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是一名二十多歲、一頭散發、臉色沉寂的年輕人,年輕人的左首是一個背插著大刀的十五、六歲的少年,右首緊隨的則是一名英姿颯爽、銀裝素裹的少婦。
這三個人一馬當先,率領著全副武裝的騎士們向西挺進,盡管一路上顛簸坎坷,但是這些馬背上的健兒仿佛絲毫都沒有受到影響,顯示出高超的技藝。
而在這些威武的騎兵中間,夾雜著的是一輛毫不起眼的馬車。
馬車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隻是垂下了重重的簾布,讓人根本無法看清裏麵的狀況,唯一讓人好奇的是,駕車的竟然是一個失去了右手的大漢,不過馬車在大漢的手中竟然是出奇的平穩和快速,絲毫沒有拖住騎兵們行進的後腿。
“義父,我們真的就這樣前往玉門關嗎?”
秋十三郎對於眼下的軍事行動,充滿了不解。
堂堂西線的總指揮官,放下了數十萬部下和與之對決的同樣數量的敵人不管,竟然輕車簡騎的率領三千名騎兵,繞過敵軍的防線深入對手的腹地,進逼的目的地居然是固若金湯、曾經讓十萬風雨軍將士麵對內城而遺憾撤退的戰略要地——玉門關,這實在有違用兵的常理。
“少廢話,服從命令!”
作為秋風軍的統領,秋裏也同樣感到不滿。
這次西線的戰役,出乎意料的艱難,原因在於翰魯採用了草原民族傳統的戰術,將帝國軍隊擅長騎射、擅長野戰和遊擊作戰、高機動性、單位戰鬥力高超等戰術優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自己雖然在局部出其不意的小勝了兩仗,但是無關大局,於是西線形成了一種僵持的局麵。
於是,勢均力敵的雙方,在廣闊的平原上展開了拉鋸戰。
盡管武器裝備上處於劣勢的呼蘭鐵騎,在擅長大規模兵團作戰和陣地戰的風雨軍麵前沒有任何的便宜可占,但是機動性能差的後者,也同樣無可奈何於飄忽不定、打了就跑的對手。
就這樣,在緩慢的消耗中,雙方的進展都非常微弱,為了防止呼蘭騎兵突襲的風雨軍,不得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這麽多天也僅僅是進逼到酒泉和總寨一帶,連玉門關的影子都還沒有看見。
這樣的情形,當然讓立誌要雪洗前恥的秋風軍統領非常不甘心。
不過他並沒有太過於著急,因為一個有條不紊的計畫早就在心中醞釀成熟,並且在按部就班的展開,絕妙的陷阱即將設置完畢,他深信用不了一個月,就一定可以將這支呼蘭大軍消滅在玉門關之外,然後士氣高昂的勝利之師將再度兵臨城下,奪取原本早就應該奪取的戰利品。
可惜風雨並沒有給他機會,而是親自來到了前線,並且下達了這道奇怪的命令——選拔三千優秀的騎兵,秘密奔赴玉門關城下。
更令人奇怪的是,不僅風雨決定親自率領這支騎兵前去玉門關,而且還命令秋裏也必須跟隨而來。
也幸好呼蘭人經過了抗擊秋裏的那一場大戰,對於玉門關的防備力量自信異常,再加上風雨軍的主力緊緊相逼,因此並沒有在自己的後方到玉門關之間的廣闊距離部署足夠的偵騎,在風雨帶來的血衣衛高手的協助下,一路上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這些耳目,神不知鬼不覺的向呼蘭人的後方玉門關挺進。
隻是,一向自恃甚高的風雨軍公認的副統帥,此時也不得不無奈的承認,自己實在猜不透風雨葫蘆裏麵究竟賣什麽藥?
難道是想依靠這三千根本不適應攻城的騎兵,來撬開讓草原和聖龍無數男兒喋血飲恨的名關嗎?
秋裏有些好奇,有些期待,更多的則是不服氣。
不過,在遭遇屬下和義子的詰問時,以冷酷嚴厲著稱的秋風軍統領,依然非常盡責的站在了風雨的一邊,冷冷的喝斥了將士們因為疑問而產生的動搖。
“聖龍帝國的西北定涼侯,真的如同傳說中的那麽用兵如神嗎?”盡管被義父所斥責,少年的心中卻始終保持著獨立的思想。
他偷偷的回頭望了一眼奔馳中的馬車,對於這次方才第一回見麵的風雨軍統帥,少年並沒有像軍中其他將士那麽的盲目崇拜。
“義父應該是顧念朋友的情誼,方才讓這個人占據了高位吧?”
因為有救命之恩,更因為在戰場上秋裏所表現的果斷和幹練,讓少年很自然的將之視作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有這樣的想法也毫不奇怪。
而那個帶著病態,有些疲倦但是卻非常從容自若的年輕人,則讓少年首先在腦海中湧現的是“到了他的年齡,我是否也能有這樣巨大的成就?”、“他真的比義父還厲害嗎?”之類的念頭,也正由於這種下意識的比較,使得少年在感覺親切和敬仰之餘,更多的卻是好奇和疑問。
畢竟,僅僅憑藉著根本不擅長攻城的三千騎兵,突襲名聞天下的玉門關,實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不是鼎鼎大名的風雨提出來,任何人都恐怕會視之為癡人夢囈而嗤之以鼻吧?
然而,即便是戰無不勝的定涼侯,難道就可以撒豆成兵,呼風喚雨,完成天方夜譚一般的神話嗎?
