成為群臣及顧問中的最有影響的人物”。曾有人密奏太宗告長孫無忌權力過大可能引發尾大不掉的後果。李世民毫無保留地把這封密疏給長孫無忌看,又對百官說:“無忌有大功於我李家,朕諸子皆弱,現在委託給無忌,朕內中非常放心。疏間親,新間舊,是不順之舉,朕所不取也。”同年,李世民進行祭祀禮,下命功臣裴寂與長孫無忌兩人和他一起同立於皇帝的專車上。
由於受到唐太宗特殊信賴,長孫無忌不但在貞觀時期發揮了特殊作用,且受託輔佐高宗,成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就其才能而論,他在貞觀的名將良相中算不上出類拔萃;在軍事方麵有一定見地,但並不是那種統領千軍萬馬上戰場的帥才。李世民對他了解得很:“聰明鑑悟,雅有武略”,“總兵打仗,非其所長。”但他在初唐發生過的兩次重大儲君更替事件脫穎而出:一次是玄武門之變,另一次是李治越次成為太子。在這兩次關乎大唐命運的事件中,他都和李世民堅定地站在同一立場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尤其後一次,他所施加的影響力更是無人能及。
從李氏父子起兵叛隋到建立唐朝,再到統一天下,長孫無忌一直追隨李世民,陪伴他走完漫漫貞觀路。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的兵變中,長孫無忌稱得上是首功之人。在政變過程中,他立場穩定,盡職盡責,奔波聯絡。這場政變是李世民一生的轉折,倘若沒有成功,他就會在歷史上留下背叛父兄的千古罵名。因此他把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看成論功的重要指標。盡管決策上房、杜二人作用更大,但沒有長孫無忌,隻怕一切無從談起。因此李世民在臨死前仍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長孫無忌在玄武門兵變中表現出不凡的才能與膽識,李世民即帝位後,他在一些重大事務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貞觀元年時,突厥因天災人禍,內部矛盾激化,多部反叛,實力大衰,朝廷中許多大臣請求乘機出兵攻打突厥,但唐與突厥不久前剛訂立盟約,李世民正猶豫。長孫無忌力陳道理:“虜(突厥)不犯塞而棄信勞民,非王者之師也。”方才使李世民避免做出錯誤的決策。
長孫無忌的才能毋庸置疑。但他在貞觀朝權重無比、恩寵無匹的特殊地位是否與他是唐太宗的妻兄有關,對此歷史學家紛說不一。但可以肯定長孫無忌身兼外戚和元勛的雙重身份,一向比較注意避嫌。這一點比漢朝的外戚們好得多。他對權力過大的結果有清醒認識,不輕易接受李世民的封賞。貞觀七年,朝廷冊拜長孫無忌為司空,他固辭不受,表示自己以外戚任三公,會有私親得官的物議。
另有一點很可貴,他敢於對皇帝說“不”。
唐太宗不顧許多大臣的反對實行周代的分封製,貞觀十一年,詔令以荊州都督荊王元景為首的二十一名親王和以趙州刺史長孫無忌為首的十四名功臣為世襲刺史。侍禦史馬周和太子左庶子於誌寧冒死諫諍,唐太宗無動於衷。最後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被封功臣呈遞了抗封的表文,長孫無忌又通過自己的兒媳長樂公主再三向唐太宗請求,唐太宗才不得不“詔停世到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