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和名家一起感受漢朝氣象 作者:邢群麟+付誌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朝在文景時達到富強,到武帝時達到極盛,武帝之後,始見衰微,以至於外戚專權讓王莽揀了個便宜,於是漢朝出了“新朝”這麽個異數。農民起義,推翻王莽,赤眉軍和綠林軍功勞很大,但是兩軍中都沒有將才,因此所謂的兩個皇帝,“更始”和“建世”上台不久便被廢黜,淪為笑柄。劉秀在兩軍的征戰中,拒絕“更始”調動,並與之決裂,之後,坐收漁翁之利。
當時更始帝劉玄,立劉秀為蕭王,想召他去長安,劉秀不從。跟劉秀一起打天下的耿弇對劉秀說:“如今劉玄當皇帝,山東諸將各幹各的,劉玄的皇親國戚在長安橫行霸道,百姓反而懷念王莽,由此可見劉玄必敗,應當由您來定天下。”耿弇的預料是對的,他看清了劉玄的無能,也明白劉秀的英武,因此才說這樣的話。於是,劉秀任命他為大將軍去幽州調發十郡兵力,平定各處農民起義軍,一年之後天下初定,劉秀稱帝,又花十二年完成了統一大業。
著名史學家範文瀾評光武帝說:“這個以南陽豪強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政治上有優勢,在軍事上有謀略,再加上禁止擄掠,爭取民心,這就決定了它的必然勝利。劉秀既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自然是農民起義軍的死敵;但是他也代表著社會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他在推倒王莽的戰爭中,在削平割據的戰爭中,都起了極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對當時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
所以,他能成功是個人品質使然,也順應了歷史潮流。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盛讚光武帝,說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還說“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誇獎到如此地步。不過,總的說來,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確實斐然。比起武帝的窮兵黷武,光武帝劉秀則大施仁政,是歷史上有名的仁義之君。王夫之說光武帝“允冠百王”,應該是從統治方略上講的,因為“民易動而難靜,而亂世之民為甚”,光武帝可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使天下晏然,的確不簡單,從這裏也可見其統治有方。遺憾的是漢朝史家對光武隻是盛讚,卻沒有留下其安撫民眾的治國策略,可算是一大遺憾。王夫之說“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則是稱讚他逃脫了某種歷史怪圈,夏商周三代後,人物品質每況愈下,竟能發現劉秀這樣的人物,因此可能覺得他是異類,對其讚譽有加。也可理解為中國歷史上,家庭旺盛能堅持三代已屬不易,後輩總是在前輩積累之下,毀滅於驕奢淫逸。劉秀能取天下,也確實不易。
劉秀在位期間,做了很多為人稱道的事情,而且他的個人品性卓然不群,所以才能使得東漢前八十年能繁榮富強。
劉秀早年“勤於稼穡”,就是喜歡種菜,這個習慣常被拿來開玩笑,不過幸虧他隻是勤於稼穡,因為畢竟種菜很少種出藝術家來,所以才不至於像宋徽宗那樣。作為一個皇帝,劉秀也堪稱表率,他勤政愛民,簡樸自持,雖然身為皇帝,卻沒有驕奢淫逸,好比一直以來質樸的中國農民。他隻是粗茶淡飯,而不錦衣玉食,節約簡樸,而不大興土木,別國贈品必先分賞列侯,而後自己品嚐,他看起來有時候更像一個老大哥,而不是一個皇帝。而且在我們今天看來,他是個工作狂,“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早起晚歸一直都在忙,經常與文武百官討論問題到大半夜,是個不折不扣的“夜貓子”,但是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平民特質,是以深得人們喜歡。
另外,劉秀輕徭薄賦,與民休養,恢復實行文帝時的“三十稅一”,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還大量裁減官員,歷史上記載,“十留其一”,十個要裁掉九個,可謂大刀闊斧。如果放在今天,則不敢想像。他為了減少冗餘官僚機構,合併了四百多個縣。他對待人民也十分寬厚,用金庸的話來說,劉秀表現堪稱洋洋大度。政治上,他對中央集權製度的發展也有貢獻。與高祖劉邦殺功臣不一樣,劉秀封三百功臣為列侯,給他們厚祿,卻削減他們的兵權,且不設丞相,擴大尚書台的權力。於是權力最後歸皇帝一人。《後漢書》作者的範曄評論劉秀時說:“雖身濟大業,競競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可見他在外交上“偃武修文”,毛澤東評價漢武帝劉徹影響漢家兩千年,但未能辦到“止戈為武”,而百年之後的光武帝劉秀卻辦到了。劉秀名垂千年,這應該是主要原因。
有件事值得提及,就是光武帝雖然不是十分尚武,但是當時國力強盛卻是有目共睹。建武中元二年春,“東夷倭奴國王遣使奉獻”。使者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帝賜其印綬,印即“漢倭奴國王”金印。這裏所說的倭奴王,正是其後綿延千年的日本皇室的先人,換句話說,兩千年前,日本王室就是我大漢的“倭奴”。
劉秀用人很有一套。毛澤東在看完《二十四史》之後評價劉秀,說他是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他本人才兼文武,豁達大度,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製勝。用人則更不用說,中興二十八將,大都是出自小吏、布衣、行伍。劉秀對待臣下不念舊惡、賞罰嚴明,隻要有功,是仇人也必然賞賜,隻要犯錯,是親人也必然懲罰。而且他能與將士同甘共苦,以賢名恩德懷柔天下。天下定於劉秀之手,不足為奇。
