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在倫敦寒冷的冬天裏,她同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羅馬天主教紅衣主教巴茲爾·休姆一起,7次微服探視流浪漢收容所。巴茲爾·休姆是援助無家可歸者基金會的一位贊助人。一個周末,她在該紅衣主教的陪同下探訪了泰晤士河南岸的一家收容所。那裏都是一些無家可歸的青少年,不少是因為酗酒、吸毒而被收容。他們對威爾斯王妃在這樣寒冷的周末晚上來訪感到驚訝,有些人則提出一些挑釁性的問題。
當黛安娜與他們交談的時候,一個酒鬼撞了進來,呆了一呆之後,嘴裏嘟囔著“你好!美人兒!”這令紅衣主教極為尷尬。有人讓他閉嘴,但是,那酒鬼根本不願聽任何人的勸阻,反而加了一句:“我不知道她是誰,反正是個漂亮妞!”
黛安娜卻沒有放在心上,仍舊與那些年輕人談天說笑。這些人盡管舉止粗魯,缺乏教養,但卻給她一種比與王室人員和朝臣們在一起更自在的感覺。他們是真誠的,沒有被規章製度束縛過。
她的興趣改變了。在她還是英國王妃的時候,她和所有的王室人員一樣,喜歡觀看一年一度的身著盛裝的騎士與那些雄健漂亮的馬匹行進的壯觀場麵。但當她成為了黛安娜自己時,她發現那些場麵何等的無聊。
1991年的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期間,5天之中她隻有2天到場,其他時間則用於參加別的公益活動。她對朋友說:“我不再喜歡那些宏大的場麵了,因為我感到很別扭。我更願意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她放下了自己的身份,毫無顧忌地投身到慈善事業中。幾年以前,她總是對於自己所受到的種種讚美有種負疚感,那時她隻是一個時裝明星。而今日,每一句友善的話,每一個友好的舉止,都會讓她得到莫大的滿足。在拯救別人的同時,她也拯救了自己。每次為別人做點什麽,自己的生命也因此而充實豐富。
對於那些病患者和生命垂危的人,她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幫助欲和獻身精神。黛安娜曾經與一些宗教領袖,包括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其他牧師,討論她內心的感受。她說:“哪裏有痛苦,哪裏就是我想去的地方,哪裏就是我要盡全力的地方。”去醫院探望病患者,對她來說,不是一種公務,而是一種滿足。
1991年7月的一天,當時的美國總統夫人芭芭拉·布希與黛安娜一同探訪一家醫院的愛滋病病房。
在與一位病得已經起不來的患者聊天時,黛安娜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患者禁不住流下熱淚,總統夫人和其他在場的人都被深深地打動。
愛滋病至今仍是絕症,其患者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許多歧視。所有接近愛滋病患者的人,除了要克服自身對於疾病的恐懼外,還要麵對旁觀者的指點、愛滋病人的不信任和拒絕。關照愛滋病患者是一個極需勇氣的工作。另外,必要的接觸技巧也是同情心外的一大關鍵點。
黛安娜不是沒考慮這些。但她按捺不住自己的真誠與同情,總想替這幫社會角落裏的人做些什麽。她期望以自己的努力去解決由愛滋病引起的種種難題。愛、同情、勇氣是黛安娜努力奔走的力量之源。
她深深懂得,一旦她對一項真正艱難的事業注入熱情,她便隻有風雨無阻。一般的慈善工作誰都可以做,但要真正去幫助人的靈魂,為改善別人的處境作些切實的努力,去觸及別人竭力避開的問題,就必須要有真誠而持之以恆的人道主義精神,甚至自我犧牲精神。
關照愛滋病人隻是她工作的一方麵,事實上,她對於沉淪於苦病中的毒癮者、麻風病人、無家可歸的人、受虐待的兒童,都傾注了自己的深切的同情和愛心。她為愛滋病人做那麽多的工作,是因為她發現人們為愛滋病患者所做的少之又少。
她的確適合這個工作,因為她不僅有獻身的勇氣,也有關心體貼他人的善心。她的愛心總是能夠輕輕撫摸到患者的病苦之處,哪怕是小小的不安。
對於這點,她的弟弟查理更是深刻地體會到了。
他曾經請他的一位美國朋友做剛出生的女兒凱蒂的教父,他是一位愛滋病晚期患者。從紐約到倫敦的長期飛行讓他疲憊不堪,而有王室人員在場更讓他局促不安。
黛安娜馬上體察到他的心情,她走近他,以一種真正基督徒的方式同他攀談。她詢問他的身體狀況,使他相信他可以堅持到底。她的關心無疑對他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她所選擇的路,絕不平坦,路上多的是瀕臨垂危和受苦受難的人。她所要做的就是通過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去撫慰受過重創的人的靈魂。她懂得他們,因為她自己也曾有過一長段灰暗的日子,經歷過最痛苦的時刻。那種曾支持過自己的精神力量,現在又推動著她向前進,讓她和受難的人處於同一平台上交流。
“要拯救他人,先得自己受苦。”特蕾莎修女的這句話,她越來越深刻地領會到了。經歷過生命中的痛苦,她已經重生為美麗的鳳凰,為每位經歷著苦難的人帶來希望。
第六章 平民王妃二、麵對死亡
1991年長達5個月的時間裏,黛安娜一直默默照顧著她的朋友———愛滋病患者艾德裏安·沃德·傑克遜,直至他在安靜、滿足的狀態中去世。
艾德裏安精力充沛,極富魅力,是英國芭蕾舞團總裁、流行藝術協會主席及劇院博物館協會董事。
當黛安娜與他們交談的時候,一個酒鬼撞了進來,呆了一呆之後,嘴裏嘟囔著“你好!美人兒!”這令紅衣主教極為尷尬。有人讓他閉嘴,但是,那酒鬼根本不願聽任何人的勸阻,反而加了一句:“我不知道她是誰,反正是個漂亮妞!”
