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瓦爾德·蒂利的母親將1915年1月8日的《每日鏡報》寄給了他——由當時在佛蘭德的倫敦步兵旅第5營的普拉格斯特裏特·沃德轉交——在熱線欄目“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小組:英國和德國士兵合影”中,用整個版麵刊登了這些轟動照片中的一張。照片下麵的解釋沒有一絲歪曲,沒有一絲編造,沒有一絲誇張,就是客觀地報導發生了什麽事情。在聖誕節,敵人成了好朋友,因為英國人和德國人一致同意聖誕節實現非官方停戰。
奧斯瓦爾德·蒂利幾個月以後,即1915年4月30日陣亡了,當時才19歲。
除了聖誕停戰的簡短報導,還有參與者的信件也不加評論而刊出,往往是匿名的,不提姓名,為了不給在暗中守侯的檢查官提供檢查的理由,但卻向也在看這張照片的敵人透露了軍銜或陣地。
盡管如此,英國報紙的某些編輯還是寫了自己的想法,那些社論寫得令人十分驚訝,下一章還會介紹。
自發和直接參與聖誕停戰的德國人給他們家屬寫信,內容跟英國人及法國人差不多,雖然目擊者們的某些帶有相應細節——唱歌、蠟燭、交換禮物、不開槍——的報導在德國報紙上刊登了一二天,但必須告之,是以什麽登記號碼被最高檢查機關批準的。
後來德國從上下達命令,對前線發生的事要保持緘默,檢查機構便斷然禁止繼續發表相關內容,所以為後代隻留下了像孔策中尉的日記那樣的官方文件。由於在德國人的筆記中,這一不允許的和平也不允許有重要地位,因此和平在他們的筆記中被壓縮成幹巴巴的幾行字——從集體記憶中被熄滅了,這正是那些害怕和平會重複的人的意圖。
盡管德國士兵也拍攝了和平景象,但由於人們過分服從命令而沒有照片發表。一個誌願兵的信表達了多數人的感受,此信刊登在1914年12月31日的《法蘭克福日報》上,作者至少很大程度上間接介紹了這一事件:“那是一個寧靜的平安夜,我們的聖誕樹在閃爍發光,一直照到法國部隊的陣地上,就像一種希望之光,解脫了一切人間的煩惱。這就是我們的聖誕節,沒有人會在他的一生中忘記的聖誕節,這是它在這次戰爭中新的意義,我們大家在這次戰爭中認識到的新的意義:對德意誌性格至高無上的信仰。”
隻有戰爭才有這種至高無上,隻有戰爭才使這種性格顯得有人性。將軍們和陸軍元帥們需要像這個年輕的法蘭克福人那樣的信仰者,隻有他們才能將戰爭進行下去,高級軍人的利益和公眾輿論中的高級先生們的利益是一樣的,他們的事情都需要英雄,是這一點把他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1915年1月,報上發表了一個士兵躺在戰壕裏的照片,當然是一個德國士兵。他微笑地躺在佛蘭德戰場上,好像在睡覺,而且還在做夢,馬上就會醒的。大家看了照片都很感動,後來經檢查官指出,編輯部才知道,這個士兵永遠在睡覺。檢查官告知,在家鄉的後方應該發表敵人死亡的照片,必須引起重視。
在法國的報紙上寫著,盡管德國人在聖誕節開始唱歌,可是勇敢的法國士兵卻大聲喊道:“閉上鳥嘴,德國豬!”這一喊,“形勢就很明朗了”。這也是一則遠離真相的報導。而事實是3個巴伐利亞兵團,即第12兵團、第15兵團和第20兵團同時和法國人聯誼及友好相處。雙方一致在兵團日誌中記錄了停戰事件,理由當然是為了掩埋死者。而法國人參與聯誼的至少有10個兵團,他們守在南部索姆河畔的有關戰區。對這一切,報紙上隻字未提,而且在《軍事行動報導》中也隻字未提,或者幾乎沒有任何報導。
為什麽在英國會有這麽多關於聖誕停戰的照片和素描呢?僅僅是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情緒?這樣做不損害任何人,很合聖誕節的時宜,能有利於推銷?當然,主要還是因為照片和素描適應了大不列顛設想:整個戰爭是一場龐大的、曾經極為血腥的、但最終還是君子之間的公平遊戲。因此他們也樂於看到廝殺有一個間歇。
在德國,萊比錫的《克雷姆宇宙》雜誌發表了惡意的評論,他們也有機會向讀者展現3張關於無人區友好聯誼活動的插圖。這3張插圖中,一張是轉載《天體》的,一張是轉載《版畫》的,還有一張是轉載《倫敦新聞畫報》的。這3張插圖是在倫敦根據信件中的內容畫的,作者作了重新塑造。有一幅圖描繪了這樣一個場麵:一個戴尖頂頭盔的德國軍官在為一組駐紮在雪地裏的英國人和德國人拍照,他們手裏拿著酒杯和酒瓶,揮動著聖誕樹枝,顯然心情極好。有一幅圖可以看到前麵描述過的共同追趕兔子的場麵;另一幅可以看到其中的一個閑聊場麵。在這些素描中,敵我雙方都顯得很輕鬆,吸菸、喝酒、握手,有一個人甚至在看報。
