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希特勒在地堡的最後日子 作者:[美]阿爾敏·迪·萊曼/蒂姆·卡羅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2)
那個時代所有的德國少年從出生開始,無論是在家還是在青年團少年班,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忠誠、誠實、細心,並且樂於助人;我們的理想就是要時刻準備為元首、人民和祖國奉獻;我們是一個團結的民族,人人互相關心,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我要響應元首的號召,將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我是青年團少年班的一員,我和我的夥伴們都對指定的活動充滿熱情。一個十來歲的少年還能質疑什麽呢?
我還記得,我們在少年班露營的懇談會上也討論過集中營這個話題。我們得到的說法是,這些集中營是關押持不同政見者的勞動營。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樹立強硬個性、強烈意願和自控力的重要性。雖然是父母生養了我們,但是我們的生命屬於國家,這是少年班經常強調的觀念。德國以前從未有過像阿道夫·希特勒這樣偉大的領袖,這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我們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我們自己有義務消滅所有劣等民族根深蒂固的壞習慣。猶太人懷著消滅德國的野心,然而,我在當時並不認識任何一個猶太人,猶太人是不知名敵人的統一指代稱謂。直到“水晶之夜”,我才知道,我常常在糖果店碰到的那些和氣的人都是猶太人。
差不多就在那段時間,父親從書架上抽取了兩本書,告訴我是時候讀一讀這兩本巨著了。這兩本書分別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和阿爾弗萊德·羅森伯格(alfred rosenberg)所著的《二十世紀的神話》。父親習慣提一些與我看過的書內容有關的問題,我一目十行地跳讀了這兩本書。在希特勒的書中,我漏讀了關於他明確自己政治目標那些駭人聽聞的部分,因為我覺得,一度潦倒的藝術家在維也納苦苦掙紮那部分的描述和希特勒在一戰中的經歷更引人入勝。那就是我對這兩本書的惟一印象了。我懵懂的頭腦絲毫沒有意識到,希特勒關於種族理論的荒唐觀點和獨裁統治原則有多可怕。羅森伯格的書則完全超出了我的興趣和理解力範圍。萬幸的是,父親從來沒有就這兩本書提過任何問題。
1938年,我成為了一名高中生。伊利莎白高級中學是城中最有名的古典大學預科學校之一。該校的人文主義傳統在學術界久負盛名。盡管在納粹意識形態統治下學校不得不改變治學標準,但是仍然做到盡量不背離道德標準的是與非。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我非常喜愛在這所學校遇到的第一位老師。這位老師發現了我對詩歌創作的興趣,而且鼓勵我堅持下去。他告訴我母親,我在這方麵有一定的天賦。這位老師名叫博比(poppe),是個非常熱心的人。他堅持所有用詞的德語化,嚴格控製我們運用外來詞,他像訓練一隊士兵一樣訓練我們。一旦他走進教室,我們立刻要集中注意力。
1938年5月23日那天我迎來了10歲的生日,我的弟弟弗萊德裏希·烏爾夫也在這一天出生。母親說,如果弟弟恰好早10年同一天出生就好了,她就有一對雙胞胎了。不過,在這之前,1938年3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這個消息在國內引發了難以形容的情感狂潮。同年10月1日,德國攻占了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蘇台德區。類似的許多大事件都是通過德國宣傳部控製下的德國官方新聞影片——“德國戰時新聞紀錄片”播出的,約瑟夫·戈培爾是德國宣傳部的主腦,也就是父親事實上的最高上司。戈培爾是個天才,但卻有著醜惡的靈魂。
戈培爾是作為知識界驅動力和煽動政治家的形象出現的。他創造了納粹民族主義的口號、形象和神話,使得納粹從默默無聞的小黨派一躍成為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政治組織。他受過羅馬天主教的正統教育,在海德堡大學潛心鑽研過歷史和文學。一戰時期,由於幼年患過小兒麻痹症跛腳的緣故,戈培爾未能加入軍隊服役。戈培爾個子矮小,一頭濃密的黑髮,臉上總是一幅咧嘴大笑的表情,他這樣不同尋常的長相因為容易臨摹而頗受諷刺畫家的歡迎。
但是,戈培爾善於言辭,加上知識廣博,是再好不過的溝通資訊人才。他是一個不知疲倦而且頑強的煽動者,善於運用惡毒攻擊、誹謗、暗諷等狡詐手段打擊對手。戈培爾冷酷、老謀深算而且愛嘲諷人,他的聲音低沉有力,經他之口說出的花言巧語對社會底層的廣大失業群體有著很強的煽動力。有時候他隻需要有選擇地運用一些諺語警句,就能激起聽眾充滿仇恨的怒火。他設計海報、組織集會並指揮了納粹分子與反對派展開巷戰。亞瑟·阿克斯曼是戈培爾早期的追隨者之一,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還是少年的他就與戈培爾一道,在柏林的大街小巷上作戰。阿克斯曼後來成為了希特勒青年團的領袖,還在希特勒統治的後期任命我作為他的信差。事實上是戈培爾一手創造了元首化身德國人民的彌賽亞(猶太人盼望的復國救主)的神話,他將希特勒捧成了一個超人類的半神。
德國對蘇台德區和奧地利的占領原本是可以引發一場戰爭的,但是這兩次侵略性的行動卻為希特勒贏得了無上的榮譽和聲名,他簡直就是一個天才!我至今還記得在電影院觀看新聞影片的情景。我還記得他那輛黑色的奔馳車在轟轟響的摩托車隊的護衛下,威武地行駛著。德國絕對不會被分裂!眼前閃爍銀幕上的人群在激動地鼓掌,熱烈的掌聲得到了影院觀眾的響應,掌聲久久不絕。所有的人都狂喜萬分。
那個時代所有的德國少年從出生開始,無論是在家還是在青年團少年班,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忠誠、誠實、細心,並且樂於助人;我們的理想就是要時刻準備為元首、人民和祖國奉獻;我們是一個團結的民族,人人互相關心,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我要響應元首的號召,將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我是青年團少年班的一員,我和我的夥伴們都對指定的活動充滿熱情。一個十來歲的少年還能質疑什麽呢?
