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7月29日)辰時,兩輛囚車從刑部大獄駛出,馬蹄聲聲,彈射出催命的哀音。菜市口刑場,靜等著見證死亡。
又要殺人啦!街道兩旁,是好奇而又驚恐的看客。間或,有三五成群的義和團團民指天劃地,口沫橫飛。
軋不平的人生路。不論乘犢車、兵車、輅車還是囚車,都有終點。車中人異常清醒。因為自從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連上三次奏摺否定義和團為“義民”、宣揚國際公法時起,他們便抱定了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決心。
兩輛囚車裏囚著的兩位朝廷大吏,一位是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相當後來之外交部長)兼吏部侍郎許景澄,一位是以三品京堂在總理衙門行走又兼任太常寺卿的袁昶。顯然,這是大清國的兩名高級外交官。
雖然清政府已在這年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正式對各國“宣戰”,但戰爭有期,和平無限,外交斡旋總是須臾也不可少的呀。自毀外交人才,看來是要斷絕外交之路,這政府瘋了!
上層的大屠殺並沒有結束。七月十七日(8月11日),曾任各國總理衙門大臣的現任兵部尚書徐用儀,以及三品京堂在各國總理衙門行走、又補內閣學士的聯元,同時被捕。未經任何審訊,被捕當日即與六月二十日(7月16日)被捕入獄的戶部尚書立山,同時處死。
上述被害五人,史稱“五大臣”,或“五忠”。許、袁、徐三人,都是浙江人,故又被史家稱為“浙之三忠”。杭州西湖岸邊,舊有“三忠祠”,就是祭奠庚子被難的三位浙籍忠臣的。·輨·輯·訛 因袁昶任徽寧池太廣道時有德政,皖人還祠之於蕪湖。
殺害五大臣的細節,毋庸追述。但“五大臣”被害的時代氛圍,有必要說上三言五語。
第一是戊戌變法失敗後,外國人多有同情或幫助康有為、梁啓超輩之“變法派”、“改良派”逃出清廷製裁的舉動,引發了慈禧太後的仇洋狂躁。加之,慈禧太後策動、載漪等人推進的名為同治帝立嗣、實趕光緒帝下台的“廢立”活動,又沒有得到各國駐華公使的國際認可,這更讓清廷權力核心層“仇恨外人日深”,而且“日夜謀報復”。
形勢的危險在於:到非理性演變為朝廷大氣候的時候,任何清醒的外交意識都可能被扣上“裏通外國”的罪名而遭絞殺。
第二是當義和團以“扶清”為號召,以“滅洋”為煽惑將隊伍做大的時候,“排外”情緒已經擴散為全民族的狂熱。
百姓的非理性與朝廷的非理性上下呼應了,“無政府主義”騙過了“政府”,“政府”與“無政府主義”聯手,終於將假戲演成了真戲。在大勢所趨的機會主義思潮既俘獲了“野人”、又俘獲了“君子”的特定時段,你不能戳破相互欺騙、相互利用的假相。這正如“紅衛兵”起來了,“破四舊”開始了,“打砸搶”成風了,你不能說一個“不”字。此之謂眾怒難犯。這一形勢的危險在於:舉世尚墨,不可言白。
許景澄與袁昶太不識時務。他們偏偏在不準講真話的時候講了真話。講真話者“自傷”,是因為這“真話”戳破了“假相”,讓“假相”光影中的裸舞者原形畢露。為了維持賴以欺世的“假相”,裸舞者齊夥高喊:殺掉光明!滅掉太陽!
光明滅不掉。太陽亦滅不掉。中國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心靈黑暗。
當拳亂初起時,鐵帽子王爺蠱惑著慈禧太後借拳民懲洋人。舉朝無一人敢於抗議,而許景澄、袁昶、徐用儀三人聯名奏章已上。章初上,許景澄對袁昶說:“章上必死,兄意如何?”袁昶聞言,並未直言相答,僅朗誦了李群玉的一聯詩句:“萬木自凋山不動,百川皆旱海長深。”許景澄與袁昶緊緊握手,久久不語。在其第三疏(六月二十七日上)中,許、袁這樣表白:
竊自拳匪肇亂,甫經月餘,神京震動,四海響應,兵連禍結,牽動全球,為千古未有之奇事,必釀成千古未有之奇災。昔鹹豐年間之髮匪,負隅十餘年,蹂躪十數省;上溯嘉慶年間之川陝教匪,淪陷四省,竊據三四載。考之方略,見當時興師振旅,竭中原全力,僅乃克之。至今視之,則前數者皆手足之疾,未若拳匪為腹心之疾也。蓋髮匪撚匪教匪之亂,上自朝廷,下至閭閻,莫不知其為匪;而今之拳匪,竟有身為大員,謬視為義民,不肯以匪目之,亦有知其為匪不敢以匪加之者。無識至此,不特為各國所仇,且為各國所笑。
查拳匪之始,非有槍炮之堅利,戰陣之訓練,徒以扶清滅洋四字,召號不逞之徒,烏合肇事,若得一牧令將弁之能者,蕩平之而有餘……臣等雖不肖,亦知洋人窟穴內地,誠非中國之利。然必修明內政,慎重邦交,觀釁而動,擇各國之易與者,一震威權,用雪積憤。設當外寇入犯時,有能奮發忠義,為滅此朝食之謀,臣等無論其力量如何,要不敢不服其氣概。今朝廷方與各國講信修睦,忽創滅洋之說,是為橫挑邊釁,以天下為戲。且所滅之洋,指在中國之洋人而言,抑括五洲各國洋人而言?僅滅在中國之洋人,不能禁其續至;若至五洲各國,則洋人之多於華人奚啻十倍!其能盡與否,不待智者而知之,不料毓賢、裕祿為封疆大吏,識不及此。
又要殺人啦!街道兩旁,是好奇而又驚恐的看客。間或,有三五成群的義和團團民指天劃地,口沫橫飛。
軋不平的人生路。不論乘犢車、兵車、輅車還是囚車,都有終點。車中人異常清醒。因為自從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連上三次奏摺否定義和團為“義民”、宣揚國際公法時起,他們便抱定了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決心。
兩輛囚車裏囚著的兩位朝廷大吏,一位是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相當後來之外交部長)兼吏部侍郎許景澄,一位是以三品京堂在總理衙門行走又兼任太常寺卿的袁昶。顯然,這是大清國的兩名高級外交官。
雖然清政府已在這年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正式對各國“宣戰”,但戰爭有期,和平無限,外交斡旋總是須臾也不可少的呀。自毀外交人才,看來是要斷絕外交之路,這政府瘋了!
