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祿很小就擔起了供家灶門燒火的重擔。在這個地方打柴可不容易。人們習慣上把打柴叫拾柴,意思是一棵一棵拾來的。其實也不是拾柴,而是刨柴,是刨草皮。山上本來長的柴草就不多,即便有一些柴草也早被人割羊啃隻剩下一些貼著地皮長的草皮。孩子們就用鎬刨這些草皮回家供灶。草皮小,不能捆,隻能放在笆拉裏往家背。當地人管籮筐叫笆拉,也叫花簍。梁萬祿能吃苦又勤快,天天刨的草皮總能供上燒的。農活忙的時候,還要幫助大人幹農活。
到冬天,農活少了,教書先生就開私塾館,教孩子識字。梁泰不識字,吃了不少虧。梁泰決心讓梁萬祿念書。可是從春到秋,從種到收實在太忙,梁泰就讓梁萬祿利用冬閑的時間讀書。這樣梁萬祿小時候前前後後念三個冬天的書。梁萬祿從小聰明,頭兩個冬天就念完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還抽時間讀了《名賢集》。百家姓、三字經和千字文不僅背的滾瓜爛熟,每一句話都了解的很深透,每個典故都記得很清楚。梁萬祿對‘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句特性喜歡。回家向爸爸媽媽說,自己長大了也去作將為相,光宗耀祖。梁泰說,我不盼望你當什麽將相,你能識字,不受別人欺辱,不受窩囊氣就可以了。第三個冬天開始讀四書,讀完了《大學》和《中庸》。梁萬祿對《大學》開篇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表達的崇尚高貴品德、革除舊習,達到善的最高境界的思想和第三段‘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非常推崇。回到家裏,就向父母說這些思想和理論。梁泰說“這些事我也聽不懂,你自己懂了就行了,你怎麽做,那是你自己長大以後的事,不過,到啥時候,都不要忘記做人的本分,不能坑人害人,多做善事。從書中,明白一些做人道理,對你的一生都是有用的。眼下就是讓你多識字,不受別人矇騙,不受別人欺負。不要像我們老兩口子,大字不識,做個瞪眼瞎。別人矇騙我們,我們也不知道,別人欺負我們,我們也隻能忍受。”
因為家裏窮,念了三個冬天的書,梁萬祿再也不能上學了,可是讀書學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梁萬祿把四書的《論語》二十篇和《孟子》七篇借來抄下來,自己利用早晚時間讀。讀不懂的就記下來抽時間找人問。唐山有位老秀才叫做曾憲全,飽讀四書,當過私塾先生。梁萬祿問題積攢多了,就牽著毛驢,馱一些農家產品去找曾老先生請教。曾老先生見一個農村孩子這麽執著的自學,非常喜歡,每次都詳細講解梁萬祿提出的問題。梁泰看著兒子這麽勤勤懇懇的學習,心裏非常高興,也為自己沒錢供孩子繼續念書而感到內疚。對梁萬祿從家裏帶農產品去看望曾憲全老先生,非常支持,盡量把家裏最好的最新的產品帶上。