我還記得,我們在少年班露營的懇談會上也討論過集中營這個話題。我們得到的說法是,這些集中營是關押持不同政見者的勞動營。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樹立強硬個性、強烈意願和自控力的重要性。雖然是父母生養了我們,但是我們的生命屬於國家,這是少年班經常強調的觀念。德國以前從未有過像阿道夫·希特勒這樣偉大的領袖,這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我們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我們自己有義務消滅所有劣等民族根深蒂固的壞習慣。猶太人懷著消滅德國的野心,然而,我在當時並不認識任何一個猶太人,猶太人是不知名敵人的統一指代稱謂。直到“水晶之夜”,我才知道,我常常在糖果店碰到的那些和氣的人都是猶太人。
差不多就在那段時間,父親從書架上抽取了兩本書,告訴我是時候讀一讀這兩本巨著了。這兩本書分別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和阿爾弗萊德·羅森伯格(alfred rosenberg)所著的《二十世紀的神話》。父親習慣提一些與我看過的書內容有關的問題,我一目十行地跳讀了這兩本書。在希特勒的書中,我漏讀了關於他明確自己政治目標那些駭人聽聞的部分,因為我覺得,一度潦倒的藝術家在維也納苦苦掙紮那部分的描述和希特勒在一戰中的經歷更引人入勝。那就是我對這兩本書的惟一印象了。我懵懂的頭腦絲毫沒有意識到,希特勒關於種族理論的荒唐觀點和獨裁統治原則有多可怕。羅森伯格的書則完全超出了我的興趣和理解力範圍。萬幸的是,父親從來沒有就這兩本書提過任何問題。
1938年,我成為了一名高中生。伊利莎白高級中學是城中最有名的古典大學預科學校之一。該校的人文主義傳統在學術界久負盛名。盡管在納粹意識形態統治下學校不得不改變治學標準,但是仍然做到盡量不背離道德標準的是與非。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我非常喜愛在這所學校遇到的第一位老師。這位老師發現了我對詩歌創作的興趣,而且鼓勵我堅持下去。他告訴我母親,我在這方麵有一定的天賦。這位老師名叫博比(poppe),是個非常熱心的人。他堅持所有用詞的德語化,嚴格控製我們運用外來詞,他像訓練一隊士兵一樣訓練我們。一旦他走進教室,我們立刻要集中注意力。
1938年5月23日那天我迎來了10歲的生日,我的弟弟弗萊德裏希·烏爾夫也在這一天出生。母親說,如果弟弟恰好早10年同一天出生就好了,她就有一對雙胞胎了。不過,在這之前,1938年3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這個消息在國內引發了難以形容的情感狂潮。同年10月1日,德國攻占了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蘇台德區。類似的許多大事件都是通過德國宣傳部控製下的德國官方新聞影片——“德國戰時新聞紀錄片”播出的,約瑟夫·戈培爾是德國宣傳部的主腦,也就是父親事實上的最高上司。戈培爾是個天才,但卻有著醜惡的靈魂。
戈培爾是作為知識界驅動力和煽動政治家的形象出現的。他創造了納粹民族主義的口號、形象和神話,使得納粹從默默無聞的小黨派一躍成為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政治組織。他受過羅馬天主教的正統教育,在海德堡大學潛心鑽研過歷史和文學。一戰時期,由於幼年患過小兒麻痹症跛腳的緣故,戈培爾未能加入軍隊服役。戈培爾個子矮小,一頭濃密的黑髮,臉上總是一幅咧嘴大笑的表情,他這樣不同尋常的長相因為容易臨摹而頗受諷刺畫家的歡迎。
但是,戈培爾善於言辭,加上知識廣博,是再好不過的溝通資訊人才。他是一個不知疲倦而且頑強的煽動者,善於運用惡毒攻擊、誹謗、暗諷等狡詐手段打擊對手。戈培爾冷酷、老謀深算而且愛嘲諷人,他的聲音低沉有力,經他之口說出的花言巧語對社會底層的廣大失業群體有著很強的煽動力。有時候他隻需要有選擇地運用一些諺語警句,就能激起聽眾充滿仇恨的怒火。他設計海報、組織集會並指揮了納粹分子與反對派展開巷戰。亞瑟·阿克斯曼是戈培爾早期的追隨者之一,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還是少年的他就與戈培爾一道,在柏林的大街小巷上作戰。阿克斯曼後來成為了希特勒青年團的領袖,還在希特勒統治的後期任命我作為他的信差。事實上是戈培爾一手創造了元首化身德國人民的彌賽亞(猶太人盼望的復國救主)的神話,他將希特勒捧成了一個超人類的半神。
德國對蘇台德區和奧地利的占領原本是可以引發一場戰爭的,但是這兩次侵略性的行動卻為希特勒贏得了無上的榮譽和聲名,他簡直就是一個天才!我至今還記得在電影院觀看新聞影片的情景。我還記得他那輛黑色的奔馳車在轟轟響的摩托車隊的護衛下,威武地行駛著。德國絕對不會被分裂!眼前閃爍銀幕上的人群在激動地鼓掌,熱烈的掌聲得到了影院觀眾的響應,掌聲久久不絕。所有的人都狂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