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和他們的法國夥伴,又要辛苦地在中國海作一次千裏的“談判”之旅了。本文迴避“戰爭”二字,是因為英、法等國的確是來修約談判的,盡管他們有隨時待命的軍事後援。


    鹹豐八年(1858)三月,英、法、美、俄四國使節先後抵於天津大沽口海麵。三月十三日(4月24日),以英國專使額爾舍勳爵為首的四國使節照會清政府,限六日內派員談判,否則動粗。


    聞訊,鹹豐帝派直隸總督譚廷襄會同侍郎崇綸、內閣學士烏爾棍泰等與英法等國辦理交涉。·輦·輳·訛 一是因為這夥人不懂夷務,二是因為不作實質對話,故談判毫無進展。英、法使節遂以譚氏無“欽差大臣”之銜為由拒與再談。


    英、法“動粗”之所以推遲了幾天,原因有二:一是後續部隊未至,二是大沽河口淤沙沉積,海船難以駛入,軍艦上的官兵須改乘炮艇方能循河而進。


    清朝一方充滿幻想地等待,英、法一方則穩紮穩打地備戰。


    農曆四月八日(5月18日),英、法專使與其海陸軍司令決定攻占大沽,直進天津,用進一步的軍事壓力促成早開談判。四月十日(5月20日),英、法聯軍發出最後通牒,限兩小時內清軍交出大沽口。清方拒絕。英、法聯軍遂出動炮艇十二艘、登陸部隊一千二百多人分別攻擊大沽口南北四炮台。對戰兩小時,清軍不支潰敗,英、法聯軍輕取大沽口。


    此時的大沽口海防,南北共有四座炮台,架炮百門,守兵九千,如何反被英、法聯軍的一支輕裝小部隊吃掉了呢?在進攻一方,是突襲戰奏效;在防守一方,是太麻痹失利。由於鹹豐皇帝不讓“先啟兵端”,所以譚廷襄雖有決一雌雄的念頭,也隻能壓下火氣,在談判桌上與洋人周旋。“我不犯人”做到了,“人若犯我”呢,準備不足。加之多日以來,洋人的炮艇始終都在海河河口遊弋,炮台上的清兵不但習以為常,而且還生出幾分輕蔑之意。突然間炮彈從這些小艇上飛來,守台的清兵真的被打懵了。清軍炮台,炮位固定,甚至連發射仰角都是鉚死的。英軍偵知此情,炮艇直進炮台之下,清炮的最小射程也都打不著英軍。清軍放空炮,英軍則炮不虛發,雙方一接戰,守軍即手忙腳亂,落花流水。


    事後,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到,追究大沽口失守的責任,譚廷襄便落了個“不為備”的罪名,撤職罷官,遠戍軍台。


    入侵者額爾金這樣評價中國的軍事狀況:“隻需二十四個鐵了心的漢子,再帶上左輪手槍和足夠的子彈,就可以縱橫中國,從一端打到另一端。” 話雖誇張,亦見中國之弱。


    大門一開,二門就容易進了。四月十六日(5月26日),英、法聯軍不費一槍一彈,入據天津。四月二十日(5月30日),英、法、美、俄四國使節照會清政府派出全權大臣,來天津談判。若不響應,則進擊北京。


    敵人打到家院,鹹豐帝這才放下大皇帝的架子,於四月二十二日(6月1日)火速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這議和,還生出一段插曲。在派出桂良的第二天,鹹豐帝又召見前文淵閣大學士、現已革職為工部員外郎的耆英,立授侍郎銜,派赴天津參與議和。業務分工為:譚廷襄主“剿辦”,耆英主“議撫”,恩威兼施,駕馭外夷。豈知英國人早已了解了耆英的底細,年輕的英國翻譯李泰國,即霍雷肖·納爾遜·萊(horatio nelsony)一頓羞辱,將他罵出會場。不得已,耆英提前返京。待這一連串的喪權辱國之約草簽後,大臣論劾,鹹豐帝一怒,竟以“擅自回京”為罪,賜耆英自盡。·輦·輵·訛 死者已矣,但耆英之罪豈在今日!殺一朽臣,鹹豐帝亦無以謝天下。


    天津議和,是典型的“城下之盟”。


    弱國無外交,敗勢無平等。桂良、花沙納二人縱有天大本領,他們也扭轉不了強梁世界對一個弱國的欺淩。議和前,清政府是霸氣十足地拒絕接觸;議和時,他們則是奴顏婢膝地一律應允。


    四個列強國家,英、法唱白臉,美、俄唱紅臉,一唱一和,給清政府上了一堂外交啟蒙課。這堂課的酬金太重、太黑。尤其是俄國人,乘人之危,巧取豪奪,借著英、法的船炮在中國北疆攫取了最大化的領土利益。事過百年,當英、法、美的條約利益消解為零的時候,俄國人的條約利益堆積成中國人永遠的疆土喪失、永遠的痛!


    鹹豐八年(1858)五月五日(6月13日),《中俄天津條約》簽訂。


    五月十日(6月18日),《中美天津條約》簽訂。


    五月十八日(6月26日),《中英天津條約》簽訂。


    五月十九日(6月27日),《中法天津條約》簽訂。


    簽約第四天,即五月二十二日(6月30日),桂良、花沙納才將條約文本進奏鹹豐皇帝。無奈中,鹹豐帝在每一件條約文本上硃筆禦書“依議”二字。


    一一掃視,《中俄天津條約》12款;《中美天津條約》30款;《中英天津條約》56款,附一專條;《中法天津條約》42款,補遺6款。四約合計,共147條款。擇其大端,主要為:


    一、各國公使常駐京師(北京),覲見皇帝用西方禮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無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田秉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田秉鍔並收藏大國無兵最新章節