梁萬祿冬天上學的時候還學了一手好算盤。加減法和乘法運算打的非常熟練。除法,不僅會打歸,而且還學會了打飛歸。歸,也稱作九歸或歸除,其實就是一位除數的除法,飛歸就是兩位除數的除法。算盤做加減法最方便,做乘法就不是很方便了。做除法,不僅難度大,要記住大量口訣,也非常不方便。會打一位除數的歸就不錯了,會兩位除數的飛歸,就很難。一般會打算盤的人都不會打飛歸。梁萬祿不僅會打十進位運算,還會打十六進位運算。容積,例如升、鬥、石,都是十進位;可是用秤秤東西,都是十六兩一斤,是十六進位,因而十六進位也是常用的數製。算盤中每個杆上的算盤珠表示一位數字。上欄兩個珠,每個珠表示5,下欄五個珠,每個珠表示1,這樣上下兩欄七個珠可以表示的最大數是15。這正是十六進位中一位數的最大數字。這樣的算盤滿足了十六進位數運算的要求。如果進行十進位運算,不用最上邊和最下邊兩個數字就行了。這樣的算盤是十進位和十六進位運算兼容的運算工具。平時說的‘半斤八兩一個樣’,說的就是十六兩一斤的情況。還有,人們常說的表示把責任推得幹幹淨淨的話:‘一推六二五’,就是從在算盤上打飛歸時的一句口訣‘一退六二五’演變而來的。這個口訣的意思是1被16除,得0.0625。直接意思是去掉被除數中的一個1,在商中相應位置加上625。利用‘一退六二五’這個口訣就簡潔地解決了除數為16的除法運算。如果是2被16除,就做兩次‘一退六二五’,把兩個625相加,如果是34被16除,就做7次‘一退六二五’,先把4個625相加,左移一位,再把三個625相加。這樣,複雜的除法就變成了簡單的加法了。
小小的梁萬祿學會了利用算盤打加減乘法、歸除和飛歸,非常高興。回到家裏跟爸爸媽媽說:“這回好了,我什麽都會算了。以後再算什麽就不發愁了。”梁泰一聽就笑了,說:“什麽都會算了?我不會打算盤,可是我想不會那麽容易。”梁萬祿說:“爸爸不信就出個題,讓我算算。”梁泰說:“那你就算算咱們家南山坡上那幾塊壩節子地有幾分幾厘。”梁萬祿想了想,說“算麵積要知道長寬,長乘寬就是麵積,長十六短十五,不多不少整一畝。一畝十分,一分十厘。每塊底麵積相加就是總麵積。可是我知不道每塊壩節子地的長和寬哪。”梁泰說:“你自己拿個繩去量呀。”梁萬祿馬上就要拿繩去量,可是又不去了,心想,那些壩節子什麽行狀都有,根本量不出長和寬來。梁萬祿說:“那壩節子地麵積沒法算,啥樣行狀的都有。”梁泰說,辦法肯定有,就是你不會。你好好留心學吧。梁萬祿說:“好,我一定學會計算土地的方法。你再出個別樣的有數的題,我準會算。”梁泰出題還是張口就來,“我說個簡單的。糧食囤子,5尺底7尺高,裏麵裝滿了糧食。囤子上邊糧食滿尖。你算算,如果裏麵裝的是玉米。這一囤子有幾石幾鬥幾升。”梁萬祿當然知道,5尺底是囤子底的直徑為5尺,滿尖是指囤子尖高到不能再高的時候的高度。梁萬祿也知道先算出囤子中糧食的體積,再用鬥的容積除,就能算出這囤子裏有多少糧食了。可是,這圓柱體的體積如何算?那囤頂體積如何算?鬥的容積是多少?這些梁萬祿都不知道。梁萬祿又卡住了,隻好不好意思地說:“爸爸,這個題,兒子也不會算。”梁萬祿的媽媽,在旁邊說了一句簡單可是讓梁萬祿非常驚奇的話,“那囤子裏裝的若不是玉米而是黍子呢,能有多少糧食?”梁萬祿問:“同樣的囤子,玉米和黍子,還能不一般多?”梁萬祿的媽媽說:“對呀。你留心看看,黍子的囤尖沒有玉米囤尖那麽高。黍子滑,玉米不滑,囤尖高度不一樣。”這下樑萬祿更傻眼了。就是這麽簡單一個糧食囤子竟有這麽多學問,自己學的真是差遠了。梁萬祿說:“爸爸,媽媽,兒子知道錯了,兒子一定再加用心學習。”第二天,梁萬祿到私塾館,等沒有人的時候,悄悄問先生:“先生不是說,會打加減乘法和歸除,什麽都能算了嗎?怎麽我爸爸出了兩個簡單問題我都不會算哪。”先生問了什麽問題,聽後笑了,說:“我說會了這四樣算盤打法什麽都能算,可是不等於你會算。從能算到會算,還要解決方法問題。這四種算盤打法是四種基本算法,計算具體問題還要會不同方法,然後利用這四種基本算法進行計算。我給你出個主意,有本叫做《農家算數》書,你買來好好讀一讀,解決這些問題方法都解決了。”不久,梁萬祿真的掌握了農家院人需要的各種算法,算盤用的也自如了。誰家有什麽要計算的問題,梁萬祿到那裏問一問,看一看量一量,用算盤一扒拉就算出來了。
