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寫的一些德國老兵回顧“二戰”的紀實文學作品在國內陸續發表。其後我在一段時間裏沒有再把創作的筆觸伸入這個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我採訪過的老兵一個個地離世了。那些在每年聖誕節前都會和我互致問候的老人一旦停止郵寄賀卡,往往就是不祥的徵兆。在這種情況下隻要我把電話打過去,得到的通常都是老人已去世的消息。這讓我感受到一代人從歷史淡出的過程。
什麽是歷史?歷史是人類世代作為的記錄。
現代是什麽?現代是人類世代作為的效果之和。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任務,無論他們最終留給後人的是遺產還是遺憾,真實地為後人留下自身的歷史是他們不可迴避的責任。這是一種意義深遠的,不存在國界之隔的傳承,口述史則是這種傳承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從總結戰爭教訓的角度上看,由戰敗國的普通人留下的口述史比勝利者的歷史追憶更為重要。麵對正在消逝中的一代德國老兵,我覺得自己應該在以前的工作基礎上再做些什麽,於是就有了我在2009年5月對“二戰”德國老兵的新的一輪,也許也是最後一輪的採訪。
7年前幫助我組織過老兵座談會的布勞姆貝克的退休老市長和他的夫人又一次熱情地幫助了我。他的夫人幫我落實了一批採訪對象,並安排了周密的採訪日程。走路已需手杖支撐的老市長親自開車帶著我在德國中部和北部海濱地區跑了一個星期,陪我逐個登門拜訪了一批“二戰”老人。
德國人的“助人為樂”通常具有明確的底線,那就是在花錢上一定要彼此分清。不知是老市長被我採訪老兵的韌性所打動,還是為了答謝我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陪同他們夫婦遊覽黃花峪水長城的熱情,他對我們沿途的用餐、渡輪和汽車加油等一係列費用的支出均採取了一種近乎“專製”的做法--必須由他一人來全部埋單。當我向他提出很德國式的“aa製”要求時,他給我的是一個很中國式的答覆:“少來(keinediskussion)!”
隻是在告別時他才對我說:“我覺得應該為你做點什麽,你是在幫助中國人了解德國……”
了解德國--一個引發思考的命題。
我們對德國的了解有多少?這種了解的意義又在哪裏?
這個誕生過黑格爾、康德、馬克思等偉大哲人的睿智民族為什麽曾由衷擁戴過納粹的極權、專製和暴虐?這個滋養了歌德、貝多芬、巴赫、尼采等藝術巨匠的文明國家為什麽曾一手製造出人類史上最黑暗和恐怖的種族滅絕罪行?是什麽力量使這個國家在每次慘重挫敗後都能再度崛起並依然躋身於世界頂級強國之列?是什麽原因使德國這個歐洲歷史上的“問題孩子”變成了歐盟這一人類區域聯合創舉的核心驅動國?在大國之間的軍事對峙長期威脅著人類生存的今天,德國人的二戰經歷和總結對今天的人類及其後代意味著什麽?……
本書不求改變歷史書的定論,隻求客觀、真實、生動地補充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容和細節。能否為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應是考察一部紀實文學作品是否具備思想價值的判據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
德國老兵:為什麽德國會走向“二戰”
布勞姆貝格(blomberg)是位於德國北威州邊緣地區的一座富有傳統的古老城市,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它的名稱取自德語的“blumberg”,翻譯成中文就是一個十分浪漫的名字--“花山”。
花山是個人才輩出的小城,曾湧現出很多馳名德國的名人,其中有園藝師、棋手、學者、作家、政治家……而最負盛名的當屬聯邦德國的第七任總理施洛德。
在“二戰”期間,花山的男人隻有三種:打過仗的,正在打仗的,將要打仗的。在這場與眾多世界強國為敵的大戰中,德國必須要把全部身心健全的男子送往火線。和很多德國城市一樣,小城花山至今保存著兩份名單。那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一去不返的兩代死亡軍人的名單。在“一戰”中,人口不足4000人的花山市有180人陣亡或失蹤;在“二戰”中,在人口近5000的花山市裏,青壯年男子幾乎係數被征入伍,其中有310人陣亡或失蹤。在這個名單中,就有花山市前任市長迪特.馬亨唐茨的父親--弗利德裏希.馬亨唐茨。
2002年2月19日下午,我在花山市的前任市長家中和主人聊天。
市長說:“戰爭給每一個德國家庭都程度不同地留下了陰影,消除它需要時間。我們這一代人徹底擺脫它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義務告訴後代如何不再承受這樣的悲哀。”事實證明,老市長做到了這一點。我和他的兒子迪爾克曾談起過“二戰”給德國帶來的災難,迪爾克的一句話令我大為震動,他說:“一切報應都是德國人自己招來的。”
在我們談到了“報應”的責任歸屬時,老市長認為,德國的歷史錯誤有著複雜的時代背景和民眾基礎,把所有的事情都簡單地歸咎於幾個獨裁者未免失於簡單。
他說:“很多人至今仍然認為:如果希特勒能在1939年9月之前死去,他就會被作為德國歷史上的偉人載入史冊。這句話其實代表了很多老一輩德國人的想法。換句話說,如果希特勒在實現振興德國經濟、消除災難性的失業、突破《凡爾賽和約》的限製奪回軍事主權以及完成把奧地利、蘇台德等地區納入德國版圖等一係列計劃之後,在發動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對波蘭的侵略行動之前能夠壽終正寢,他留給德國歷史的便隻有可歌可泣的輝煌成就,而後來的戰爭災難也就不會出現。”