上層的大屠殺並沒有結束。七月十七日(8月11日),曾任各國總理衙門大臣的現任兵部尚書徐用儀,以及三品京堂在各國總理衙門行走、又補內閣學士的聯元,同時被捕。未經任何審訊,被捕當日即與六月二十日(7月16日)被捕入獄的戶部尚書立山,同時處死。
上述被害五人,史稱“五大臣”,或“五忠”。許、袁、徐三人,都是浙江人,故又被史家稱為“浙之三忠”。杭州西湖岸邊,舊有“三忠祠”,就是祭奠庚子被難的三位浙籍忠臣的。·輨·輯·訛 因袁昶任徽寧池太廣道時有德政,皖人還祠之於蕪湖。
殺害五大臣的細節,毋庸追述。但“五大臣”被害的時代氛圍,有必要說上三言五語。
第一是戊戌變法失敗後,外國人多有同情或幫助康有為、梁啓超輩之“變法派”、“改良派”逃出清廷製裁的舉動,引發了慈禧太後的仇洋狂躁。加之,慈禧太後策動、載漪等人推進的名為同治帝立嗣、實趕光緒帝下台的“廢立”活動,又沒有得到各國駐華公使的國際認可,這更讓清廷權力核心層“仇恨外人日深”,而且“日夜謀報復”。
形勢的危險在於:到非理性演變為朝廷大氣候的時候,任何清醒的外交意識都可能被扣上“裏通外國”的罪名而遭絞殺。
第二是當義和團以“扶清”為號召,以“滅洋”為煽惑將隊伍做大的時候,“排外”情緒已經擴散為全民族的狂熱。
百姓的非理性與朝廷的非理性上下呼應了,“無政府主義”騙過了“政府”,“政府”與“無政府主義”聯手,終於將假戲演成了真戲。在大勢所趨的機會主義思潮既俘獲了“野人”、又俘獲了“君子”的特定時段,你不能戳破相互欺騙、相互利用的假相。這正如“紅衛兵”起來了,“破四舊”開始了,“打砸搶”成風了,你不能說一個“不”字。此之謂眾怒難犯。這一形勢的危險在於:舉世尚墨,不可言白。
許景澄與袁昶太不識時務。他們偏偏在不準講真話的時候講了真話。講真話者“自傷”,是因為這“真話”戳破了“假相”,讓“假相”光影中的裸舞者原形畢露。為了維持賴以欺世的“假相”,裸舞者齊夥高喊:殺掉光明!滅掉太陽!
光明滅不掉。太陽亦滅不掉。中國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心靈黑暗。
當拳亂初起時,鐵帽子王爺蠱惑著慈禧太後借拳民懲洋人。舉朝無一人敢於抗議,而許景澄、袁昶、徐用儀三人聯名奏章已上。章初上,許景澄對袁昶說:“章上必死,兄意如何?”袁昶聞言,並未直言相答,僅朗誦了李群玉的一聯詩句:“萬木自凋山不動,百川皆旱海長深。”許景澄與袁昶緊緊握手,久久不語。在其第三疏(六月二十七日上)中,許、袁這樣表白:
竊自拳匪肇亂,甫經月餘,神京震動,四海響應,兵連禍結,牽動全球,為千古未有之奇事,必釀成千古未有之奇災。昔鹹豐年間之髮匪,負隅十餘年,蹂躪十數省;上溯嘉慶年間之川陝教匪,淪陷四省,竊據三四載。考之方略,見當時興師振旅,竭中原全力,僅乃克之。至今視之,則前數者皆手足之疾,未若拳匪為腹心之疾也。蓋髮匪撚匪教匪之亂,上自朝廷,下至閭閻,莫不知其為匪;而今之拳匪,竟有身為大員,謬視為義民,不肯以匪目之,亦有知其為匪不敢以匪加之者。無識至此,不特為各國所仇,且為各國所笑。
查拳匪之始,非有槍炮之堅利,戰陣之訓練,徒以扶清滅洋四字,召號不逞之徒,烏合肇事,若得一牧令將弁之能者,蕩平之而有餘……臣等雖不肖,亦知洋人窟穴內地,誠非中國之利。然必修明內政,慎重邦交,觀釁而動,擇各國之易與者,一震威權,用雪積憤。設當外寇入犯時,有能奮發忠義,為滅此朝食之謀,臣等無論其力量如何,要不敢不服其氣概。今朝廷方與各國講信修睦,忽創滅洋之說,是為橫挑邊釁,以天下為戲。且所滅之洋,指在中國之洋人而言,抑括五洲各國洋人而言?僅滅在中國之洋人,不能禁其續至;若至五洲各國,則洋人之多於華人奚啻十倍!其能盡與否,不待智者而知之,不料毓賢、裕祿為封疆大吏,識不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