到冬天,農活少了,教書先生就開私塾館,教孩子識字。梁泰不識字,吃了不少虧。梁泰決心讓梁萬祿念書。可是從春到秋,從種到收實在太忙,梁泰就讓梁萬祿利用冬閑的時間讀書。這樣梁萬祿小時候前前後後念三個冬天的書。梁萬祿從小聰明,頭兩個冬天就念完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還抽時間讀了《名賢集》。百家姓、三字經和千字文不僅背的滾瓜爛熟,每一句話都了解的很深透,每個典故都記得很清楚。梁萬祿對‘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句特性喜歡。回家向爸爸媽媽說,自己長大了也去作將為相,光宗耀祖。梁泰說,我不盼望你當什麽將相,你能識字,不受別人欺辱,不受窩囊氣就可以了。第三個冬天開始讀四書,讀完了《大學》和《中庸》。梁萬祿對《大學》開篇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表達的崇尚高貴品德、革除舊習,達到善的最高境界的思想和第三段‘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非常推崇。回到家裏,就向父母說這些思想和理論。梁泰說“這些事我也聽不懂,你自己懂了就行了,你怎麽做,那是你自己長大以後的事,不過,到啥時候,都不要忘記做人的本分,不能坑人害人,多做善事。從書中,明白一些做人道理,對你的一生都是有用的。眼下就是讓你多識字,不受別人矇騙,不受別人欺負。不要像我們老兩口子,大字不識,做個瞪眼瞎。別人矇騙我們,我們也不知道,別人欺負我們,我們也隻能忍受。”
因為家裏窮,念了三個冬天的書,梁萬祿再也不能上學了,可是讀書學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梁萬祿把四書的《論語》二十篇和《孟子》七篇借來抄下來,自己利用早晚時間讀。讀不懂的就記下來抽時間找人問。唐山有位老秀才叫做曾憲全,飽讀四書,當過私塾先生。梁萬祿問題積攢多了,就牽著毛驢,馱一些農家產品去找曾老先生請教。曾老先生見一個農村孩子這麽執著的自學,非常喜歡,每次都詳細講解梁萬祿提出的問題。梁泰看著兒子這麽勤勤懇懇的學習,心裏非常高興,也為自己沒錢供孩子繼續念書而感到內疚。對梁萬祿從家裏帶農產品去看望曾憲全老先生,非常支持,盡量把家裏最好的最新的產品帶上。
梁萬祿冬天上學的時候還學了一手好算盤。加減法和乘法運算打的非常熟練。除法,不僅會打歸,而且還學會了打飛歸。歸,也稱作九歸或歸除,其實就是一位除數的除法,飛歸就是兩位除數的除法。算盤做加減法最方便,做乘法就不是很方便了。做除法,不僅難度大,要記住大量口訣,也非常不方便。會打一位除數的歸就不錯了,會兩位除數的飛歸,就很難。一般會打算盤的人都不會打飛歸。梁萬祿不僅會打十進位運算,還會打十六進位運算。容積,例如升、鬥、石,都是十進位;可是用秤秤東西,都是十六兩一斤,是十六進位,因而十六進位也是常用的數製。算盤中每個杆上的算盤珠表示一位數字。上欄兩個珠,每個珠表示5,下欄五個珠,每個珠表示1,這樣上下兩欄七個珠可以表示的最大數是15。這正是十六進位中一位數的最大數字。這樣的算盤滿足了十六進位數運算的要求。