一切都很平和,應該說沒有一點可以讓皇帝手下的那位檢查官滿意的,但是他很喜歡素描下麵的文字說明,所以同意發表:“1914年戰爭中的聖誕節,英國的幾家大型雜誌從戰爭爆發以來,在卑視和謾罵‘德國蠻子’時作出過驚人的貢獻,他們在聖誕節的那一期發表了一係列圖片,明顯地讓人注意到和以前的態度不一樣,因為所有的圖片都清一色地顯示了英國的紳士們突然和‘德國蠻子’親密地友好起來。我們在此發表幾幅充滿想像的素描,讓我們的讀者自己從英國新聞界改變了的態度中得出結論。”
奧斯瓦爾德·蒂利幾個月以後,即1915年4月30日陣亡了,當時才19歲。
除了聖誕停戰的簡短報導,還有參與者的信件也不加評論而刊出,往往是匿名的,不提姓名,為了不給在暗中守侯的檢查官提供檢查的理由,但卻向也在看這張照片的敵人透露了軍銜或陣地。
盡管如此,英國報紙的某些編輯還是寫了自己的想法,那些社論寫得令人十分驚訝,下一章還會介紹。
自發和直接參與聖誕停戰的德國人給他們家屬寫信,內容跟英國人及法國人差不多,雖然目擊者們的某些帶有相應細節——唱歌、蠟燭、交換禮物、不開槍——的報導在德國報紙上刊登了一二天,但必須告之,是以什麽登記號碼被最高檢查機關批準的。
後來德國從上下達命令,對前線發生的事要保持緘默,檢查機構便斷然禁止繼續發表相關內容,所以為後代隻留下了像孔策中尉的日記那樣的官方文件。由於在德國人的筆記中,這一不允許的和平也不允許有重要地位,因此和平在他們的筆記中被壓縮成幹巴巴的幾行字——從集體記憶中被熄滅了,這正是那些害怕和平會重複的人的意圖。
盡管德國士兵也拍攝了和平景象,但由於人們過分服從命令而沒有照片發表。一個誌願兵的信表達了多數人的感受,此信刊登在1914年12月31日的《法蘭克福日報》上,作者至少很大程度上間接介紹了這一事件:“那是一個寧靜的平安夜,我們的聖誕樹在閃爍發光,一直照到法國部隊的陣地上,就像一種希望之光,解脫了一切人間的煩惱。這就是我們的聖誕節,沒有人會在他的一生中忘記的聖誕節,這是它在這次戰爭中新的意義,我們大家在這次戰爭中認識到的新的意義:對德意誌性格至高無上的信仰。”
隻有戰爭才有這種至高無上,隻有戰爭才使這種性格顯得有人性。將軍們和陸軍元帥們需要像這個年輕的法蘭克福人那樣的信仰者,隻有他們才能將戰爭進行下去,高級軍人的利益和公眾輿論中的高級先生們的利益是一樣的,他們的事情都需要英雄,是這一點把他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1915年1月,報上發表了一個士兵躺在戰壕裏的照片,當然是一個德國士兵。他微笑地躺在佛蘭德戰場上,好像在睡覺,而且還在做夢,馬上就會醒的。大家看了照片都很感動,後來經檢查官指出,編輯部才知道,這個士兵永遠在睡覺。檢查官告知,在家鄉的後方應該發表敵人死亡的照片,必須引起重視。
在法國的報紙上寫著,盡管德國人在聖誕節開始唱歌,可是勇敢的法國士兵卻大聲喊道:“閉上鳥嘴,德國豬!”這一喊,“形勢就很明朗了”。這也是一則遠離真相的報導。而事實是3個巴伐利亞兵團,即第12兵團、第15兵團和第20兵團同時和法國人聯誼及友好相處。雙方一致在兵團日誌中記錄了停戰事件,理由當然是為了掩埋死者。而法國人參與聯誼的至少有10個兵團,他們守在南部索姆河畔的有關戰區。對這一切,報紙上隻字未提,而且在《軍事行動報導》中也隻字未提,或者幾乎沒有任何報導。
為什麽在英國會有這麽多關於聖誕停戰的照片和素描呢?僅僅是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情緒?這樣做不損害任何人,很合聖誕節的時宜,能有利於推銷?當然,主要還是因為照片和素描適應了大不列顛設想:整個戰爭是一場龐大的、曾經極為血腥的、但最終還是君子之間的公平遊戲。因此他們也樂於看到廝殺有一個間歇。
在德國,萊比錫的《克雷姆宇宙》雜誌發表了惡意的評論,他們也有機會向讀者展現3張關於無人區友好聯誼活動的插圖。這3張插圖中,一張是轉載《天體》的,一張是轉載《版畫》的,還有一張是轉載《倫敦新聞畫報》的。這3張插圖是在倫敦根據信件中的內容畫的,作者作了重新塑造。有一幅圖描繪了這樣一個場麵:一個戴尖頂頭盔的德國軍官在為一組駐紮在雪地裏的英國人和德國人拍照,他們手裏拿著酒杯和酒瓶,揮動著聖誕樹枝,顯然心情極好。有一幅圖可以看到前麵描述過的共同追趕兔子的場麵;另一幅可以看到其中的一個閑聊場麵。在這些素描中,敵我雙方都顯得很輕鬆,吸菸、喝酒、握手,有一個人甚至在看報。
一切都很平和,應該說沒有一點可以讓皇帝手下的那位檢查官滿意的,但是他很喜歡素描下麵的文字說明,所以同意發表:“1914年戰爭中的聖誕節,英國的幾家大型雜誌從戰爭爆發以來,在卑視和謾罵‘德國蠻子’時作出過驚人的貢獻,他們在聖誕節的那一期發表了一係列圖片,明顯地讓人注意到和以前的態度不一樣,因為所有的圖片都清一色地顯示了英國的紳士們突然和‘德國蠻子’親密地友好起來。我們在此發表幾幅充滿想像的素描,讓我們的讀者自己從英國新聞界改變了的態度中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