什麽是歷史?歷史是人類世代作為的記錄。
現代是什麽?現代是人類世代作為的效果之和。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任務,無論他們最終留給後人的是遺產還是遺憾,真實地為後人留下自身的歷史是他們不可迴避的責任。這是一種意義深遠的,不存在國界之隔的傳承,口述史則是這種傳承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從總結戰爭教訓的角度上看,由戰敗國的普通人留下的口述史比勝利者的歷史追憶更為重要。麵對正在消逝中的一代德國老兵,我覺得自己應該在以前的工作基礎上再做些什麽,於是就有了我在2009年5月對“二戰”德國老兵的新的一輪,也許也是最後一輪的採訪。
7年前幫助我組織過老兵座談會的布勞姆貝克的退休老市長和他的夫人又一次熱情地幫助了我。他的夫人幫我落實了一批採訪對象,並安排了周密的採訪日程。走路已需手杖支撐的老市長親自開車帶著我在德國中部和北部海濱地區跑了一個星期,陪我逐個登門拜訪了一批“二戰”老人。
德國人的“助人為樂”通常具有明確的底線,那就是在花錢上一定要彼此分清。不知是老市長被我採訪老兵的韌性所打動,還是為了答謝我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陪同他們夫婦遊覽黃花峪水長城的熱情,他對我們沿途的用餐、渡輪和汽車加油等一係列費用的支出均採取了一種近乎“專製”的做法--必須由他一人來全部埋單。當我向他提出很德國式的“aa製”要求時,他給我的是一個很中國式的答覆:“少來(keinediskussion)!”
隻是在告別時他才對我說:“我覺得應該為你做點什麽,你是在幫助中國人了解德國……”
了解德國--一個引發思考的命題。
我們對德國的了解有多少?這種了解的意義又在哪裏?
這個誕生過黑格爾、康德、馬克思等偉大哲人的睿智民族為什麽曾由衷擁戴過納粹的極權、專製和暴虐?這個滋養了歌德、貝多芬、巴赫、尼采等藝術巨匠的文明國家為什麽曾一手製造出人類史上最黑暗和恐怖的種族滅絕罪行?是什麽力量使這個國家在每次慘重挫敗後都能再度崛起並依然躋身於世界頂級強國之列?是什麽原因使德國這個歐洲歷史上的“問題孩子”變成了歐盟這一人類區域聯合創舉的核心驅動國?在大國之間的軍事對峙長期威脅著人類生存的今天,德國人的二戰經歷和總結對今天的人類及其後代意味著什麽?……
本書不求改變歷史書的定論,隻求客觀、真實、生動地補充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容和細節。能否為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應是考察一部紀實文學作品是否具備思想價值的判據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
德國老兵:為什麽德國會走向“二戰”
布勞姆貝格(blomberg)是位於德國北威州邊緣地區的一座富有傳統的古老城市,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它的名稱取自德語的“blumberg”,翻譯成中文就是一個十分浪漫的名字--“花山”。
花山是個人才輩出的小城,曾湧現出很多馳名德國的名人,其中有園藝師、棋手、學者、作家、政治家……而最負盛名的當屬聯邦德國的第七任總理施洛德。
在“二戰”期間,花山的男人隻有三種:打過仗的,正在打仗的,將要打仗的。在這場與眾多世界強國為敵的大戰中,德國必須要把全部身心健全的男子送往火線。和很多德國城市一樣,小城花山至今保存著兩份名單。那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一去不返的兩代死亡軍人的名單。在“一戰”中,人口不足4000人的花山市有180人陣亡或失蹤;在“二戰”中,在人口近5000的花山市裏,青壯年男子幾乎係數被征入伍,其中有310人陣亡或失蹤。在這個名單中,就有花山市前任市長迪特.馬亨唐茨的父親--弗利德裏希.馬亨唐茨。
2002年2月19日下午,我在花山市的前任市長家中和主人聊天。
市長說:“戰爭給每一個德國家庭都程度不同地留下了陰影,消除它需要時間。我們這一代人徹底擺脫它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義務告訴後代如何不再承受這樣的悲哀。”事實證明,老市長做到了這一點。我和他的兒子迪爾克曾談起過“二戰”給德國帶來的災難,迪爾克的一句話令我大為震動,他說:“一切報應都是德國人自己招來的。”
在我們談到了“報應”的責任歸屬時,老市長認為,德國的歷史錯誤有著複雜的時代背景和民眾基礎,把所有的事情都簡單地歸咎於幾個獨裁者未免失於簡單。
他說:“很多人至今仍然認為:如果希特勒能在1939年9月之前死去,他就會被作為德國歷史上的偉人載入史冊。這句話其實代表了很多老一輩德國人的想法。換句話說,如果希特勒在實現振興德國經濟、消除災難性的失業、突破《凡爾賽和約》的限製奪回軍事主權以及完成把奧地利、蘇台德等地區納入德國版圖等一係列計劃之後,在發動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對波蘭的侵略行動之前能夠壽終正寢,他留給德國歷史的便隻有可歌可泣的輝煌成就,而後來的戰爭災難也就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