正在胡思亂想的少年,突然發現馬速減緩了下來,幸好被旁邊的秋裏拉住,少年方才沒有衝過了頭。
滿臉通紅的少年,正準備向身邊的義父道歉,卻恰好看見秋裏正用一種深邃的目光注視著前方,少年順著秋裏的目光看去,卻見此行的目的地玉門關,已經近在咫尺了——
這三個人一馬當先,率領著全副武裝的騎士們向西挺進,盡管一路上顛簸坎坷,但是這些馬背上的健兒仿佛絲毫都沒有受到影響,顯示出高超的技藝。
而在這些威武的騎兵中間,夾雜著的是一輛毫不起眼的馬車。
馬車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隻是垂下了重重的簾布,讓人根本無法看清裏麵的狀況,唯一讓人好奇的是,駕車的竟然是一個失去了右手的大漢,不過馬車在大漢的手中竟然是出奇的平穩和快速,絲毫沒有拖住騎兵們行進的後腿。
“義父,我們真的就這樣前往玉門關嗎?”
秋十三郎對於眼下的軍事行動,充滿了不解。
堂堂西線的總指揮官,放下了數十萬部下和與之對決的同樣數量的敵人不管,竟然輕車簡騎的率領三千名騎兵,繞過敵軍的防線深入對手的腹地,進逼的目的地居然是固若金湯、曾經讓十萬風雨軍將士麵對內城而遺憾撤退的戰略要地——玉門關,這實在有違用兵的常理。
“少廢話,服從命令!”
作為秋風軍的統領,秋裏也同樣感到不滿。
這次西線的戰役,出乎意料的艱難,原因在於翰魯採用了草原民族傳統的戰術,將帝國軍隊擅長騎射、擅長野戰和遊擊作戰、高機動性、單位戰鬥力高超等戰術優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自己雖然在局部出其不意的小勝了兩仗,但是無關大局,於是西線形成了一種僵持的局麵。
於是,勢均力敵的雙方,在廣闊的平原上展開了拉鋸戰。
盡管武器裝備上處於劣勢的呼蘭鐵騎,在擅長大規模兵團作戰和陣地戰的風雨軍麵前沒有任何的便宜可占,但是機動性能差的後者,也同樣無可奈何於飄忽不定、打了就跑的對手。
就這樣,在緩慢的消耗中,雙方的進展都非常微弱,為了防止呼蘭騎兵突襲的風雨軍,不得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這麽多天也僅僅是進逼到酒泉和總寨一帶,連玉門關的影子都還沒有看見。
這樣的情形,當然讓立誌要雪洗前恥的秋風軍統領非常不甘心。
不過他並沒有太過於著急,因為一個有條不紊的計畫早就在心中醞釀成熟,並且在按部就班的展開,絕妙的陷阱即將設置完畢,他深信用不了一個月,就一定可以將這支呼蘭大軍消滅在玉門關之外,然後士氣高昂的勝利之師將再度兵臨城下,奪取原本早就應該奪取的戰利品。
可惜風雨並沒有給他機會,而是親自來到了前線,並且下達了這道奇怪的命令——選拔三千優秀的騎兵,秘密奔赴玉門關城下。
更令人奇怪的是,不僅風雨決定親自率領這支騎兵前去玉門關,而且還命令秋裏也必須跟隨而來。
也幸好呼蘭人經過了抗擊秋裏的那一場大戰,對於玉門關的防備力量自信異常,再加上風雨軍的主力緊緊相逼,因此並沒有在自己的後方到玉門關之間的廣闊距離部署足夠的偵騎,在風雨帶來的血衣衛高手的協助下,一路上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這些耳目,神不知鬼不覺的向呼蘭人的後方玉門關挺進。
隻是,一向自恃甚高的風雨軍公認的副統帥,此時也不得不無奈的承認,自己實在猜不透風雨葫蘆裏麵究竟賣什麽藥?
難道是想依靠這三千根本不適應攻城的騎兵,來撬開讓草原和聖龍無數男兒喋血飲恨的名關嗎?
秋裏有些好奇,有些期待,更多的則是不服氣。
不過,在遭遇屬下和義子的詰問時,以冷酷嚴厲著稱的秋風軍統領,依然非常盡責的站在了風雨的一邊,冷冷的喝斥了將士們因為疑問而產生的動搖。
“聖龍帝國的西北定涼侯,真的如同傳說中的那麽用兵如神嗎?”盡管被義父所斥責,少年的心中卻始終保持著獨立的思想。
他偷偷的回頭望了一眼奔馳中的馬車,對於這次方才第一回見麵的風雨軍統帥,少年並沒有像軍中其他將士那麽的盲目崇拜。
“義父應該是顧念朋友的情誼,方才讓這個人占據了高位吧?”
因為有救命之恩,更因為在戰場上秋裏所表現的果斷和幹練,讓少年很自然的將之視作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有這樣的想法也毫不奇怪。
而那個帶著病態,有些疲倦但是卻非常從容自若的年輕人,則讓少年首先在腦海中湧現的是“到了他的年齡,我是否也能有這樣巨大的成就?”、“他真的比義父還厲害嗎?”之類的念頭,也正由於這種下意識的比較,使得少年在感覺親切和敬仰之餘,更多的卻是好奇和疑問。
畢竟,僅僅憑藉著根本不擅長攻城的三千騎兵,突襲名聞天下的玉門關,實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不是鼎鼎大名的風雨提出來,任何人都恐怕會視之為癡人夢囈而嗤之以鼻吧?
然而,即便是戰無不勝的定涼侯,難道就可以撒豆成兵,呼風喚雨,完成天方夜譚一般的神話嗎?
正在胡思亂想的少年,突然發現馬速減緩了下來,幸好被旁邊的秋裏拉住,少年方才沒有衝過了頭。
滿臉通紅的少年,正準備向身邊的義父道歉,卻恰好看見秋裏正用一種深邃的目光注視著前方,少年順著秋裏的目光看去,卻見此行的目的地玉門關,已經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