如果進行十進位運算,不用最上邊和最下邊兩個數字就行了。這樣的算盤是十進位和十六進位運算兼容的運算工具。平時說的‘半斤八兩一個樣’,說的就是十六兩一斤的情況。還有,人們常說的表示把責任推得幹幹淨淨的話:‘一推六二五’,就是從在算盤上打飛歸時的一句口訣‘一退六二五’演變而來的。這個口訣的意思是1被16除,得0.0625。直接意思是去掉被除數中的一個1,在商中相應位置加上625。利用‘一退六二五’這個口訣就簡潔地解決了除數為16的除法運算。如果是2被16除,就做兩次‘一退六二五’,把兩個625相加,如果是34被16除,就做7次‘一退六二五’,先把4個625相加,左移一位,再把三個625相加。這樣,複雜的除法就變成了簡單的加法了。
小小的梁萬祿學會了利用算盤打加減乘法、歸除和飛歸,非常高興。回到家裏跟爸爸媽媽說:“這回好了,我什麽都會算了。以後再算什麽就不發愁了。”梁泰一聽就笑了,說:“什麽都會算了?我不會打算盤,可是我想不會那麽容易。”梁萬祿說:“爸爸不信就出個題,讓我算算。”梁泰說:“那你就算算咱們家南山坡上那幾塊壩節子地有幾分幾厘。”梁萬祿想了想,說“算麵積要知道長寬,長乘寬就是麵積,長十六短十五,不多不少整一畝。一畝十分,一分十厘。每塊底麵積相加就是總麵積。可是我知不道每塊壩節子地的長和寬哪。”梁泰說:“你自己拿個繩去量呀。”梁萬祿馬上就要拿繩去量,可是又不去了,心想,那些壩節子什麽行狀都有,根本量不出長和寬來。梁萬祿說:“那壩節子地麵積沒法算,啥樣行狀的都有。”梁泰說,辦法肯定有,就是你不會。你好好留心學吧。梁萬祿說:“好,我一定學會計算土地的方法。你再出個別樣的有數的題,我準會算。”梁泰出題還是張口就來,“我說個簡單的。糧食囤子,5尺底7尺高,裏麵裝滿了糧食。囤子上邊糧食滿尖。你算算,如果裏麵裝的是玉米。這一囤子有幾石幾鬥幾升。”梁萬祿當然知道,5尺底是囤子底的直徑為5尺,滿尖是指囤子尖高到不能再高的時候的高度。梁萬祿也知道先算出囤子中糧食的體積,再用鬥的容積除,就能算出這囤子裏有多少糧食了。可是,這圓柱體的體積如何算?那囤頂體積如何算?鬥的容積是多少?這些梁萬祿都不知道。梁萬祿又卡住了,隻好不好意思地說:“爸爸,這個題,兒子也不會算。”梁萬祿的媽媽,在旁邊說了一句簡單可是讓梁萬祿非常驚奇的話,“那囤子裏裝的若不是玉米而是黍子呢,能有多少糧食?”梁萬祿問:“同樣的囤子,玉米和黍子,還能不一般多?”梁萬祿的媽媽說:“對呀。你留心看看,黍子的囤尖沒有玉米囤尖那麽高。黍子滑,玉米不滑,囤尖高度不一樣。”這下樑萬祿更傻眼了。就是這麽簡單一個糧食囤子竟有這麽多學問,自己學的真是差遠了。梁萬祿說:“爸爸,媽媽,兒子知道錯了,兒子一定再加用心學習。”第二天,梁萬祿到私塾館,等沒有人的時候,悄悄問先生:“先生不是說,會打加減乘法和歸除,什麽都能算了嗎?怎麽我爸爸出了兩個簡單問題我都不會算哪。”先生問了什麽問題,聽後笑了,說:“我說會了這四樣算盤打法什麽都能算,可是不等於你會算。從能算到會算,還要解決方法問題。這四種算盤打法是四種基本算法,計算具體問題還要會不同方法,然後利用這四種基本算法進行計算。我給你出個主意,有本叫做《農家算數》書,你買來好好讀一讀,解決這些問題方法都解決了。”不久,梁萬祿真的掌握了農家院人需要的各種算法,算盤用的也自如了。誰家有什麽要計算的問題,梁萬祿到那裏問一問,看一看量一量,用算盤一扒拉就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