黛安娜卻沒有放在心上,仍舊與那些年輕人談天說笑。這些人盡管舉止粗魯,缺乏教養,但卻給她一種比與王室人員和朝臣們在一起更自在的感覺。他們是真誠的,沒有被規章製度束縛過。
她的興趣改變了。在她還是英國王妃的時候,她和所有的王室人員一樣,喜歡觀看一年一度的身著盛裝的騎士與那些雄健漂亮的馬匹行進的壯觀場麵。但當她成為了黛安娜自己時,她發現那些場麵何等的無聊。
1991年的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期間,5天之中她隻有2天到場,其他時間則用於參加別的公益活動。她對朋友說:“我不再喜歡那些宏大的場麵了,因為我感到很別扭。我更願意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她放下了自己的身份,毫無顧忌地投身到慈善事業中。幾年以前,她總是對於自己所受到的種種讚美有種負疚感,那時她隻是一個時裝明星。而今日,每一句友善的話,每一個友好的舉止,都會讓她得到莫大的滿足。在拯救別人的同時,她也拯救了自己。每次為別人做點什麽,自己的生命也因此而充實豐富。
對於那些病患者和生命垂危的人,她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幫助欲和獻身精神。黛安娜曾經與一些宗教領袖,包括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其他牧師,討論她內心的感受。她說:“哪裏有痛苦,哪裏就是我想去的地方,哪裏就是我要盡全力的地方。”去醫院探望病患者,對她來說,不是一種公務,而是一種滿足。
1991年7月的一天,當時的美國總統夫人芭芭拉·布希與黛安娜一同探訪一家醫院的愛滋病病房。
在與一位病得已經起不來的患者聊天時,黛安娜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患者禁不住流下熱淚,總統夫人和其他在場的人都被深深地打動。
愛滋病至今仍是絕症,其患者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許多歧視。所有接近愛滋病患者的人,除了要克服自身對於疾病的恐懼外,還要麵對旁觀者的指點、愛滋病人的不信任和拒絕。關照愛滋病患者是一個極需勇氣的工作。另外,必要的接觸技巧也是同情心外的一大關鍵點。
黛安娜不是沒考慮這些。但她按捺不住自己的真誠與同情,總想替這幫社會角落裏的人做些什麽。她期望以自己的努力去解決由愛滋病引起的種種難題。愛、同情、勇氣是黛安娜努力奔走的力量之源。
她深深懂得,一旦她對一項真正艱難的事業注入熱情,她便隻有風雨無阻。一般的慈善工作誰都可以做,但要真正去幫助人的靈魂,為改善別人的處境作些切實的努力,去觸及別人竭力避開的問題,就必須要有真誠而持之以恆的人道主義精神,甚至自我犧牲精神。
關照愛滋病人隻是她工作的一方麵,事實上,她對於沉淪於苦病中的毒癮者、麻風病人、無家可歸的人、受虐待的兒童,都傾注了自己的深切的同情和愛心。她為愛滋病人做那麽多的工作,是因為她發現人們為愛滋病患者所做的少之又少。
她的確適合這個工作,因為她不僅有獻身的勇氣,也有關心體貼他人的善心。她的愛心總是能夠輕輕撫摸到患者的病苦之處,哪怕是小小的不安。
對於這點,她的弟弟查理更是深刻地體會到了。
他曾經請他的一位美國朋友做剛出生的女兒凱蒂的教父,他是一位愛滋病晚期患者。從紐約到倫敦的長期飛行讓他疲憊不堪,而有王室人員在場更讓他局促不安。
黛安娜馬上體察到他的心情,她走近他,以一種真正基督徒的方式同他攀談。她詢問他的身體狀況,使他相信他可以堅持到底。她的關心無疑對他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她所選擇的路,絕不平坦,路上多的是瀕臨垂危和受苦受難的人。她所要做的就是通過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去撫慰受過重創的人的靈魂。她懂得他們,因為她自己也曾有過一長段灰暗的日子,經歷過最痛苦的時刻。那種曾支持過自己的精神力量,現在又推動著她向前進,讓她和受難的人處於同一平台上交流。
“要拯救他人,先得自己受苦。”特蕾莎修女的這句話,她越來越深刻地領會到了。經歷過生命中的痛苦,她已經重生為美麗的鳳凰,為每位經歷著苦難的人帶來希望。
第六章 平民王妃二、麵對死亡
1991年長達5個月的時間裏,黛安娜一直默默照顧著她的朋友———愛滋病患者艾德裏安·沃德·傑克遜,直至他在安靜、滿足的狀態中去世。
艾德裏安精力充沛,極富魅力,是英國芭蕾舞團總裁、流行藝術協會主席及劇院博物館協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