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和名家一起經歷唐朝盛典 作者:邢群麟+楊艷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玄武門在唐代多次政變中均處於關鍵地位,誰能控製它,就容易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取得勝利,因此乃兵家必爭之地。
——陳寅恪
窗外,月光輕瀉,霧靄繚繞。空曠的楸木棋盤上好似覆蓋了一層霜雪,那些黑白棋子在月光下瑩瑩閃亮,燦若星河。李世民手執一子與虯髯客對弈棋盤之上。虯髯客善相麵,自認有天下之份,而且也有打天下的誌向。他從李靖那裏聽說了李世民的一些情況,就約李靖一起赴太原找李世民下棋,實際上是去探視虛實。李世民應邀來到,虯髯客一看李世民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果真是“真龍天子”的模樣,心裏就有些吃驚。他沒等李世民坐穩,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角上的四個星位上。嘴裏還高聲大呼:“老虯四子占四方”。李世民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子,放在棋盤的天元上,朗聲道:“小子一子定幹坤!”虯髯客立即失掉與李世民爭天下之心,遠赴他地另建王國去了。李世民贏得此棋,在於對整盤棋局的把握。同樣,李世民贏得江山也是靠著對整個戰局戰事的把握。李世民審時度勢,抓住時機,策動了玄武門之變,真正實現了“一子定幹坤”。
事實上,唐代政變中有三次玄武門事變,而以李世民這一次最為著名。唐代長安宮城的設計打破了漢長安的格局,以北方為宮城重心,因此,北麵的玄武門就成了影響宮城安全的最重要關口,牽動著所有軍事家那根最敏感的神經。李世民收買禁軍將領、安插心腹親信,花了至少兩年的時間經營此地。李世民的精心布置,就是為了不時之需,這是最後一步必殺技,不到迫不得已的最後關頭,他也不想用到這一招。究其原因一則是李世民當時兵力尚弱,政變成功的機率實在微乎其微。二則出於對道德上的考慮,畢竟都是自家骨肉,無論是誰也不會斷然下手。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幹預史官隱瞞真相,將“玄武門事件”作了道德上的美化。
玄武門事件前夕,血腥已經撲麵而來,不是你搶先動手殺人,就是被別人搶先動手殺你。
李建成、李元吉設下“昆明池政變”的計劃泄露為他所知,李淵轉交傅奕的密奏亦有暗示逼他自殺之心。這一切讓李世民決定搶先動手,占了先發製人之利,也彌補了其兵力不足的弱點。《梟雄興亡錄》有這樣的比喻:“就像下圍棋一樣,全麵處於劣勢的一方,隻能緊緊咬住一個可能的機會,置生死存亡於不顧,全力搏擊,以求一逞。”
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夜裏,李世民曾召集秦王府的將領謀士來謀劃部署。李世民嘆道:“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不亦可乎!”意思很明確,李世民不想首先行動,寧願後發製人,以免背負骨肉相殘的千古罵名。尉遲敬德勸說李世民:“如果大王再猶豫不決,臣將竄身於草澤,不願留在大王身邊一同受死。”長孫無忌本來就主張武力解決蕭牆之爭,此時更是迫不及待,他甚至威脅李世民說:“如果大王不採納敬德的意見,不僅敬德要逃走,我也將隨他而去脫離秦王。”但久經沙場的李世民心裏清楚這次出兵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他猶豫不決,居然想用占卜來定吉凶。正巧幕僚張公謹從外麵進來,抓起龜殼投到地上說:“占卜是為了解決疑難。現在事態明白無疑,何必再用占卜?若占得不吉之卦,難道就停止發動?”在眾人的勸阻逼迫下,李世民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橫下一條心孤注一擲。
隨後,李世民命長孫無忌秘密召回房玄齡和杜如晦等,房、杜二人因不知道局勢的變化,回答說:“奉皇上(李淵)指令,不準再聽大王(李世民)命令,今天如果私自晉見,定被處死,所以不敢接受。”這話的意思是:如果李世民仍未作出決定,仍是空泛地商量,他們就不願奉陪了。李世民大怒,對尉遲敬德說:“房玄齡、杜如晦難道真的背叛我?”取下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你去看一下,他們如果真的不肯來,就砍下他們的人頭。”由此可見,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心已經是十分堅決了。
尉遲敬德認為此刻“不宜群行在道”,房玄齡、杜如晦見秦王這回是真的下決斷了,自然不敢怠慢,二人穿上道士服,跟隨長孫無忌暗入秦王府,尉遲敬德從另一條道至秦王府,會集於秦王府共同謀劃發動政變。
回顧李世民與李建成爭權的全過程。李建成和李元吉曾多次設計來打擊李世民的勢力,但這些計策之間不成體係,相互孤立,雖然能使李淵對他越來越疏遠,但始終沒有一次打擊能沉重致命到令他徹底垮台。而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對付李建成隻有兩次,一次是“楊文幹事件”,一次就是“玄武門事件”。這兩次都是計劃周詳,能予李建成以沉重打擊。自始至終,李世民都以一種軍事家的眼光對全局進行把握與控製。將奪權之事,當成一場戰爭來打,怎能不勝?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勝利了。但這個“弒兄挾父”的罪名終究不太光彩,而且這個問題就像一塊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在李世民的心頭,久久不肯散去……