當時更始帝劉玄,立劉秀為蕭王,想召他去長安,劉秀不從。跟劉秀一起打天下的耿弇對劉秀說:“如今劉玄當皇帝,山東諸將各幹各的,劉玄的皇親國戚在長安橫行霸道,百姓反而懷念王莽,由此可見劉玄必敗,應當由您來定天下。”耿弇的預料是對的,他看清了劉玄的無能,也明白劉秀的英武,因此才說這樣的話。於是,劉秀任命他為大將軍去幽州調發十郡兵力,平定各處農民起義軍,一年之後天下初定,劉秀稱帝,又花十二年完成了統一大業。
著名史學家範文瀾評光武帝說:“這個以南陽豪強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政治上有優勢,在軍事上有謀略,再加上禁止擄掠,爭取民心,這就決定了它的必然勝利。劉秀既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自然是農民起義軍的死敵;但是他也代表著社會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他在推倒王莽的戰爭中,在削平割據的戰爭中,都起了極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對當時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
所以,他能成功是個人品質使然,也順應了歷史潮流。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盛讚光武帝,說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還說“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誇獎到如此地步。不過,總的說來,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確實斐然。比起武帝的窮兵黷武,光武帝劉秀則大施仁政,是歷史上有名的仁義之君。王夫之說光武帝“允冠百王”,應該是從統治方略上講的,因為“民易動而難靜,而亂世之民為甚”,光武帝可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使天下晏然,的確不簡單,從這裏也可見其統治有方。遺憾的是漢朝史家對光武隻是盛讚,卻沒有留下其安撫民眾的治國策略,可算是一大遺憾。王夫之說“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則是稱讚他逃脫了某種歷史怪圈,夏商周三代後,人物品質每況愈下,竟能發現劉秀這樣的人物,因此可能覺得他是異類,對其讚譽有加。也可理解為中國歷史上,家庭旺盛能堅持三代已屬不易,後輩總是在前輩積累之下,毀滅於驕奢淫逸。劉秀能取天下,也確實不易。
劉秀在位期間,做了很多為人稱道的事情,而且他的個人品性卓然不群,所以才能使得東漢前八十年能繁榮富強。
劉秀早年“勤於稼穡”,就是喜歡種菜,這個習慣常被拿來開玩笑,不過幸虧他隻是勤於稼穡,因為畢竟種菜很少種出藝術家來,所以才不至於像宋徽宗那樣。作為一個皇帝,劉秀也堪稱表率,他勤政愛民,簡樸自持,雖然身為皇帝,卻沒有驕奢淫逸,好比一直以來質樸的中國農民。他隻是粗茶淡飯,而不錦衣玉食,節約簡樸,而不大興土木,別國贈品必先分賞列侯,而後自己品嚐,他看起來有時候更像一個老大哥,而不是一個皇帝。而且在我們今天看來,他是個工作狂,“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早起晚歸一直都在忙,經常與文武百官討論問題到大半夜,是個不折不扣的“夜貓子”,但是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平民特質,是以深得人們喜歡。
另外,劉秀輕徭薄賦,與民休養,恢復實行文帝時的“三十稅一”,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還大量裁減官員,歷史上記載,“十留其一”,十個要裁掉九個,可謂大刀闊斧。如果放在今天,則不敢想像。他為了減少冗餘官僚機構,合併了四百多個縣。他對待人民也十分寬厚,用金庸的話來說,劉秀表現堪稱洋洋大度。政治上,他對中央集權製度的發展也有貢獻。與高祖劉邦殺功臣不一樣,劉秀封三百功臣為列侯,給他們厚祿,卻削減他們的兵權,且不設丞相,擴大尚書台的權力。於是權力最後歸皇帝一人。《後漢書》作者的範曄評論劉秀時說:“雖身濟大業,競競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可見他在外交上“偃武修文”,毛澤東評價漢武帝劉徹影響漢家兩千年,但未能辦到“止戈為武”,而百年之後的光武帝劉秀卻辦到了。劉秀名垂千年,這應該是主要原因。
有件事值得提及,就是光武帝雖然不是十分尚武,但是當時國力強盛卻是有目共睹。建武中元二年春,“東夷倭奴國王遣使奉獻”。使者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帝賜其印綬,印即“漢倭奴國王”金印。這裏所說的倭奴王,正是其後綿延千年的日本皇室的先人,換句話說,兩千年前,日本王室就是我大漢的“倭奴”。
劉秀用人很有一套。毛澤東在看完《二十四史》之後評價劉秀,說他是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他本人才兼文武,豁達大度,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製勝。用人則更不用說,中興二十八將,大都是出自小吏、布衣、行伍。劉秀對待臣下不念舊惡、賞罰嚴明,隻要有功,是仇人也必然賞賜,隻要犯錯,是親人也必然懲罰。而且他能與將士同甘共苦,以賢名恩德懷柔天下。天下定於劉秀之手,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