“一日之惡”成就“三年之善”
——陳寅恪
窗外,月光輕瀉,霧靄繚繞。空曠的楸木棋盤上好似覆蓋了一層霜雪,那些黑白棋子在月光下瑩瑩閃亮,燦若星河。李世民手執一子與虯髯客對弈棋盤之上。虯髯客善相麵,自認有天下之份,而且也有打天下的誌向。他從李靖那裏聽說了李世民的一些情況,就約李靖一起赴太原找李世民下棋,實際上是去探視虛實。李世民應邀來到,虯髯客一看李世民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果真是“真龍天子”的模樣,心裏就有些吃驚。他沒等李世民坐穩,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角上的四個星位上。嘴裏還高聲大呼:“老虯四子占四方”。李世民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子,放在棋盤的天元上,朗聲道:“小子一子定幹坤!”虯髯客立即失掉與李世民爭天下之心,遠赴他地另建王國去了。李世民贏得此棋,在於對整盤棋局的把握。同樣,李世民贏得江山也是靠著對整個戰局戰事的把握。李世民審時度勢,抓住時機,策動了玄武門之變,真正實現了“一子定幹坤”。
事實上,唐代政變中有三次玄武門事變,而以李世民這一次最為著名。唐代長安宮城的設計打破了漢長安的格局,以北方為宮城重心,因此,北麵的玄武門就成了影響宮城安全的最重要關口,牽動著所有軍事家那根最敏感的神經。李世民收買禁軍將領、安插心腹親信,花了至少兩年的時間經營此地。李世民的精心布置,就是為了不時之需,這是最後一步必殺技,不到迫不得已的最後關頭,他也不想用到這一招。究其原因一則是李世民當時兵力尚弱,政變成功的機率實在微乎其微。二則出於對道德上的考慮,畢竟都是自家骨肉,無論是誰也不會斷然下手。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幹預史官隱瞞真相,將“玄武門事件”作了道德上的美化。
玄武門事件前夕,血腥已經撲麵而來,不是你搶先動手殺人,就是被別人搶先動手殺你。
李建成、李元吉設下“昆明池政變”的計劃泄露為他所知,李淵轉交傅奕的密奏亦有暗示逼他自殺之心。這一切讓李世民決定搶先動手,占了先發製人之利,也彌補了其兵力不足的弱點。《梟雄興亡錄》有這樣的比喻:“就像下圍棋一樣,全麵處於劣勢的一方,隻能緊緊咬住一個可能的機會,置生死存亡於不顧,全力搏擊,以求一逞。”
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夜裏,李世民曾召集秦王府的將領謀士來謀劃部署。李世民嘆道:“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不亦可乎!”意思很明確,李世民不想首先行動,寧願後發製人,以免背負骨肉相殘的千古罵名。尉遲敬德勸說李世民:“如果大王再猶豫不決,臣將竄身於草澤,不願留在大王身邊一同受死。”長孫無忌本來就主張武力解決蕭牆之爭,此時更是迫不及待,他甚至威脅李世民說:“如果大王不採納敬德的意見,不僅敬德要逃走,我也將隨他而去脫離秦王。”但久經沙場的李世民心裏清楚這次出兵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他猶豫不決,居然想用占卜來定吉凶。正巧幕僚張公謹從外麵進來,抓起龜殼投到地上說:“占卜是為了解決疑難。現在事態明白無疑,何必再用占卜?若占得不吉之卦,難道就停止發動?”在眾人的勸阻逼迫下,李世民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橫下一條心孤注一擲。
隨後,李世民命長孫無忌秘密召回房玄齡和杜如晦等,房、杜二人因不知道局勢的變化,回答說:“奉皇上(李淵)指令,不準再聽大王(李世民)命令,今天如果私自晉見,定被處死,所以不敢接受。”這話的意思是:如果李世民仍未作出決定,仍是空泛地商量,他們就不願奉陪了。李世民大怒,對尉遲敬德說:“房玄齡、杜如晦難道真的背叛我?”取下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你去看一下,他們如果真的不肯來,就砍下他們的人頭。”由此可見,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心已經是十分堅決了。
尉遲敬德認為此刻“不宜群行在道”,房玄齡、杜如晦見秦王這回是真的下決斷了,自然不敢怠慢,二人穿上道士服,跟隨長孫無忌暗入秦王府,尉遲敬德從另一條道至秦王府,會集於秦王府共同謀劃發動政變。
回顧李世民與李建成爭權的全過程。李建成和李元吉曾多次設計來打擊李世民的勢力,但這些計策之間不成體係,相互孤立,雖然能使李淵對他越來越疏遠,但始終沒有一次打擊能沉重致命到令他徹底垮台。而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對付李建成隻有兩次,一次是“楊文幹事件”,一次就是“玄武門事件”。這兩次都是計劃周詳,能予李建成以沉重打擊。自始至終,李世民都以一種軍事家的眼光對全局進行把握與控製。將奪權之事,當成一場戰爭來打,怎能不勝?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勝利了。但這個“弒兄挾父”的罪名終究不太光彩,而且這個問題就像一塊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在李世民的心頭,久久不肯散去……
“一日之惡”成就“三年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